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2007

報導 來自 四月, 2007

法國總統選舉:非法國的外界觀點

  30 四月 2007

譯者:chy7211 本週末,超過六千萬法國人在第一回合法國總統選舉裡投下他們的一票,範圍限縮至候選人名單上的兩位:保守黨右翼人民運動聯盟(UMP)候選人尼可拉斯.薩克奇(Nicolas Sarkozy)以及社會黨(Socialist Party)候選人瑟珙蓮娜.賀雅爾(Ségolène Royal)。將同時面對五月六日的決勝大選。 自從五年前的總統大選後,特別是經過2005年暴動以及頭巾爭議(headscarf controversy)之後,移民及種族已成為政治辯論的核心議題。 這次選舉並結合了法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的女性總統候選人,可能在星期日獲得自1965年以來,史無前例最高的投票數。 這裡有個對於這次選舉的界外觀點,來自法國海外的投票者、前法國殖民地裡關注此議題的部落客們、以及比例持續成長的半法國人(hyphenated French)。 在法語系圈 對薩克奇鮮少好感 如同許多法語系民族,Vive la Francophonie對於薩克奇是否能在處理法國種族問題以及促進法語系世界的和諧關係,抱持懷疑態度。 晚上八點半聽到薩克奇,我馬上淚盈眼眶。他想要保護我,想要這個大法國家庭的兄弟情誼,他反對“黃金降落傘(golden parachutes).”當下只要閉一隻眼似乎他幾乎能夠成為一個社會民主黨員了!薩克奇最後以反對終身監禁刑罰,並提出退休年齡保障在65-70之間等政見結束。下個要面對的是:RCJ Coassgen宣佈的歐洲公投…。 …對於喜好賀雅爾有其他論點:受歡迎的陪審團、在國會裡一定比例的代表性、請願的權利、將少年犯送至軍事訓練管制、在地的住宿學校、彈性安全制(註)、以及可能對於其他法語系族群更為關注,因為她來自塞內加爾。 剛果-布拉薩市 在明日的剛果布拉薩(Demain Le Congo Brazzaville)裡,Mouvimat很清楚他對薩克奇絕無好感,認為世事無絕對;但如果贊成薩克奇贏,不知到時法國是否會操控在薩克奇之下。 如果理性伴我們度過了第一輪初選,那麼再也沒有什麼是肯定的了,就算我們承認投票是精準地預測其結果。投票已成為一種精確的科學嗎?當然不是!但我們曉得它對於心志擺蕩不定的人的影響,以及那些沒有意見、會說出:「多數人是正確的,所以我也會投給大多數人的支持者!」 如果薩克奇贏了,他將使法國人後悔。但這些人本身就充滿矛盾,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寧願出兵,然後沈溺在自己的矛盾中…如果他贏了,在15天內他將擁有所有力量… Mouvimat 繼續在文中稱薩克奇是資產階級的”典範(standard bearer)”,距離最高權力僅一步之遙,並聲稱猶太人是”全球金融之主。” 摩洛哥:壓倒性支持賀雅爾 社區網站yabiladi.com設置的網路民調顯示,如同其他少數族裔,法國摩洛哥人仍然懷疑薩克奇(Nicolas Sarkozy),他在總票數1057票裡僅獲得7%的支持率。中間派候選人貝魯(Francois Bayrou)獲得25%支持率,賀雅爾(Segolene Royal)最受歡迎,獲得48%支持率。賀雅爾和貝魯都受益,Yabiladi解釋,從法國摩洛哥社群的角度來看,”除了薩克,什麼都好(Anything but Sarko)”。 黎巴嫩:一個中間偏右部落客哀悼賀雅爾與薩克奇 對於選舉結果,法裔黎巴嫩部落客 Frencheagle-一個偏好貝魯而非薩克奇的右翼份子-寫道:法國已選擇了”平庸與自大“。賀雅爾是個平庸的候選人,僅吐出無法兌現的承諾,而薩克奇則是自大傲慢的那一位,由他處理2005年暴動可見一著。 Frencheagle,看來他偏好選擇貝魯,認為這些結果象徵法國明顯右傾。他自身作為一個右翼份子,Frencheagle認為這是一個好的跡象,但他並不希望薩克出任總統。 如果你計算貝魯、薩克奇及勒龐的總得票數,你會發現法國從未如今日一般保守。超國60%的法國人認為只有右派能夠解決目前這個國家所遭遇的種種問題。這只會讓我感到高興,因為我正是個右翼份子。然而,我很遺憾薩克奇進入第二輪選戰。這讓我想到未來這樣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可能成為這個共和國的總統。他曉得如何摧毀評論、如何煽動,但他絕對不曉得如何從全體利益角度,作為所有法國人民的媒介者。 突尼西亞 全球之聲作者Samsoum將突尼西亞部落格圈對於此次法國總統大選做了全面性的深度報導。來自火星的女孩質疑為什麼比起國內政治情況,突尼西亞人看來似乎更熱衷且更了解法國政治。 海外領地投票 瓜德洛普與馬提尼克Guadeloupe and Martinique 瓜德洛普及馬提尼克同樣出現持平紀錄,瓜德洛普多數投票者是投給薩克奇(42.6%)及賀雅爾(48.4%)。 海外領地的投票是在4月21日,比法國本土早一天,Internet Rapide的葛瑞格解釋這麼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影響他們認為自己的投票是無關痛癢的。由於提早一天投票以及時差,來自法國本土的電視及收音機新聞廣播被暫時中止,以配合停止在星期五之後投票前的競選活動。...

奴隸貿易廢止200週年,賠償或道歉意見分歧

  30 四月 2007

校對:Portnoy 200年前,英國通過廢除奴隸貿易法案,這個法案也中止了大英皇帝國的奴隸貿易。藝術展覽、演講、教堂禮拜和遊行等活動在世界各地展開以紀念這一天。 在英國,首相布萊爾對這段歷史表示深切的遺憾。倫敦市長李文斯頓則是做出了正式的道歉。在網際網路,坎特伯里樞機主教(The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 Rowan Williams和約克郡主教John Sentamu利用YouTube分享了他們對奴隸交易的看法。 針對這個紀念週年,非洲的部落格圈則專注於討論主題圍繞在道歉、賠償、和非洲在奴隸交易這件事裡頭所扮演的角色。 Amir Ibrahim在肯亞想像(Kenya Imagine)上寫道關於非洲在奴隸貿易上的角色: 某些學者指出,只有極少數的奴隸是遭到奴隸商人直接俘虜,大部份奴隸則是被主要的非洲國家,如阿善提王國(Ashanti kingdom,現在迦納共和國的一個地區)售予商人。這些學者也主張奴隸是早已存在非洲的社會建制,而歐洲的奴隸商人只是將這些人帶往新的市場而已。歷史記錄也證實這個說法,然而,這個說法可能是正確的,但嚴格來說,傳統非洲奴隸是契約勞工,他們的生活及社會地位要比在新世界來的高。歐洲蓄奴的現象及以在新世界受到奴役的恐怖經驗是史無前例的。 非洲的帝國從奴隸貿易上得到經濟回饋嗎?Amir繼續說道: 的確,達荷美共和國(Dahomey)、剛果和阿善提等非洲國家奴隸貿易中獲利,歷史記載指出當地的販賣奴隸的頭子因此變的富有,但這些收益卻用來向歐洲奴隸商人購買酒精和手槍,以刺激往後的貿易。最後經濟收益全都只有一個流向,流出非洲。 誰該為羅馬帝國道歉? Refined One寫道:「兄弟販賣兄弟」 從非洲來的奴隸是遭到他們的手足(同樣是非洲人)所販賣。不論這多麼的讓人難以接受,這是真的!也使得非洲人和西印度人迄今有所區分...有些人對非洲人感到怨恨,只因他們的祖先曾遭受過慘痛的待遇。我們不應該讓這樣的分裂在我們的生活中發生,上帝的美好的願景正仍在被展示著...我們的夢想還是會實現。 另一篇文章中,Refined One曾經建議應為蓄奴行為而道歉。但她改變心意: 為什麼我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在這篇文章之前我說了有關道歉...我想我要收回它。 她認為應該以原諒取代道歉 身處不同大陸的兄弟,在不同的陰影下生活著,但我們仍然是兄弟,如果我之前所說的,原諒是唯一可以繼續向前進的道路。 在維吉尼亞州對其在奴隸交易中所作的事道歉後,對蓄奴行為做出彌補性道歉的呼籲也因此而起。 Khanya發現到,呼籲道歉這個意見很煩人。為什麼這些人要為其他人的罪惡做出道歉呢? 這對我來說似乎是道德價值的反轉。英國首相布萊爾不應該為奴隸貿易道歉,因為他無法對已過去的歷史負起責任。但他可以對在貝爾格勒(南斯拉夫首都)和巴斯拉(伊拉克巴斯拉省的首都)的轟炸負責,而且,他可以象徵性的清洗那些城市裡寡婦的雙腳和孤兒院,或是因為在他命令下的英軍轟炸而受傷人們的義肢,那麼,他算是做些有意義的事。要他對奴隸貿易道歉純粹是可笑的事。 他問道,誰該為羅馬帝國道歉? 我的太太(和小孩)的祖先是奴隸。我還沒發現我的祖先裡有人曾是奴隸。但就我所知,他們可能曾在羅馬帝國之下為奴。我該因此向義大利政府要求正式的道歉嗎? Amir Ibrahim寫道他駁斥那些反對做出道歉的論點: 英國政府對於奴隸交易受害著的後代、對違反人權的重大罪行的輕蔑態度,不做出象徵性道歉是不可思議和不恰當的。反對道歉的論點真的徒有其表和令人作嘔。首先,他們宣稱這些事件在很久之前就已犯下,現在才道歉並不恰當。天主教會為了他們過去對伽利略所犯下的錯誤道歉否定了這種論點。再者,則是有人提出道歉會導致整個國家的自我憎惡的無聊概念;德國人、日本人和法國人過去也可以採取這個幼稚的途徑來面對戰爭的歷史,但這麼一來他們的歷史地位只會更難堪。兩種論點都無法解釋布萊爾為何向愛爾蘭道歉,或是宗教組織,如梵蒂岡和英格蘭教會能夠在道歉之後成功再起。 Roots, Kunta Kinte, and Snoop Dogg (註1) 在名為「像是碰觸傷口神經」的文章中,Chxta質疑呼籲道歉背後的邏輯: 奴隸制在1865年就終止,我不認為任何現在在地球上的人曾經身處那個時代,所以,Chxta我不能理解為何要呼籲西方道歉或賠償,還有最近所謂的後奴隸創傷併發症(Post Traumatic Slave Syndrome)。 這愚蠢的道歉呼籲是什麼?以及,很久以前就了結的事件如何直接和現在我們這些活著的人有關聯? 根據Chxta的說法,非洲的奴隸是被非洲人所俘虜。所以,非洲人是需要道歉的人: ...如果你看了Roots這部電影,主角Kunta Kinte不是遭到白人的綁架,他是被黑人綁架的... 如果說有任何人需要道歉,那會是我們現在從非洲來的的這些人。我們應該向那些無法追溯自己的根源以及沒有真正認同感的人道歉,畢竟,是我們把他們賣了。...

伊朗:不分男女老幼的婦運

  29 四月 2007

校對:Leonard 伊朗女權運動者已發起許多活動,如「百萬連署要求修改歧視法運動」,並組織和平的反歧視活動,其中部份女性遭逮捕並被送進監獄數天至數週不等,伊朗女性持續奮鬥追求公平與自由,感謝一位攝影部落客Kosoof,我們能從過去兩年的照片中,發現女權運動的重要時刻,在此挑選五張照片來顯現「抗爭不分男女老幼」,我們見到年長與年輕的男女參與示威遊行,同時也見到女警鎮壓女權運動者。

(短訊)日本:為何不用支票?

  29 四月 2007

「日本法律部落格」的Joe試圖解釋,為何日本和許多國家不同,人們鮮少使用支票:「日本有關付款的法律制度完備,一如美國或歐洲國家,但如果一生都住在日本,除非要支付海外帳款,很可能永遠都不會用到支票。」 --- (譯註)原文的Joe認為,日本人少有支票之因有二:第一,人們已習慣使用銀行間匯款的制度,第二,犯罪率低,讓民眾安心隨身攜帶大筆現鈔,而不擔心遭搶。

伊朗:專訪Digital Kalashinkov

  28 四月 2007

校對:mountaineer 在Digital Kalashinkov這個部落格中,我們發現了有趣的故事和照片,反映著當地的社會和政治。在一篇最近的文章中,作者Bahman Hedyati比較了以德黑蘭的商店櫥窗為題的一些照片,從中觀察到,就連在伊朗首都商店櫥窗中的人體模型也超現實地包裹著頭巾。 請介紹一下你自己以及你的部落格 我是來自德黑蘭的Bahman Hedyati,四年前開始寫作自己的文字及相片部落格Digital Kalashinkov。在其中的照片,幾乎都由我自己所拍攝。所謂的攝影風格乃是集中官方媒體不感興趣報導的主題和事件。我選擇Digital Kalaeshinkov作為部落格的名稱是因為我經常感覺到我所做的就像是手持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Kalaeshinkov,俗稱 AK-47步槍)作射擊。射擊、打獵和攝影之間有幾分相似之處,特別是在伊朗,攝影師經常面臨危險。 當然,AK-47步槍是紅軍最喜好使用的武器,但請別認為我是一個共產主義者。我真的不喜歡他們,且我自己的政治傾向偏右。 對記者而言,部落格的附加價值是什麼 當記者在自己的部落格寫作,由於他們成為自己媒體的所有者,會察覺到文章的重要性和影響。和閱聽人直接無中介的接觸、述說被邊緣化的新聞和新聞沒有說出的故事、有機會去捍衛自己的觀點,這些附加價值使得記者樂於編寫自己的部落格。換句話說,正如同深深吸進一口充滿自由的感覺。 你如何看待伊朗部落格近年來的發展 部落格逐漸的穩固其作為新聞和分析來源的地位。網際網路在伊朗不再只被視為一種娛樂的工具,網路中的特殊觀點也越來越引人注目。政治性的部落格在伊朗不時的超越它所被期待在政治圈中發出的影響力。一些政治領導人像是內賈德(Ahmadinejad,現任總統)察覺到人們對官方媒體的厭倦,於是轉往部落格去找尋機會。一些部落格,像Mohammad Ali Abtahi(伊朗前副總統阿塔西,改革派政治人物)的部落格Webneveshteha儼然己成為一個政治資訊的來源。 當我們進到你的部落格時聽到軍隊進行曲的聲音 如同你所知道的,伊拉克前總統海珊在1980年對伊朗發動攻擊,隨之展開了長達八年的兩伊戰爭。我出生在戰爭開打的二天前。對我這個世代的人來說,這場戰爭已經成為一件懷舊且永存於記憶中的事件。我的興趣之一是關心戰爭的社會、文化和政治面向,這些戰爭像是兩伊戰爭,越戰和二次世界大戰。你所聽到的是德國的軍隊進行曲,在兩伊戰爭我軍勝利時電台上經常播放。這只是懷舊的感覺而已,別把它看的太嚴肅。 部落格在我們的社會中占有什麼樣的位置? 部落格是伊朗最自由的媒體,在社會中有它們自的的位置。部落格一直的在擴展它的範圍...改革派的政治人物認為部落客有其重要性。而保守派的政治人物也漸漸的發現成為這種新興媒體一部份的重要性。當然,部落格及部落客也有著許多敵人。 有其它的想法要和我們分享的嗎? 我認為,如果來自世界各地的部落客討論著同樣一個議題,這樣一來,部落客們關注的焦點和想法就可以相互溝通。如果世界傾聽部落客發出的聲音,那會是很棒的一件事。部落格圈有著一個非常有趣且複雜的特性,而這可以成為21世紀重要變化的來源以及世界上柔性力量(soft power)的構成要素之一。

衣索比亞: 抗議對女性的暴力

  27 四月 2007

校對:abstract 4月14日,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的梅克爾廣場上舉行一場遊行,希望突顯該國女性仍面臨暴力威脅,需要更多行動才能保護女性人身安全,遊行主辦 單位包括衣索比亞女性律師協會、加拿大國際發展局、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當地司法部與女性部亦提供支持。事件起因為女子梅蒂(Kamilat Mehdi)於某夜與兩名姐妹一同走路回家,突然有名男子從暗影中竄出,朝她的臉部潑灑硫酸,路透社的報導指出:「雖然這只是個案,但已震驚衣索比亞冷漠保守的社會,也暴露出對女性暴力相向的潛在文化。」 以下影片記錄一場遊行過程,希望提升社會對司法保護女性遠離暴力的了解與支持,海報以衣索比亞官方語言寫就,並支持修法制裁暴力與性騷擾。

(短訊)阿根廷:圍牆能否解決問題?

  26 四月 2007

部落格GoodAirs的Ian提到,愈來愈多人選擇住在「區域型住宅」,在房屋群落外築起圍牆與鐵絲網,雖然看似較有保障,但這種住宅區平均每三天就會出現一椿搶案,所以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安全,而且這種設計還有另一項缺點,在區域型住宅內,孩童生活在自行建構的泡泡之中,完全與現實世界隔絕。

(短訊)墨西哥:墮胎討論再起

  26 四月 2007

墨西哥國會最近決定讓墮胎合法,由於許多民眾信奉天主教,這項決議讓他們大為光火,Ciudad de Mexico[ES]等部落客同時呈現兩造說法,但也質疑「為何不讓此事開放公眾論辯?」,或直接透過公投讓人民裁決,也有些部落客如Goleech[ES]「支持墮胎除罪化,但不代表支持墮胎」,也希望社會對此有更多討論與論辯空間。

(短訊)卡達:社會七大奇蹟

  26 四月 2007

卡達部落客Hamlet提及國內七大奇蹟,其中包括:「第二號奇蹟:『人脈決定一切』,就算你擁有對的證照、工作資歷、教育背景…等等,但如果沒有認識對的人,一切都是罔然,根本不可能得到合理的職位,這個現象非常普遍,阿拉伯人甚至還為此創造新字『wasta』。」 --- (譯註)原文內所提到的七大奇蹟包括:第一,出身地決定一切,只要來自西方英語國家,再差的人都是寶,只要來自亞洲或非洲,再好的人都是草;第二,人脈決定一切;第三,性別決定一切,女性薪資一定比男性低,就算資歷、背景、身份、教育旗鼓相當,只要性別不正確,同工當然不同酬;第四,做得愈多,領得愈少,最好的工作地方是政府單位,因為做得最少,領得最多;第五,待得愈久,領得愈少,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剛自海外前來卡達的同事薪水當然比較高;第六,勞工法,沒有人仔細看過勞工法,公務員的福利好得令人眼紅,民營企業的待遇簡直像19世紀奴隸法重現;第七,從沒有人想改變上述奇蹟!

葡語系部落圈報導東帝汶的第一輪選舉

  26 四月 2007

校稿:chy7211  “你投票給誰?” “我不會說的…” “為什麼?” “我才不笨…”東帝汶正舉行它成為獨立國家後的首次全國選舉,目前的投票統計顯示:為了決定下屆總統有舉行第二輪投票的必要。先前於四月九日舉行的投票在計票過程中產生某些令人困惑的問題,這對一個先前沒有選舉經驗的國家來說是可預期的,較意外的是國家選舉委員會(CNE)發言人馬帝諾‧古斯芒(Martinho Gusmão)神父依序以四種語言發佈記者會 — 德頓語、葡萄牙語、印尼語及英語,在以個人身分對選票處理的不合邏輯結果表達質疑並提出強烈關切後,古斯芒神父遭免職並由其他官員發表聲明。葡萄牙語的消息來源報導: 東帝汶國家選委會(CNE)在完成選舉報告分析及排除無效投票後,今天將宣布四月九日總統選舉的暫定結果,包考地區(Baucau)所統計的誇張投票數被認為是在一小選區Vae-Gae的紀錄有技術錯誤,在東帝汶選委會(CNE)發言人馬帝諾‧古斯芒神父暗示確實存在‘不合邏輯’與‘無法解釋’的情況後,隔天選委會主席Faustino Cardoso解釋:檢閱報告及判定705個地區無效票數的程序已於昨天當地時間早上四點三十分結束,這是一段‘漫長且小心翼翼的’過程,由於技術錯誤阻礙了許多地區的選票計算與紀錄… 官方將於週五發佈第一回總統選舉的票數總計,第二回則預定在五月八日。 “東帝汶今日發表暫定結果”引自部落格Timor Online 東帝汶正歷經某些錯綜複雜的時刻,在這(仍然)是葡語系的國家,選票增加的奇跡有了新的解釋,難以明白發生什麼事,不論是來自葡語國家共同體(CPLP)或來自歐盟(UE)的國際觀察員,在星期一三五有一個解釋,而在星期二四六又有另一個解釋;這是如此的巧,當他們發覺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Fretilin)的候選人盧奧洛(Lu Olo)將會是第一回的贏家時,問題就開始了,巧合… 事實是隨著計票過程展開,漸趨明朗地,古斯茂(Xanana Gusmao)與霍塔(Ramos Horta)企圖給予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致命一擊的最大目標已完全失敗;我不知道這對東帝汶的民主是否好,我所知道的是盧奧洛的最終勝利使澳洲人如鯁在喉,而這是澳洲政府絕不接受的。我為我的坦白致歉,但對我而言,越讓澳洲人難受越好。 “澳洲製造混亂打擊東帝汶”引自部落格Alto Hama 與所臆測相反,包考地區(Baucau)並未有選舉舞弊;最終在一個登記6萬一千個選民的地區並沒有30萬票,雖然我不明白疑問是什麼,因為登記在任一地區的東帝汶選民可自由地選擇在任何地方投票,事實上所發生的只是邏輯謬誤,稽核員僅計算各地區的選民數量,而沒有將這些票分配至投票人的識別區,‘因為缺乏合格的人力資源而導致計算錯誤’真是過錯,但這些是可使南方鄰國驚恐的錯誤,而當他們驚恐時… 雖然查核結束但仍未有最終結果,他們是在等待五位候選人即將向上訴法院提出可能的控訴形式化嗎?他們是在等待澳洲人許可嗎?一定不是葡語國家共同體(CPLP)之一… “最終沒有任何舞弊”引自部落格Pululu 事實上,這個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可能已明白要為這次就職選舉經驗做更好的準備,在一個受文化上、語言上及政治上的隔閡動盪的國家裡,縈繞著初次投票程序與計票的不確定因素必定對進行過程帶來額外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 有些人認為星期一的選舉是成功的,就此來說,只有選舉期間相對平靜是如此。因為假如我們檢視其他方面,我們不能不誇張地說這次的選舉是場真正的慘敗,有這麼多來自各方面的異常、失敗、矛盾、抱怨及抗議而無任何可行的解決方法: 儘管有許多國際觀察員參與,這場總統選舉並未因此轉向透明化,且並未抬高任何主權機構、首長、人民、政黨領導人或觀察員的聲譽,誰也沒有。明知2001年的選舉因其透明度而遭詬病,難道不能期待我們會為東帝汶即將舉行的首次選舉做更好的準備嗎? “我們要去哪?”引自部落格Timor 2006 混著各種垃圾,一張印著微笑的霍塔(Ramos Horta)和盧奧洛(Lu Olo)照片的第二輪總統選舉公告的印刷品,不小心被放在滿是其他種廢物的垃圾桶之外,是的,每個看過的行人幾乎都把它扔到垃圾桶。 “總統選舉的其他方面”引自部落格Timor 2006 根據上回民調結果,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Fretilin)的候選人古特雷斯‧盧奧洛(Francisco Guterres Lu Olu)贏得大約26%的票數,據推測實為東帝汶民族抵抗評議會(CNRT)的無黨籍候選人-拉莫斯·霍塔(José Ramos Horta)贏得22%,民主黨的費迪南‧阿勞若(Ferdinand de Araujo)又名拉斯瑪(LaSama)民調約19%位居第三,這一次沒人爭論盧奧洛(Lu Olo)與拉莫斯·霍塔(Ramos Horta)將於五月面對二輪選舉的事實。無庸置疑地,葡語部落客們傾向將霍塔(Ramos Horta)與古斯茂(Xanana Gusmao)連同他的澳洲夫人視同東帝汶葡語爭端的仇敵,並給予更大量的關注。這次的選舉肯定會反映並擴大文化上與語言上的衝突。 有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澳洲是美國及全世界各地金融精英的代表,這些人寄望霍塔(Ramos Horta)與古斯茂(Xanana Gusmao)雙手奉上東帝汶,這是他們千方百計想達成的… 他們會逐漸履行踐踏在繁多屍體上的計畫,假如任他們在本地橫行,我們可將此稱為“賣國”!這看起來像賣國,因為它的確是賣國。當談論到阿卡提利(Alkatiri)… 他打算將東帝汶利益賣給誰?給中國?你瞧,他也將(國家利益)賣給那些狗娘養的…...

秘魯:造訪部落格村

  26 四月 2007

校稿:abstract   “阿瑪斯廣場及背景中的聖多明尼哥教堂”由Juan Arellano拍攝 今次我們將造訪一些我們過去未曾見過的部落格,另一種類型的部落格:如果你的興趣放在政治或網路行動,也許在第一眼瞥見時不會引起你注意;但這類部落格同樣地有他們自己的一片天與其追隨者。我們必須時時刻刻帶著謹慎的目光走進,有時候,鑽石在我們最意想不到之處,那麼讓我們稍微探險一下吧。 無疑地,緊鄰太平洋的利馬是最大的拉丁美洲城市。如同大多數其他類似的首都,公共運輸系統總是一片混亂,許多人有著自己的觀點責備小巴士是罪魁禍首;但一般而言,政府致力於公共運輸的規劃總還是留下許多地方讓民眾對其有所要求。假如你有所懷疑,那麼看看這些Juan de Dios 在文章「輪子在哪裡?」中發表的照片吧,幸好,不用哀悼任何傷亡。 既然我們已經提過小巴士和他們的壞名聲,我不禁想指出一則幾個星期以前部落格「我是瑪莉亞(Sutiyqa Mariam)」發表的文章「多語系的小巴士(Polyglot Combi)」,這則趣聞使我們思考:「並非每一件事都如此糟糕,總是有可改善的空間」。 事實上,真正糟糕的是祕魯人的足球。不是因為球員的才能,而是聯盟的管理者對於這場風波實在有許多事得處理。瞧瞧這則於網站「中場」發表且標題名為「夜幕落下:祕魯足球被擊倒」的報導。 如每個人所知,由於一項導致損失四分的決議且將該球隊降至次級聯盟,安卡什隊被除去今後比賽的參賽資格;更有甚者,其餘的11家(足球)俱樂部則將決定參與角逐季末的錦標賽。但祕魯足球聯盟理事會所駁回的裁決引起職業俱樂部嚴重的焦慮,為何如此?世界杯委員會委員Jose Malqui領軍的安卡什隊,如這樣一支在一級聯盟廣受喜愛的勁旅是否會被排除在外,好讓Julio Vasquez Giacarini先生得到職業足球工會(ADFP)的大位? 部落格“A boca de jarro”於這篇「祕魯足球聯盟:一個腐敗的組織」中,稍微回顧祕魯足球領導人的低劣操守所引起的後果。 我的意思是假如明天我們發現有人收買裁判,假如我們發現領隊賄賂其他隊的球員以讓他們「輕鬆地比賽」,就設想你可能會面對的處罰…別擔心,假如你是個沒靈魂的作弊者,無論做了什麼事,祕魯足球聯盟(PFP)有個能解決你問題的方法…「特赦」。 祕魯足球的美好時代已經啟程,或至少我們這麼期望著。如同這句格言所說:「壞事不會持續百年,否則也沒人能抵抗它」,一切終會逝去,這就是人生。關於一些處世哲理,部落格「旅者評論(Comentarios de un Peregrino)」發佈一則「MAF-失敗大師」 我肯定是一位失敗大師,我沒有絲毫疑慮,但這並未使我更少失敗。事實上,我相信失敗能給予明白事物的能力:了解成功是相對的以及成功比失敗短暫,它使我嘗試從別人的立場思考並試著了解他們的生活,甚至更為重要的,失敗造就我成為現在的我,它提醒了我:光陰比我們預期的有限並且沒有什麼事是那麼嚴重的。 另一方面,部落格Puerto Asterix的作者Rain以韻文寫了一則短文「剎那(Fleetingness)」: 每一秒、每十年、每一天或者在你清晨張開雙眼所花的時間裡,每件事物都在消散。 有些事你絕不會知道他們會持續多久,即使我們希望他們能永恆不變。Mu清楚地明白這個道理並在他的文章「那麼你呢?你為何寫作?」中敘述: 我寫作是因為偶爾我想著這樣不著邊際的事,假如我把這些想法告訴某些人,一定會讓他們錯愕,接著是一陣十秒令人不舒服的沉默,最後則以「總之…」找話題轉換。 其他時候,我在字裡行間寫呀寫,在一則故事裡以一行詩述說我的感受,例如述說我在乎及讓我心醉的你。 而且因為我懼怕死亡,我為不朽而寫作。 不著邊際的呢喃、愛情、渴望、恐懼,這些都能在部落格發現,這是他們被如此廣泛閱讀的理由之一,當然這不是主要的理由,我們也見到混合真實與親身曲折故事的小說文學: 在某個時刻,一名肥胖的女子向我走來,並如同軟體動物般使我無法將她從上述的話題中移開,她再一次質問我:「你知道什麼是部落格嗎?」比起我將起的憤怒,我以值得同情的神情回答她:「該死的!我不知道」!在我回答後,這名肥胖的女子並沒有感到不悅,相反地,她試著跟我解釋部落格社群是結交有教養的人最好的方法。此刻,這位肥胖的女子不再表現的與她的情緒相符:她甚至不再盯著我,並期望抓住另一個人推銷這個想法:「成為一個部落客有如改變你的信仰,它在這個城市中保證了社會關係的應許天堂」。 幾乎無可避免地,這則故事名為「這位肥胖的女子」且收錄於部落格「利馬:路人年譜(Lima:Chronicles of a Passer-by)」,這也是我們用以結束這小旅行的部落格,我希望你會喜歡。 David Sasaki從西班牙文翻譯

黎巴嫩:猶記內戰

  25 四月 2007

校對:nausicaa 1975年4月13日為黎巴嫩內戰開戰日,戰火蔓延15年,至1990年簽署塔伊夫協定(Taif agreement)正式結束,超過15萬人死亡,數十萬人受傷或流離失所,國內幾乎每個人都受到影響,本地團體與組織以各種活動紀念這一天,不僅提醒人們戰爭的傷痛,也希望憾事不再重演。由於今日國內各政治團體關係緊繃,猶如七零年代開戰前情況再現,使這些紀念活動益形重要。 以下羅列部分討論與提及相關問題的部落格文章。 在這篇文章中,Blacksmith Jade提及有篇報導訪問三位目前的領袖,他們在內戰期間都是武裝份子領導人,這份報紙詢問他們是否對戰爭期間行為有所懊悔與歉意,三人除捍衛自己的立場外,他們的回答也相當有意思,或許也能從中揣測不久的將來可能發生什麼事。 部落客Sietske in Beiroet提到貝魯特最近出現一個團體,自稱為「黎巴嫩女性公民和平組織」,並張貼她們所散發的一張傳單內容,其中呼籲女性盡力阻止暴力重現,她也提到黎巴嫩人如何稱呼這場內戰: 黎巴嫩人使用阿拉伯文交談時,總是以「那次事件」稱呼,「內戰」是西方所創造的詞語,城鎮內或許某個地區有戰火,但其他地區依然生活如常。 在這篇文章裡,Courtney C. Radsch論及內戰的起因,也呼籲領袖努力避免內戰再起: 4月13日是黎巴嫩血腥內戰開戰32週年紀念,讓這個國家不再是中東巴黎,而是受宗教暴力摧殘的烽火之地,美國與黎巴嫩的政治人物應在這天反省內戰的前因後果,並學著記取歷史教訓,以免現今緊張的政治局勢再度引爆戰火,也要努力讓伊拉克內戰不會如黎巴嫩當年一樣漫無止盡。 Skylark[AR]張貼一首詩,其中告誡人民挑起戰端前因謹慎三思,他也貼出貝魯特在內戰中的情景照片,並提供更多照片的超連結。 M Barbay則提供長14分鐘的影片,回顧過去卅年的黎巴嫩歷史,希望尋求終結戰爭再來的方法。 Angry Anarchist則提出看待戰爭的不同觀點,她首先指出: 內戰爆發已屆32週年,但所有戰犯、軍隊、屠夫仍逍遙法外,更糟的是,這些人有很多都控制了政黨與政府部門。 她之後認為: 我們應摧毀內戰神話,不只是要拆解,而是要摧毀,儘管歷史經驗已為明證,有些人仍堅持姑息態度終究能拆解這項神話,但這只會鼓勵人們討論內戰,進而再度發動內戰,且對外只會重覆同樣的、與自身立場一致的官方說法。 除此之外,MFL也寫下一篇文章,總結其他人總結的任何內戰引爆原因,其中也包括黎巴嫩內戰,或者是部分黎巴嫩人口中所說的「那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