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理解日本網路界(中)

[本文英文版原載於2009年7月1日]

本文的(中)和(下)部分將挑選一些部落圈及Twitter上和這篇引起爭議的訪談「日本網路界『令人失望』:訪談梅田望夫先生」相關的一些討論,訪談已在(上)集摘要。[本文所有的連結皆指向日文內容,除非特別註明的部分。]

首先要說的是,該訪談為我們理解日本網路的方式和它目前的發展方向開啟了嚴肅的對話。梅田望夫在塑造我們目前理解角度上面扮演了關鍵角色,早在2003年就建立了討論英語網路趨勢的熱門部落格。他的影響力在他2006年發行《網路巨變元年》(Web Shinkaron)時擴及大眾,在日本扮演Web 2.0的教育者與良心的角色。tsuda在Twitter寫道:

《網路巨變元年》的優異之處在於它雖然具有「網路界實用指南」的形式,實則還對從童年時期就與網際網路為伍的年輕人傳達了「打倒權威」這樣的訊息。

在這樣的前提下,這則訪談發表之後引發的回應,大多是針對梅田本人尖刻的批評,甚至還有針對他即使身為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卻忽略自己發言責任的一些人身攻擊。舉例來說,Takayuki Fukatsu把未能打入美國市場的失誤歸咎給Hatena,然後在部落格上寫道:

既然梅田先生在出了《網路巨變元年》之後已經晉升成權威人士,他就有責任繼續提倡成長,並對大眾釋放樂觀訊息,不然對他的「信 奉」將蕩然無存。他是引燃火種、開展這項行動的人,因此梅田先生或是Hatena就應該繼續朝願景邁進,不然人們會對他失望,說他「光說不練」。大眾普遍 的觀點「網路巨變元年所述的世界在日本會失敗」是造成我們大家失望的主因。現在是要我們怎麼辦?他隨意畫了大餅,現在竟然退休,還說日本網路界「令人失 望」。

如同梅田所想的一樣,許多人因為日本網路界目前的情形把矛頭指向Hatena,但「失望」的程度因人而異。經濟學家池田信夫主要討論網路為什麼未能在次文化以上有所發展:

催化這種「令人失望」情形的原因之一就是Hatena本身。就像梅田先生所述,「有許多不當的言論」,匿名攻擊遠比有具名而建設 性的批評更加普遍,因而讓「進階使用者」卻步,日本網路界的層次也降低了。因此,美國部落圈成為超越現有媒體的藩籬、傑出人士即時討論議題的地方。日本部 落圈就如同他感到絕望的一樣,不斷向下沈淪。[…]

日本企業的權力結構是讓日本持續退步的主因,受薪階級只會在線上或酒吧裡吐苦水而不挑戰現況。事後看來,Hatena提供了無法 面對現實的人一個傾吐的場所,加深了這個無望系統的影響力(如同梅田所分析的一般)。個人單打獨鬥無法改變體制,但是梅田執掌Hatena,是有可能做出 決策改變現況的。用「令人失望」一語帶過,把過錯歸咎給他人而不作改變的嘗試,就像加害者為自己脫罪一樣。

冒險比較英語網路與日本網路的部落客並不多,記者Nobuyuki Hayashi是少數的特例,該篇精彩的文章比較了兩個文化圈的廣泛性、競爭性、迴響、獲益程度和多樣性。

Marxy和全球之聲的Chris Salzberg在Twitter上連串的討論之後,Mutantfrog Travelogue的Adamu貼出了「所以日本網路圈到底怎麼了?是令人失望還是讓人興奮?」一文(英文)。在回應部分有非常值得一讀的討論,其中語言的差異也成為辯論的另一項因素。

同時以英文、日文和越南文撰寫部落格的Eiji Sakai提出一個問題,即我們對英語網路界是否有足夠的了解以對梅田的看法作出有建設性的回應。他也懷疑日本在面對美國和矽谷的自我矮化是否影響了我們的意見,如果梅田是住在西貢而非矽谷,也許不會引發這麼大的爭議。

海部美知推測表示,該訪談所引發的後續效應證明了梅田感到失望的地方並非無憑無據。她將梅田對網路的願景比喻為虛擬雅典學院,並以下列篇章表達了她的看法:

次文化和電子商務若能蓬勃發展當然很好,但是「雅典學院」只侷限在「知識份子菁英」之間。他們在專注投入自己的心力推廣知識期間能獲得無比的快樂,即使這樣做並不會讓他們賺到一分一毫。這樣的世界雖然不是完全付之闕如,依然太微小太薄弱。
換句話說,梅田先生攻擊的是厚顏無恥的日本菁英。同時他也對「愚笨大眾」因為嫉妒心理而拖垮那些希望加入知識份子行列的人,感到非常生氣。

本文將在(下)集繼續。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