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新聞工作者的煉獄

'The rose and the newspaper'「玫瑰與報紙」,照片來自Flickr用戶Borislav Dimitrov,根據CC BY-NC-SA 2.0使用

 

都說在極權政府結束之後會迎來新聞自由,然而中歐和東歐的媒體卻正值二十年來最不自由之秋。

長年來習於全面控制媒體內容的中東歐政府,一直在重新樹立其權威。暴力、威脅、修法、逮捕、破壞媒體設備與財產以及毆打等手段都記錄在案,且頻率增繁。
由於我每日追蹤此一議題且現居塞爾維亞,當我伏案寫下這篇文章的同時,我有信心我可以弄清楚東歐所見最嚴重的媒體壓迫。但當我審視過一個又一個慘無人道的案例以後,我才開始拼湊出更大的畫面,直指媒體體制崩解的情勢。

深入此議題之前,首要之務是釐清全球讀者自二十世紀史裡獲得的,關於中、東歐等地的典型認識。此區域的國家無論是歐盟會員國與否,共通點是新聞自由遭遇最嚴重的威脅、雙位數的失業率以及國民收入貧富差距極大。國內極少數的有錢人多半與政府掛勾,其餘貧困的大多數人則是過著左支右絀的生活。過去中歐社會主義國家裡強大穩定的中產階級已不復見。

由於人民的生活仰賴中央或是地方政府的決策,社會經濟因素奠基了媒體界的基礎。這也使得中東歐公民普遍對於地方政局非常關注。如此積極關注政府的社會,本應有高度活躍的調查報導網絡,但有許多原由導致這個網絡無法實踐。

有錢的是老大

新聞從業人員的薪水很少,通常是兼差時薪和外包人員,新聞報導的預算也很少,調查報導無法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進行。低薪通常還會導致收買編輯和記者之惡,支付現金買新聞、非出自新聞考量地大肆報導或視而不見某些事件。

數個東歐國家已開始鎮壓調查報導。像馬其頓當局就於2013年十月的時候,判決撰寫調查新聞的記者Tomislav Kezarovski有罪,且在一個月後左右,將另一陰謀論者與記者Zoran Bozinovski送進大牢。據記者Tamara Causidis和Dragan Sekulovski在新聞管制指標所寫的文章所示,雖然絕大多數的馬其頓新聞企業是私有的,但政府於2012年名列這些媒體前50大廣告客戶,對這些不論是國有還是私有的媒體影響力甚廣。

 
這些國家的媒體多半仰賴廣告收入為生,資金的流通往往與政壇及政治人物相扣,這也導致了這些媒體的自我閹割。東歐的記者一旦批判這些強權人士,就要冒著得罪廣告商、進而影響自己收入,甚至是自身安全的風險。
阿爾巴尼亞,去年在無國界記者組織「新聞自由指數」170個國家當中位列102,媒體市場既窮又擠根本無法營生,據Besar Likmeta在《巴爾幹洞見》上所刊載的報導指出:「多數的阿爾巴尼亞媒體是靠大型公司的廣告收入營運,從媒體內部的電子郵件能看出,這些公司可以輕易地操縱新聞編輯方針。」
 
這個區域的其他國家情況也大同小異。那些握有權力的人士能夠恣意將未面世的報導扼殺在腹中,強化了媒體的自我閹割。記者和編輯必須不顧訴訟、威脅、騷擾、暴力等風險來出版新聞。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負責新聞自由的代表Dunja Mijatovic,常對日增的媒體管制表達關切。她曾對匈牙利就誹謗影片與錄音制定不成比例的長期徒刑提出警告,表達此等惡法容易被用來消滅批評和其他不同意見。去年她也對羅馬尼亞表達切勿「再入罪化言論自由」,以避免撰寫調查新聞的記者因恐懼和自我審查而造成寒蟬效應。
 
在近日烏克蘭Euromaidan示威進行以前,該國欠缺媒體自由早已引發關注,在示威以後,情勢每況愈下。2013年十月示威爆發前一周,烏克蘭學者Andrew Wilson在網站openDemocracy上寫道

新聞自由現在正面臨攻擊,烏克蘭最大的電視台「Inter」十月的時候還顯示新聞獨立的跡象,但到了二月,已被總統府控制,獨留寡頭政治。[…]

下一個遭殃的應該是烏克蘭知名網站Ukrainska Pravda(真相烏克蘭)。[…] 他們的創辦編輯Georgy Gongadze,是當時當權者的眼中釘,他於2000年九月失蹤,兩個月後被尋獲時已遭殘忍殺害。

 
在中東歐,還有成打的利益衝突、恫嚇、賄賂和腐敗之事,當地的媒體界已是人間煉獄。

 

網上安全堪虞

中東歐的網路覆蓋率相當高,此外,因為二十世紀時社會主義政府或共產政權治下的國有媒體相當封閉的緣故,長久以來公民普遍尋求另一獲取消息來源的途徑。公民媒體和社群網站在過去幾年被視為是這片死水中的一條活路,也因為政府當局缺乏監控之故,而被視為言論自由的「安全區域」。

但此情此景已不再,烏克蘭、塞爾維亞、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及匈牙利政府,皆已看出公民媒體和社群網站對於政治人物聲譽以及選舉有重大影響。對此,他們以嚴密監控回應,且試圖控制用戶上傳和發表的內容。想當然並不太成功,可是這已直接箝制人民的言論自由以及對媒體施壓。
 
在塞爾維亞,90年代在米洛塞維奇統治時代,使用者間的線上資訊和評論是公平且自由的,此一政權明顯地並沒有將網路視作主要的威脅,也鮮少在公眾網域監控使用者。如今,個人網頁和社群網站的頁面如果發表了挖苦首長的影片或是類似情事,都會成為塞爾維亞政府攻擊的目標。
 
中東歐重要的政治或經濟新聞現在多半透過人際網路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遞,而且很快地紛紛以謠言的形式重現。記者將重要的新聞留在他們的腦袋裡,或是寫在便利貼收進抽屜裡頭,因為既不能夠深入研究,更遑論將新聞交給編輯發表了。公民就算負擔得起發表言論的途徑,眼下也選擇緘默。這些國家以及他們的媒體已經明顯地陷入資訊困境。
 
但是政客對媒體壓迫得愈緊,人民就愈憤怒。新聞自由與此區域的民主發展環環相扣,媒體不是無法就是不願為之奮鬥。現今,在這些政府扼殺公民網路言論的國家裡,人民已經開始起身反擊,對這些掌權者的腐敗和無能提出挑戰。
 
繼保加利亞、烏克蘭以及其他國家之後,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是最近一個群眾在網上和街上起義的國家。2014年二月11日,在圖茲拉和賽拉耶佛的抗爭中,賽拉耶佛的州法院下令「暫時扣押」所有用以記錄賽拉耶佛抗議的媒體器材。這類讓媒體消音的舉動,只會激起公民對於獲取資訊和言論自由的強烈要求。當這些行徑一再越界,變動註定到來。
 
本文作者Danica Radisic是全球之聲中東歐區的編輯。她身兼多職,同時是企業的公關顧問、作家、部落客與詩人。賽爾維亞語、英語及葡萄牙語是她的母語。她是個在伊比利亞半島出生長大的賽爾維亞人,之前在中東與美國待過一段時間。她有兩個孩子,在Krazy Fish顧問公司擔任CEO。
校對:Ameli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