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八月 2007

報導 來自 22 八月 2007

南亞:在中東為奴

  22 八月 2007

在沙烏地阿拉伯與波斯灣地區發展中,來自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等國的南亞移工貢獻良多,但虐待及剝削這些勞工仍是項嚴重且可怕的問題,移工是經濟推手,但卻遭到剝削、虐待及歧視,也鮮少獲得政府保護。 有關人權侵害的案件為數眾多,以下為幾個案例: 數千名勞工變賣家產,只為前往波灣國家尋求夢想中的工作,Drishtipat提及他們遭虐待的情況,最終心碎返國。 數百名尼泊爾勞工在卡達要求雇主給付合理薪資,卻遭到遣送出境,United We Blog張貼一名尼泊爾學生自美國返鄉的第一手經歷,令人震驚,他表示因為在巴林國際機場抗議海灣航空人員虐待遭遣返民眾,結果受到不人道對待。 科威特人口300萬,其中六成為移工,Expositions of Arabia與一名在科威特的印度勞工對話,該名勞工認為雇主故意壓低薪資。 《國際前鋒論壇報》 報導,阿拉伯聯合大公國85%的人口為外來勞工,他們每日在攝氏43度高溫下工作,每週工作六天,時薪只有一美元,合約猶如奴隸賣身契,對比富人入住旅館 房間一晚要價1000美元,移工每日太陽升起前便開始工作,工作地點監控嚴格如軍營,每個月單在一家醫院便有數千起勞工中暑病例,政府在壓力之下,不得不 改善工作情況,並查緝不按規定給薪的雇主。 「人權觀察」組織亦有關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勞工受虐的報告:《打造高樓,欺騙勞工》。 沙烏地阿拉伯的勞工之中,35%來自外國,來自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及孟加拉的總人數估計約200萬,「人權觀察」組織發表一份長達135頁的報告名為《惡夢:沙烏地阿拉伯移工遭虐與剝削報告》,其中記錄無數移工遭虐待,生活如奴。 報告中部分令人震驚的記錄如下: 無論在工作場所或監獄,女性移工常遭男性雇主或獄卒性騷擾或強暴。 孟加拉、印度與菲律賓移工被迫每日工作10至18小時,有時徹夜工作卻無加班費。 薪資待遇極差,如每日工時16小時,月薪133美元。 吉達(Jeddah)地區有數百名亞洲女性擔任醫院清潔工,薪資極低,每日工作12小時,沒有伙食或休息時間,下班後必須待在上鎖的宿舍內。 移工在司法體系中蒙受極不公平待遇。 Abdol Moghset Bani Kamal在Countercurrents網站裡指出,移工是21世紀的奴隸,特別點出巴基斯坦勞工在沙烏地阿拉伯等中東國家的悲慘境遇。 Unheard Voices: Drishtipat Blog質問: 一般民眾該做些什麼?我們長期忽視移工問題,有人拍了記錄片,「人權觀察」組織也發表了報告,但情況仍舊如昔。 人權部落格則提出保護孟加拉移工的方法。 波灣當地民眾又如何看待此事?來自巴林的Esra'a在「中東青年」部落格提問: 我最難過的是,人們不了解若無移工,我們根本什麼也沒有,幫我們工作的人是誰?建房子的人是誰?清理廁所的人是誰?承受我們怨氣 的人是誰?受我們嘲弄的人是誰?他們都賣力工作,我們該感激他們。然而我們卻虐待他們、歧視他們、監禁他們,還拿他們當成玩笑的對象,把「斯里蘭卡人」與 「印度人」等同於「愚笨」與「沒用」。 原文作者:Rezwan 校對:Justin

馬達加斯加:為兒童動員

過去兩週,馬達加斯加部落客相當積極推動人權事務。 一開始,purplecorner.com的Jogany邀請國內部落客參與線上募款活動,要舉辦一場部落客馬拉松,參與者每30分鐘寫一篇文章,連續進行24小時,募得款項將幫助Vontovorona、Mangarano及Anstirabe等村落的孤兒。 馬拉松活動以童話為主題,說故事是馬達加斯加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有很多代代相傳的故事,許多當地傳統故事都面臨散佚危機,故需要人們努力將這些故事長留心中。 還有另一場救助馬達加斯加兒童的人道活動,將於9月15日在巴黎舉行,Pokanel將舉辦一場文化遊行,參加者將分為多個小組,每一小組以馬國各部族命令,每一組將在巴黎眾多美麗古跡中進行尋寶競賽。 Pokanel向來以寫作創意、冷面笑匠與突發奇想聞名,例如他便曾將派瑞絲.希爾頓(Paris Hilton)的照片與「援助馬達加斯加兒童」活動結合。 事先分配部族名稱之後,也能同時避免造成任何種族爭議,在馬達加斯加部落圈中,部族對立問題時常出現。 Harinjaka也注意到,還有另一項慈善活動在馬達加斯加境外進行。 馬拉威一名少年William Kamkwamba自行建造風車,聽聞這個故事後,一群TED成員自願協助William和他的家人,Harinjaka寫道: 如果William看到這篇文章的話,希望他能知道,他的故事已激勵許多在馬達加斯加的人民! 原文作者:Lova Rakotomalala 校對:FoolFitz

[公告] 在中時部落格,看見全球之聲

  22 八月 2007

   從今天開始,在中時部落格上,右側「各家BSP推薦總覽」中,各位將可見到全球之聲GVO中文版的最新文章聯播,從這個欄位,各位可見到最新文章標題,亦可聯結至全球之聲中文版閱讀全文。 在此感謝中時電子報的黃哲斌副總編輯、林家惠編輯,感謝Portnoy一路的努力與聯絡,感謝諸多中文組成員的付出,也感謝各位讀者的支持、閱讀、參與及傳播,讓更多人聽見全球各地人民的聲音。 全球之聲採用相當寬鬆的創用CC姓名標示2.5授權條款,只要註明訊息來源,文章內容均歡迎各種商業性與非商業性引用、轉錄、聯播。 全球之聲期望這是第一步,未來樂見擁有更多可能與機會,如各位有任何構想、建議、合作方式,均請賜教小組負責人。

伊朗:美國部落客在「打倒美國」的土地上

  22 八月 2007

View from Iran 一直是很吸引我的一個部落格。這位在伊朗的美國部落客在down with America 書寫她的日常經驗。這位美國部落客Tori Egherman現在已離開伊朗。她和她的丈夫最近剛出版一本關於他們四年來居住在伊朗經驗的圖文集。我和她談到她的部落格、書以及在伊朗的真實及虛擬生活。 問: 請介紹你自己、你的部落格及書 過去四年,我住伊朗時我發現我需要為自己創造一個新的認同。線上,我化身為書寫部落格 View from Iran 和Mideast Youth美 國部落客 Esther Herman。對其他人來說,我還是Tori Egherman。我的丈夫和我在德黑蘭住了將近四年的時間,在那裡我們為日復一日的議題掙扎著,經營小生意的問題和更認識他的家人(他長大後的時間都在 荷蘭和美國,在我們到德黑蘭之前,他已經有22年沒有見到大多數的家人。) 我們的部落格一開始只是和家人和朋友溝通的方式,然後很快的變成一個較為公共的論壇。我們的書,<<伊朗:從這裡的觀點>>是一本文集以及我和Kamran 在伊朗的期間所拍下的照片。照片訴說著我們在伊朗經驗的故事和呈現難以想像的伊朗。Kamran和我對伊朗日常生活的公眾觀點感興趣。許多書處理了歷史上的伊朗、伊朗之美以及種族的伊朗。我們的書則是關注日復一日的伊朗。(點擊這裡可以看到本書的Flash介紹)。 「一個陌生人在德黑蘭」 問:作為一個美國人,居住在以「打倒美國」作為國家口號的伊朗有什麼感想? 身為在伊朗的美國人,讓我覺得不舒服的經驗屈指可數。我所遇到的伊朗人是那樣的有禮貌和親切。我所到的每個地方人們對於見到美國人感到興 奮。在我居住在伊朗的期間,我遇到各行各業的伊朗人:從宗教的、世俗的到革命的,以及在此其中的每種行業。有次我遇到一個嚇我的人。當我告訴Kamran 那個人嚇我,他說「那個人啊?!」那個人嚇每個人,不因為你是美國人而嚇你,所以不必擔心。 有次我和丈夫以及一位英國友人到Bandar Abbas,那是伊朗靠近波斯灣的一個阿拉伯區域。我跟我的丈夫及友人Kate說:我不會告訴任何人我是美國人。在美國攻擊伊拉後的混亂持續著,這令我對 向阿拉伯人曝露我的國藉感到緊張。在機場,我們搭計程車,那位司機猜測性的問Kamran 我們從那裡來,Kamran 回答,我的朋友是英國人,我的妻子是美國人,但她想要我告訴大家她是從加拿大來的。司機笑了,解釋的說我們都是兄弟姐妹,然後就開始了反政權的抱怨。那是 我唯一的一次決定成為加拿大人而不是美國人,但我健話的丈夫阻擾了這個計劃。 在伊朗許多人有著反美情緒,而我的丈夫Kamran遇到少數這樣的人。你必需了解的是,在伊朗,殷勤好客勝過意識形態和信條。我總是說殷勤好客是伊朗的第一宗教。如果我遇到有反美情緒的人,他一定會壓抑控制自己的情緒而不是放話羞辱。 所以說,我討厭「打倒美國」的高調口號。我記得我在麥加(Mecca )看過伊朗的朝聖者高舉握拳的手喊著「打倒美國」。當我想抱怨的時候,我的伊朗友人說:「那不意謂著什麼,為何要庸人自擾」?我告訴他們「當我參加宗教儀 式時,我們不會『高喊打倒伊朗』!我們不會走上街頭高喊反對你的國家」。這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在伊朗,這種標語或口號微不足道。但在美國,有著很多意義。 計程車言談 問:在<部落格伊朗:從這裡的觀點>裡有個分類叫做「計程車言談」,你可以稍微說明一下嗎? 我們就像是許多伊朗人一樣,沒有自己的車(或司機)。每天Kamran和我至少要搭2次的計程車,有時候更多。有時我們搭私人計程車,有時 則搭公共計程車。公共計程車是有固定路線沿途載客。不論是那種,我們發現自已參與著無數話題的對話之中:政治、社會、文化、體育、健康...。我的一位朋 友推測,伊朗的計程車是一種非正式的投票系統。 計程車司機會告訴你,他們之中的三分之一為情報單位工作。許多我在伊朗遇到的人確認了這樣的數據。三分之一也許是有些高估的數據,但無疑的許多司機得向情報單位報告。計程車是一個非正式的網路,在某種程度上,是伊朗最有效的傳播網路。謠言和新聞被討論著,笑話流傳著,很有料的八卦也從此而來。舉例來說,在最近一次對女性服裝的鎮壓,計程車司機有著最多的資訊。他們知道哪些場合可以伊朗女性溫和(但立場堅定)地討論此事,他們也知道女性在何處受到了身體騒擾。 部落格教化(humanize)伊朗 問:你如何評估部落格在伊朗的影響? 部落格主要的影響是讓人們有個意見和經驗的論壇,而這些不能在公開場合被討論。在伊朗,很少有機會可以公開討論或是和陌生人相遇結交新朋友。部落格圈為許多伊朗人提供了這個機會。 我認為部落格的影響在伊朗的政治領域很有限。另一方面,我認為部落格為居住在伊朗以外的人們提供了一個對伊朗生活有價值的觀察。部落格教化伊朗。 印象vs.真實 問:你認為,在西方,我們有著對伊朗正確的印象嗎?你認為部落格可以扮演西方和伊朗之間的橋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