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2007

報導 來自 十一月, 2007

(短訊)澳門:廣播靜默

  19 十一月 2007

Leocardo[pt]在廣播上聽著澳門政府的官方年度收支報告,過了40分鐘,「我就只能聽到這裡了。去年也發生過同樣狀況,澳門電臺的葡萄牙語頻道認為,還是不要繼續播出議會的答詢比較好。於是他們改為播放音樂。」 原文作者:Onnik Krikorian

(短訊)巴基斯坦:請別在報紙上高談闊論

  19 十一月 2007

巴基斯坦總統穆夏拉夫在媒體管制上越來越明目張膽,不止在日前要阿聯酋關閉了GEO電視網*,現在還禁止巴基斯坦國內報紙討論電視台被關閉之事。詳情請見Pakistan Politics。 譯註:GEO TV是一間座落於杜拜(Dubai)的巴基斯坦國際電視網,Pakistan Politics 稱之為巴基斯坦的NCC;而阿聯之所以對穆夏拉夫言聽計從,是因為他們不久前才簽訂了一筆50億美元的石油交易。 原文作者:Neha Viswanathan

巴西:黑色驕傲與種族主義辯述

  18 十一月 2007

1550年至1888年間,至少3百萬名非洲人在殘酷的奴隸販賣中被運送至巴西,這幾乎是被送到南美洲所有奴隸數量的一半。他們當中有大部分來自於安哥拉與莫三比克,再來是非洲的葡萄牙殖民地,成為巴西東北方蔗園的強制性勞工。 在奴役的年代裏,數千位奴隸想盡辦法逃離並組成了解放社區quilombos。其中最有名的是在 Alagoas 由Zumbi所領導的Quilombo dos Palmares。Zumbi成為對抗殖民武力攻擊的阻力象徵。Zumbi在1695年被殺死,而其逝世的日子--11月20日,成為全國持續對抗歧視的紀念日。

孟加拉:颶風 Sidr 與災後餘生

  18 十一月 2007

Sidr 是一個四級(譯註:此處分級方式使用的是iSaffir-Simpson分級法,詳情請見Wikipedia上的解釋)的颶風 (比 卡崔娜颶風Katrina還致命) ,從週二下午5:30到週五早上,以每小時最高達240公里(相當於150哩)的風速猛撲孟加拉南岸。現在它已經減弱成為一個熱帶風暴,並且掃過整個孟加拉,從東北部進入印度。 數十萬民眾因為當地的早期預警系統得以及時疏散 (用麥克風宣導和收音機廣播等),機場暫停起降,海港停止作業。颶風阻斷了全國的通訊和電力供應,大部份沿岸地區整個晚上停電。首都達卡也因為暴雨淹沒了 街道和導致電力和通訊中斷,狂風把廣告看板吹到半空中。建築物和屋頂整夜因為猛烈的強風而搖晃,到了早上電力和自來水供應都中斷了。孟加拉的 BDNEWS24.com 全日不間斷地更新著這些消息。 孟加拉部落圈一直關注著颶風的動態,利用許多開放來源的衛星影像和追蹤站台。The 3rd World View 和 E-Bangladesh 一直更新著防颱訊息和颶風路徑。 The Uncultured Project 紀錄了目擊者在達卡的親身體驗: 「我覺得這簡直就是電影的情節。我坐在車裡,返家的路上,此時還有15分就半夜了。街上半個人都沒有,除了大雨打在路上、風的噪音和車子的引擎聲之外,什 麼都聽不到。一片漆黑 – 每棟房屋、公寓、和你視線所及的建築物都停電了。然後 – 突然 – 一陣白光和咆哮般的巨響閃過車旁 – 就在我車子的外面。我的車窗接著籠罩在爆炸光芒的洗禮之中。 我並沒有身處險境,這只不過是一場變壓器爆炸。然而在孟加拉的這些日子以來,我第一次感到害怕…」 Toufiq 在孟加拉的吉大港寫道: 孟加拉時間淩晨1點29分(+6 GMT)。電力剛剛中斷,外頭正下著大雨,伴隨著陣陣強風。我仍然醒著,面對著未知的危險。有誰知道這氣旋何時會通過吉大港,還是它已經在吉大港了? Tanvir 也有更新 [bn]: 孟加拉時間早上 3 點(+6 GMT):暴風已經通過巴日紹( Barishal),強度仍然維持在三級颶風。預計在十二小時後會減弱成一級。 37年前,「Bhola 氣旋」 重創了孟加拉(當時仍是東巴基斯坦),是歷史上最致命的熱帶氣旋,也是近代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之一。死亡人數估計從30萬到50萬左右,暴風雨湧進這個海平面以下的國家,而且幾乎沒有任何的早期預警系統。 之後1991年的氣旋奪走了14萬條生命,時代雜誌的 James Walsh...

全球之聲一週間 1112-1118

18 十一月 2007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網路做為一個超越地理與國境界線的媒介,我們常常可以跟千里之外的人們休戚與共。玻利維亞不久前慶祝了「諸聖日」(All Saints Day),當地部落客便一起在網路上紀錄了他們的所見所聞,與大家一起分享喜悅。印度的部落客則討論著首都班加洛,因國內政治空轉,雖有「印度矽谷」美稱,城中基礎建設卻十分落後;塔吉克部落圈也擔憂,不當官僚結構造成的貪腐問題,可能引發嚴重的公共建設危機。 美國的知名影集「慾望師奶」,因劇中涉及貶損菲律賓人民,而在菲國引起眾怒,顯示在這個全球化的時代,必須更注重族群間的相處之道。另一方面,在當今的數位浪潮之下,網路成為了促進平等的最佳媒介,在馬拉威,就有三位優秀的女性新聞工作者,在部落格上以女性觀點,評論時政並探討性別議題。 在東歐,北部波羅的海旁的拉脫維亞,剛經歷一場小小的和平革命,但南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在2003年同樣以和平的「玫瑰革命」為人稱道,如今卻陷入嚴重的動盪,不同陣營互相批鬥、暴力相向,媒體也遭封鎖,看來此地的民主考驗才剛要開始;而在喬治亞,一位部落客在喬治亞與阿布哈茲(Abkhazia)的恩怨情仇之間,追憶著故鄉。 現代社會中,新聞自由常被視為民主的表徵,無數的記者為了追求真理,願意拋頭顱灑熱血,但在中亞,新聞自由卻面臨相當大的危機。烏茲別克一位活躍於國際媒體的新聞工作者Alisher Saipov,因長期關注烏茲別克與鄰國吉爾吉斯的宗教、人權與政治議題,遭到殘忍地殺害;哈薩克政府也因被媒體掌握其醜聞,惱羞成怒地大規模實施媒體管制,封鎖網路、停禁報刊。但即便如此,只要強權依然當道的一天,為民喉舌的媒體工作者都將前仆後繼,抗權勢、說真話!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烏茲別克:又是一名記者之死

  18 十一月 2007

Alisher Saipov來自吉爾吉斯南部邊境城市 Osh,是名26歲的烏茲別克裔記者,時常報導吉爾吉斯與烏茲別克媒體所忽略的議題,尤其烏國媒體長期受政府操控,因此對於他遭到暗殺身亡的消息,烏茲別克等中亞地區部落客普遍認為是重大損失。 在他短暫但活躍的媒體生涯中,他的合作對象包括Ferghana.ru通訊社、美國之聲烏茲別克語頻道、自由歐洲廣播電台以及Uznews.net,除此之外,Alisher Saipov也時常將Osh地方發行的烏茲別克語報紙《Siyosat》,偷偷從吉爾吉斯夾帶進入烏國,該份報紙不時報導兩國境內的宗教、人權與政治議題,他先前也曾發行該報的網路版,但他身殁後便不曾更新。 neweursia部落格的Libertad率先公布這位記者的死訊。他認為這麼偉大的人被暗殺,確實是一大損失: Alisher Saipov的記者專業表現在整個中亞地區評價極高,他是個好記者、也是好人,總是樂於助人,面對困境也從不放棄,永遠堅守真理、誠實、榮譽、勇氣等原則。 Craig Murray是前英國駐烏茲別克大使,因為先前在部落格中指控烏茲別克裔的俄國富翁Alisher Usmanov涉及貪污,部落格遭到關閉 (現在已經恢復)。他最近的文章指出,烏茲別克及鄰近地區的言論自由正受到極大威脅,Craig Murray與Alisher Saipov素有私交,也很遺憾聽聞死訊: 我不敢相信Alisher Saipov已經過世,我最後一次見到他時,他不過是個23歲的年輕人,全身充滿著活力、生命力與樂觀態度,過世時也才26歲,這是烏茲別克政府殺害異議人士的最新事例。 Azamat Report部落格公布保護記者協會對此事的新聞稿,讓人們再度討論到「安集延屠殺事件」與Alisher Saipov報導此事的貢獻。 「無辜」心靈告解部落格的Daagini表示,雖然從不認識這位記者,也從未看過報導,但仍為他哀悼。 無論人們身在何處、身分地位如何,情緒總會受遠方發生事件牽動或影響,聽起來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聽聞一件消息後,好像眼前上演一部電影,激發你原本以為不存在的思緒。 Registan.net的Joshua Foust撰文向這名遭殺害的記者致敬,細數在前蘇聯國家做記者的危險之處,自蘇聯垮台之後,記者遭謀殺事件層出不窮,且許多案件至今仍是一個謎團,原因在於「前蘇聯國家仍由情報人員主政,或是由舊時代官員繼續掌控政權,他們的行為也與情報人員無異」。 在文章之中,Joshua Foust列出2000年在前蘇聯國家他殺身亡的記者清單,其中烏茲別克並無任何案件,因為當地記者都是忽然失蹤,無人可確知他們是生或死。 吉爾吉斯執法單位立刻對本案展開調查,但結果不如外界預期,內政部報告當中,指稱案發原因是該名記者與Hizb-ut-Tahrir有所往來,這個直譯為「解放黨」(Hizb-ut-Tahrir)的宗教組織,在烏茲別克與吉爾吉斯均遭查禁。部落客Libertad對於官方報告的反應是: 大眾對此事的觀感是,吉爾吉斯執法單位試圖尋找各種跡象,希望證明烏茲別克秘密情報機關並未涉嫌殺害記者Alisher Saipov,而是因為記者個人與多個極端組織的聯繫引發殺機。 原文作者:Tolkun 校對:PipperL

(短訊)拉脫維亞:雨傘革命

  17 十一月 2007

圖片來源:Marginalia Marginalia 的Peteris Cedrins,寫了些關於拉脫維亞最近的「小小起義」--「雨傘革命」的感想:可見這裡和這裡。 譯註:這場自十月下旬開始,在拉脫維亞首都進行的抗議活動,起因可參考中廣新聞及全球之聲之前的報導;群眾們最後成功地讓被違法停職的肅貪局局長 Aleksejs Loskutovs 復職,且令總理 Aigars Kalvitis 解散國會並且下台。然而拉脫維亞民眾擔心,目前的政府體制不改,問題依然存在著,政府下台只是換湯不換藥。 原文作者:Veronica Khokhlova

馬拉威:兩性平等的數位浪潮

  17 十一月 2007

近來在馬拉威部落格圈掀起了一陣女性新聞記者投入部落格寫作風潮。不久前,blogger.com 上面幾乎難以找到馬拉威女性部落客,但現在情況已有變化。這篇文章裏,我們將跟隨著四名馬拉威女性新聞工作者的部落格,看看她們不只留下個人記錄,更寫下 對馬拉威的報導。 她們分別是:Eunice Chipangula,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職位最高的女性;為國際新聞通訊社撰寫特稿的 Pilirani Semu-Banda;Penelope Paliani-Kamanga,每日時報的專欄作家;Stella,只透露單名的部落客,她目前在某家電台工作。 Eunice Chipangula 與二項馬拉威第一 Eunice Chipangula從今年二月起開始Standing Upon God's Promises 部落格,開格第一篇章就是本人自介。她是第一位贏得英國Chevening 獎學金的馬拉威廣播人,讓她有機會在卡爾地夫的威爾斯大學進修新聞學碩士。回到馬拉威後,她被擢昇為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的副總經理,這是馬拉威國家廣播公司史上第一位女性出任這個職位。在文章,她只有簡單提及,從一月份起她轉任國際合作部、稍後又到勞工部擔任副祕書長。 令人驚訝的是,馬拉威人並不太認識Chipangula,套用她自己的話,她想成為一名上天派來看顧馬拉威的使者。 Chipangula在部落格上發表了九篇文章,大部份都是關於馬拉威的性別不平等與性騷擾議題。另有二篇文章是談別的,一則是放寬合法墮胎條款,另一篇是關於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Southern African Development Community, SADC) 在勞工政策的和諧,合力對抗非法移工。她有些文章則是評論馬拉威法律委員會在今年4月份召開憲政會議上提出的建議。 在移工議題上, Chipangula認為: 如果這個地區和全球要有效地管理和取得移民和國家雙方互利,在全國性的調合政策、國內及國際間的立法就須更加努力,促進成功整合。勞工的跨境遷徙是最顯而 易見的移民方式,區域內的國家對此須更加用心。區域內的架構、機制須要透過區域協力計畫、或是雙邊、多邊協定,來管理規範會員國之間的移工問題。 Chipangula認為,SADC成員國家把勞工與移民政策法規分開,沒有一個國家對移工問題採取平和的手段。她的結論是建議SADC和全世界非常需要更好的移民政策,而不是越來越多的管制與措施。 Semu-Banda與馬拉威的邊緣社團 馬拉威部落格圈裏另一位女性新聞工作是Pilirani Semu-Banda,她從2005年起就用本名出現在部落格,但在過去二年間只有貼出自己的模樣和照片。2007年3月起,Semu-Banda 在部落格上貼出為國際新聞通訊社所撰寫的非洲報導。 不同於先前提及的部落客 Chipangula,Semu-Banda並未作自我介紹。她可能是外界最熟知的馬拉威作家,Semu-Banda的寫作多半是關於當地的貧窮、弱勢者日常的生活掙扎。今年3月份的文章,她用二位馬拉威人的衰落故事,反襯了國際貨幣基金、Jeffrey Sache等高知名度經濟學者的謟媚讚揚中,馬拉威國內日益交迫的貧窮現實。 Semu-Banda 以Grace Kafere、Jackson Malire二個人為她報導貧窮的主軸。前者是一位被裁員的行政公務員,失業後從生活寬裕變成了一天只能吃一餐。後者是位夜間巡邏員,被迫拍賣自己的單 車,現在只能靠徒步去工作。Semu-Banda寫道: 這兩人淒涼的景況不只是發生在他們生活週遭,大部份的馬拉威人都處於相似的惡化貧窮裏苦苦掙扎。聯合國發展計畫(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 UNDP)最近所發佈的Human 人類發展報告都證實了這種情況。 Semu-Banda 繼續指出,UNDP2006年「人類發展指數」,在全球177個國家中,馬拉威的貧窮情況從2005年的第10位滑落到第11位。十年前,馬拉威排名稍好,位第161名,顯示了過去十年間下滑五位名次。...

哈薩克:媒體戰爭

  17 十一月 2007

在哈薩克,Rakhat Aliyev 事件 持續延燒,這位出任過大使又是前任總統女婿的政客,繼續用違法監聽高層交談的錄音帶等見不得人的東西來勒索政府當局。於此同時,一堆哈薩克網站被封鎖了。「網站被封鎖的原因沒有任何解釋」,部落客mantrov 說。 weathercock,一位出生於哈薩克,現居於澳洲的部落客,「對舊蘇聯國家,尤其是哈薩克的言論自由限制有一種病態的反應」,於是他許下承諾要把所有被禁掉的kompromat出版物*重新上架,「只為他們獨特的本質」。「哪裏還能再找出另一個國家,其高官們的對話像1930年代美國幫派份子一樣的?」他強調。 譯註:kompromat 是宣傳方法中,灰色宣傳的一種,是由競爭關係中某一方,以未經證實、半真半假訊息混淆視聽,為打擊對手而發出的訊息,特別強調破壞對手的名譽。 因政府不快而封鎖網站還不是哈薩克政府神經質動作的最後一招 – 上週,幾家獨立報紙被警方和制服人員侵入搜索,明顯地試圖要妨礙報紙的發行。結果,其中幾家報社遭印刷廠拒絕而導致無法印行。不久後,這些報紙總編輯和新聞部長 Yertysbayev 進行了一場會面。 sarimov 說,這場會面的目的是要緩和衝突的局面 – 當局並不想要搞出惹怒媒體的醜聞,更不願公開政府和總統見不得人的資料。「部長開出的條件很簡單:停止報導 Aliyev 爆料事件,合作的印刷廠就不會出任何狀況。這真是徹底的二分法。」sarimov 下了這樣的一個結論。 然而,這些報紙看起來並沒有什麼選擇的機會,只能接受這樣子的條件 – mahno-mactep 稱這協議為「下流的和平條約」。同時,Joshua Foust 提供了中亞地區大眾新聞圈裡最近讓人恐慌的重大事件概要,他列出了過去幾年新聞記者被謀殺的事件。 [所有的連結,除了最後一個連結之外,都連到俄文的文章] 原文作者:Adil Nurmakov 校對:nairobi

玻利維亞:慶祝諸聖日

  15 十一月 2007

玻利維亞不久前慶祝了「諸聖日」(All Saints Day),不過當地有些特有的習慣,例如家族與社區會團聚一同烤麵包、掃墓,以及建聖壇迎接家族亡者的靈魂,「玻利維亞之聲」計畫的部分成員選擇記錄他們在這一天的經驗。 El Alto Noticias的Alberto Medrano以類似記者的筆觸回溯節日歷史[ES],並回顧這些年來諸聖日與萬聖節在當地的對比。 El Alto地區的民眾當然會帶著供品、食物與音樂前往墓園,我們希望人們在這個場合不要像過萬聖節一樣酩酊大醉,而是和親友以健康方式慶祝諸聖日。 Bolivia Indigena的Cristina Quisbert則描述當天活動[ES]: 11月1日中午,我們用王冠、馬匹、兒童、梯子等各種形狀的麵包裝飾聖壇,再擺上水果、鮮花、糖果及亡者喜愛的食物,迎接靈魂回返;11月2日,我們帶著準備好的所有東西前往墓園禱告,並把一盤盤的麵包、水果、糖果等分送參與者。 Lenguas y Comunicacion的Ruben Hilari因信仰不同,並未慶祝諸聖日,不過他分享了一位朋友前往礦鎮過節的經驗[ES]: 我的朋友當時八歲,他和母親前往採礦場的小鎮拜訪阿姨,當天正好是諸聖日,他和母親並不熟悉祈禱文,因為礦鎮居民雞犬相聞,也都注意到有陌生人出現,不過居民邀請他們一起禱告,雖然不太懂得如何祈禱,但每一戶仍熱情款待這兩位訪客。 準備諸聖日用品是項家庭活動,Compartiendo Ideas Nuevas的Graciela Romero便提到烤麵包的經驗[ES]: 自清晨五點鐘開始,烤箱便未曾停過,大家都依據個人口味和經濟考量烘焙不同的麵包,我到的時候,許多女子正在用籃子、箱子、桶子裝麵包,有些人是遵循傳統而烤麵包,有些人則是不得不烤,因為商店裡都已沒有麵包了。 Corazon de los Andes的Juan Apaza以流水式記錄他在諸聖日的經驗[ES]: 這是個家族與社區都實行已久的傳統節日,這一天每個人都得放下個人思想參加活動,還得「以熱情遵循傳統規範」。這就是我對諸聖日的印象,通常人們聽到墓園時,總會聯想到悲傷難過的人們、啜注聲與葬禮般的氣氛,但實情根本不是如此!墓園眾聲喧嘩,一片鬧哄哄的景氣,音樂、笑聲和歡愉氛圍不斷,突然間有人給我一個大擁抱,還問我過得好不好,我注意看才知道原來是一年多沒見的叔叔,他之後又對我說:「這杯Chicha(玉米發酵飲料)拿去喝,你看起來很累的樣子」,我接過杯子一飲而盡。 原文作者:Eduardo Avila 校對:FoolFitz

喬治亞:革命理想破滅時?

  15 十一月 2007

南高加索地區三個國家明年竟陸續都要舉行大選,實在不是個好現象,外界向來認為喬治亞是其中相對民主國家,而且相對於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政府過去以 武力鎮壓群眾,喬治亞在2003年11月發動的「玫瑰革命」過程平和許多,讓現任總統薩卡施維利(Mikhail Saakashvili)上台,但最近喬治亞卻首開負面先例,未來三國反對陣營在選舉前後可能都會不斷抗爭。 在聽來諷刺的「穩定國家」部落格中,便刊登一篇文章名 為「喬治亞的瘋狂…」,並提供連結至TOL Georgia的報導,這兩個部落格都是由「Transitions Online」這個組織所成立,特別為喬治亞開闢的區域也值得鼓勵,他們對此次事件報導眾多,除了不時更新,現正報導國內獨立媒體遭攻擊的情況,本文所拮 取的照片攝於首都提比里西(Tbilisi)市中心,感謝Flickr用戶Davit Rostomashvili提供。 繼關於Kavkasia電視台與Imedia電視台斷訊報導後,TOL Georgia提出可怕的結論: Imedia電視台記者遭人用武器威脅,還被轟出電視台,手機也被拿走了。 掌控內政的部隊進入電視台,一人遭毆打。 有多少民主國家會發生這種事? 也許政府會指控Imedia電視台由俄國叛徒掌控…真是可恥,我國現在就像個獨裁國家… 根據喬治亞官方說法,目前提比里西一切問題都是死對頭俄羅斯在背後搞鬼,國際媒體報導稱,總統薩卡施維利將元凶直指莫斯科當局,例如國內安全機構便公布影片與錄音,內容為在野領袖與據稱是俄國情報人員的人士接觸,喬治亞也召回駐俄大使。 在野陣營否認指控,Unzipped的Artmika等部落客則認為,喬治亞政府與總統本人是拿俄羅斯做為代罪羔羊,掩飾國內本身問題。 我認為總統真的有嚴重的間諜恐慌症,過去蘇聯時代也常以此病徵讓異議噤聲,正如預期,他將一切都歸咎於俄國及俄國情報人員身上, 對於任何覺得地位不穩的領袖而言,這都是便宜行事的方法,他以前用過這個招數,此今爾後,任何對政策或政府不滿的聲音都等同於叛國,往日再現,這也很適合 用來爭取西方世界持續支持。 這位亞美尼亞部落客Artmika現居英格蘭,提及有位喬治亞的朋友不斷提供國內情況細節,根據Unzipped部落格的文章,兩邊情況都已趨近失控,但他認為主要責任在於政府以鐵腕作風驅散抗議群眾。 我的喬治亞朋友住在提比里西,也批評在野人士行為不當,他一方面譴責政府不該使用大規模武力,另一方面也覺得在野者有錯,不該挑 釁警察,也沒準備好與執政者對話,「雙方行為都很醜陋」,我相信在野陣營也沒有比政府好多少,光看成員名單就令我不舒服,而且抗議期間的口號更是荒謬至 極,但我知道,當執政者動用大批武力鎮壓平民,政府便一定有錯,因此我仍譴責政府。 他的結論是,「只要薩卡施維利仍在位,喬治亞便不會出現民主與平靜日子」,在他另一個部落格中,則張貼衝突照片。回到TOL Georgia部落格內,部落客jibs呼應Artmika的意見,認為政府只會怪罪俄羅斯。 只要聽聽喬治亞總統關於國內情勢的最新談話,除了強制驅離反對群眾之外。 他又將一切怪罪俄國了。 我想俄國人可能得打包搬家至南美洲,才不會成為喬治亞內政的代罪羔羊吧。 這一切怎麼能怪在俄羅斯頭上?難道抗爭當天湧現的七萬人都是俄國的傀儡嗎? 難道我們要高呼「對抗俄國黑魔法的救世主萬歲!」嗎? GL.Mimino.Org的Gregory Levonian在提比里西記錄當天情況,不過他也承認希望部落格裡盡量少有政治,表示喬治亞「情況並不樂觀」,他或許能代表不分族群、多數喬治亞民眾的心聲,他讚揚薩卡施維利過去的政績,但很擔心國家未來發展。 人們實在很難支持在野黨,因為他們根本沒什麼政見主張可言,但我也覺得,人們對總統總是期望過高,不過可以肯定時,我們的總統對人民已愈來愈冷漠。 他是民粹主義者,將所有不同意他的人都發配邊疆。 但他仍對喬治亞致力奉獻,也是我國最民主的總統。 至少以前都是如此,不過現在沒有人知道未來會如何,整個城市都陷入震驚及恐慌。 我不敢相信自己寫下這段話,但這座城市似乎已遭人佔領。 外界對於提比里西發生的事態亦評價兩極,例如部落格underWater desert Blogging記得上回造訪喬治亞,認為這個國家「令人驚豔」,對於該國印象極佳,希望事情能向好的方向發展。 這個國家永遠都有無比,我希望喬治亞總統薩卡施維利英明睿智,懂得化解這項問題,不要再拿出蘇聯時代的高壓手段,如果他能確實與抗爭者的核心訴求對話,我一定會徹底支持他。 但全球之聲的作者Veronica Khokhlova在部落格「Neeka's Backlog」卻看法不同,她在2003年玫瑰革命時寫過一篇文章,希望喬治亞能拋開過去的問題,但她如今和其他人一樣對局勢感到失望且震驚。 我真心希望薩卡施維利能讓抗爭者盡情宣洩不滿,但他缺乏耐心,於是動用武力將人們趕走。 這段時間我沒有密切注意喬治亞的發展,但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示威者指控薩卡施維利貪污,也未處理國內貧困問題」,我沒有理由不相信他們的控訴。 更多消息與發展,請至TOL Georgia與BBC記者Matthew Collin的This...

塔吉克:貪污與能源問題

  14 十一月 2007

本週塔吉克部落格圈討論的主要話題,起自於新任國家財政暨貪污管控局局長Sherhon Salimov月薪僅300美元,該單位員工薪資則更低,此事非常怪異,因為低薪資正是造成塔吉克公務員貪污的一大主因,也常致使政府決策不透明。 缺乏公共政策專業也常會導致嚴重後果,環境政策即為一例,「塔吉克經濟」部落格指出,俄國聯合能源系統公司負責人Anatoly Jubais來訪,提議在沙雷茲湖(Sarez)的天然水壩上建造水力發電廠,該文作者擔心,這項計畫可能為整個區域整來災難。 我聽聞在沙雷茲湖建造水力發電廠的構想,但完全不合理,此事又再重演,塔吉克科學研究院代表Ilolov表示將會考慮這項意見,之後就沒下文了。 原文作者:Vadim 校對:FoolFi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