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一位在多倫多的阿拉伯人以及阿拉伯文化

原文:Arabisc: An Arab in Toronto and Arabs and Civilisation
作者:Amira Al Hussaini
翻譯:yourpapa
校對:Portnoy

部落客 依米拉提  奧薩瑪(Emirati Osama),目前居住在北美洲,一塊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小布希執政下進入的土地。

“我從來沒想過自己有機會進到這塊領土。幾年前,當我在國外唸書持學生簽證要來美國拜訪親戚時,因為911攻擊事件,美國海關打了我回票。在那場攻擊事件之後,所有的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從此被打入美國的黑名單。從那天起,我發誓只要這個國家還是被那個狂人(小布希)統治著,自己再也不踏上這塊土地。”他如此說道。

然而,因為一次商業旅程,他來到了多倫多。在這裡他開始享受多元化的社會體制並開始學習適應這裡寒冷的冬天。

“因為曾經在歐洲生活超過五年,我還以為自己早已經適應了寒冷氣候.直到來加拿大後我才發現這裡的冷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很高興自己能夠早些來到這裡適應這裡的天氣,因為在出發前我早已聽說這裡可以冷到零下20度!”他補充了幾句。

從一趟加拿大之旅,讓我們將視線轉移到一場在埃及的部落客聚會。在這裡姍席丹(Shannseddeen)紀錄了非常個人卻貼近真實的

觀察:“遭透的道路以及糟糕的清真寺女用祈禱室”

依據提示,要到達地點,姍席丹和另一位部落客必須先搭乘地鐵再轉乘巴士。

“當我們一下地鐵後,如潮水般的人群幾乎把所有我們可能搭乘的巴士給占住了。一如往常般,沒有等到情況好轉,我們選擇步行–為了維持我們的尊嚴”她解釋道。

但這也不是一趟愉快的步行,她這麼形容:”這條路甚至連車子都不應該走在上面”

在途中,她們在一間清真寺停下來祈禱,但即使是在這裡的女用祈禱室也沒有贏得她們的青睞。

“我們決定要到附近的一間清真寺祈禱,不幸的是,那個地方由內瀰漫出的可怕氣味將我僅存的一點力氣也給用盡了。而在這裡的女用祈禱室則是完全的被忽略了–小到令人懷疑是否為了裝飾這座清真寺而存在的”她如此說道。

於此同時,突尼西亞的部落客 默漢.麻旺.馬達(Mohanned Marwan Maddah) 寫下了自己對今日阿拉伯人的深刻見解,並對他們提出自己的建議。

依照馬達的說法, 阿拉伯人分成以下幾種類型:想像自己還活在過去光輝年代的人們 /對自身背景加以否定的人 / 全然西化的人們 (當然,這些只是少數)

他寫到:

“那些還活在過去的人們,他們似乎忘了所謂阿拉伯人的光輝老早就不存在了。他們說著關於阿拉伯文明的輝煌年代好像那是現在的事情一樣。對於這些人我只能說:我們都自豪於我們豐富的歷史文化曾經為過去那個遭黑暗吞噬的世界帶來光芒。但時代已經不一樣了,我們如今處在一個悲慘的現況中。如果我們不思改變,可以預見的只是一個更為悲慘的未來罷了。回想過往當然是一件好事。 因為沒有過去就沒有現在,當然也就沒辦法期待未來…而同樣重要的就是從過去我們已學到的教訓作為建立美好未來的基礎”

在評論完所有類型的人們後,馬達將特別的讚揚留給那些默默努力工作的人們。

“在所有類型的人們當中,默默努力耕耘的這群人該算是最少的了。這些人相信唯有透過勤奮和研究可以將阿拉伯人提升到另一個層次。他們不計代價的努力付出證明了阿拉伯人能力的優秀。我們所有的希望都繫在這群人手上,而我們的未來則須依靠在他們的肩膀。對於這些人我要說:讓我們手牽手 心連心 建立一個美麗的未來,我們最終將達致我們的理想,願阿拉祝福”。他如此說道。

ad pic

我們最後來到了約旦。塔拉辛(Talasim)每天都張貼了許多好玩的連結圖片。今天則是一幅廣告圖片,寫道”待售: 火箭一枚,七零年代模型,古典,香檳色,附皮質坐椅及自動門窗。”

可惜的是,帥氣的火箭沒有附上標價!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