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來自 2 一月 2007
羅馬尼亞:唱頌歌
原文:Romania: Singing Carols作者:Veronica Khokhlova翻譯:Sweet校對:Portnoy 對羅馬尼亞的記憶:我在ONESTI的最後一天,一大群學生到教員辦公室向老師們獻唱聖誕節頌歌。此前我對他們的精心準備毫無所知,這絕對是一個令人愉快的美好記憶。:)- L-plate big cheese這麼說。 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在2007年元月1日成為歐盟的最新成員。 這是Flickr用戶L-plate big cheese在他的羅馬尼亞相簿中替羅馬尼亞寫的介紹: 在這片土地上似乎什麼都有,但上世紀和本世紀的發展情況似乎讓其中大多數顯得黯然失色。這並不意味著羅馬尼亞已經毀壞;事實恰恰相反。她的歷史地景結合了古老與近代,朝著地平線不斷擴散開來。
牙買加: 在貧民區賺點外快
原文:Jamaica:Earning a quick dollar in the ghetto makeover作者:Geogia Popplewell翻譯:rungheng校稿:Portnoy 圖片是Ria Bacon在2006年12月於牙買加首都金斯頓Barbican路所拍攝到的年輕女子們。在她的部落格裡這麼說著: 在耶誕節前的一個星期,首都金斯頓貧民區正在快速的改造中,上百位本地居民砍除人行道上長得過於茂盛的野草,替街邊的石頭上塗上白色的油漆。他們這樣的舉動並不是因為受公民自尊所激發,而是由當地政客所承諾給付薪水的一日工。對某些人來說,這天將會是一年中少數幾天工作有薪資可領的日子。值得注意,但不需要太吃驚的是,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大多為女性。 這樣的活動無法破除當地的雇佣制度文化,更不能替個人或社區提供長期的獲利…雖然一天1,000牙買加元的收入在一年的歲末時節是相當熱門的。 就如同一句牙買加的中國俗諺所說的: 給她一把刷子,她會一整天都在漆牆,給她教育和小額貸款,她會清潔整個環境。 阿門!給她一把該死的刷子吧!
索馬利亞: 戰爭後的內戰警訊
原文: Bloggers warn of insurgency after Ethio-Somali war 作者: Andrew Heavens 譯者: Leonard校對: Portnoy 衣索比亞與索馬利亞政府軍已擊退伊斯蘭民兵,將他們趕出最後一個重要據點,整場行動至此為時不過八天。 此次明顯輕鬆得勝,但卻無法安撫當地部落客,很多人打從一開始便反對這場衝突,Ewenet Means Truth in Ethiopia的Zenobia張貼文章名為「前進索馬利亞的衣索比亞軍 」,她很憂心地寫道: 為何衣索比亞總理澤納維(Meles Zenawi)如此不負責任,讓政府軍就這樣攻入索馬利亞?有些索馬利亞專家認為該國可能爆發如伊拉克的內戰,衣國軍隊準備好了嗎? The Head Heeb在名為「啟示錄開始」的文章中顯得很害怕,他在撰文之時,衣索比亞支持的索馬利亞臨時政府軍尚未大舉進攻,迫使效忠伊斯蘭法庭聯盟的民兵退回首都摩加迪休: 要攻入索馬利亞很容易,要有效佔領卻很難,衣索比亞介入肯定很快就會激起反叛亂行動,他們將無法輕易抽身,人們也不可能輕易接受衣索比亞協助成立的臨時政府,若衣索比亞真的企圖擊潰伊斯蘭法庭聯盟,恐怕得面臨長期且殘酷的不對稱戰爭,如此區域性衝突可能造成的人員成本無法估算,衣國空襲已讓數千民眾成為難民,戰爭若持續下去將會影響區域糧食供應,使更多民眾逃往鄰國面對未知的情況。 其他部落客則表示,這場戰役勝得如此輕易,使衣索比亞最初開戰的理由說服力受損,衣國總理當初宣稱,該國受到伊斯蘭法庭聯盟民兵威脅,所以才不得不出兵,Urael在文章「衣索比亞證明戰爭沒有必要」中指出: 衣索比亞既然能在兩天內攻克兩座重要城市,證明伊斯蘭法庭聯盟民兵根本不可能對衣國造成嚴重威脅,因為這場沒有必要的戰役,讓數千索馬利亞居民失去援助,因為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成員必須撤離戰場,而且這些民眾之所以得完全仰賴外援,就是這些所謂合法的索馬利亞臨時聯邦政府軍閥所致。 Enset在文章「選擇失當無端導致戰火」中批評:...
新加坡: 2006年新加坡的新媒體政治
原文: Singapore: The politics of Singapore’s new media in 2006作者: Preetam Rai譯者: dreamf Gerald Giam(透過theory.isthereason.com)觀察了新加坡2006年的新媒體與市民新聞發展的重點,他指出,「政府對網路管制的『輕輕碰觸』,可能是使許多新加坡民眾敢於在部落格、播客及影音播送等媒體中,討論、並推進政治邊界的原因之一。」 Gerald Giam指出,2006年是新加坡新媒體與市民新聞發展的標竿年,「政府對網路管制的『輕輕碰觸』,可能是使許多新加坡民眾敢於在部落格、播客(podcast)及影音播送(vodcast)等媒體中,討論、並推進政治邊界的原因之一。」 其實隨便一篇文章都能發現,新加坡過去有太多新媒體在發展,然而這篇文章將點出新加坡幾個較具代表性的事件,當然這些事件是由充斥新媒體發展的現象所驅動。 選舉播客與影音播送 在五月大選的那個禮拜,資訊、傳播與藝術部長(Senior Minister of State for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and the Arts)Balaji Sadasivan宣布禁止具明顯政治目的的播客與影音播送,這項改變很明顯是要回應新加坡民主黨(Singapore...
黎巴嫩: 海珊與黎巴嫩政治
原文鏈接:Lebanon: Saddam Hussein and Lebanese Politics作者:Moussa Bashir翻譯:dreamf校稿:Portnoy 2006年的最後一週並不只是歡慶假日而已,還有反政府的抗爭、伊拉克前領導人海珊的絞刑,以及中東的政治局勢。我們先從非政治的事件開始吧。 Dove's Eyes View 關注環境問題,她認為,布希政府最明顯的疏失,就是無視於全球暖化的危險,儘管布希政府計畫保護北極熊,她指出,這代表著布希政府從無視氣候變遷的後果,到承認這個現象的轉折。 Layal也表達了一個拒絕離開黎巴嫩的黎國年輕人心聲,儘管現今黎巴嫩政治動盪、而她的高中與大學同學都旅居海外。 海珊的絞刑也讓許多還在度假的部落客回到部落圈,接下來的言論只是評論這個議題意見的樣本,Pierre Tristam以非常強烈的批判語氣評論海珊的絞刑,他批評了美軍入侵伊拉克的「伊拉克自由計畫」(Operation Iraqi Freedom)與布希政權在中東的政策: 在週六晨曦暗殺海珊這整起事件是毫無正義的,它甚至無法使這位獨裁者感受到正義:在光天化日、毫無畏懼、不被質疑的環境下,執行 一項廣為人知的處決。因為處決者已經很難從被處決者身上,分辨出他們自己到底和被處決者有什麼不同,不只是因為他們的臉孔被面罩掩蓋住,更是因為他們處決 的動機和未來的計畫。同時,這項處決也只不過是近兩年前美國劇本中一個場景的實現,成為布希政權為了戰略、在伊拉克能順利施行政策,而培植出另一個替代品 的代表作。 Sophia也以相同的態度評論海珊的絞刑: 海珊被處決會被世人牢記,但不是因為海珊所犯過的罪行與他對伊拉克人民施行過的暴政,而是因為這是美國在中東地區實行的骯髒政治手段… 海珊被審判不代表尊嚴與正義回到伊拉克,而是代表只要任何一個中東國家領袖不服從美國,就可能會有這種下場的例子… Dr. Victorino以此理解海珊遭處決的含意,也就是必須聽從以色列官員的指示,Marxist from Lebanon也加入批評處決海珊的時機與方式。而一如中東政治局勢,黎巴嫩當地政治領域的議題也成為一些部落格討論的對象。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