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2007

報導 來自 十月, 2007

伊朗:總統在國內遭學生抗議

  20 十月 2007

10月8日,數百名伊朗學生抗議總統阿曼尼內賈德(Mahmoud Ahmadinejad)前往德黑蘭大學,根據半島電視台報導,他在發表開學演說時,學生高呼「獨裁者下台!」的口號,好幾名部落客張貼了照片與評論。 自由之聲 Jomhour提醒我們,去年Amir Kabir大學學生也曾抗議總統前去,並焚毀他的相片;他也指出,此次在德黑蘭大學抗爭的學生不僅大喊爭取自由的口號,並要求釋放數名遭囚禁的學生,他並寫了一段話給總統: 無論是在Amir Kabir大學發生的事,或是在德黑蘭大學的場面,都是你聽不見或不願聽見的自由之聲…經過兩年執政,你證明你自己對大學毫無所知。 Jomhour亦刊出此事相關照片: 「請出示邀請函!」 部落客「大學之聲」表示[Fa],阿曼尼內賈德在安全人員重重護衛下來到德黑蘭大學,數百名學生高喊「獨裁者下台!」的口號,並高舉三名遭囚禁的學運人士照片,他也說,只有手持邀請函的學生能進入演說會場,還有許多親伊斯蘭主義的學生團體Basiji成員從其他學校前來聲援總統。 Ghomar Asheghaneh認為[Fa],若阿曼尼內賈德自認是伊朗全民總統,竟只接受擁有邀請函的學生聽講,實在很奇怪: 對於學生在公開信中質疑石油出口的財富用途何在?大學內為何出現性別歧視?入獄學生將如何處置?阿曼尼內賈德在演說中並未回應。 前副總統兼部落客Mohmmad Ali Abtahi覺得很諷刺[Fa],對比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校長可公開在世上面前羞辱阿曼尼內賈德,身在德黑蘭的伊朗學生卻無權向他提問。 「絕對自由」 Tribune Azad張貼數幅學生抗議的照片,並質疑[Fa]阿曼尼內賈德既然聲稱伊朗擁有絕對自由,卻得下令安全人員鎮壓學生,他也說,縱然在德黑蘭市中心,總統也得在重兵戒護下才能行動。 原文作者:Hamid Tehrani 校對:FoolFitz

(短訊)拉脫維亞:抗爭之事

  20 十月 2007

部落格「一切拉脫維亞」提及,現任政府任期即將告一段落,首都里加最近出現抗爭群眾:「本地外籍人士觀察到,大批拉脫維亞民眾上街抗議,通常人們得非常憤怒,才會以行動表達,而人民也確實相當憤怒。」

台灣:2007同志大遊行

已經邁入第五屆的台灣同志大遊行,於10月13日下午,在台北東區展開,參加的人次接近一萬五千人!本次遊行以「彩虹有夠力」為主題,將遊行隊伍分成紅、橙、黃、綠、藍、紫以及粉紅螢光七個大隊,分別拿著各色傳單,打造出壯觀的「彩虹地景」,展現LGBT(Lesbian女同志、Gay男同志、Bisexual雙性戀、 Transgender跨性別)各社群的驕傲! 以上圖片經台灣同志遊行聯盟暨攝影原作者阿國授權刊載。版權所有,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圖片來自peellden的flickr) (圖片來自阿喵的flickr) penof 和hue 在PeoPo公民新聞平台上,以影像和文字紀錄了這場盛大的遊行: 這次參加遊行的團體,來自從各角度關懷性別以及人權議題的團體。包括全台灣各大專院校的性別研究學系與相關社團、性別人權協會、台灣人權促進會以及婦女新知等等團體。除此之外,也有著不同性別認同的團體,以及長期關懷愛滋病友人權的關愛之家、愛之抱抱團等團體。 在這次的遊行團體當中,還可以看到幾位媽媽帶著才幾個月大的孩童參加遊行。她們正是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的成員。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一直為了同志合法結婚以及 合法領養的權益而努力。以電子報的方式,發送關於同志結婚以及領養的相關訊息,而現在也在朝向電子報紙本化的方向而努力。今年也與三缺一劇團,合作了〈一百種回家的方法〉的劇碼,以戲劇的方式表達同志組成家庭的困境。 我的媽媽是同志,我的媽媽一百分(圖片來自piglee&awid的相簿) 一個小孩兩個媽,幸福同志成一家(圖片來自peellden的flickr) 「真情擁抱愛滋」的Free Hugs活動(圖片來自阿喵的flickr) 這次遊行除了是歡樂的嘉年華以外,也有著嚴肅的法律訴求,獨立媒體苦勞網在報導中寫道: 今天的遊行提出訂定「反性別歧視法」、「同居伴侶法」等訴求,主要針對LGBT社群在就業、婚姻、求學過程中遭到的歧視與 制度上的阻礙;除此之外,國家機 關透過社會秩序維護法、刑法235條等惡法,與警察機關利用「釣魚」等方式對「援交」、「性工作者」採取不人道的對待;對於LGBT社群聚集的場所,惡意 地掃蕩、破壞社群的生存權利。即將在今年12月9日國際人權日前夕舉辦外勞大遊行的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秘書長吳靜如特別上台,希望今天參與遊行的朋友們,一 起來參加外勞的遊行,她說,就因為外勞與性邊緣者,同處弱勢的地位,所以他們在居住權、就業、性自主等,備受壓迫,她希望外勞、同志,所有的弱勢者可以一 起走向多彩的社會。 「變性錯了嗎?變性真的錯了嗎?跨性別錯了嗎?跨性別真的錯了嗎?」這位美女在遊行中,高呼跨性別無罪,要求健保給付變性手術。(圖片來自楊志驤的flickr) 遊行隊伍要求政府訂定反歧視法及同志伴侶法(圖片來自peellden的flickr) 身為拉子的ykan,在她的部落格寫下參加遊行的感想: 中途看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真的好勇敢!高喊著: "同志不是罪,同志沒有錯" "我是同志,要求平等" "變性有錯嗎?" "還我人權" 天后張惠妹的到來掀起了高潮,我不是第一次看到現場的阿妹演出,但我是第一次這麼的喜歡阿妹,因為她對同志的友善,沒有商業,沒有渲染,有的是看到她對同志滿滿的好感和關心,還有付出! 看著這麼多人、一萬五千人走上街頭,沿路被很多人拿著照相機,攝影機拍著,沒有畏畏縮縮,只有驕傲! 我很慶幸我來了,不然我永遠不會知道當個同志是可以很驕傲的,我們也是跟一般人一樣,我們多麼需要人權。 那一下午到晚上的感動,震撼我心,直到永遠! 若想看更多遊行照片,可以到Damon Lin的flickr,裡頭有許多打扮清涼的水男孩;sunnydoll的相簿則是以愛之抱抱團為主題;shafferswows則在youtube上蒐集了幾段,被同志族群票選為彩虹大使的天后阿妹在遊行晚會中的精采表演。

「聯合國現場報導」結語

  19 十月 2007

本次受邀以部落格即時報導聯合國會議,可說是破天荒的創舉,聯合國記者室首次為部落客預留席位,記者室架設了視野清晰的巨型屏幕,上頭的四個畫面分別是四個不同頻道,並可透過聯合國提供的白色耳機接收現場聲音。 我們清楚掌握各會議主席的相關資訊,甚至可以前往會議現場。後來筆者才明白全體會議(plenary)的意思,雖然字面上都是會議,但全體會議與一般會議稍有不同,字典釋義為: 「全員到齊,所有具有與會資格人士齊聚一堂」。另外「聯合國官腔」用字還包括「能力建構」(capacity building)及「知識轉移」(knowledge transfer)等等,筆者參加了部份議程,與會講者均不斷重複以上幾組關鍵字,類似字眼不絕於耳,就像壞掉的CD播放機反覆播放。 重回正題,全體會議指的是具有與會資格人士齊聚一堂,各抒己見,但各國代表的發言一再重複,令人倍感無聊,這樣的會議似乎沒有實質作用, 與多名聯合國基金會連絡官員談話後,我才了解這就是聯合國的會議模式。現在是在對話嗎?是平行對話嗎?主題是什麼?是適應、科技、緩和還是金援?我不確定 每場參加過的會議重點為何,但我確定的是,主題所用的字詞都是後來才安插上去的。我很希望能聽到關於適應全球暖化的實例,也以為這會是會議焦點,但會中卻 只有荷蘭首相及模里西斯首相等國領袖提出零星討論。平心而論,會中只有寥寥幾位非洲領袖提及適應氣候變遷的挑戰,希望募集資金作為「能力建構」之需,但這 也許是因為各國尚未擬定氣候變遷適應對策,因此與會內容流於典型的聯合國官腔。若各國無法各抒己見,也就不需要聯合國這個機構了,但身在會中,我卻一直懷 疑全球暖化是否正在發生,說也奇怪,思考了一下後,我雖然覺得這種對談方式很奇怪,但還是得習慣並且解讀演說背後意涵。12月的峇里島會議是否會認真討論氣候變遷下一步該如何走? 唯一無庸置疑的是,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Ban Ki Moon)任重道遠,大力勸進各國領袖實際回應氣候變遷議題,筆者大力推薦讀者可觀賞其開場演說,及閱讀演說大意,另外,個人也可依照對個別國家的興趣,線上觀賞聯合國新聞中心上傳的會議影片。(註:必須先下載Real Player播放器) 談論適應專題的第一場全體會議講者來自下列國家:阿根廷、瓜地馬拉、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捷克、塞浦路斯、宏都拉斯、尚比亞、迦納、安哥拉、泰國、馬達加斯加、奈及利亞、義大利、荷蘭、南韓、模里西斯、孟加拉、安道爾、西班牙和幾內亞。荷蘭、迦納、尚比亞與奈及利亞等國演講之約略紀錄,請見前文:〈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 筆者覺得捷克總統的演講頗為精彩,他認為氣候變遷的辯論全然倒向一方,因此提出一些揭穿全球暖化的論點,七分鐘的演講中,他不僅詳細提出建議,並不時展現幽默,雖然建議內容極具爭議,然其適時幽默卻博得滿堂采。 總而言之,正如先前筆者所言,「聯合國現場報導」可說是前無古人之舉,只要聯合國知道「如何與部落格對話」,只要部落客如筆者知道如何報導聯合國活動,未來部落格報導將可為聯合國會議創造更多價值。如今聯合國已踏出了第一步,利用部落格作為工具,拉近各國民眾與聯合國會議之間的關係。 文末,筆者誠摯感謝聯合國基金會工作人員及多名了不起的部落客,包括solar back pack carrying、 moleskine totin和 mac lugging;也可以參閱「聯合國現場報導」。 原文作者:Jualiana Rotich 校對:FoolFitz

阿根廷:火車的問題

  18 十月 2007

編按:本篇關於阿根廷火車問題的文章是由「Hacerse Cargo」部落格[ES]作者 Alejandro Lezcano所編寫。該部落格致力於探討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公共運輸議題。 在十月一日星期一,阿根廷總統基什內爾(Nestor Kirchner)宣佈國內第三高速鐵路的得標名單。 該鐵路將連結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Buenos Aires)與五百公里外的觀光重鎮馬德普拉塔(Mar del Plata)。另一個連結布宜諾斯艾利斯與一千公里外產酒省分門多薩(Mendoza)的鐵路之標案結果,也在上週宣佈。 阿根廷的第一條高速鐵路,連結了布宜諾斯艾利斯與另外兩個主要城市Rosario與Cordoba。該火車行駛速度可高達時速120公里,但在初次行駛時實際速度其實比原來宣稱的速度慢了許多。TBA Me Mata [ES] 介紹這趟旅程: 其「處女航」於十月一日從Retiro車站發車。並於六個小時候抵達Rosario!!! 然而,該旅程還是打破了之前須花費八小時行駛兩大城市間300公里的記錄。意思是其行駛的平均時速只有37.5公里。搭乘巴士的話,花同樣的時間可以來回 兩城市,甚至還有多餘的時間參觀途中旗幟紀念碑, 逛逛河岸,然後在Cordoba 市區的行人徒步區喝杯咖啡。 火車的可靠性對很多阿根廷人來說一直是棘手的狀況。最多人抱怨的是火車因缺乏良好的照料而總是會誤點,發車時間一直更改,而且總是有很多意外發生。人們抱怨因車廂數不足而需擠得像被運輸的牲口 ,而整體的服務更是很不理想。 有許多部落格分別從火車員工與乘客的角度發表他們的觀點,有些人甚至透過部落格來記錄他們所遇到的問題。例如Un Grano en El Orto[ES] 便是由Sarmiento Railway鐵路的一位員工所發表。 General Roca鐵路的乘客們有個叫Usuarios del Ferrocarril Roca (UFR) [ES]的部落格,站長邀請想發表相關意見的人透過故事、檔案、或是經驗分享來參與;他補充道:「我們能一起改善火車的狀況。」其中幾篇文章強調了多數人大排長龍等著買票,有人卻能免費搭乘,以及關於火車座椅狀況的照片。 照片來自Usuarios del Ferrocarril Roca,經同意後使用 買票的過程就像在探險,乘客不應該等半小時才買得到一張票 ,下班後我們已經很累了,卻要大排長龍來買票,然後像豬仔一樣地擠在車廂中。這讓乘客更加的疲倦。除此之外,所有的阿根廷人透過繳稅資助鐵路的營運,但最 後卻要負擔雙倍的票價。很多人覺得他們沒有義務資助其他人的旅行方式,也絕對有資格抱怨。而且假使所付出來的錢能反應在營運品質上,也許我們還樂於這麼做。然而,情況尚未改善是眾所皆知的。 照片來自Usuarios del Ferrocarril Roca,經同意後使用 原文作者:Eduardo Avila 校對:FoolFitz

(短訊)香港:外國勢力的干預

  18 十月 2007

對於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中共第十七次黨代表大會的報告中,「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香港、澳門事務」之言,身為香港立法會委員、以及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成員的曾鈺成,在他的部落格上做出了質疑。他特別指出,美國「全國民主基金會」提供資金以成立的「國際事務全國民主協會」香港辦事處,積極地為香港各大政黨提供各種與競選和政黨發展有關的培訓。 原文作者:Oiwan Lam

(短訊)烏克蘭:起義軍65週年紀念日

  17 十月 2007

Ukrainiana 為烏克蘭起義軍(UPA)的65週年歷史紀念日寫了一篇鉅細靡遺的文章:「企圖改造年長者的思想,以令他們違背自身信仰,乃註定失敗之事。然而回首烏克蘭的歷史,蘇維埃政權的教科書卻將那些倒行逆施的人事物,描繪地如此美善。」 延伸閱讀:新唐人電視台 – 烏克蘭起義軍首都游行慶祝成立65周年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日本:職業選手失言風波

  17 十月 2007

人為什麼要運動?是為了個人喜好?消磨時間?還是把運動作為職業?21歲的日本職業高爾夫球選手上田桃子先前接受電視專訪時,回答上述問題,因而引發她的部落格留言區上的激烈辯論。在TBS電視台播出的訪問中,上田表示她無法理解為何年輕人從事排球或籃球等運動,因為在她眼中,這些運動「沒有未來」。 訪問部分內容如下: 上田:「嗯,我不知道,也許是我比較貪心,但我看到同學選擇打排球或籃球時,實在覺得很奇怪,我搞不懂他們為什麼從事那些沒有未來的運動。」 主持人:「沒有未來的運動?」 上田:「因為這些運動沒有職業聯盟啊,讓我忍不住懷疑,他們這麼努力是為了什麼?我只想從事能終生參與的運動,讓運動能成為我的工作,否則老實說我根本不想做。當我開始打高爾夫球後,我就告訴自己,我一定能從中賺到錢,如果我要做這行,我就要成為世界級職業選手。」 大批留言湧進她的部落格,批評她滿腦子只想到錢,之後上田有所回應[jp]: 我自己看了節目內容也很驚訝,我在當中也曾說過:「會打排球或籃球的人很厲害」,…只是我有不同的經驗。 我在小學三年級時決定成為高爾夫球選手,從四年級便開始接觸高爾夫球,先前我也對各種活動感興趣,包括足球、游泳、書法、鋼琴等等,我也在學校打排球和籃球。 我有朋友當時加入了排球隊和籃球隊,但當時我並不知道這兩項運動有職業聯盟,所以我不了解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這兩項運動。 但有些人對這種解釋並不滿意,Wakkun表示[jp]: 上田桃子說:「這些是沒有未來的運動」,這不是失言,根本是她心中想法,她讓她真實的念頭脫口而出,當人獲得名利成功之後,很容易就會出現這種自以為是的大頭症。 其他部落客則較同情上田,一名部落客認為[jp]: 很多部落格都批評她說出「我搞不懂他們為什麼從事那些沒有未來的運動」的話,但我個人覺得這項發言相當客觀,我覺得她有專業精神很好。 最後,部落客Horikawa的看法[jp]則是: 上田的部落格裡正反意見紛陳,批評者認為:「妳只想到錢!其他人從事運動可不是為了錢!他們是因為喜愛運動,才成為職業運動員,好好跟他們學學!」,這種看法很普遍,但我認為這不太正確… 因為到最後,外界仍是用金錢來衡量職業選手,有些人覺得用錢做出發點有什麼不對?當然這並不是上田本人的意見。 有些人認為不該和錢扯上關係,但假如問一般的薪水階級,如果他很熱愛這份工作,願不願意把月薪壓至十萬日圓?這是我們討論的焦點嗎?我們似乎就是這麼看待問題。 原文作者:Chris Salzberg 校對:swpave

阿富汗:文化、衝擊

  17 十月 2007

作為一個美國白人觀察在阿富汗的種種,較為有趣的面向之一是發生為數眾多文化失態和衝突。不幸地,這種摩擦不僅限於日常有趣和瑣碎的事,像健怡可樂(diet coke),也經常發生在重要的事務之上。 上週,為外交政策部落格(the Foreign Policy Blog)寫作的Preeti Aroon注意到一場關於足球議題的小型示威抗議活動。基本上,如同我在另一篇類似的文章所解釋,這場抗議源起於,美國盡力去與當地阿富汗人接觸,其中之一是藉由贈送他們足球…只是這顆足球上印有沙烏地阿拉伯的國旗,而沙國的國旗上有著薩達哈(Shahada),也就是伊斯蘭教中的清真言,穆斯林必須朗誦清真言以對自己的信仰做出確認。大約有一百名左右在Khowst 的阿富汗人走上街頭,發動了一場和平抗議活動,因為認為踢著印有薩達哈的足球是對伊斯蘭大不敬的不智之舉。美國駐軍感到懊惱,做出道歉,並重新審視這個親民計畫,使其繼進行不致於再度發生無意識的侮蔑。 很自然地,美國部落客完全的不成比例的誇張這個意外的插曲,Afghanistanica找到一些比較起來很無禮的例子: 那個總是很細心的Michelle Malkin在部落格寫了這個意外的插曲,之後嚴責美軍荒謬的卑躬屈膝的道歉,批評穆斯林: 「…他們真是對每件事都要命的『敏感』(解讀:容易大吵大鬧)」。 編按:括號為原作者所加 阿富汗坎大哈省(Kandahar Province)重建部隊,照片來自lafrancevi的Flickr 她的批評者才真的是比Michelle更「敏感」(解讀:意圖冒犯),但你將畫面往下捲,過去有篇是可蘭經在廁所的圖片,讀它的迴響。 喔,親愛的讀者,Afghanistanica也提供了其它美國的部落格的連結(小綠足球(Little Green Footballs )和聖戰觀察(Jihad Watch)),他們也對此事做出類似的激昂說法關於穆斯林的大吵大鬧(事實上並不是)。他以陳述什麼是顯而易見的作為回應: 我只會說,我不認為多數的阿富汗人會喚起某種很強的慾望去生氣和大吵大鬧。我想這個插曲只是件小事,想到在阿富汗有其它更重要的需要被關心,我不相信這件事會引起多大的注意。 明確的來說,事實上,說的更恰當點基本權利,像是言論,似乎正在受到攻擊--在喀布爾的每個角落。 sadaiHaqiqat電台是Salam Watandar在薩曼甘省(samangan)的聯播電台,昨晚遭到關台。這個電台是由當地的年輕人所設立,大部份認為,這是一個自製的發射設備的電台… 這個電台一直受到威脅,大部份來自當地資訊和文化當局。 除了對電台的威脅之外,Atash Parcha詳述了他好像被自殺炸彈吵醒的事。 砰~星期五早上吵醒我的聲音。我好累,又爬回床上睡覺。 那天稍晚,我妹問我她聽到的是不是爆炸聲。那是駐喀布爾國際機場西翼的北約德國部隊遭到自殺式攻擊。如同以往,受害的以平民百姓為大宗。 而在美國,我們幾週以來都為國內其他跟這被事件相比微不足道的事情悲傷,這樣的態度令人費解…有些人可能會感憤怒,當他們的神聖之書在眼前被外國人褻瀆。不了解這正是文化基石的美國及其黨羽,看來已經立下了他們未來失敗的基石。 唉啊,阿富汗將不再有任何外國投資,這樣的預測是由於所謂「土地黑手黨」為自己的目的,竊占土地。 多重土地登記使得關係良好的有力人士,可以強行宣稱土地的所有權而不受懲罰,失敗的法治系統則讓受害者無從追索。土地和財產權缺乏安全性,對於一直是投資阿富汗的重要阻礙之一。 的確。但在阿富汗不盡然每件事都是黑暗和厄運。最近部落格策略性轉向的Safrang,上週到了赫拉特(Herat),有許多關於這個城市的好事要說: 首先吸引我這個新來乍到的人注意的,是這個城市舖設及維護良好,並佈滿綠蔭的寬闊街道。從機場驅車隨著吵鬧的護送車隊,從機場經由Injeel區開進赫拉特市區的一路上,對於我這個來自道路永遠擁擠又坑坑洞洞的喀布爾人來說,這裡的道路讓我看得是目不轉睛。 再者,是它的歷史。這裡是龐大的根據地,有壯觀的星期五清真寺、醒目的尖塔,這都在一種令人惋惜的年久失修狀態。波斯皇后Gawhar Shaad以及詩人Khwaja Abdullah Ansari的陵寢、四個具有歷史的城門、有蘇聯坦克車的廣場,以及紀念英勇的赫拉特人的第24響,還有其它… 第三是風。不,著名的120天之風(Wind of a Hundred and Twenty Days)這種夏季風現象並不是神話故事… 在街道、歷史和風之後,是赫拉特人讓這裡變得如此美好。他們可愛具有特色的波斯腔,他們的波斯特徵以及有禮的態度,他們相對的世界主義觀 (cosmopolitanism),他們勤勉的創業精神,他們愛好藝術和文學 (證據就在他們經常在言談中引用詩句),以及直到這個城市的治安變差之前 為止,公園裡晚上總是擠滿了出外野餐的家庭。我真的很喜歡這樣。 他也提到了整個地區穩定的電力提供這項有趣事實。某種程度,他讓我比以前更想到當地實際探訪…我真想親眼看看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如果沒有別的,看看在新發現的榮景裡突然湧現的精巧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