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 2007

報導 來自 六月, 2007

埃及: 部落客獲釋、50部落客被禁案、部落客抨擊報章和其它

  24 六月 2007

埃及本週綜合報道:大法老王回歸、部落客對報章感到不滿、上週被捕的部落客獲釋、電影排名榜不接受民意,最後是法庭審判封閉 50個部落客和網站案。 大法老王回歸: 埃及部落客大法老王因工作關係已經離開了部落圈好一段時間。他是以英語撰文的埃及部落客中、最受歡迎的人之一。在這篇文章裡大法老王發表了一段錄影,揭示警署中對平民濫用暴力的情況。埃及部落客正在發起一場反暴力運動,發佈在警署裡錄到的一些片段。其中一則錄影使得一警務人員面臨審判,目前正等待七月時的判決出爐。大法老王,歡迎你回來,別再休筆了! 部落客對報章感到不滿 : Arabawy 和Wael Abbass 對埃及其中一份獨立日報表達了自己的不滿。Al-Masry Al-Youm是埃及一份頗具公信力的報章。可是Arabawy 和Abbass認為它的表現差強人意。Arabawy說道: 「曾經是我最喜歡的獨立報的Al-Masry Al-Youm,如今讀起來卻像個惡夢,(她)越來越傾向捏造和煽情….」 Abbass認為Al-Masry Al-Youm的編輯政策極富爭議性,還認為部落格的新聞都是捏造的。這些情況從前並非如此。他又寫道,最近還有一些文章在矮化部落客的努力。 部落客被捕獲釋: Manfe部落客 報導說,上週被逮捕的Omar El-Sharkway,現在自由了。Manfe代表El-Sharkawy寫了一封謝函,感謝所有對他表示過支持的人。 在Manfe的專訪裡,Omar提道, 在埃及人民議會選舉當日,完成自己的工作後,他出於好奇拿著照相機走到投票站去。他的原意是要拍下保安的任何違規行為。 他拍到工作人員替選民填寫投票卡,又拍到保安阻止公民進入投票站投票。在他離開的時候,他說,一名警員把他攔住了,因為有工作人員說他拍下他們的照片。 就在那一刻,他說:「我被埃及警察綁架了。」 好消息是 Omar El-Sharkawy 現在獲釋了,我為他的勇氣而道賀。結束採訪時,被問及他會否繼續寫部落格和調查,他回答說會,並希望他的部落客成為一把響亮的聲音,揭發任何傷害埃及的事情。 沒有民意的電影榜: Zeinobia 在評論埃及金字塔日報〔Al-Ahram〕根據影評人的選擇,揀選出埃及電影圈15部最佳舊電影。Zeinobia奇怪為什麼喜劇都被拒諸門外了,他認為電影業有多優質的喜劇,而大部分獲選的電影則過於嚴肅和戲劇性。揀選電影的影評人並沒有像世界上大多數報紙和雜誌般,考慮公眾的意見或採納讀者意見,對此,Zeinobia感到很驚訝。 封閉50部落客和網站案可能被拒: 我以一則來自部落客埃及看守人〔Egypt Watchman’s blog〕的好消息為今週的綜合報導作結。幾個月前,一位法官提起訴訟,意圖封鎖和關閉 50個博客網站,理由是他認為他們威脅到埃及的利益,並使其聲譽受損。法院要求就這個要求及那些網站提交調查報告。埃及看守人指出該調查報告提到,該法官本來就無權提出這項訴訟。他又補充道,這是顯露埃及互聯網上的言論自由的抗戰的又一案例。這場戰爭始於Karim Amer 被判監禁四年,延至近期埃及部落客被隨意羈留。 我就在這半則好消息停筆,下週再見! 作者:Freedom For Egyptians 校對:PipperL

摩洛哥:照片之旅

  24 六月 2007

隨便詢問任何攝影人士,所有的答案都是:不用懷疑,摩洛哥是世上數一數二適合攝影的場景。本週,澳洲籍部落客Moroccan Meanderings即選擇以照片代替文字,告訴我們: 由於我的部落格照片得到許多正面迴響,因此我想多分享一些關於摩洛哥的照片。 上圖攝於摩洛哥東南方的達德斯谷地(Dades Gorges),風景美不勝收,部落客Wakha分享一張蘇維拉(Essaouira)壯麗美景照片,並附上一段引述,圖文相得益彰: 感謝Lindsey Ludwig提供照片 「我自己似乎又在裏邊又在外邊,對這幕人生悲喜劇無窮的演變,又是陶醉又是噁心。」 ──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 一如前圖,摩洛哥天際早已是攝影人士慣用的主題,The Morocco Report帶領我們前往遠在北方的城市梅克尼斯(Meknes),欣賞摩洛哥澄空的另種風情。 摩洛哥不但以澄澈天空著名,當地的藝術品如地毯等,也相當引人入勝,My Marrakesh的 Maryam與我們分享一些色彩斑斕的摩洛哥珍品: 本週最後一張照片帶領我們來到即將閉幕的費斯摩洛哥宗教音樂嘉年華(Fes Festival of World Sacred Music),部落客Long Way Home分享了部份嘉年華的照片,今年的活動成功展現多元文化,我特別喜愛其中表演葛利果聖歌的團體: 作者: Jillian York 校對: Leonard

利比亞:阿拉伯語已死?

  23 六月 2007

通常利比亞部落客討論話題多元,最近Lebeeya發表一篇文章,提及同事多麼喜愛她的巧克力餅乾,並以觸摸木頭(touch wood)的方式,希望她能避開惡魔之眼,卻意外引發人們論辯阿拉伯語是否已經死亡。 事件起始於Lebeeya提到:「各位,別再說『觸摸木頭』了,說Mashallah吧!」,這個阿拉伯語彙ma sha`a allah,意指信徒完全接受真主降臨其上的好運或惡運。部落客Suliman對此則回應: 我想你的同事會選擇說英語而非阿拉伯語,是因為美國流行文化已籠罩全球,無論是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利比亞等國皆然,據我所觀 察,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不需要阿拉伯語、巴巴里語、斯華西里語等已死語言,這些語言背後的文化並不鼓勵個人特質或表現,造成就算在阿拉伯國家裡,年輕部落客 都時常以英文表達自我想法,對你、對他們都比較方便。 Mani利用這個機會,在他自己的部落裡抒發感受,強調阿拉伯語等語言等並未死亡: 人們各有選擇自由,…所謂自由,即人們能思考、觀察、感受,並依此選擇自己的行為… 文末回應同樣非常精彩。 後來這個話題也在部落格Imtidad出現: 最近我準備對網路上的利比亞部落格進行研究,目前我已收集到76個部落格,這些利比亞作者分居於國內外,也有居住於利比亞的外籍 人士,其中一項共同點在於多數以英語寫作,或是混雜使用英語、阿拉伯語、利比亞方言,其中55個部落格純以英語寫作,11個部落格混用英語及阿拉伯語,只 有10個部落格純以阿拉伯語寫作。我想提出的問題是:為何各位只用英語或只用阿拉伯語?為什麼多數利比亞部落格都用英語? 這場論辯有時相當激烈,有些誹謗人士指控阿拉伯語象徵恐怖主義,也有些人認為這個語言的功能就在《可蘭經》之中,若各位有勇氣,建議各位瀏覽所有回應,不僅內容值得留意,也會讓各位認真思考自己的語言。 結論究竟會是什麼?全球化已成功扼殺阿拉伯語嗎?現在英語與阿拉伯語各自代表自由與恐怖主義嗎? 作者:Fozia Mohamed 校對:Portnoy

玻利維亞:報社亦加入部落圈

  23 六月 2007

儘管玻利維亞部落圈近來快速成長,但國內報社多數還沒準備好採用這項互動式科技,不過於聖克魯斯發行的日報El Deber最近終於踏入部落格世界,目前在網站首頁明顯處可見到三個新站,部落格社群網站Blogs de Bolivia[ES]讚揚這項新計畫。 新部落格包括由Zarco寫作的「蜘蛛」(La Araña [ES]),這位自稱是足球迷的作者未來書寫主題也不離球場動態,最近一篇文章提到「花園裡的狗」,這個用語是形容「自己不吃,也不准別人吃」的心態,他認為這與玻利維亞足球界面臨的情況相似,有些人總是抱怨,又處處阻擋別人成功。 由Calixto Flores del Castillo撰寫的部落格「Calixto el Desafortunado [ES]」裡,則採用玻利維亞部落圈頗受歡迎的文學敘事手法,其中一篇文章在回應讀者的不滿與批評: 人們指稱Calixto Flores del Castillo永不可能找到理想女子,因為他的理想不可能實現:女子不可能美如春日朝露、甜如糖尿病者之汗,也不可能同時如逃犯之影隨侍在側,所以他終究只是個隱士,鎮日想著遺失的美好。 可是作者認為,朋友,要追尋理想的愛,挫敗難免,可是一般人便會因懼於挫敗而放棄。 另一個部落格則是由報社記者José Andrés Sánchez主持的「El Pais de las Maravillas [ES]」,最近他在報紙上刊載有關當地El Abasto市場的消息,而在部落格中提供背景資訊、他如何收資訊息,以及他對此事的觀點: 我對這座市場的觀感五味雜陳,一方面那就像座即將倒塌壓在我們身上的高塔,裡面滿是髒污,我看到市場地上堆著蔬果都沾了泥巴,管理也不良,看著這座髒亂的市場,我覺得聖克魯斯該有更好的設施。 但假若就美學觀點,El Abasto就像顆寶石,切工獨特,也有著衝突的美感,工會、組織等各種生活型態與商業、自由市場機制並存,既刺激了經濟,也是社會的縮影,El Abasto的確特別。 Sánchez最近撰寫另一篇報導名為玻利維亞部落格:民主、自由與表意,其中提及多位部落客:El Forastero [ES]的Miguel Esquirol、No Soy Lesbiana, Mi Novia Si [ES]的María Escándalo、Electrokiss [ES]的Daniela Bejarano、Plan B [ES]的Sebastián Molina、Angel Caido [ES]的Hugo...

伊朗: 瑞典博客眼中的伊朗

  23 六月 2007

譯註:因為原文對照片說明只簡短摘錄原作者部落格的文章,為便於讀者理解,我在翻譯時也加入了原作部落格的說明,所以本篇的譯文與英文原文有些許不同 瑞典部落客Jonathan Lundqvist幾個月前造訪伊朗,並在Global Voices 的專訪中分享了他的經驗。Jonathan 在他的部落格發表了許多關於伊朗出版品審查、日常生活、傳統和現代性的照片。同時他也不忘了展現伊朗之美。這裡的七張照片勝過了千言萬語: 前二張照片展示了伊朗出版品審查的一瞥。Jonathan說Nashravaran是主管所有國外進口印刷出版品審查的機構。Nashravaran 也會操審查雜誌之後,於不適當的內容上貼上標籤。很令人驚訝的是有人的工作是整天坐在那兒,拿著一隻大大的簽字筆把不適當的內容遮掩起來。 第三張照片,是伊朗的情侶得跑到很遠的地方約會,才能保有隱私。 伊朗約會的型態。男孩和女孩坐在蜿蜒的河邊,享受他們不受干擾的談話時間。山裡像隱秘的天堂一樣,有時候你甚至可以看到不穿戴頭巾的女孩! 第四張照片,展示了當西方品牌遇上東方服裝時,會變得如何。 Jonathan解釋道:「我看到這位在北德黑蘭一家運動服裝店工作的女孩。她頭巾上的品牌標誌,激起了我的好奇」。PUMA並未生產頭巾,但要求員工必須穿載頭巾作為制服的一部份。 (譯者補充自原作部落格上的一段說明:) 員工身為自己品牌的最佳代言人,這個女孩和另一個朋友自己把品牌的標誌繡在頭巾上。很明顯的是這張照片展示了波斯和西方衝擊 (波斯語 Gharbzadegi Weststruckness) 競爭文化間的二元性。金髮,有一點過份的化粧,以及西方品牌的標誌,明顯可見地出現在要求女性端莊的宗教象徵上。對全球化來說,這意謂著什麼? 最後四張照片分別展示電子商場、德黑蘭的一個美麗公園 (譯註: Park-e Laleh 是一個位於市中心的美麗公園,距離德黑蘭大學不遠,公園的中央有個湖,遠處的山清晰可見)、攝於伊斯法罕,令人讚嘆的橋 (譯註: Esfahan,伊朗的第三大城市,這座很壯觀的Sio-Se-Pol橋建於1602年,比五月花號駛往新大陸建立另一個帝國早了二十年,長300公尺,有33個拱形)、以及有著波斯書道(譯註:Persian calligraphy)作為裝飾的清真寺窗戶。 作者: Hamid Tehrani 校對:PipperL

智利:漏油影響漁民生計

  22 六月 2007

智利Talcahuano地區的聖文森灣(Bahia San Vicente)最近出現350公升的漏油,據Ecologia y Patrañas Diversas[ES]指出,漏油發生於5月25日,Ultramar公司馬紹爾群島籍油輪「新星宿號」為國營石油公司Enap卸油所致。 檢察官現已介入調查起因,網路報紙El Ciudadano[ES]報導,漏油是因Enap管線破裂造成;農業暨家畜服務單位則忙於搶救當地鳥類,為牠們洗淨身上油污後野放至安全地區,當地一間診所便收容超過200隻鳥類。 受害最深者莫過於環境與當地漁民,Sergio Leiva[ES]表示,Enap聘請50位漁民與員工一同清理海域,因為漁民根本無法作業,目前已處理85%的面積,港口單位已擬妥原油回收計畫,也準備築起護欄降低污染範圍,Mauricio Barrientos[ES]認為污染會殘留15年。此外,也有部分學生團體加入清理行列。   作者:Rosario Lizana 校對:Portnoy

專訪瑞典部落客-Jonathan Lundqvist眼中的伊朗

  21 六月 2007

瑞典籍的部落客 Jonathan Lundqvist最近造訪伊朗,並在他的部落格上和我們分享了此行的經驗。藉由閱讀他部落格上的文章,我們發現了許多關於伊朗有趣的事,像是西方的雜誌在伊朗如何受到審查:  問:請跟我們談談你有關伊朗的論文及此次伊朗之行 答:我到伊朗進行我的碩士論文,研究伊朗的部落格。這個計劃是由推廣民主的瑞典國際合作研究機構所資助。我在伊朗待了六個星期左右。 簡單的說,這篇論文(今年秋天,經過同儕審查後將發表)是關於伊朗的部落格是否、以及如何協助伊朗邁向民主。首先,我藉由重新定義一般認為的政治活動概念,調整它以適用於伊朗的現況。其次是將這個概念和西方的民主化理論做連結。 我訪問了12位部落客,談到他們參與部落格圈這樣一個公共領域的動機-有些訪談以英文進行,有些則經由翻譯以波斯語進行。 問:現實的伊朗和從媒體報導而來的形象之間有什麼不同嗎? 答:有很大的不同!雖然伊朗在地理上很接近歐洲,但媒體所描繪的伊朗,是一個完全異於現實的世界。主流媒體依照簡化、易於入口的好人/壞人二分法,盡其所能的將伊朗極端化。我們都知道 — 這不是真實的伊朗,但當你到了伊朗,你會知道這種訊息充斥在媒體之中。我發現當地人對西方文化感興趣,也以開放的心態對待。這和西方媒體所呈現的簡化形象非常的不同。是的,他們有官方的反美壁畫。但在此同時,年輕人也穿著印有美國國旗的上衣。 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是很多伊朗人收看西方的衛星頻道電視節目,並且很清楚的知道他們是如何被描繪的。他們無法辨認出(譯註:西方媒體描繪的)自己。在我訪談的人之中,最常發生的事之一,就是告訴我:「回到瑞典,請告訴他們真實的伊朗,告訴他們真實的伊朗是如何!」 和世界各地一樣,我相信伊朗是有狂熱份子。但我所談話的對象之中 — 某些在商店裡短暫碰到,某些在博物館或是一起喝茶或咖啡 — 都不是拿著槍瘋狂的真主黨(Hezbollahs)人。這才是真實的伊朗。也許有些原因讓人害怕伊朗政府,但不要害怕伊朗人民。 問:談談你在伊朗網咖的經驗?人們怎樣對付網路過濾機制? 答:網咖是和人們接觸的好地方,我在花了好些時間待在那裡。我感覺到大部份的人知道逃避過濾機制的方式。很多人對網路代理以及更安全的網際網路匿名通信系統 (Tor onion router)(譯註:之所以稱為 onion/洋蔥 routing,乃是因為這個結構類似洋蔥,使用者只能看到表皮,但是要一窺核心,就得一層又一層的撥開。)感到興趣。部落客之間最大的恐懼,是被當局(通常是非常獨斷地)加進過濾名單中,因而被有效地摒除在讀者的擁抱之外。 所以,就某方面來說,因為大部份人知道當他們想要存取某些特定的網站時,該如何逃避過濾機制,所以過濾審查的機制對那些想要說些什麼的人而言,衝擊大於那些只想要聽的人。 有趣的是,我發現德黑蘭某些圖書館的電腦網路,並沒有受到過濾審查的機制的影響。我不敢在這些電腦上確認能否進入某些網站(很明顯,在此我指的不是色情網站),但圖書館的電腦可以進入那些通常被濾掉的政治部落格。顯然我不能真的去問圖書館員,看是因為技術上的疏失,或是刻意不加以過濾。那天真的引起了我的好奇。 問:你在部落格上發表了關於伊朗有趣的照片以及關於你此次的伊朗之行。你的讀者反應為何? 答:首先讓我說明,當我在伊朗時,必須很謹慎的處理照片和文字。我不是沒有聽說,當局對外國人在伊朗摸索他們認為「他們份內的事」而感到不悅。所以,為了保護我自己,更重要的是保護我的受訪者,我的策略是離(官方的)雷達範圍越遠越好。確保安全比遺憾來的更適當。這意謂者二件事,不要寫部落格(我甚至移除了我在前往伊朗之前寫的相關文章),盡量少照像(Jahanbagloo博士在我到達之後的幾天遭到逮捕,有謠言指出會有更多的逮捕行動。)(譯註:Dr. Jahanbagloo是知名的加拿大藉伊朗學者,他在2006年5月8號時被德黑蘭當局證實以和外國君國主義支持者連繫而遭到逮捕)。 但我還是像觀光客似的用數位相機隨手拍下了一些照片。有些我拍的照片真的呈現了一般伊朗人如何使用部落格這個公共領域還擊(政府)。有個例子是在德黑蘭的牆上有個1公尺高的文字塗鴨,寫著一個部落格的網址。我懷疑這些字不會留在那兒太久,但仍展示出 – 我所相信的 – 部落格能對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問:你是否有機會偶然的和一些能說英文的伊朗年輕部落格有過對談?對話中有什麼有趣的可以和我們分享的嗎? 答:是的,我遇到了一些很棒的人,他們盡其所能的讓我像在家裡一樣感到自在。他們的好客和好奇心看起來永無止盡。一旦和他們越是親近,你會發現到這些人被迫生活在雙重人格之下。表面上,一切都很好。但再靠近一點,每個人都有話要對政府說。當你從人行道上,轉入自在的私人空間時,「不恰當」的笑話和俏皮話是很普遍的。大部份的人對伊朗政府的外交政策所帶來的後果,感到深深的恐懼。我的研究裡很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很少遇到有人敢明確地說他們不怕經營部落格。 伊朗社會本身也與我所期待的相當不同。比方說,在我出發前往伊朗前,有些人告訴我應該放棄找女性受訪者這個念頭。但事實上這一點問題也沒有。我發現男女之間相處非常容易。在到達之後的幾天,我身處在北德黑蘭一家餐廳裡隱密的房間裡,為一個女孩慶祝25歲生日! 研究結束時,我訪問到的女性受訪者和男性一樣多。這是件讓我很高興的事,因為女性參與政治是一個有趣的切入研究角度。 然而,每個人夢想著離開到另一個國家。 問:你想為你此行加上一點經驗、紀念品或是想法嗎? 答:也許這是我所期待的,但我還是想要強調網路的偉大!全球化不是一個簡單的話題,它需要很長篇幅的討論。但網路無國界是很清楚的-它是一個奇妙的工具,讓世界各地的人們聚在一起。我不是純然從學術的角度來說,而是從個人的觀點來談。我深信人們可以靠近彼此,跨越看似巨大的地理和文化差異。我希望我們可以繞過傳統媒體,直接接近消息來源-別等著你的當地報紙編輯告訴你伊朗人心裡想些什麼;讀伊朗人的部落格。不要等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的紀錄片告訴你伊朗第二大城馬什哈德(Mashhad)的生活,自己到 Flickr 去瞧瞧。 作者:Farid Pouya 校對:PipperL

台灣:移駐勞工的自我表述--《Voyage 15840》攝影集

  21 六月 2007

Voyage,旅程;15840,是台灣法定的最低工資,但大多數離鄉背井的移工們,卻常常是多方扣款下的「最高工資」。以這場15840的旅程為名,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集結19位移工的攝影作品,出版了這本攝影集,讓以往缺乏發聲管道的移工們,透過鏡頭詮釋自己所見的台灣社會。 6月3日的發表會上,除了各團體友情贊助的歌舞表演外,移工攝影師們也一個個上台發表感言。在家鄉已有藝術基礎的Grace說,她很高興有 機會向他 人表達自己的感受;身為唯一男性的Gonzalez,先納悶喜歡攝影的男性怎麼那麼少,接著充滿驕傲的說:「攝影很棒!回家鄉後我也會把這本書拿給我的家 人和朋友看!」 影像出處: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弱勢者的自我表述 在台灣,因為文化差異和語言隔閡,一般人對移工總是有很差的刻板印象:黑黑髒髒、吵雜、成群結隊,甚至被認為是來搶台灣勞工飯碗。而在媒體中,移工通常都出現在社會新聞,不是很可憐就是很可惡。TIWA總幹事、攝影工作坊的召集人吳靜如批評:「過去高雄捷運泰勞抗暴、越傭阿梅砍傷雇主等事件發生時,除了事件本身,沒有人去問移工:為什麼發生這些事、他們在想什麼?」 靜如表示,「凝視驛鄉」便是希望將詮釋權還給移工,讓這些為台灣各大重要建設付出勞力、甚至生命,卻總是被主流媒體和社會大眾忽視的勞動者們,透過攝影,正視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並讓移工和台灣人民「互相看見」。在廣播節目「Watch Media」中,主持人benla訪問靜如時說:「當移工被拍攝時,我們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但當他手拿相機,也許就是想告訴我們什麼…」 在兩次各為期半年的工作坊裡,除了攝影之外,彼此對作品的討論,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然而,在受壓抑的工作及生活條件下,移工們已經習慣「不要說話」。工作坊苦力群之一的小江表示,在課程中,學員對基礎的攝影技術很快就能上手,美學構圖也是各憑本事;但最具挑戰的,是如何讓移工們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影像也好文字也罷,一次又一次我們問學員:你想要說的是什麼?你希望如何表達? … 幾次課上下來我才慢慢悟到,長時間處於以達到他人要求為行為準則狀態下的人,要舒坦在在的說出:「我看到」、「我覺得」或「我認為」、「我想要」竟不是理所當然。 而透過自我凝視和互相討論,攝影師們逐漸展顯了勇氣,靜如說,不只面對自己的情緒需要勇氣,面對被拍攝者,更需要勇氣;一開始攝影師們總是遠遠地拍 攝,到後 來敢於跟被拍攝者講話,短短時間內有了非常大的躍進。如Vangie便拍攝了賣冰淇淋的阿伯,原本害怕警察的Ellen也鼓起勇氣去拍了警車。 靜如也強調,每一位移工皆具有不同的身份,她們不只是勞動者,也是母親、妻子,更是支撐母國經濟的英雄;她們的心靈,被沈重的社會擠壓得單薄,但討論和聆聽的過程,重新帶出了她們身為一個「完整的人」的各個面向。 衝擊與感動 以往甚少接觸移工議題的akiyama說,她因「凝視驛鄉」的宣傳海報而被吸引,並分享她在實際參觀攝影展之後,受到的衝擊與反省: 自己在乘車時,身旁若是坐了一位菲律賓、泰國,還是其他東南亞國家來的移工,是不是總是特別提高了警覺,或是感到莫名的不悅? 若換成是一位歐美地區人士或是日本人的話,是不是就不會有前述的感覺?反而能夠有著像平常搭車時一樣的平穩心情,即使在你隔壁的那個美國人/歐洲人/日本人,本性是個傲慢的混帳? 不是這樣嗎? 難道不是這樣嗎?! 文化評論者郭力昕在攝影集的序文<她們必須表述自己!>中表示,許多移工來到台灣,工作及生活條件普遍不佳、甚至惡劣,但作品中卻不曾見到她們埋怨,僅以平靜的語調陳述心情和遭遇,甚至知足地面對。郭力昕說,「做為觀者的我們,在這些簡單的畫面與事實裡,只有感到更多的歉咎與心痛。」 而對於攝影者敏銳的社會觀察,郭力昕感到十分驚豔:她們能在辛苦工作的同時,看到本地人的辛勞(如假日仍需工作的電工和檳榔西施),在〈星期天的掃把〉及〈一百元與菲律賓國旗〉中,使用了符號隱喻及諷刺,讓我們這些受過訓練的知識份子,感到汗顏: Ma. Belen Batabat一系列的台灣社會景觀,從捷運站裡的紅衫軍、BBrother的街頭政治塗鴉、癌症患者的化療室,到西門町穿著西服外套、和善而尊嚴地賣鞋 帶的老人,更是令人佩服的作品;其細膩準確的社會觀察能力,和對人的敏銳觸感,可以讓許多在大學校園裡生活貧血而致「缺乏題材」的攝影學生,感到汗顏。 家裏有位來自印尼的「妹妹」,身為記者的壞嘴巴對於移工有著十足的同理心,每次採訪移工的新聞時,總會投入特別多的感情,「因為想到她們的心酸,我就會不禁眼眶泛紅…」而壞嘴巴在採訪了移工攝影師Ellen之後,讓她覺得透過相機,讓平凡的生活開始有了不同的風景,更滋生了在內的改變: 另一位接受我採訪的Ellen小姐,她說,因為拍照,她開始覺得眼睛看的異鄉,有了不一樣的意義,也有了不一樣的感情; 而最重要的是,拍照的感覺,讓她覺得擁有了自由…「I have the freedom to express my feeling. I have the freedom to fight for my rights…」 從她們的照片,我們看見了她們眼中的凝視,也看到了她們的觀點。...

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 summit)後,世界變的更好了嗎?

  20 六月 2007

八大工業國高峰會(G8)(外加延伸五國)上週在德國北部的海濱渡假勝地海利根達姆舉行。世界最富裕的國家領袖群聚一堂準備對氣候變遷以及非洲國家貧窮問題達成協議,但這似乎不能滿足眾多對於全球資本主義的批評。 全球之聲在過去的幾週連結了來自印度、俄羅斯和非洲的評論。以及遠從秘魯和日本而來的示威者,參與反對這場會議的舉行。 譯者補充: 來自印度的評論: a reader's words 在八大工業國高峰會會場外的抗議活動之中。為什麼這些人要抗議呢? 答案很簡單,即使全球化讓第一世界之島一座座的開在上海和印度的班加羅爾,它同時在已開發國家也建立了一個下層社會的第三世界。 來自俄羅斯的評論: Edward Lucas 寫到在這次在德國召開八大工業國高峰會上俄羅斯的問題。大部份的會議所產生的結論都是雜亂無章的。但經由精心琢磨的陳腔濫調,在此之間,各國的差異會被盡其可能的以手段應付和模糊化。這似乎是無一例外。 來自非洲的評論: 一群與 Panos London 合作的非洲記者將從德國八大工業國高峰會的現場,在部落格上書寫他們的觀察。從六月一號起,為期九天,來自伊索比亞、烏干達、莫三比克和南非的記者,將帶給讀者新聞,及從非洲的觀點談愛滋病的問題和醫療服務、國際援助、外債免除以及氣候變遷。 我們將從德國北部的海濱渡假勝地海利根達姆、同也是八大工業國高峰會的現場報導,我們也會報導八大工業國另類高峰會,以找出八大工業國是否真的在傾聽非洲的聲音。 Jewels in the Jungle在德國持續的追蹤收集許多在網路上關於八大工業國高峰會的好文章及部落格文章(特別是來自非洲),他說道: 我對此次高峰會會談的結論並不像某些人那麼的悲觀和失望,但同時你也必須感到疑惑,八大工業高峰會究竟和誰有關?他們對於解決世界上的問題有任何有用的幫助嗎? 會議就變成給政治人物的馬戲團表演,每個團體在太陽下為他們各種原因的憤怒發聲,而這和會議很少或一點關係也沒有,有人就問,何必這麼麻煩呢? Francisco Xerinda在九位非洲記者所組成的部落格AfricaVox2007上持比較正面的看法: 最近的四天這裡都被反全球化的抗議人士所占據,道路持續封鎖,警方不斷告訴我們要改道。 但這對我而言,實際的惱怒很值得。這些抗議人士對我來說有其意義。我看到當二年前民間團體向在英國蘇格蘭格倫伊格爾斯(Gleneagle)召開的八大工業國會議施壓,最後讓我的國家莫三比克免除外債(debt relief)。 Patricia Daniels在開放民主(openDemocracy)的開放高峰會部落格上報導了八大工業國高峰會,以及從女權出發的另類高峰會。她建議不必大費周章地去讀八大工業國高峰會宣言。她說道:「那主要是枯燥乏味的聲明,只指出了八大工業國高峰會一點用也沒有」 可以預測的是,數以百萬計的YouTube觀眾比較有興趣看到,新選出的法國總統薩柯奇(Nicolas Sarkozy )在八大工業國高峰會的記者會上醉醺醺的樣子…   作者:Solana Larsen 校對:Leonard

埃及:部落客又遭逮捕

  20 六月 2007

埃及政府安全單位仍持續各種理由打壓部落客,本週則是Omar El Sharkawy遭到逮捕。 6月11日,El-Sharkawy於埃及北部Talkha選區採訪國會上議院選舉時遭到逮捕,Manfe指稱逮捕過程十分羞辱人,El-Sharkawy後來費了一番功夫才從警局打了一通電話,向朋友告知被捕的消息。 Alaa Abdel Fattah指控安全單位綁架了El-Sharkawy,也未循正常規程將他起訴,許多律師也試著前往El-Sharkawy遭拘留的警局,但不斷受到安全人員阻撓,之後律師終於抵達警局,但員警卻否認他在拘留室中,故Alaa才認為他根本是遭警察綁架。 Tahyyes表示,因為難以獲得El-Sharkawy身份文件,故朋友、部落客與律師都無法向相關單位通報失蹤,Tahyyes表示,由於El-Sharkawy父母早已雙亡,故他只能倚靠朋友協助,各位可在此留言表達支持,做他的朋友。 Monem-press、Atralnada、egyptwatchman、egymasr、Ana Ikwan紛紛表達支持,並很意外他竟會在自己家鄉採訪選舉時遭受如此待遇。 6月2日,部落客Mahmoud Abdel Monem遭拘留45天後終於獲釋。 2月22日,埃及部落客Abdel kareem Nabil Soliman Amer因文章遭判處四年有期徒刑,其中三年刑期是因為他對遜尼派Al-Azhar的網路言論,另外一年則是他評論埃及總統所致。 作者:Freedom For Egyptians  校對:Portnoy

孟加拉:天災與部落客之責

  19 六月 2007

上週一大雨引發土石流,掩埋吉大港山邊數十間貧民房舍,造成至少134人死亡,這就像是我們每日所聽聞的不幸消息,身為部落客,各位有何反應? Arild Klokkerhaug是位企業家、部落客,也是孟加拉最大部落格平台Bandh Bhanger Awaaj的老闆,此次他再度身先士卒,希望展現部落圈面對此種悲劇能有何作為,他在自己的部落格裡表示: 有多少位部落客住在吉大港?各位當地人能否告知現場的狀況與訊息?吉大港的部落客能否團結發起活動?例如動員民眾提供糧食與衣物給災民?請試著讓各位的文章登上媒體、提出建議、親身協助,也將災情回報至網路上,我想大家都能這麼做。 他也呼籲大家採取行動: 這是部落圈的潛在力量,我們也該為此團結!部落客起來吧,讓我們一同組織活動、撰寫報導並伸出援手。 Arif Jebtik回應上述發言,批評部落客未盡責任: 我們忘了那些雨中滂沱的無助人民,因為他們從不是我們討論或風雅高尚論辯中的主題,祖國對我們是個重大議題,然而我們卻輕易遺忘祖國子民。 這些發言確實發揮龐大影響力,Bokolom等部落客開始思考如何拯救吉大港水患災民,要求停止砍伐山林以避免土石流再發生、如何協助受災戶等。   Arild Klokkerhaug與其他部落客前往吉大港,並報導當地實際情況,孟加拉部落客與全球學生也開始為災民募款,Trivuz提到個人該如何省下錢協助災民,比如說減少吸煙量、喝茶次數、講電話時間等,他也報導第二批部落客的行動,照片請見此。   Arild Klokkerhaug指出還有更多潛在力量: 無論在網路上或現實生活中,部落圈都能夠團結與動員幫助他人,這些災民未來需要長時間援助,無論是明天、下週、下個月、明年,這個叫humayun的男孩還是在這裡,他能代替母職照顧弟弟嗎?他能讓弟弟長大成人後,符合母親當初的期望嗎?部落圈能提供時間、力量與建議,幫助此次與未來無數次災禍的受害者。 身為部落客,你可曾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作者:Rezwan 校對:Portnoy

伊朗 : 專訪丹麥的伊朗部落格研究者Caroline Nellemann

  19 六月 2007

丹麥籍的研究者Caroline Nellemann剛完成她的以伊朗部落格為題的碩士論文研究,並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參與哈佛法學院的柏克曼網絡與社會中心( Berkman Center for Internet and Society)。她最近前往伊朗,以便與當地的部落客有更多的接觸,並且更了解伊朗。在這篇專訪中,她跟我們分享了她的想法,照片以及研究經驗。 這張照片是拍攝於頒發給各類最佳伊朗部落格的活動- The Frogomist Award (Golden Frog)。Caroline帶著背包站在第二排右手邊。 請向讀者自我介紹,告訴我們你所關注的部落格寫作,特別是伊朗的部落格 我剛完成以伊朗部落格圈為關注焦點的碩士論文。論文的目的,在檢視部落格如何成為公共領域的一部份。因為下列的幾個理由,伊朗是用來檢驗此一目的的有趣例子。首先,波斯語部落格在伊朗以及海外伊朗人(Iranian Diaspora)之間被非常廣泛地閱讀。其次,在一個公共討論受限制的國家,檢視部落格作為一種另類及較自由的媒體會是有很意思的。當我談到公共領域,在這個研究的脈絡之下,主要指的是新聞。 我從丹麥駐大馬士革(敘利亞首都)大使館得到一筆研究經費,以促進丹麥和伊斯蘭世界文代和學術交流為目的,在四月時前往伊朗三週。當我到達伊朗時,我完全被當地的友善和好客的氣氛所包圍,並且被當地的許多矛盾激起好奇心,像是公共和私人生活之間的對比。 伊朗部落格有趣的特色是什麼? 部落格在伊朗媒體上是怎樣的呈現? 可惜的是,我看不懂波斯文。不過我看了一些經過翻譯的部落格,以及某些以英文書寫的伊朗部落格。我最開始的資訊來源,是透過和伊朗部落客討論他們部落格的內容,以及他們書寫部落格的想法和經驗。在伊朗,我也和十位部落客見了面。這特別要感謝過程中許多人的幫助,包括全球之聲(Global Voices) 的Hamid Tehrani。我所見到的部落客們在性別和年齡上有著非常不同的輪廓。他們之中的某些人關注社會和政治議題,另一些人則較為私人一些。 雖然改革派報紙有專欄討論最近部落格圈在聊什麼,但在伊朗的主流媒體上,部落格似乎不在他們偏好的主題清單上頭。我所訪談的人之中,有人解釋說,部落格在伊朗的媒體上被描述成富裕年輕人間的一種現象。從這個角度來看,它給人的印象是當局並不對於推廣部落格這樣的媒體感到興趣。另一方面,現任伊朗總統推出了他自己的部落格,以及並辦了官方的部落格節活動,頒獎給伊朗最佳科技和宗教部落格。這樣的行動,應該放在伊朗當局持續提升網路過濾的等級,以及沒有網路速度超過舞秒128 kb之下來看。令人爭議的是,這樣對部落格及網路的雙面取向,反應了伊斯蘭國家的傳統和現代之間持續的分裂。  此次伊朗之行,你是否發現到西方媒體中呈現的伊朗和真實的伊朗社會存在著根本上的差異? 在我前往哥本哈根機場去伊朗的途中,計程車司機問我要去那裡。當我告訴他我要去德黑蘭的時候,他覺得我一定是瘋了才會想要去那裡。當然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但我相信西方媒體所呈現的伊朗面向十分侷限,不能完全呈現它複雜的社會。同時,我認為這也是伊朗當局想向世人呈現的單一面向伊朗生活圖像。當我在伊朗的時候,我感覺到很多人關心西方媒體如何描繪伊朗及當地人民。他們很希望能指出伊朗社會中正向的部份,並要求「事件的其它面向」能被更多的人所知曉。 我們要如何建立西方和伊朗部落客之間的動態橋樑 許多與我對談的部落客,儘管英文能力非常好,他們仍以波斯語寫作部落格。他們認為,他們所寫作的主題大多和伊朗內外波斯語系的讀者相關。一些部落客表示他們不想再加深西方對於伊朗的負面形象。為避免招來不必要的外來批評,他們寧可將評論留給伊朗人自己。 另一方面,我相信部落格是反對偏見的一種方式。部落格圈能讓多元意見在其間交流,以去除偏見。大部份與我對談的部落客表示,不論是否同意所閱讀的部落格,他們仍然會參與部落格圈(的事物與討論)。這顯示部落格圈不僅是可讓意見自由參與的,同時也推展關係的建立,讓人們更耳聰目明以成為更有政治意識的公民。閱讀伊朗的每日生活以及瀏覽德黑蘭的照片部落格,也許會改變西方關於伊朗社會的想法。我所接觸到的其中一位部落客,在閱讀過自願穿戴頭巾(hejab)婦女的意見後,對於戴頭巾這件事有了更微妙的視野。 有什麼想法要和全球之聲的讀者們分享的嗎? 在伊朗之行後,我的論文結論有一些些改變。在我出發之前,我對藉由網路及部落格圈來改變民意是感到樂觀的。現在我還是保持樂觀的態度,但可能更實際一些。雖然虛擬和現實的世界是相互連結的,但它們之間還是有著重大的區別。一方面,網路可以對人們之間的溝通有正面的影響,但要延伸到網路空間之外的現實生活來說則是另一回事。由於科技媒體只是社會互動的工具,部落格所具有社會變革的潛力端賴這個媒體如何被運用。和其它的媒體一樣,社會的脈絡決定了部落格如何作用為公共領域的一部份。 作者:Hamid Tehrani 校對:Pippe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