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 來自 25 十二月 2007
特別報導:2007峇里島全球氣候變化會議
今天起,全球領袖、社運人士與學生將聚集在印尼峇里島,共同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此次大會,是緊隨著2007年9月於紐約舉辦的聯合國高層環境會議,當時全球之聲曾做了相關報導,認為其中一些討論將可把其熱烈氣勢帶至峇里島會議。紐約會議中,幾乎全體同意,氣候變化是一個重要緊迫的全球議題,需要大家共同的投入與行動。 當會議開始,延續京都議定書的期待正在傳開,全球之聲環境主題將特別突顯世界各地部落客對環境變化的想法,他們的意見以及解決此問題的建議。什麼東西塑造了環境變化的政治氛圍?部落客們是否對峇里島會議的協商前景樂觀?全球層次的討論,與在地之間又有什麼關聯?最後,全球之聲創建了一個特別報導頁面,聯播全球環境議題的部落格消息,本網頁也會連結至全球之聲部落客有關環境的詳細報導。 除了2007年峇里島里大會的報導,12月8日星期六為全球氣候變化行動日,世界各地都有抗議行動,我們希望屆時可以全面整理各國公民媒體的相關報導資訊。 原文作者:Juliana Rotich 校對:Portnoy
部落客的世界愛滋日報導
12月1日世界愛滋日當天,全球的部落客們熱烈公開地討論相關議題。每篇文章都是向這疾病的對抗者致上敬意。只有人們因錯誤資訊繼續沈默,才會讓病毒恣意蔓延。 馬拉威:說出你的故事 在馬拉威,全球之聲的作者、新聞工作者Victor Kaonpa 回憶自己第一次採訪一名公開自己為HIV帶原者的女性。 我到離首都Lilongwe 350公里遠的Zmoba偏遠地區去和這名女士碰面。我背著錄音機和筆記本,踩了二十公里的腳踏車,才能到達她住的村子。 我認為這位女士的遭遇有被報導的價值,她毫不隱瞞地公開自己是HIV帶原者。1999年,愛滋仍被視為禁忌,ARV(抗逆轉錄脢病毒藥物)還無法取得,她公然地站出來對抗當時一切不利的形勢。八年了,馬拉威現在對愛滋問題依然保持沈默是金的態度。 孟加拉:打破禁忌 在孟加拉,社會學者與愛滋人權運動者Kathryn B. Ward,製作了一系列性行為安全的海報,海報主角是一個掛在汽車後照鏡的小玩偶,手裏握著保險套,它叫「兔子先生」(Mr. Bunny)。海報上,兔子先生用孟加拉語說:「我有保險套和錢,作愛時,聰明的兔子總會記得載上保險套。」 世界各地:改變心態 Local Voice 新聞繪製一張互動地圖,顯示全世界公共衛生與HIV愛滋防制的情形。它收集了亞、非、東歐地區受過訓練記者們有關愛滋病的公開報導。 Sylvia Chebet為肯亞的公民電視台製作了一個血液安全的宣傳影帶。 有影片 加勒比:重拾希望 牙買加Yardflex 講述HIV帶原婦女們如何爭回她們的性權力 。 「你可以保有自己的性生活權力,不必因染上HIV病毒而放棄…」28 歳的 Florence Anam 是肯亞女性愛滋病友網絡的訊息專員,她告訴IRIN/Plus 新聞:「 人們多半認為染上愛滋就得被迫停止性生活。但是現在我們鼓勵非洲的愛滋感染者爭取自己的性權力,健康地正常生活。我因為性行為而染上愛滋,本以為性生活就此完蛋,好像以後就不必再打扮自己,只能坐著等死。」 普立茲危機應變中心( The Pulitzer Center of Crisis),利用精采的多媒體網站呈現了加勒比海地區的抗愛滋英雄。 巴西:愛滋治療與偏見 即便愛滋病在巴西有很高的感染率,他們努力把悲劇轉化為求生的故事。巴西政府自1996年起保證任何有需要的患者都可以得到ARV藥物治療。但部落客 Olhares da Stelinha(Pt)認為光提供醫學治療還不夠。 巴西發現了控制AIDS 極有效的治療方法,還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全球的參考範例。現在,巴西人需要想辦法停止人們對於疾病的偏見,能更自在地支持病友。終止偏見和提高預防,都必須成為日常生活中的習慣。 原文作者:Solana Larsen 校對:Portn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