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救得了僅存的印度虎嗎?

Analyzing 25,000 individual observations, wildlife managers in India find clues to help stop tiger poachers in their tracks. Photo by The Belurs (Flickr | Creative Commons)

分析2萬5千筆觀察紀錄後,印度野生動植物管理者找到有助於嚇阻非法獵虎者的線索。照片由Flickr使用者The Belurs提供。CC授權。

本文作者為Roger Drouin原發表於線上雜誌Ensia.com。Ensia.com關注國際環境問題行動上的解決方案。本文基於內容共享協議重發表於此站。

印度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執行長Belina Wright表示,印度的盜獵者攜帶刀、斧頭及鋼鑄的捕獸夾,以游牧式、小規模的團體行動,長期掌握優勢凌於保育工作者。中藥材市場的虎骨需求促成盜獵的動機,使盜獵者每二、三年就回到野生虎棲地再做一票。這些盜獵者對棲地的每條溪流與每座露岩瞭若指掌,在老虎經過的路徑或水塘邊設置陷阱。他們很少被逮著。

「盜獵者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叢林知識與技能,」Wright說。「他們會用盡各種辦法達到目的。」 

不過,去年8月由Wright和生態學家Koustubh Sharma及其他研究團員共同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可望翻轉逆勢對抗印度境內盜獵老虎的行為,畢竟全球野生虎數量逾半數分佈在印度。 

該項研究發表於期刊《生態保育》(Biological Conservation),其應用一種新方法可估計印度各地區發生盜獵事件及偵查盜獵行為的機率,並以此辨識出73個高可能性盜獵及老虎器官交易的「熱點」。作者們認為,讓保育人士、執法人員及護林員有能力準確定位最需要加強查緝處,可提高拯救瀕危野生虎的機率,讓反盜獵工作更有成效。 

身為「國際雪豹基金會」(Snow Leopard Trust)資深區域生態學家及「自然保育基金會」(Nature Conservation Foundation)的科學家Sharma,過去幾年與團隊撰寫電腦程式,分析25,000筆關於盜獵野生動物的資料點(自1972年開始收集累積,涵括印度境內達605個區),其中包括經確認的盜獵位址及查獲器官交易的地點。Sharma說:「這個資料集太龐大了,以致我每次做數據分析時,每一個分析模型就要花上20到25分鐘。」 

「在遏止盜獵犯罪上,情資網路扮演最關鍵的一步,」Wright表示。更多的情資意味著能夠更有效佈署(地面上的)通報人力及攔截手機通訊。也意味著如何集中巡邏目標與護林員查緝活動區域。而最重要的,Sharma說是當盜獵者的戰術改變時,我們能夠得知是何處的犯罪模式改變。這是為什麼研究人員致力發展能定期更新的分析模型。 

「最終我們必須比盜獵者搶先一步,」Sharma說道。「這也就是保險公司和銀行在做的事:發展模型,做出預測,接著投資。我們做的事也差不多。我們有這些模型跟預測結果,然後我們就依據結果出手。」 

最近由這項研究辨識出的盜獵熱點中包含一些令研究人員意想不到的地區。這些地區藉由加強查緝可望有所成效。Sharma表示,以尼泊爾、印度交界為例,過去的查緝情形較其他地區寬鬆。這項研究發現該地區面臨的盜獵壓力日漸升高,可能是因為當地野生虎數量增加,並且該地區做為交通樞鈕便於將老虎器官交易到中國,Sharma表示。「那個地區是個熱點,我們把它強調出來,決策者應當有所作為。」 

這項研究證據顯示盜獵者傾向使用鐵路移動,以便於藏身在日以百萬計的眾多旅客之中。至少有17個區雖非屬野生虎棲息地,包含德里及印多爾 (Indore),但做為貿易樞鈕處故販賣盛行。 

這些用來計算分析熱點的公式,已經引起政府單位的注意。去年9月時,Sharma希望印度國家老虎保育局會員秘書Rajesh Gopal注意此份研究論文。Rajesh Gopal將研究發現轉予在保育棲地的管理人員。這些管理人員負責監控野生虎的狀況以及對抗盜獵者。Sharma點出,此研究使用的方法論與地面查緝結合,亦能用於遏止其他物種例如豹及穿山甲的盜獵。 

「我們需要的是好的科技及有效的地面查緝,」Wright表示。「沒有什麼能取代有顆腦袋、四肢健全的人類。」

Robert Drouin是環境議題自由記者。他的報導範圍涵蓋從蝙輻到雪豹等物種的保育,以及能源議題。他的作品見於《科學人》、《Yale Environment 360》、《Mother Jones》及Grist.org。他的部落格在此,推特帳號@rogerreal

譯者:Huang Ching-tung
校對:Bamboo Hsu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