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 2007

報導 來自 四月, 2007

玻利維亞:出走大不易

  24 四月 2007

校對:Justin 由於歐盟的新措施實施日期逼近,讓玻利維亞最近湧現出走潮,自4月1日起,玻國民眾必須申請簽證才可進入歐洲,故無法再如過去般輕易前往西班牙等國謀職,由於新制近在眼前,許多人急著前往旅行社,訂購下一班前往馬德里的機票,但也因此引發諸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來自Cochabamba的部落客Violeta在部落格Desnudate![ES]裡,提到許多人選擇遠離家園的情況: 玻利維亞人若要「逃離」故鄉追尋歐洲夢,3月31日是最後截止時間,許多前往西班牙多年的玻國人認為,尤其前往該國之後,能夠獲得更好的經濟條件、「更美好的生活」,也確定自己永不會回到玻利維亞,不會回到這個貧困、發展不足、毫無機會的國度。 在這股熱潮中,許多無知人士也趁機會占消費者的便宜,代號為MABB的Miguel Buitrago在他的部落格裡說到這件事: 最糟的是,許多旅行業者利用人民的焦慮,藉機超賣機票,後來軍方在政府命令之下,出面宣布將提供飛機將民眾載往巴西搭乘轉機,但民眾除了原已付出1200美元至3000美元不等的機票之外,還得再花390美元。 這場混亂起源於Lloyd Aéreo Boliviano (LAB)航空公司留下的爛攤子,該公司自去年起便出現財務困難,但仍超賣許多前往馬德里的機位,而且更可惡的是,這些班機原訂於4月1日之前不久起飛,但卻以燃料不足為由臨時取消,導致許多旅客的歐洲夢破碎,航空公司管理階層因此遭到受押。 Andres Pucci列出該公司搖搖欲墜的原因[ES],包括VASP與Tito Asbun管理不當、政府無意化解危機、燃料價格不斷攀升等,消費者在全國各地機場抗議,航空公司員工也抗議薪水遲遲未發,無力改善公司現況,LAB員工最近也再架設了一個部落格名為「對LAB表達意見」,Carlos Gustavo Machicado Salas在部落格Guccio's[ES]裡寫道,這間南美洲歷史最悠久的航空公司離關門時間恐怕已屈指可數。 去年今日 LAB航空公司去年此時也同樣是新聞焦點,員工占據Cochabamba的機場跑道,讓抗爭進入另一個階段,當時一名部落客認為:「如果奇蹟並未很快發生,結局大約幾天或幾個禮拜後就會出現」,時隔一年,這個說法依然適用。

亞美尼亞:暗殺與爆炸案頻傳

  24 四月 2007

校對:mountaineer 亞美尼亞近來幾乎失控,爆炸案、槍擊案與暗殺事件接連發生。   根據Kornelij Glas[RU]的報導,親總統的「亞美尼亞繁榮黨」兩間辦公室在4月12日遭爆炸攻擊,該黨也積極參與5月12日國會選舉,爆炸地點位於首都埃里溫的Zeytun區與Avan區,之後其他部落客也迅速跟進詳盡報導,包括Oneworld Multimedia與Hyelog,Oneworld Multimedia的Soon Onnik Krikoryan隨後提供爆炸地點的照片與評論: 幾乎所有首都人民都將矛頭指向執政的共和黨,不過也有少數人認為此次是假爆炸案,要讓人相信兩黨之間裂痕甚深,也可能是亞美尼亞繁榮黨自行製造爆案,但是如我所言,多數人覺得這是共和黨所為,執政黨則全盤否認。 部落客們在思考究竟暗殺行動會到什麼程度,Armenia Blog將今日的亞美尼亞對比80年前的芝加哥,並引用ArmeniaNow的資料,列出近來受注目的暗殺事件: 4月9日發生Gyumri市市長的暗殺行動,造成三死三傷,這是過去一年以來,第八次受矚目的公共攻擊事件,而至今只有兩人遭到逮捕,也沒有人遭判刑定讞。 JLiving notes[RU]寫到針對國會議員候選人的攻擊事件,Hakob Hakobyan (Choit) 的座車在午夜遭槍擊,Sousanna Haroutyunyan的競選辦公室也遭縱火。 Kornelij Glas[RU]在他第七份競選文宣裡指出,在亞美尼亞,「Kalashnikov(AK)槍枝已成為最熱門的競選工具」。 這些數據相當可怕,幾乎讓今年選舉成為亞美尼亞自1991年獨立以來,最危險的一段時間,…而且官方公告的競選時間從4月8日才剛開始! 相片由E-channel提供,經許可後使用。

摩洛哥:「摩洛哥之心」與最近多起爆炸案

  23 四月 2007

校對: Leonard 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摩洛哥之心」,引起摩洛哥部落圈熱烈討論。費斯(Fez)約有1百萬人口,是摩洛哥最精華的城鎮,當地還有一座歷史悠久的世界知名大學──Qarouyine大學,然而隨著國家經濟快速變遷及發展,費斯居民似乎被遺忘了。 居住在費斯的一名外籍人士在部落格Everything Morocco上寫道:「在西元2007年的今日,費斯的貧民窟稱號,可說是名符其實,當地居民生活困苦,勉強餬口維生。」 The Morocco Report的taamarbuuta質疑費斯的城市獨特性,並表示:「表面上費斯似乎是全球化浪潮中的一顆寶石,但該城吸引觀光客的特色在哪裡?」(The Morocco Report及The View from Fez 分別發表了The soul of Morocco?與Fez versus Meknes – ‘tourist -pouncing Fassis?反駁紐約時報報導,且鼓勵美國當地讀者到費斯親身體驗。 Morocco Time部落格版主Liosliath也不贊成將費斯冠上摩洛哥之心的稱號,並表示:『除了主要觀光景點之外,該國仍有許多具有摩洛哥「特色」的地方。』 除「摩洛哥之心」的話題之外,摩洛哥部落客還關心最近在卡薩布蘭卡(Casablanca)的自殺炸彈事件。一名男子Abdelfattah Raydi在卡薩布蘭卡一家網咖引爆身上炸彈,隨後警方立即追查其黨羽下落,周二當天原本可望將嫌犯繩之以法,但其中一名嫌犯(自殺炸彈客的兄弟)卻引爆了藏在衣服下的炸彈,嫌犯及一名警員當場身亡,並造成多人輕重傷(傷患包括一名小男孩),另有一名嫌犯遭警方射殺身亡。另外,該城週六早晨又傳出兩起自殺炸彈事件,案發地點在美國領事館所在的Moulay Youssef大道。 ‘Aqoul部落格版主Lounsbury 對於案發現場的網咖業者Mohammed Faiz讚譽有加,不過網咖現已成了廢墟瓦礫,無法營業對原先經濟狀況不佳的Faiz一家人更是雪上加霜,因此Lounsbury請求各界與他連絡,一同為Faiz一家人籌措救助基金。 摩洛哥部落客Big World Learner12日發表Misleading terror一文,以驚呼的語氣寫道:「流血、驚恐、支離破碎的身軀、年輕人在公共場所自爆!!摩洛哥竟然發生這些事,實在是教人難以置信!」) 一名旅外摩洛哥部落客Bo18的問題簡短有力:「你不覺得情況似乎有點失控了嗎?」

伊朗:被囚教師、核能典禮及英國海軍士兵

  22 四月 2007

  上個月伊朗人歡慶新年,同時深思回顧過去十二個月以來,政府是進步或者完全沒有;一個月後,這些相同的挑戰依然存在,其中包括:核武危機、經濟問題與人權議題;當局上週舉行一場核能典禮,同時有多名教師被逮捕,伊朗的部落格圈正討論著所有這些議題,並且沒有遺忘英國海軍士兵風波的後續演變。 在教室與監牢之間的教師們 在許多城市包括德黑蘭及哈瑪丹,教師們為訴求提高薪資已開始在三四月進行和平示威活動。 感謝一位優秀的相片部落客Kosoof,我們能見到這些三月在德黑蘭的示威活動之一的種種照片。 根據一個報導有關教師議題的部落格”粉筆與心情”(Chalk and Heart),大約四十名教師於四月被捕並遭當局指控計畫罷課及示威,根據省政府說法,多數教師都已獲得釋放。 部落客補充說三名在國會示威中遭逮捕的教師被移送到德黑蘭的艾文監獄。 對當局聲稱在德黑蘭被逮捕的教師因為籌畫罷課與組織抗爭,不配稱為教師,該名部落客感到訝異。 教師聯合會部落格已公佈被捕教師姓名,並補充教育部長可能會被國會傳喚且因這次的事件遭彈劾。 部落格ZaneIran於星期天與星期一寫到:鑒於展現團結,許多在哈瑪丹的教師拒絕到校。據部落客指出:星期一當天,學校處於半關閉狀態。 總統的眼淚與實際的挑戰 Jomhour質問阿瑪迪內賈:如何能在核能典禮上宣佈為工業目的而開啟核濃縮時,喜極而泣? 他提醒讀者:同一時間45名教師因要求更好的工作條件於德黑蘭入獄,女性社運人士身陷囹圉,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但儘管有這些壞消息,總統依舊由於核子發展獲得感動。 前任副總統穆罕默德·阿里·阿塔西(Mohammad Ali Abtahi)說: 在去年的盛大典禮後,談判代表在核濃縮這點上已發現一種與世界各國合作的方式,這兩種針對伊朗的方案尚未核准;在今年核能典禮再次於昨天舉行後,我們的合作國變的更認真了而我國將倖免於更多即將來臨的危機。在這場國力展現的大成功典禮後,我們應當解決我國的國際問題而不是變的驕傲自大;假如能做到,則幸福將散佈於所有必須遭受制裁問題的伊朗人之中,雖然伊朗的歷史充斥著機會的喪失。 更多關於英國海軍士兵的消息 部落格1984寫到:海上危機引起油價劇烈上漲為伊朗政府賺得1.67億美元,這場危機最重要的結果是伊朗在石油市場的改變與價值,許多人懷疑現在是否會實施制裁。 Azarmeher提到伊朗的政治囚犯一定比英國遭暫時拘留的海軍士兵更為煎熬。 過去28年被迫做出電視自白的伊朗異議份子,在他們上電視以前已身處地獄之中;七十多歲的伊朗記者Siamak Pourzand在電視出席前比這些據信年輕且訓練有素的健康海兵更加抗拒,正因為Pourzand減重的一覽無遺使得人人知曉他做了什麼。

(短訊)斐濟:首次部落客聚會

  21 四月 2007

部落格「數位斐濟」寫道,他們在首都蘇瓦首次舉辦部落客聚會,雖然與會者不多(總共只有三人),但他們依然「聊得很愉快,話題天南地北,包括政治、家庭背景、計程車司機、Hi5社群網站等,噢,當然也包括寫部落格。」

(短訊)泰國:要求讓電影自由

  21 四月 2007

部落格「泰國自由反審查聯盟」(Freedom Against Censorship Thailand)呼籲立法機關與政府,應該讓泰國電影不再受審查單位的箝制:「我們要求立法機關下令,將電影列入大眾媒體範疇,讓這個產業不再受政府干預與限制,其他如廣播、電視和報紙等大眾媒體早已自由開放許多。」

印度:虐童、社會分裂與海外僑民

  21 四月 2007

校對:abstract 幾天前有篇關於孩童性侵的研究在印度發表,研究結果令人感到相當難過,如各位記得Mira Nair所執導的電影《雨季的婚禮》(The Monsoon Wedding)中,核心議題即為印度虐童的情況,這可能也是首度由主流製片公司觸碰此項禁忌話題。 Instablogs的Pooja寫道: 我們長期高舉虛假的印度家庭價值榮耀,現在證實只是一場迷思,醜陋的現實已揭露,印度半數孩童受到某種形式的虐待… 這篇報告提供的虐童數據令人心驚,顯示在17000名孩童中,53%都面臨不同形式的性虐待,這也是首次政府如此認真調查虐童議題。   (圖片由Matthieu提供) 但另一名部落客Zoey對於研究方法與精準度有些質疑,她表示: 我有些懷疑,因為我讀到的故事裡,都未明確指出肢體虐待或性虐待的情況,也未提及研究方法的問題。 Zoey一方面懷疑統計方法,另一方面懷疑主流媒體會不會對這些問題進行追蹤報導。 接下來要談談印度的另一面,這個面向的印度沒有企業,也沒有資科畢業生,Nita發表名為印度精神的圖片故事,在相片中,她記錄孟買城內另一群印度民眾,在這裡,37%的人民都是移民。 至於工程或管理科系畢業生,或是在海外工作的印度人,他們的生活又是如何?Ram Krishnaswamy在部落格Churimuri裡指出,並非所有海外印度人都很富裕: 說老實話,就我的觀察,印度國內中產階級手上的閒錢可能遠超過海外印度人,只是人們常誤以為海外印度人家中後院有棵搖錢樹。 居住於澳洲的Ram Krishnaswamy接下來寫道,海外印度人究竟在異鄉如何生存: 到了每月第三個禮拜,許多年輕的海外印度人家庭就已把錢花光,只能用信用卡過生活,等著下個月發薪水。 換言之,他們就是每月都把錢花光的「月光族」,沒有信用卡根本過不下去,人們也不儲蓄,因為利率實在太低,存在銀行裡根本不值得。 最後我們要提到Laurie Baker,這位建築師原本是英國籍,後來歸化印度,並在印度工作多年,他在印度首創低成本屋宅,紐約建築師兼部落客Arzan Wadia對Baker有詳盡介紹,也提供相關超連結。

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哥斯大黎加的不同觀點

  20 四月 2007

校稿:abstract 編者備註: Juliana Rincón Parra曾為我們揭露對於哥斯大黎加當局承認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引起的大規模反彈,然而聖荷西當地的Roy Rojas堅持我們也應展現哥斯大黎加國內和其部落圈對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支持,以下文章是由原文為西班牙文所翻譯。 過去兩年在中美洲及多明尼加共和國,許多政治議論集中在來自美國所提出的自由貿易協定衍生的利與弊;自外於相關國家,哥斯大黎加是唯一未簽署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這是由於少數黨的反對並試圖綁架立法院及阻擾所有國會進展。 實際上在已簽署的國家 – 以尼加拉瓜及薩爾瓦多為例 – 對美國的出口額大幅增加且失業人口並未如同反對人士所警告的上升,使工會不支持與一個如同消費者國家的美國交易的恐懼,難道是此刻哥斯大黎加已經每年出口數百萬美元嗎? 為何這麼多諸如美洲開發銀行(I.A.D.B.)與中美洲經濟整合銀行(BCIE)的經濟學者與專家專注在此議題?如工會所堅持的:“其中某些人可能 弄錯了並宣稱想要將我們帶入災難裡”,這簡直難以置信;我們不可以對一個像美國的廣大市場緊閉大門,雖然目前因為我們「加勒比海說法的提議」(譯注:由委內瑞拉和古巴所提出的玻利瓦爾替代協議取代美國所提出的 CAFTA )而遭到排除在貿易協定之外,但這計畫隨時可能被取消,此外我們將會被排除而無法輸出我們的農產品、科技產品以及紡織品到一個養育數以千計哥斯大黎加人的市場。 根據經濟部提供的資料,國內紡織廠無力與免關稅就能輸出產品至美國的其他製造業國家競爭而敗退,13,000的人也將隨之失業,這些離開哥斯大黎加的企業,接著將會在已簽署協定地區的其他國家設立;此時在哥斯大黎加的部分地區,紡織部門扶養將近78%的工作者,在2007年自哥斯大黎加的織品輸出額相較於前年減少11%,同時在部分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區域的國家,織品輸出額增加了17%,這使我們懷疑是否協定真的無法對我們有助益。 現在最有爭議性的議題之一就是開放電信產業以增加競爭(這不等同於私有化),關於這個主題有許多觀點存在,就像Fusil de Chispas經常參考有多個電信服務供給者的其他國家的資料,例如這則佈告指引讀者閱讀一篇來自線上雜誌 “機密” 的文章,這則文章指出在哥斯大黎加我們享有低關稅,即使我們在全世界每人手機使用排第三。 在2000年時,科斯大黎加的手機服務關稅是中美洲最低,比次低的薩爾瓦多還低50%,這是根據尼加拉瓜的南方貝爾公司提供的以服務品質卓稱的線上雜誌 “機密” 所出版的詳盡報導。 因此,假如我們清楚我們不會擁抱私有化,而且我們所擁有的只是更多的競爭,那麼為何恐懼讓其他企業提供手機及網路服務呢?假如目前的供應商”ICE”是這地區及幾乎世界最便宜的,那麼假如其他企業也進來又怎麼樣呢?競爭造福所有的用戶,ICE或許將改善他們的服務而外國的服務供給者將必須以其低價競爭,一個哥斯大黎加青年們的組織 「青年發展協會」 有一個部落格主要在討論自由貿易協定(如:「論大學與中美自由貿易協定」、「跨國投資者仲裁」、「我們的發展在哪?」…等),這顯示了一個在自由貿易主題上意見多樣化的清楚範例,當抉擇的時刻到來時,沒有人可以說毫無任何資訊。 支持自由貿易協定並非意味著我們支持北美政府,也不代表我們同意它各式各樣的國際政策,但我們體認到小國家需要商業夥伴,我們需要他們的市場而且我們需要進入他們目前沒有管制的市場的保障權利條約,藉著條約(簽訂),我們擁有不容許他們在未來阻擾我們進入的契約。

孟加拉:發展困難重重

  20 四月 2007

譯者:chy7211 孟加拉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稠密的國家之一。Bideshi Blond 提供相關的統計數據證明這件事。作為一個開發中國家,在有限資源下要帶領這個國家前進極為艱難。 怪不得許多發展行動是由政府單位及NGO團體引領的。但有許多人仍試圖克服、排除萬難協助孟加拉解決它的問題。在此我們提供你一些致力於發展的工作者與人權行動者-即透過部落客眼中的一些尋常百姓力量。 Morris the pen寫Khokon,一個孟加拉志工爲了窮人們設立的開放空中學校,並且並無任何機構性支援。 “為什麼我們應該乞求?我們難道無法回應我們自己的需求嗎?”一些善心支持者有時提供書跟食物,並受回報以感謝之情意。一個日本義工時常在課堂上協助。但這並非一項依賴慈善捐助的創業行為:它靠自己覓得它所有的需要。的確,Kohkon顛覆了許多NGO組織優先考量的事。「我比較想稱此為”NPO”(Not-for-profit organisation,非營利組織)」、「我需要一個標誌、一間有空調的辦公室以及一台吉普車?」 Tom在孟加拉Barta裏深入探訪孟加拉的人力車車夫處境,他發現: 「人力車在孟加拉是無所不在的:他們充斥在街道上,載著二至三名乘客、冰箱、塑膠花、食物(活的或死的)、以及任何能被擠上那小塑膠坐墊的東西。各種不同形式的人力車在南亞或東南亞隨處可見,但在孟加拉他們真的太過火。新式人力車披著鮮豔裝飾、飾帶、鈴鐺,並掛著畫有清真寺、百合、演員、老虎及未來城市的畫作。然後他們密嵌在城市鄉村裏,成為主要的交通運輸模式-在孟加拉所有旅次的57%是以人力車進行的。拉人力車就已佔了全國國民生產毛額6%之多。一千四百萬人(總人口的10%)賴此營生,尚不計他們所需豢養的家庭,而且目前光在達卡(Dhaka)就有800,000名人力車夫。然而,人力車夫某些程度是社會地位最低的。」 Tom參與了一個小型的倡議型計畫,這個計畫設計係針對普遍對人力車夫的社會態度,及直接培力車夫接觸政治決策者、公共領域以伸張他們的權益–應是有尊嚴、受尊敬的工作。 新聞記者Tasneem Khalil在他的部落格裏報導了一篇驚人的故事,是關於孟加拉的Modhupur當地的Mandi村和Koch村: 「這是一個關於孟加拉政府如何透過他的森林部,將他的國家裡少數民族人種最多元豐富的村落輕易視為可有可無的負累對待。這是個關於亞洲發展銀行以及它的邪惡巒生子世界銀行,以發展之名透過金融財務計畫行大量破壞之實。這是一個有關多國化學科技廠商如Syngenta,Bayer和ACI如何行銷致死毒藥給那些無意識農民的故事。這是一個有關牧師們與先知們,如何對於Mandi人被奪走的特有認同,展開一個文化侵略之戰。這是一個關於孟加拉空軍每日在Modhupur無節制轟炸行為,威脅到此區生態生活的故事。 而且,這是一個關於抵抗的故事,述說Mandi村的Adivasis人(當地原住民)如何遭受文明之手多年來的迫害,而今他們堅持了下來且試圖扭轉情勢,拼命地想令他們這毫不關心的國家聽到他們的聲音。」 BNWLA Hostel Appeal部落格提到它致力於成立基金獎勵音樂表演及個人貢獻上。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庇護所: 「它將包含一個青年旅館、學校、訓練中心及遊戲區,收容那些被欺侮、搶奪、人口販運、奴隸化及化學攻擊的倖存者,以及罹患HIV及AIDS而被遺棄的人們與嬰孩。這個青年旅館目的是透過與社會互動接觸,協助人們在一個安全環境下自創傷中復元,並且對於未來再度有了希望。」 Back to Bangladesh部落格的尤里西斯讚賞孟加拉的年輕人在板球或攝影裏所創造的差異感。問題在於這裡的文化有種歷史性的傾向是朝向年老的、步向過往的。但他的結論是「孟加拉的未來洋溢著希望」。

台灣:交通建設究竟是在建設什麼?

在一篇關於戶外休閒的文章「保存的美學」中,李奧帕多教授寫著,「所謂發展休閒旅遊,並非將道路建到風景優美的地方,而是讓人的心靈能敏感地感受到自然的美好。 」 台灣的總面積大約36000平方公里,山林就佔了百分之三十。中央山脈由南到北徹底阻隔了台灣的東邊和西邊,不但阻擋了來自太平洋的颱風,也阻擋了來自西方的入侵者。自從台灣被中國和日本殖民之後,東西方的交通對於地區發展、政府控制、以及對自然資源的搜刮就非常重要。 自從1871年牡丹社事件後,中國清朝政府就開始「開山撫番」的政策。不過1895年中日戰爭之後,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換成日本在台灣建西部鐵路、北迴公路、花東線鐵路等等。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中國國民黨來台灣,也陸續建了三條橫貫公路以及南北迴鐵路,整個台灣有一個環狀的鐵路網。 最近這一陣子,台灣人討論三個重要的交通建設:高鐵(已完成)、北宜快速道路(已完成)、以及還未敲板定案的蘇花高。 台灣之前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在西岸平原,所以長久以來一直有壓力要求加強東西兩邊的交通。而現在,人們不只要公路,還要快速道路或是高速火車,如此一來不管從台灣的那個角落都可以當天來回其他任何地方。 黑貓說,台灣交通變得更快速便利後,心中的那張台灣地圖似乎也跟著縮小不少。 Chieftain也說,我以後應該會經常使用高鐵吧,以我所處地區來看,坐高鐵是比搭飛機更好的選擇。而且搭飛機的話,要從松山出來,我倒不如在火車站出來還比較省錢、方便一些。 感謝現代科技,我們的夢想才有機會實現。舉例來說,台灣的雪山隧道(長度為世界第五)可能在工程難度上是名列前茅,因為要貫穿台灣北部最大的山脈:雪山,這條隧道花了十五年完工,十三個人員因公去世(七名泰國人六名台灣人,另有三名台灣人員重傷,根據榮光電子報),以及一台全斷面挖掘機(整個被破壞)。Discover頻道有一集節目就在講雪山隧道的故事:人類創造的奇蹟:雪山隧道。 Wisely說,「在以往開車,大概要花費約兩個半小時,而現今只要40分鐘便可到達。這個對滿多在台北工作的人,或是想到宜蘭去觀光遊憩的外縣市遊客來說,真的相當地方便。畢竟對於離鄉在外工作的我們,這條高速公路還是充滿的便利性!我在未來購車之後,可以更常回宜蘭探望父母,也不需要配合火車的時間通勤。」 赤子童心說,「要是講”人定勝天”太武斷了。這似乎小看了天地自然的力量。但是人所展現的智慧毅力以及堅忍不拔,造就了雪山隧道的誕生。」 雖然很多人快樂地擁抱便捷的交通,越來越多的台灣人開始質疑建築道路的必要性,尤其當工程對環境影響很顯著的時候。 當雪山隧道在施工時,有許多在地層當中的水流失了,在當時嚴重增加工程的困難度。隧道開始使用後,還是有水一直流失。國工局的報告指出:目前由南洞口監測總湧水量約600 l/sec 以下(36 m3/min)…此與日本石井政次與佐久間文彥(1973,1977)對日本全國主要鐵路隧道(273個案例)之長期湧水量所做的調查分析結果,統計出長期湧水量與隧道長度之關係圖相比較,可發現雪山隧道單位長度之湧水量並無特別。而根據中央大學黃俊鴻所主持的報告,隧道湧水對水庫進流量無明顯之影響。即使如此,人們還是憂心隧道的開挖是否會造成水資源的短缺。 劉克襄說,「大量流失的地下水,到底從何而來。失去這些水後,包括大尾山在內,周遭山林是否仍能跟過去一樣,足以積蓄豐富的水源。整個微區域的雨量,能否經年正常。這些或那些不可預測的嚴重結果,以目前的科學知識,都沒有人敢掛保證,未來恐怕也難有明確的答案。」 Momoge討論這些工程計畫案背後的心態:如果公共工程的思維是站在發展工商那一面,就會有蘇花高,改天還會有花東高。站在自然那一面,就不會有蘇花高,而是強化現有交通,避免進一步破壞,甚至想辦法復原以往的破壞。現在蘇花高提出來了,表示「政府就是這樣想」,這很糟糕,因為「內部已經定案了」,不過還沒蓋,還有扭轉的可能。 一封花蓮孩子的公開信:過去的開發建設或許讓我們經濟起飛,但也讓我們經歷了許多大自然回報的慘痛代價,更何況要以高速公路帶動經濟的方式已經過於老舊,也有許多實例證明高速公路不等於經濟發展;另外一些人認為花蓮需要方便的交通,但我們認為高速公路絕對不是唯一的方式,科技進步,有更多元的方式可以 增加來到花蓮的便捷性,別讓大公路主義貫徹整個台灣。最重要的,蘇花高這樣的建設具有不可恢復性,當開工後,所造成的破壞將無法彌補回來,縱使再厲害的生態工法,還是要開隧道、建馬路,沒有人可以預估對土地造成多大的傷害。 當許多人加入反蘇花高的連署時,Yenwen 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人權、環保意識逐漸抬頭,很多人開始支持公益議題,或許他們覺得支持這些議題才是正義、有道德、人民素質提升的表現,但我不禁要問: 當你在連署這些公益議題時,對於他們的論述,你有能力辨別真偽嗎? 你瞭解政府的政策嗎? 台灣是否已先進到,足以接受「文化、環保高於經濟發展」? 你能提出更好的政策嗎? 這些問題都不是輕易回答的了的,不過台灣鐵路局似乎試著回答最後一個問題,今年五月之後會有「太魯閣號」往返台北和花蓮。根據台灣火車介紹,台鐵引進此型車的主要目的是為克服宜蘭線、北迴線彎道多的特性,以縮短台北花蓮間的行車時間至兩小時內。 追根究底,我們還是要問「交通建設究竟是在建設什麼?」假如我們有很多道路了,下一步我們想要幹嘛?李奧帕多說,我們應該要打開我們的心讓我們更親近自然。那麼,假如我們有很多錢了,下一步我們想要幹嘛?也許我們會想要活的更快樂更有意義,並且我們的子孫也能活的更快樂更有意義。 在2:30AM的部落格提到,慈濟的證嚴法師在一個電視節目提到:台灣也沒多大,高速公路一條又一條,像我們這個地方,這樣到底山要破壞多少?樹要砍伐多少?水資源要壟斷多少?都不知道!…我只能呼籲大家克己復禮!如果要救地球,要多種樹,不要再破壞了!要開的路,也已經夠多了。

吉爾吉斯:抗爭每年重演

  18 四月 2007

校對:Justin 吉爾吉斯前總統阿卡耶夫(Askar Akaev)兩年前遭罷黜下台,這場所謂的「鬱金香革命」,帶領這個多山小國進入政治開放新時代。 現任總統巴奇耶夫(Kurmanbek Bakiyev)曾承諾要促進經濟成長、打擊貪腐等,但諾言均未實現,在野勢力因此不時便發動街頭抗爭活動,全球之聲過去在這一篇與這一篇內均曾報導。 最近首都比斯凱克又出現了抗爭,前總理庫洛夫(Felix Kulov)表示: 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當然是憲法改革與提前總統大選,除此之外別無所求,但巴奇耶夫的支持者顯然不樂見此事發生,他們決心用盡一切手段維護既有權力。 若要大略了解吉爾吉斯的政治氛圍,可以看看2006年neweurasia網站上,CXW曾寫過一篇文章,令人遺憾的是從發文當時到現在,我看不出當地有任何改變: 對於過錯該怪罪誰,每個人都自有一套理論,許多人說一切都是前總統阿卡耶夫的錯,好似現在的掌權者過往與他毫無往來一樣,我們的訴求很清楚:重新啟用工廠!立刻進行憲政改革!吸引更多外資!抗爭! 好幾個部落格也在追蹤比斯凱克目前抗議活動的情況: Registan.net的Teo Kaye現居於比斯凱克,帶著他的相機與漫畫圖片記錄一切,他便提供首都廣場上最新事件發展,注意到街上出現反巴奇耶夫的塗鴉,先前也對政局提出分析: 巴奇耶夫不太可能在壓力下辭職,但很可能像過去一樣,草率進行憲政改革,關鍵當然在於巴奇耶夫與庫洛夫能否達成共識與協議,另一項關鍵則是政治人物能否控制得住廣大抗爭群眾。 吉爾吉斯還有多位部落客都進行現場報導,例如morrire[RU]的部落格提供相片,在野人士Edil Baisalov也有部落格LJ[RU],另一網站「吉爾吉斯報告」雖然最近無更新,不過也提供不錯的背景回顧。 在neweurasia網站的吉爾吉斯頁面上,Tolkun和Mirsulzhan都提出他們對現勢的觀點,兩人都質疑在野勢力的動機,也懷疑上街抗議群眾其實是受雇的走路工,Mirsulzhan指出: 在野人士已證明他們無力組織大型抗爭,群眾睡在軍用帳篷裡,也抱怨沒有東西可吃。 他還提到: 兩名來自卡拉巴提(Kara-Balty)的年輕女孩在首都廣場說:「若巴奇耶夫未回應抗爭群眾要求,首都將陷入動盪…」,其中一人還表示,有個不認識的人答應她,每參與一天抗議就給她27美元。 居住於歐許(Osh)的Tolkun表示,目前抗爭並未擴散至其他城市,他認為現在是政府居上風: 總結今天的活動,我覺得政府現在是以一比零的分數領先,在野人士反而因此失去了部分支持者,人們不滿現狀,又感到挫折,不過這只是剛開始,還不能太早下結論,我們等著看看明天會如何發展。 在部落格「羅伯茲報告」裡,Sean Roberts也很關心情況,他希望抗爭不要出現暴力,但由於過去結盟的庫洛夫與巴奇耶夫今日嚴重對立,讓他感到很擔心。

法國:逮捕外來移民,執行不當

  17 四月 2007

校對:Leonard (感謝broyez提供圖片) 此篇文章為前文法國當局追捕非法移民的後續報導,部分非法移民已在法國遭到逮捕。隨著總統大選逼近,事情快速惡化,閃電逮捕行動接踵而至,許多認為當局執法不當的法國人紛紛起身抗議。以下報導來自the French Association RESF(Reseau Sans Forntieres Education為一法國機構,保障移民學童免遭驅除出境。): 巴黎,2007年3月20日 外來移民遭受壓迫與追捕:警方執法失當,民眾忍無可忍。巴黎昨天及今晚發生嚴重暴動,3月19號週一當天,我們親眼目睹一名女子在Rampal托兒所前被逮捕,過程令人氣憤。被捕女子前來接站在托兒所門口的小女孩,警察卻對她搜索盤查,絲毫不顧現場其他家長及老師的反對,更不理睬當事人抗議,警察的舉止讓家長及小孩飽受驚嚇。接著警方帶走該名女子,而警方未說明前往地點,只留下獨自不知所措的小女孩……群情激憤的家長們尾隨在後,不斷對警方提出抗議,最後警方為避免引起暴動,才終於放人。 然而,今晚3月20日週二,類似事件再次在Belleville暴動地區上演,警方在當地來回巡邏多次後,包圍了一家咖啡館(坐落於4間學校的角落,包括Lasalle school多間校區和 Rampal),並逮捕了一名老先生,老先生的兩個孫子都在一旁的Piver school 77就讀。警方將他關在咖啡館一個多鐘頭,後來決定趁學校6點下課之前,將他帶回警局。學生家長、老師、無邊界學習組織(RESF)激進人士及附近居民均試圖阻止警方。不過警方反應迅速,毫不疑遲,不但以武力要求抗議群眾解散,並在稍後向群眾噴灑催淚瓦斯。在托兒所門口推著嬰兒車的家長們受到催淚瓦斯攻擊,紛紛躲進Lasalle小學,最終這位老先生還是被帶到第2區的警局。稍後暴動持續在Goncourt 及Stalingrad圓形大廳發酵。 警方不僅擴大族群調查,時常踰越法律規範,現在他們更是跨越了代表共和國價值的最後防線-學校,也時常在人口眾多的地區逮人。突襲逮捕行動不僅可憎,更使基本人權蒙羞,令人更無法忍受的是,國家機器竟然參與其中。不過警察或許低估了逮捕行動引發的群眾怒火,群眾已漸漸不再懼怕警方勢力,且決心結束一切。去年7月5日及27日,警察總局曾向無邊界學習組織承諾,不得在各級學校校園內盤查民眾,在逮捕行動當中,我們曾兩度呼籲警方遵守承諾,但現今情勢令人不禁懷疑,爾後這些承諾是否仍然算數? Blog de primtemps也記述了警方其它惡行,如逮捕數名幾內亞人、斯里蘭卡人、查德人及喀麥隆人,其中多人更因此喪生。Blog de primtemps不禁要問,這些瘋狂舉動何時才會停歇?: 對那些關注「無文件的非法移民」(sans-papiers)的人士而言,要掌握逮捕行動的最新發展,似乎越來越困難,新情況不斷發生,數量之多,前所未見,而每一次的暴力羞辱行動都使人權逐漸萎縮。以下為節錄: 「Lille是一名幾內亞年輕人,在法國學理化,3月15日週四當天因未隨身攜帶身分證明文件,被帶往警局,翌日該名年輕人在朋友攙扶下,步履蹣跚地離開警局,他白色上衣背面滿是腳印,胸前則留有混著口水的斑斑血跡……」 時間更近一點的事件:「3月20日週二,一名喀麥隆人士在Saone-et-Loire一處名為Lournand的小村莊遭警方逮捕,當時她的丈夫正與當地村長開會。該名喀麥隆籍女士隨即被送往拘留所等候遣返,她先生連她最後一面都見不到。」 非法移民在法國遭警方逼迫,遭到遣返回國後情況更加不妙:Issa為查德籍青年,今年3月6日遭驅除出境,遣返回國後被監禁在Djamena警局,飽受嚴刑拷打;3月13日,當時他相當虛弱,沒有食物可吃,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他的消息……另外,30歲的Elanchelvan Rajendram於前年8月遭遣返回斯里蘭卡,次年2月28日遭斯里蘭卡軍方處死 自法國爆發司法醜聞(Outreau鎮集體戀童性侵案)以降,地方官員的責任歸屬問題不斷被重複討論,從部長、省長至地方首長,不知這些與該案有牽連的官員們,最終是否願意講清楚、說明白,並承擔應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