全球小麥殺手威脅日增

本文由Pulitzer Center委託全球之聲撰稿,以糧食安全為主題,以多媒體方式呈現於專頁,分享故事請至此

菌類感染威脅全球第二大作物小麥的情況愈來愈嚴重,名為Ug99的菌類會造成桿鏽病,摧毀整片麥田。

今年初,南非初次發現兩種新型菌類,讓人更擔心會蔓延,全球開發中國家超過十億人仰賴小麥做為糧食及收入來源。

記者Sharon Schmickle於2008年為Pulitzer Center的調查報導指出,Ug99會帶來重大威脅,因為亞洲與非洲八成麥種都可能受菌類影響,自從1999年於烏干達發現此類菌種後,已擴散至肯亞、衣索比亞、葉門及伊朗的農田。

Stem rust close-up

麥類作物桿鏽病特寫照片來自USDA,屬公開圖片

今年六月舉行的第八屆全球小麥會議中,發表多篇關於Ug99危險與可能解決方案的論文,也宣布在南非及肯亞發現新型菌種,Tim Ogden在Philanthropy Action部落格撰文,呼籲全球慈善人士若關心貧窮問題,應該投入農業,並贊助科學研究,他亦說明發現新菌種的可能後果:

新菌種的毒性更強,現在已出現於南非,桿鏽病很容易就會順著風勢,散播至中東及南亞地區,一旦擴散後,最後將殺死全球八成小麥作物,各地農民必須更換小麥品種。

桿鏽病問題存在已久,一九六零年代的「綠色革命」中,控制桿鏽病就是一大焦點,科學家後來運用基因,讓麥株能抵抗菌類,然而Ug99在烏干達出現後,原本受到控制的桿鏽病再度成為全球重大威脅。

Allen Dodson在「美國科學家聯盟」的Biosecurity Blog強調,人類必須處理這項威脅:

雖然政府逐漸意識到病原體帶來的危險,可能是從大自然爆發疫情,或是恐怖份子刻意使然,糧食從產地快速運至各地市場,確實讓作物病原體檢驗及隔離極為困難,隨著全球人口及糧食規範日增,處理這項糧食供應威脅顯得更加重要。

Ug99的孢子會隨風而起,但也會沾附在衣物或植物上傳遞,在遷徙過程亦會突變,有時成為致命菌種,除了在南非發現新型Ug99之外,研究人員亦在六月的研討會中,宣布肯亞也找到新的兩種菌類,這四項突變種能擊潰其中兩項最重要的抗桿鏽病基因。

在環境政治學部落格Red Green and Blue上,Kay Sexton指出,這項問題反映出全球糧食供應多麼脆弱。

部落客兼生物人類學家James Holland Jones在Monkey's Uncle認為,此事突顯演化生物學的重要性。

署名mwilk的讀者在《Wired》雜誌網站留言,指稱桿鏽病問題令人類更應追求生物多樣性。

一切聽來像是新版愛爾蘭馬鈴薯飢荒,這也是為何人類針對重要作物,必須保持基因多樣性,避免過度依賴單一作物,許多貧國要達到這項目標很難,但美國肯定有資源維持一套農業基礎,以招架這種病原體的攻擊,但美國是否有此智慧,則又是另一回事。

人類可使用殺菌劑擊潰Ug99,但小農若無法取得殺菌劑,處境依然堪慮,故研究人員希望更進一步,聯合國農糧組織於六月成立名為Rust SPORE的網站,監控Ug99及其他麥類疾病源蔓延情況,並同時研究新型抗Ug99的麥種。

不過Robert Winter在Idle Thoughts of an Idle Fellow表示,四月份墨西哥灣漏油事件與桿鏽病都突顯科技有其侷限:

也許我的想法不合邏輯,但我想到人類對科技的態度,也聯想到最近各界愈來愈擔心Ug99這個菌種,我們以為已用科學化解桿鏽病, 但卻在非洲演變為毒性更強的種類,對全球造成極大威脅,也是因為小麥栽種種類標準化的後果,我不反對機械化與自動化,也很認同科學進步的諸多面向,但兩個 案例都顯示,人類面臨根本力量時,風險評估顯然不足,瞭解知識侷限其實是好事。

Steve Savage在Sustainablog則顯得樂觀,列舉科學家將擊潰桿鏽病的四項理由:

我打賭這項疾病最嚴重的後果不會發生,我不是盲目發言,此事攸關全球無數貧民的健康與存亡,有些從事小麥育種的朋友或許態度和我 不同(因為他們需要更多經費),但我猜測這些育種人士會戰勝一切(卻未獲外界重視),我之所以感到樂觀,是因為看過優秀科學家過去育種的成果…此次育種 者是否會盡力保障糧食供應?當然會。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