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勞報導]從翻譯GVO的快樂 邁向公民新聞

■苦勞報導2006/06/09


在主流媒體寫報導,隨著大量散佈的通路,可以揭露事實、一文臧否甚至影響社會。但在自己的blog或網站上撰寫公民新聞,恐怕就難以達到以上驚人的成就。那又會有什麼動力呢?對Portnoy來說,連續翻譯Global Voices Online(GVO)快一年的收穫是,從國際公民報導社群上學到了非常多的東西。

【翻譯GVO】

GVO是由哈佛法學院的柏克曼網路與社會中心贊助成立,是一個非營利的全球公民媒體計畫。GVO底下有多位區域部落客編輯,負責尋找、聚合,與追蹤全球網路上的對話,而許多的橋樑部落客(bridge bloggers)則以英文寫作,提出地方觀點與重要事件,進行新聞寫作,由於內容豐富,牽涉議題廣泛,成為網路上理解世界各國庶民意見的重要園地。此外,也常常成為一些跨國網路社會運動的發聲地,如之前的聲援吳皓行動

從去年9月開始,Portnoy開始挑選GVO的文章進行翻譯。Portnoy說:「雖然GVO一成立時就開始瀏覽了,但真正開始想翻譯,是因為看到破報總編黃孫權在其blog上的提議。」

去年9月16日,黃孫權在〈影響小泉911政治風暴的家庭主婦〉這篇文章提到,「其實,反面操作的可能,就是將Global Voice中文化。這樣應有助中文blogger對世界其他地區的blogosphere的運作與進程有能有所理解。」Portnoy原本的回應是希望黃孫權能登高一呼,不會他還是等不及動手翻譯了起來,並且在自己的blog「龜趣來嘻」上刊載了第一則翻譯:〈[GVO]印尼部落格圈的消息〉。

【成立GVO翻譯小組】

10個月過去,至今已經有高達98篇的翻譯,平均一個月有將近10篇的譯文,可以算是相當多產。內容包括國際災難、言論自由、勞工新聞、媒體現狀、宗教……等等,可以說是包羅萬象。不過由於Portnoy當兵在即,從上個月開始,Portnoy就開始在他的blog上招募網友一起來翻譯GVO,讓成果能夠累積下去。

一開始, Portnoy先在Google Group上成立GVO-translator群組,用e-mail聯繫翻譯相關事宜,之後ilya則於Taipedia上建立了GVO翻譯計畫的頁面,此後群組開始藉由wiki的形式協調翻譯進程。

Portnoy指出,由於許多朋友對wiki這個工具使用狀況還不熟,所以這兩個工具都蠻重要的,目前六個翻譯成員會用Google Group聯繫,然後在wiki進行編譯,進行挑文、認領、校對等工作。

大家已經可以看到GVO翻譯小組的工作成果,例如lvoe翻譯的〈[GVO]中國: 六四:沉默,記憶和博客們的聲音〉、ilya翻譯的〈[GVO]巴西幫派發動與警方戰爭〉。

【收穫】

持續10個月,將近百篇,Portnoy認為,翻譯的動力不在於有什麼廣大的迴響,而是自己的收穫,所以覺得翻得很快樂。

目前就讀於中正電訊傳播研究所的Portnoy說,GVO一天有三、四十則新聞,自己偏好災難救助新聞、言論自由與國外blogger如何與媒體對抗的文章。和台灣議題正好有關的也比較常翻。

Portnoy印象最深刻的就是〈[GVO]蒙特內哥羅:「看樣子歐洲要有新國家了」〉這篇文章。「記得公投通過獨立時,台灣的媒體報導框架就分成兩種一種是輕描淡寫、一種是大肆慶祝,我翻了那篇才覺得,輕描淡寫很假、大肆慶祝更假。」Portnoy也看到ilya為了翻譯那篇巴西的文章,把巴西的政經脈絡都深入瞭解了,除了認真之外,也獲得很多相關知識。

【看透的感覺】

「這是一種看透的感覺,透過GVO所表現出來的他國庶民觀點,可以看到很多議題在台灣或許只有贊成和反對 但是在其他國家的脈絡下可能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說,對翻譯者的收穫比較大。」Portnoy這麼說。

這也是Portnoy比較喜歡翻譯GVO,而不選擇其它議題網站的原因,因為可以接觸不同的立場觀點,台灣人從媒體上接觸到的立場太少了。Portnoy說:「GVO給我的是人的觀點,而不是國家的觀點。」不過Portnoy還是強調,不論是翻譯新聞還是寫公民新聞,細水長流蠻重要的,不用想什麼大論述、大作品,文章不論優劣長短,觀看人數、影響程度永遠比不上主流媒體,所以他寧可翻譯短文,也不要認領自己都看不太懂的長文。

目前GVO翻譯小組正準備成立固定的blog或網站張貼翻譯的文章,Portnoy希望更多朋友的參與。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