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2007

報導 來自 三月, 2007

智利:總統上任一年回顧

  25 三月 2007

校對: mountaineer 巴切列特(Michelle Bachelet)是智利首位女性民選總統,最近剛任滿一週年,輿論認為這一年過得並不輕鬆,包括教育改革罷課與新運輸系統延後通車等,在社會引起兩極化反應。 EquinoXio[ES]的El Chere提出整體數據: 當一位總統的民意支持度這麼低(不到38%),在智利歷任總統之中也表現平平(以1至7分評量,只有3.8分),還得面臨各種政治(包括黨內)、結構與社會危機,究竟代表著什麼涵意呢? Andrés Sanfuentes提醒我們[ES],巴切列特在當選前便承諾人民五件事情: 巴切列特的競選政見提出五項主要計畫: 一,新社會網保障。 二,促進發展條件。 三,提升人民生活品質計畫。 四,對抗歧視與排斥。 五,以各項新公共政策對待人民。 Andrea Henríquez[ES]的想法與許多人相同,都與巴切列特所提出的五項政見有關: 2006年智利經濟成長率為4.2%,雖然創下三年來新低,不過因為全球銅價創歷史新高,使出口額持續成長。 相較於前幾任政府,巴切列特這一年讓失業率下降,而醫療、屋宅與教育投資則增加,政府也推動立法確保性別平等,也建議國會改革退休制度。 自上任之後,巴切列特在民調中獲得眾多支持,不過最近幾個月有消減的趨勢,根據Adimark所執行的民調,總統在二月間的民意支持率為49.3%。 巴切列特在這一年間,就必須處理諸多深層問題,教育制度危機演變為全國學生罷課風波、新運輸系統、誤認被拘留者(譯註:皮諾契(Pinochet)時代被拘留者的屍體指認錯誤)引發人權爭議、去年12月前獨裁者皮諾契過世,但社會大眾尚未討論皮諾契受爭議的歷史遺產,再加上數項貪污醜聞不僅造成左派執政聯盟危機,也使她失去人民支持。當初巴切列特宣誓就職時背負著極大期望,人們希望她能為智利帶來廉潔政治新時代,現在社會還在觀察,看看巴切列特能否克服過去這一年的阻礙,完成她在競選期間不斷反覆重申的五項承諾。

(短訊)布吉納法索:無木式建築

部落格「洋槐之下」(Under the Acacias)提及布吉納法索的無木式建築(註:原文裡有房屋圖片):「所謂無木式建築出現於薩勒赫地帶(sahel,英文維基解釋見此),這種傳統建造工法完全以泥土建屋,連屋頂亦為泥製,如此便可節省原已稀有的木材,運用本地技術與物料也能促進當地產業發展,而且居住起來相當舒適,冬暖夏涼。」

布希在巴西:部落客看外交與乙醇協議

  25 三月 2007

校對: PipperL   「我們有酒精能給能賣」-用乙醇汽油彈對準紐約佬-圖片來源:CMI Brasil 上週,美國總統布希旋風式的造訪巴西,為當地的部落格圈帶來了廣泛且不同的回應。在Paulista大道上的示威及抗議活動(由David Sasaki所報導)是報導一開始最受到重視的觀點,但我們在以下的文章也將看到,其它的面向也被呈現及辯論著。生物燃料公司的協議最後變成這次訪問的主要議題,這也影響了網路上對話的情緒。也因此,評論者很快的找到又新又有趣,異於以往攻擊布希的那些的議題串來探究。委瑞內拉總統查維茲再一次的試圖成為主角,即使在遠處,盡可能的讓他英雄一般的表現在媒體上出現,但我們可以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部落格要求以較為實用主義的意識型態取向來處理對外國的事務,特別是美國,以及其它世界的一般性事務。盧拉總統似乎也聽到這些聲音 在這種動亂中,如同我們在報紙所讀到和電視新聞上所看到,我注意到一些不連貫...。我印象深刻的看到巴西人在街上焚燒美國總統的肖像,向同胞的警衛丟擲石塊和木條,以及藉由以示威和抗議關於殘暴的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激起憤怒的情緒(在巴西?),以及突顯我們和鄰居查維茲的不同...我想如果美國總統的到訪是為了商業,我們應該給予他掌聲,並支持他的行動...我們應該節省那些時間和精力,支持我們的國家,不要反對美國總統的到訪。沒有人會在美國或是歐洲看到巴西在抗議著饑荒和失業的問題。讓我們關心我們自己的現況,如此,有那麼一天我們可以幫助別人,而不是扮演過時的激進份子。擁抱所有人,利用外國人的來訪:打開你的心胸!沒有旗幟的激進份子-Carlos M. Cunha 部落格 那些反對布希的人真是可憐。當他們焚燒美國國旗的時候,這些左派想燒掉的並不是資本主義的旗幟,他們想燒的,是美國式民主的大旗,但那個才是真正有用的。那也就是為什麼我對於今天在Paulista大道上那些呆瓜不感到同情。今天,我對這個城市感到到羞恥,羞於這個地方向世界所表現的,羞於於看到那些笨蛋言之無物的抗議,抗爭著某些他們不是真正了解的事,因為他們不知道美國實際上是什麼。那些愚蠢的年青人,是被大人們以可疑的議題帶領著。給巴西政治上的成熟-Notas de Maurício C. Serafim 沒人懷疑布希的選舉和和他的宗教同夥們在美國勢力的上升,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是一件壞事。但我們應該變得實際以及思考關於我們的國家:如果布希藉由商業的協議帶來任何好的政策(明顯的,是個笑話),那很好。如果不是,那麼和盧拉喝杯啤酒後就可以回家去照顧伊拉克了。只是很難相信,時至2007年的今日,我們還在為我們自己的無能和墮落責怪「邪惡的帝國主義者」。拉丁美洲已經變成一種諷刺,為我們帶來恥辱。當我們燃燒美國國旗、抗議標語時,亞洲國家正試圖進行發展而不是抱怨自己的軟弱。當喧鬧的左派激進份子在麥當勞前集結,而忽略了右派的政治交易,Emerald女士將一直住在希爾頓飯店旁的貧民窟。關於無休止的偽善-A nova corja (譯註:布希經常表現其虔誠的基督教信仰,獲得共和黨內基督教保守派人士的支持,選民也認為,明確個人的宗教信仰代表人格及道德的指標。而保守派的黑白善惡價值觀,使布希自視替天行道,強加其政策於人,這也是當年競選對手凱利所批判的) 不同的是,這次美國總統的特別造訪,對於巴西的歷史是頭一遭,我們引進了科技,變成世界上找尋替代性能源的解決方案中,具策略性的資產。當我們在這方面被視為領先於其它國家(除了美國之外),這樣還是不錯的。從現在開始,思考它的好處以及研究如何利用它,看來是一件重要且必須被探索的議題。 從另一個觀點來看,我認為我們可以說這個和巴西的生化燃料協議,會變成美國總統在它任內對於環境議題不良紀錄的政治救贖。許多布希的批評者認為,他固執於石油的政策是他在白宮任期裡的最大錯誤之一,而突然的轉向生化燃料,可能是他邁向第二個任期的主要變革。的確,查維茲也許正想著,對美國而言,和巴西建立伙伴關係是很方便的,而且好處還包括讓玻利維亞改革的主要資產(委內瑞拉的石油),多了一個直接競爭的對手(透過全面性授權的乙醇燃料)。然而,要全面大規模地試驗生化燃料,在經濟和環境議題上仍然沒有被論及。專家們知道,政治的爭議會抹去技術取向的討論(譯註:在查維茲掘起後,巴西有和委內瑞拉在拉丁美洲有互別苖頭的趨勢,但二者也協議共同開發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但查維茲也利用該國的石油優勢與拉美其他國家結盟,玻利維亞即是一例) 在某次美國總統正式訪問阿根廷時,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對布希的拉丁美洲之旅做出了嚴厲的批評。根據查維茲的觀點,美國計劃擴散其乙醇產品是「不合理且不道德的」。他說:「很難想像,把給人和動物的食物變成給運輸工具的燃料,只是為了用來支持美國式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布希一直在找尋擁有有大量可供農作培育用土地和用水的國家,像是阿根廷、巴西、印度和中國。」查維茲也說,布希值得因他的偽善而得到獎章:「這位從北方來的先生發現了拉丁美洲的貧困。」查維茲嘲笑的說,這是布希用來合理化發展乙醇計劃的理由。「我們應該頒給美國總統偽善的獎章以表彰他關於對拉丁美洲貧窮問題的擔憂。」難以對付的查維茲說乙醇產品是不道德的(Chávez goes nuts and says that ethanol production is unethical)-Acerto de Contas 「假如布希降低巴西乙醇的關稅,以及假如日本也確認他們將成為生物燃料的重要進口者,這將會使得我們的論點得到確認的機會。已經有國際大集團在巴西購買乙醇工業的工廠。如果從種植甘蔗中可以得到較多的獲利,然後生產糧食用的農地將會減少。較少的糧食供應會使得其價格上漲。」我們可以說生化燃料的運動最後不會變成泡沫化嗎(盧拉渴望根除的計劃)?這到最後會變成最大的饑荒嗎?我不能說這是杞人憂天,偏執狂或只是困惑不解。偏執狂、困惑不解和因酒精中毒引起的震顫性譫妄(Paranoia, mystification and delirium tremens)-Futebol, política e cachaça 有些人說,巴西要在這場替代性能源之戰中成功,必須在進入美國的乙醇市場上得到協助。在美國,乙醇是從玉米提鍊出來的。但這只對了一半。對的部份是,關稅降低是當前會談中巴西需要的,這將會實質上在出口獲得成長。但巴西所生產的量,要滿足美國在乙醇上的潛在需求,是遠遠落後的,更不用說要滿足世界上其它地方。當雙方的伙伴關係建立於發展新的生化燃料提鍊方法-例如使用蔬菜的殘餘物,這會比降低關稅來得有意思多了。這個研究意謂著在科學家和研究者創造更多論文發表,或只是增加雇用更多甘蔗的切割者而已之間的不同。這些人努力的結果,能讓我們加以利用只能在赤道以下發現的自然優勢。Hard game in the tank – esabafo Brasil 所以,布希這個王八蛋,對,從石油公司來的,被整個地球稱為敵人的傢伙。現在,他想減少對石油的依賴,迫使那些販賣石油給美國的受壓迫國家,如委內瑞拉,伊朗、安哥拉,陷於貧窮的處境。然後結果是讓甘蔗和玉米的價格上升,讓數以百萬人因缺乏糧食而陷於饑餓,還直接的影響到cachaça這種在巴西十分普遍的酒精飲料和爆米花的價格。這個窮凶惡極的人一直在想些邪惡的計劃。幸好,我們仍然有來自四面八方準備讉責他的聲音,特別是來自卡拉卡斯(委內瑞拉首都)的霸主。向乙醇說不,向委內瑞拉的石油歡呼!乙醇是保守的,石油是革命的。和布希與乙醇一起失敗-O Triunfo...

埃及:抗議憲法修正案/被捕部落客獲釋

  24 三月 2007

校對: Leonard 三名埃及部落客及多名抗議人士因在開羅(Cairo)集會抗議憲法修正案遭到逮捕,不過目前和其他抗爭者一樣已獲釋放。 埃及部落客兼記者Hossam El Hamalawy寫道:「El-Dhaher警局掌控凱法雅運動(Kefaya)情勢後,被捕的21名人士於今晚6點30分左右獲得釋放。」 根據前往營救抗議人士的人權律師團指出:「本來遭拘留人士在今天清晨即能獲釋,但警員刻意拖延時間,推託表示正在等候國家安全局的指令。」警方原先打算將其中兩名組織高層人犯,遣送回居住地警局處置,藉此拖延時間,幸好一些抗議人士聚集在警局門口,以靜坐方式施加壓力,並且在律師的遊說之下,事情並未發生。 「另一方面,被捕人士以絕食方式抗議,一直持續到獲釋為止。」 「大約晚間6點50分,我和友人Khaled Abdel Hamid(也是抗議人士)談話,他當時相當雀躍,並表示警方不敢捉弄居留人士,因為此事件已是人權團體、部落客及媒體的注目焦點」 遭到居留的部落客分別是:Mohammed Adel、Mohammed Taher和Mustafa Sayed Ismail。Mohammed Adel 在此揭露他在獄中遭受的折磨,圖文並茂。 El Hamalawy表示,他們正在醞釀明天的抗議活動。 El Hamalawy寫道:「國軍呼籲抗議人士一同加入在野黨國會議員在國會門口發起的靜坐活動,時間是星期三下午3點,他們要抗議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以獨裁手段通過憲法修正案。」 「今天就已經有反對黨國會議員走出國會,加入抗議行列,包括無黨籍及在野黨在內約100名國會議員,以退席的方式讓議事停擺。」 另一位部落客Alaa Abdulfattah (Ar)表示,凱雅法運動(Kifaya )在3月15日登場,目的為抗議國家黨(The National Party)強行通過憲法修正案。 Alaa Abdulfattah 認為,修憲目的是為了「確保獨裁政權得以延續、確立世襲制度以及廢除大選司法監控系統。」 居住在開羅的部落客Tom Gara坦率直言: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對穆巴拉克十分不滿。 埃及國會近日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國際特赦組織形容該案是「1981年埃及實施戒嚴以來,當地人權衛士遭逢之最大挫敗。」 為了更清楚表示立場,國際特赦組織強調該修正案將「加深埃及戒嚴政府長期以來的濫權,並賦予當局偽造的合法性。」 圖片提供:Hossam El Hamalawy

埃及:政治犯達數千人

  23 三月 2007

校對:Portnoy 埃及部落客Ala'a Abdulfatah表示,國內共有數千名政治犯未經審判即遭囚禁。 埃及有數千名政治犯,外界不知道確切人數,不過很清楚他們所面對的不公不義與侮辱,有些是在八零年代第一次聖戰中遭逮捕,有些是九零年代被捕的穆斯林兄弟黨成員,還有是今天遭囚禁的伊斯蘭原教主義(Salafi)份子,他們都在未審判的情況下遭關入大牢,…不僅如此,就算是法院判決這些人無罪釋放,他們還是身陷囹圄。 為喚起社會對這些情況的重視,Abdulfattah與另一名部落客Malek訪問犯人的雙親,以及涉入相關案件的律師。 我和Malek製作一段簡單的影片,訪問囚犯Abdulmonem Jamaluddin的雙親,還有Hisham Mubarak法律中心(Ar)律師Ahmed Saif-ul-Islam的意見,提到埃及遭拘禁者的現況,影片只是用簡易的攝影機拍攝,也沒有經過什麼剪接或使用攝影技法,我希望各位能略去品質、音效與其他技術問題不提,我也提供其他有關Abdulmonem Jamaluddin的文章超連結。 誰是Abdulmonem Jamaluddin? 根據Abdulfattah所言,Abdulmonem Jamaluddin是: 在1981沙達特遭暗殺後被捕。 政府花了三年將他轉送Turrah、Abu Za’abal與Al Wadi Al Jedeed等地監獄,在沒有任何罪名的情況下,後來獲釋。 1993年二度下獄。 軍事法庭判決他無罪釋放,但卻仍被關在牢中。 1999年,他仍在牢中,卻遭控與剛從阿爾巴尼亞返國者一同犯案,法院再度判他無罪,但他還是未獲釋。 他在1999年二度被捕前便已完婚,兒子已13歲卻從未見過。 由於監獄內待遇極差,他再次出獄時已是一副老態,腎臟與肝臟皆出毛病,還有脊椎錯節的情況。

泰國:期望潑水節減輕霾害

  23 三月 2007

校對:Portnoy 由於蘇門答臘島上居民使用焚地開墾的方式,使鄰近的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常成為霾害的受害者,在情況最嚴重的時候,人們甚至會逃往泰國呼吸新鮮空氣,但泰國部分地區如今也受到此人為環境災害波及,泰北的清邁即為受害甚深的一處觀光勝地。 來自清邁的Kuhlsrule寫道: 霾害自一月初就已出現,但最近情況急劇惡化… 時間從幾天拖到幾週,幾週又拖到幾個月…兩個禮拜的砍伐焚地對泰北居民造成嚴重問題,這裡在正中午也是灰濛濛的一片,灰煙遮蔽天空,人們甚至可以直視太陽,肺部也滿是污染物,讓人劇烈咳嗽不止,所有戶外活動也因此取消,但霾煙似乎沒有散去的跡象。 我們只能期待有風雨會來… Bangkok Recorder提及清邁官員的一項想法: 由於森林大火導致泰國北部省分霾害程度創新高,清邁市官員決定舉辦潑水節(Songkran),希望能藉此提高空氣濕度,增加降雨機率以淨化空氣。 潑水節是與泰國新年一同舉辦的傳統活動,人們會互相潑水以為慶祝。 為解決霾害問題,Thaizer整理了泰國政府想到的辦法: 我目前住在清邁,上個禮拜許多孩童與年長者都出現呼吸道疾病,陸軍已出動協助撲滅森林火勢,空軍也嘗試製造人造雨趕走霾煙,但現在還沒有成功,不過今天情況似乎有些改善,空氣品質幾天來終於有了起色,有機會看見藍天與素帖山(Doi Suthep)的面貌。 稍早Lilian很關心家人情況: 真是太糟了,我的親友都出現呼吸道疾病、雙眼發癢、暈眩與過敏,我今早起床也覺得喉嚨痛,都是霾害所致,我女兒問我是不是瓦斯漏氣,霾害就是那種味道,看起來像厚重的濃霧,昨天也有班機因此無法降落。 班機停止起降也損及當地觀光業,影響許多人的主要生計,Meanderings寫道: 有誰會想去看不見景物也無法呼吸的地方觀光呢?

揀選阿拉伯的部落格

  22 三月 2007

校稿:Portnoy / Leonard 以阿拉伯文書寫的部落格文章每日數以千計,每星期兩次從中挑選少部分譯至全球之聲,各位可知道有多麼困難嗎? 摩洛哥部落格作者Mohammed Saeed Hjiouij也有相同困擾。從云云阿拉伯部落格中分辨出較優質的部落格教他茫然若失。 「兩年前我剛開始寫部落格的時候,以阿拉伯文撰寫的部落格很有限。質量高的部落格顯而易見,你很容易就能找到優秀的部落格,並且只要很少時間就能讀完。可現在,以阿拉伯文撰寫的部落格數字躍升了,已不可能全部一篇篇看過。此外,要分辨何者為好文章、何者為孩童自娛、猶如肥皂泡沫一般的文字,更是極其困難。」他說道。 然而Hjiouij與我不同,他有一個極具創意的想法,希望敲破這鬱悶的部落格藍調。 「為了找出傑出優秀的阿拉伯部落格放入『我的最愛』〔書籤〕,我生出這個想法。這想法很簡單,不會花部落客太多時間,卻保證能讓人們注意到出色的部落格,在阿拉伯部落格圈中起關鍵作用。這想法就是,獻出3月25日至3月31日一個星期只談論阿拉伯文部落格。每個作者可以按自己的準則選出七個不同的部落格,並在自己的部落格中每天討論一個,他可以談談自己如何發現這個部落格、當中哪些文章讓他有所得益、介紹其中對他產生過影響的文章、跟那部落格的作者做訪問、評價其中文章的質量等等。每個作者都有權以他喜歡的方式去談論他挑選的部落格。」他解釋道。 Hjiouij又建議用technorati來追蹤所有文章,以確保可以編製出一份最佳阿拉伯語部落格的清單。 好吧,我猜我等到3月31日就知道結果了。

玻利維亞: 天災究責

  22 三月 2007

原文: Bolivia: Who's to Blame for the Rains? 作者: Eduardo Avila 譯者: Leonard 校對:Portnoy 近來玻利維亞東部多數地區遭暴雨與洪水肆虐,有些人怪罪聖嬰現象,有些人怪罪西方國家,但無論如何,災害已造成數百萬美元損失、數千人流離失所,有些人質 疑為何總統Evo Morales未立即將當地列為災區,並提出政治解讀,不過國內其他地區則迅速募集數十萬援款,彰顯人性本善。 政府表示,暴雨之因在於「聖嬰現象」,但總統也高聲質疑西方國家是否與這些異常的致命氣候有所關聯,部落格「民主中心」的Jim Shultz表示,總統提出很好的問題,玻利維亞是否成為工業化國家引發氣候變遷下的受害者;「玻利維亞崛起」的Federico Fuentes也提及相關辯論,文章後來也轉至綠色左派線上。 Beni地區許多民眾都等著政府公告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但顯然事與願違,Andés Pucci不解農村發展部長Susana Rivero為何如此不體民情,竟表示只有海嘯發生時,政府才會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由於玻利維亞為內陸國,更顯發言突兀之處。幾天後,政府終於決定宣布受災最重三省進入緊急狀態,部分專家認為政府先前猶豫之因,並非因為未注意到災情,而是為了土地改革過程,根據土地改革法(INRA),任何進入緊急狀態的土地便不得再變更。 Erick Sivila Flores架設新部落格「似曾相識」[ES],認為媒體報導竟利用悲劇牟取利益。 很遺憾有些電視頻道一邊播受災民眾悲慟畫面一邊募款,真是低級,天災不應該有這些喧鬧與花邊吧? 災情畫面充斥螢幕,許多玻國人民將此銘記在心,並發起「團結玻利維亞」活動,已募得37.5萬美元,Morir Antes Que Esclavos Vivir [ES]表示,雖然政治與社會兩極群眾互相指責,玻利維亞人民仍投注心力於善事,他寫道:「恭喜玻利維亞,這才是真正的玻利維亞人!」Del Quintacho su Rincón [ES]的Carlos Hugo Quintanilla也讚揚人民團結,並認為這證明玻利維亞全國依舊團結一心。 去年今日 烏拉圭總統Tabaré Vazquez訪問玻利維亞,玻國總統訪問智利,繼續南美諸國的整合,Evo Morales才上任兩個月便政務繁重,無心處理家務。

言論檢查的三月-法國、土耳其和中國對言論自由進行限制

  21 三月 2007

原文: March of the censors: France, Turkey and China clamp down on freedom of speech 作者:Sami Ben Gharbia 譯者:abstract 校對: Portnoy 二週前,法國的部落格,同時也是歐洲主要的公民媒體部落格之一的AgoraVox警告且反對它所稱之為逐漸貝盧斯科尼化(Berlusconisation)的法國媒體,這樣的威脅來自法國內政部長兼保守黨揆薩科奇(中文/英文)對言論自由的提案(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義大利前總理,透過媒體的併購及經營成功,向其集團觸角伸至金融及足球隊,後來轉往政界發展,於2001-2006任義大利總理) 昨天,法國憲法法院通過了薩科奇法案(防止犯罪的法律),該法案是將記者以為的人士拍攝及散布暴力的行為視為違法。在國會的辯論中,政府代表認為此法的用意在打擊「巴巴樂」(happy slapping)的行為,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是一種流行的歪風,藉由攻擊無辜的被害人,並將攻擊的過程以手機拍下,於網路上流傳之行為 於是在法國,拍攝和散布暴力行為的影片,像是2005年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巴黎郊區的暴動(中文/英文),將僅限於被授權認可的記者。在此一新法律之下,任何目擊者拍下暴力行為或使該內容在網路上取得,該個人或網站的經營者將面臨五年的徒型或近美金10萬元的罰款 諷刺的巧合是,該法律在2007年3月3日公告,正好是業餘影片拍攝者George Holliday拍下非裔美國人羅德尼.金(Rodney King)(中文/英文)遭洛杉磯警察毆打(請看YouTube上的影片),而這些警察最後被判無罪後來引發了洛城大暴動 與法國空氣中的集中營相比,北韓很快就變成自由的天堂 Doug在他的部落格上這樣說 安迪卡爾門(Andy Carvin)昨天強調:「只要你迅速拿起手機拍下某人正在設定汽車炸彈,或是某人因某原因被警察以拳打腳踢,這些都會讓你坐牢五年,或是罰款近10萬美金」 大衛卡普倫(David Kaplan)說,「所以,如果你在法國做報導,你最好取得正式記者證」 我們好奇的是,在法國熱切的以「防止犯罪行為」禁止拍攝及散布手機所拍下的暴力行為,他們的下一步將會是什麼?會是禁止青年公民記者在二年前巴黎暴動(émeutes de Paris)時廣泛使用影片共享網站的行為嗎,像是YouTube或法國的Dailymotion?以及,音樂錄影帶,像是巴黎在燃燒(Paris Is Burning,請看下面的影片)會在法國被禁嗎? 法國不是唯一國家因科技的工具引發問題,而將之加以限制,且陷入爭議的困境之中。影音分享的劇變也使得公民記者成為可能。英國前內政部長史卓(Jack Straw)公開支持對影音共享網站YouTube管制的計劃,他說:如何更適當管理這些影片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 而就在昨天,土耳其最大的通訊服務提供者土耳其電信(Turk Telekom)在法院的判決在YouTube上散播的一則影片明顯的有污辱土耳其現代化之父凱末爾(中文/英文)以及土耳其人民後,遭到封鎖。儘管事實上這則被指控的影片在法院判決前就已從該網站移除,網站還是遭到封鎖 引述土耳其電信負責人Paul Doany的說法:我們並沒有任何立場說明YouTube所做的,是否有污辱之意,或到底是對或錯。當使用土耳其最主要的網路服務供應商的網民試圖進入YouTube時,會發現這則訊息:根據伊斯坦堡第一刑事秩序法庭於2007年3月6號所做的2007/384號決議,www.youtube.com暫時封鎖 Mert Maviş說:「我很遺憾我的國家因為如此的言論管制而遭致惡名,但我很樂意向如此的管制進行抗爭。我目前在土耳其經營部落格網絡(最大且唯一),我們將展開活動在部落格上寫下對此一管制的反對直到當局改正這個大錯誤」 根據路透社的報導,伊斯坦堡法院在YouTube移除了被指控污辱凱末爾的影片後,對封鎖該網站做出第二次裁決 在另一個大陸,這次中國似乎封鎖網路日誌及部落格平台Livejournal...

哈薩克與當地婦女

  20 三月 2007

原文鏈接:Kazakhstan and its Women 作者:Leila Tanayeva 翻譯:Joyce 校稿:scchiang 國際婦女節在哈薩克是國定假日,當喜悅的上班族部落客暫離他們的辦公室及部落格休息並為他們的母親、妻子與女兒慶祝之際,我們將呈現最新由女性所寫及關於女性的部落格文章匯集。 有關美麗 一位來自巴甫洛達爾的部落客籍攝影師Slavoyara,在由部落客megakhuimyak所組織的比賽中,贏得Livejournal網站裡最美麗女人的稱號,恭喜! 她寫到 (RUS): 當談起去評價一名女子的美麗時,我很嚴格:不錯,有身體上吸引人與不吸引人的女人,然而這並非是評定人格的標準…如同某人說過的:美麗是幸福的許諾。 有關工作 圖片由kamneed拍攝,引用自工作中的人們系列 在捷克共和國有2247名哈薩克的合法移民,neweurasia的Leila遇到一個女孩,其家人都不在此項(合法移民的)統計之中。由哈薩克南部Taraz城來的移民,相較於待在家鄉,他們更願意在海外從事非法工作,以求安身於一個擁有高度經濟展的國家(指捷克)。 有關洋人丈夫 在西哈薩克一個坐擁油田之上的城市Aksai,在那裡充滿著來自西方國家的工作者,根據Aiman的說法,許多當地的女孩們因為憧憬有更好的生活而希望嫁給他們其中之一: 一個在小巴士坐我隔壁的女孩,晴天霹靂般開始以微細的聲音喋喋不休:「西方男士比哈薩克人及俄羅斯人好,他們既禮貌又有教養,他 們不知道如何口出穢言也不偷竊!」,說到這我驚訝地幾乎無法掩飾,帶著震驚的心情我檢視起她的臉孔並開始猜想她來自何方,我想回話,但她繼續說到:「他們 比起蘇聯人,甚至對女人更好呢,我希望嫁給外國人。」 自己本身就嫁給外國人的Aiman提列了一些縈繞著外國人的普遍迷思,她並試著破除它們。 她寫到: 因為某些緣故,我的親戚們斷定我將嫁給百萬富翁,並為了爺爺要求他以一架直昇機付聘禮,因為祖父年老並還是二戰退伍老兵,而且對 他而言搭巴士顯然困難。或許對你而言這樣很可笑,但我的親戚們並不是開玩笑,特別是我祖父真的希望為了台直昇機而「賣」了他孫女,然後我明白我必須從親戚 們的魔爪拯救我未來的老公,否則某些糟糕的事會發生;當我祖父了解得不到直昇機並且親戚們能指望的最多是台腳踏車時,他們相當沮喪並甚至不設法隱藏。 當我姑媽知道一個外國人要來訪時,她開始驚慌,她第一個問的問題是:「他喜歡吃什麼?」,我告訴她別擔心這件事,只要提供「普通 的」食物就好,當我們到達時,所有人彷彿他是某種珍禽盯著他看,人人試著去觸摸他,而你能指望什麼?這是他們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外國人啊!他們並好奇地看 著他吃餐桌上的食物,我姑媽問我的第一件事是:「你餓壞他了嗎?」 Aiman並寫到哈薩克人的殷勤款待是如何對一位從未體驗過的外國人而言是種挑戰: 我的丈夫並未懷疑怎麼可能如此大量且頻繁地吃、喝又不睡覺,一開始他真的喜歡用手吃飯、敬酒和乾杯、並就笑坐在那及運用他所知有 限的俄語,但只要想像一下當凌晨兩點我母親再擺上餐桌且再一次地他們開始敬酒、乾杯及歌唱時,他驚訝的表情,在那之後一星期他因消化不良及大量的伏特加生 病。 當哈薩克人和外國人真的都喝醉時,他們能不藉由翻譯了解彼此,我就見它發生過許多次,但最有趣的一次是當我堂兄弟用伏特加配啤酒 真的灌醉他們的姐夫時,當我丈夫回到家時,他勉勉強強地站著但他能清楚地說話並問我「kal kalai?」(哈薩克語的「你好嗎?」),而且不待我回答就自己回答:「zhaksy!」(「我很好!」),他並學了句俄羅斯諺語:「沒加伏特加的啤酒 是浪費錢!」 給其他想像和外國人生活是天堂的女孩一句智慧之語,她寫到: 有許多關於外國人及其生活型態的迷思,可悲的是因為沒有看世界的能力,我們的民眾將外國人當作無敵的人物;有很多的刻板印象從很 久以前蘇聯時代就開始,而且你對它們無能為力。想起那小巴士上的女孩,我在想有多少女孩來到Aksay希望尋找與外國人的幸福,有些人找到了,有些則感到 失望,而一部分則像我了解到最終還是快樂最重要。 有關政治 KUB寫了在哈薩克最有影響力的女人:總統的女兒達麗嘉.娜札巴耶娃(Dariga Nazarbayeva): 儘管具有明顯的東方思維,在哈薩克的政治圈還是有許多女性。目前內閣有三名女性部長,116名議員中有10名女性…最光鮮且知名的政治家是來自Mazhilis(下議會)的議員達麗嘉.娜札巴耶娃。 娜札巴耶娃沒有錯過強調她平凡一面的機會並試著去忽略她總統女兒的身分;雖然有謠言,但她明白 她在父親總統任內的角色。因此,熟知阿斯坦納(Astana為哈薩克首府)「內幕」的人聲稱達麗嘉策劃了她父親2005年的競選活動。政治上,她代表她的 Asar黨提議所有支持當局的政黨創建共同聯盟去提名一位候選人--納札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

柬埔寨:部落格推廣活動

  19 三月 2007

校對: Leonard 一項名為「個人資訊科技活動營」的部落格訓練計畫,自去年醞釀至今,已成功將IT基礎技術推廣至10所大學,人數超過2千人。 經數月籌備,活動營終於登場,首場在8月21日於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IU)舉行,共計有50人報名參加,第二場在Pannasastra University of Cambodia (PUC),參加人數逾400人。 部落格倡議人士Mean Lux創造了Clog及Clogger兩個新字,意思分別為柬埔寨部落格及柬埔寨部落客,去年八月,他策劃了一場個人資訊科技活動營,課程包含:使用電子郵件和上網,另外還有最重要的一項:製作及維護部落格。迄今全國約有2千多名大學生參加。 金邊(Phnom Penh)是柬埔寨最大、最活躍的城市,許多市民皆諳英語且擁有電腦,網咖也提供上網服務。活動營的籌劃人及贊助商表示,他們自信能吸引高學歷人士參與。網路供應商CityLink負責活動營所需之技術協助,除了供應教材費用,每一場練習課程均可上網。 部落格推廣人Mean Lux及另外四位同事 (Kalyan, Virak, Chantra 及 younger Kalyan)所籌辦的活動營廣受各大學認同及好評,校方同意提供可容納百人的會議廳及供上網用的桌上型電腦。在暹粒市(Siem Reap)Build Bright大學舉辦的活動營共吸引200名學生前往參加。 Clogger這個字創於2004年,意為「柬埔寨部落客」,如今此字已廣為國內2370名大學生所知。部落格在國內蔚為風潮之前,一名柬埔寨部落客已在某些省份著手一連串訓練,將個人出版工具的使用方法介紹給有心鑽研IT者,教導他們發表意見及想法。 柬埔寨最具規模的大學舉辦了一場活動營,共有400名學生參加,講師Kalyan會後發表個人感受:   昨天我們在PUC辦了一場活動營,現場竟來了400多名學員,其中還包括多位院長及教授,真是令人意外,讓我十分緊張…… Blogger 及WorldPress均以商業經營方式,提供使用者免費出版平台,個人網路活動不再僅限菁英階層、學術人士及電腦玩家,崛起的網路新聲開始發表故事、個人想法及意見,這類情況已是稀鬆平常,另外,在有主見的網路讀者推波助瀾之下,部落格逐漸成為網路對話的重要方式,即使部落格無法即時互動,但此類雙向溝通機制仍不失為在特定議題上交換意見的有效方法,於是網路上突然間出現許多這類的網路新聲,雖然言論暴增可能造成某些混亂,不過大眾同時也多了眾多構想、觀點與意見可供參照,這種現象將創造出更豐富的資訊世界,而不再是中央集權管控網路上知的權利。 Clog就衣著而言原意指木屐,另一個英文解釋則是妨礙,故光看這個詞語,的確有點難讓人連想到「柬埔寨部落格」。 柬埔寨大約在1996年至1997年期間才出現網際網路,不僅落後中國數年之久,更是遠在網際網路誕生後的20年,當時一些柬埔寨人與國際援助機構的外籍人士攜手合作,首度接觸電子郵件這種全新溝通方式,令人欣慰的是,十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柬埔寨人開始認識部落格等各種高科技服務。

烏干達: 最佳部落格之特別報導

  19 三月 2007

原文鏈接:Uganda: Special Report on Best of Blogs 作者:Joshua Goldstein 翻譯:Joyce 校稿:PipperL 上週烏干達的部落客們為舉行第二屆烏干達部落客快樂時光活動拜訪一家位於坎帕拉的馬提歐酒吧,除了為會會朋友及討論面對來自國家的主要挑戰外,這群人並提名了第一屆烏干達最佳部落格獎名單;某種程度上來說,2006年是烏干達部落圈覺醒的一年,在寫作品質及陳述公共議題上有巨大的增長。Jackfruity所發想的最佳部落格獎是個表揚那些既促進公益且獨特的部落格及其內容的好方法。 給那些未曾貼近烏干達部落圈的全球之聲讀者,接下來你會看到八位烏干達年度部落格提名者的簡介,你可把這當作是類似那些在大型頒獎典禮上順暢的蒙太奇影片。這則快速的評論企圖展現烏干達部落圈在書寫形式、主題與個人特質上難以置信的多樣性。 部落格Building the Nation自2005年六月就開始叛逆地書寫部落格,他寫關於他的惡夢、在烏干達的公車旅行以及他的祖母如何能聽他調咖啡的聲音區分是否有加牛奶(譯註:原文有誤,可見作者部落格),他是我所謂麥克羅羅學院那掛的,那是一群就學於麥克羅羅大學的在校生及畢業生,他們經常書寫關於在烏干達的每日冒險。 最近更名為‘Once Upon Ish,’的部落格Dear Mr. McCourt,作者是在印度新德里念書的烏干達學生Inktus,她以書信體的方式書寫對於生活的省思給她最愛的作家-法蘭克.麥考特-安琪拉的灰燼的作者,Inktus也寫當她參加印度古魯步行與在印度的墨西哥人間的對話,她召集陌生人並提議向他們購買咖啡。 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是烏干達最有爭議性的部落格,作者兼叫囂者 Dennis Matanda 在位於坎帕拉的銀行業上班。他發表了針對烏干達人性格、政治家言行及經濟依附狀態的激烈批評,他發佈的某些文章是全非洲最刺激的。 Ernest Bazanye大概是全烏干達最風趣的人,他是個作家兼記者,並在烏干達兩家英語日報之一的新視野日報寫每週專欄。他聲稱自己是‘無法抑制的火爆青年;易怒的莽夫’,他寫關於些當代藝術家、在句子中使用fuchsia這個(gay般的)詞彙以及坎帕拉的夜生活冒險。 I've Left Copenhagen for Uganda是35歲的佩妮萊,所經營的部落格。她從2005年六月就來到烏干達,從事援助工作。佩妮萊居住並遊遍烏干達北部的西尼羅河區域。她的足跡直到蘇丹邊界,六拜訪了境內流亡人士(IDP)的營地,並在烏干達小鎮中採購雜貨。 部落格200 Coin Has Fish的作者Ivan Presents是另一位來自麥克羅羅學院的入圍者,Ivan書寫關於她居住在一個面臨不斷銷減供電的城市的感覺,以及親友們的閒談鬼扯。 Twisted Nation是一位自稱從高中中輟,然後成了電影製片的脫線先生(Mr. Magoo)的部落格,他的部落格設計-全能之眼(all seeing eye)-也被提名為最佳設計獎。脫線先生書寫他協助過的電影、全球娛樂產業的反思,以及在一部被美國軍事愛滋病調查網站 連結的 YouTube音樂錄影帶中,尋找他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