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2007

報導 來自 十二月, 2007

巴西:語言使用自由

  21 十二月 2007

美國網站propeller最近出現一篇以葡萄牙文書寫的文章,引來許多回應,其中包括有人認為:「我們(指美國)的全國語言是英文,如果想寫文章,就用英文寫!」,巴西部落客Felipe Lobo[pt]分析這些回應後強調,他們將繼續使用葡萄牙文,他表示:「網路世界中,英文似乎是不成文的『官方語言』,但網路是民主媒體,容許民眾在任何地方使用任何語言,人口和語言分布也複雜許多。」

布吉納法索:西非新聞專業的危險

  20 十二月 2007

在一個國名意指正直人之地的國家,貪污卻總有辦法在布吉納法索的媒體裏存活;這個國家過去以對抗高層腐敗為傲,然而現在似乎正出了大問題。儘管布吉納法索的老百姓認為,各級政府的貪污越來越糟,而國內大多數媒體卻不這麼認為。 你可以怪罪因為最大的報紙、廣播網與地方電視台都是國家所控制,他們缺乏活力的報導方式已廣為人知。政府還樂於應用狡猾巧妙的威嚇手段來對付其它獨立派報紙,以控制讀者注意力符合官方角度。 部落客Burkina Mom在其部落格上反應,街角人生與媒體報導大相逕庭。例如最近世界銀行大肆宣傳的全球170個國家營商環境報告書: 布國貪污情況:商業情況的確有所改善!這是某份報紙的標題,它的報導開頭翻譯如下: 如果不賄賂,你的商店要開張得等上好幾年,別無它法,這是一位小企業主的說法。世銀與國際金融公司(IFC)於9月26日發佈2008年商機報告書,介紹各國的商業環境。布國在全球178個國家中名列第161位,在非洲各國名列第37位,比起前幾年已有所進步,當地新聞媒體爭相讚揚如此進步的表現,前一年他們還排名第165位。 Burkina Mon 比較了 當地媒體 L'Evenement 的報導,它是一家無懼威權的雙週式獨立媒體,Burkina 認為它是國內最佳的傳媒。 世界銀行、官方所發佈的消息,總是一面倒地報喜不報憂。但 L'Evenement可不買他們的帳。我喜歡他們用粗黑體字宣稱的「景氣確實有所改善」,馬上又用另一段引述的內容反襯出實情是多麼糟糕。我也喜歡精巧地挖掘地方電視台、廣播電台和對手報紙的報導,看來他們從來不去追查任何事物。他們只是低著頭轉述政府公報官方新聞稿,這也許是自保的聰明作法。9月份尼日一名頂尖的記者才被抓入監牢,因為觸怒了當權者。至今他仍被拘留且可能面臨終身監禁。當一名善盡職責的記者可是有生命危險的,尤其是在西非! 原文作者:John Liebhardt 校對:Leonard

日本:米其林指南登陸

  20 十二月 2007

11月22日,廣受各界討論的東京米其林指南上市,在日本,只要結合法國與美食準沒錯,在上市前後,這本由法國輪胎公司米其林出版的餐廳及旅館指南,果然深受日本媒體注目而獲大幅報導,自然也成為日本部落客的焦點話題。 Flickr用戶pict_u_re拍攝照片。 部落客gen認為: 我只隨意瀏覽朋友手邊這本已熱賣一空的東京米其林指南,我只去過其中少數幾家餐廳(大概是五至七家一星級餐廳),相較於紐約和巴黎餐廳數各約兩萬家,大東京地區竟有逾十六萬家餐廳,想到就十分驚人。 許多人都在討論評鑑結果是否合理,也有人認為,為什麼是由非日本企業來決定東京美食標準,而又有多少最佳餐廳只能憑邀請函進入,故沒有進入評審範圍,不過這又是另一回事了。 東京米其林指南餐廳全列表在網站上,不過只有店名,評論內容等再版買紙本書才看得到。 再者,這本指南也引發某些爭議,批評者認為用西方品味與標準衡量日本傳統餐廳,無法得到正確結果,ko-ji指出,指南只評鑑東京部分地區,而且評鑑標準也不明。 很多人都在討論這個話題,但就我翻閱看來,東京23個行政區之中,指南內只報導了9個區,台東區與中野區有諸多悠久知名的餐廳都未獲評鑑,讓我更想知道這群外國人的評審準則何在。 Flickr用戶eprouveze拍攝照片。 有些部落客以諷刺口吻看待整件事,這位部落客表示: 為什麼大家要小題大作?老實說,我覺得人們太大驚小怪了,我不認為法國人能夠評論日本美食,不過大概可以建立東京法國餐廳的品質標準吧。 許多部落客也認為這本指南太過勢利,也對日本飲食文化在其中並未彰顯感到失望,saturday_interlude便表示: 就算巷內小餐館不是高級食肆或高檔法國餐廳,也能享受到三星級的體驗,因為小餐館裡不僅有美味飲食,還有老闆娘的溫暖笑容。 原文作者:Hanako Tokita 校對:User:nairobi

中亞:重新思考歐盟策略

  16 十二月 2007

Bordersca分析了「歐盟對中亞的策略」,歐盟自今年夏天採用這項策略,Bordersca認為,歐盟似乎並未將中亞視為優先處理地區。 這是一份名為「歐盟中亞策略」的文件,歐盟自今年夏天開始採用,你能在這裡(pdf)看到全文。有些專家認為,這並不是一套策略,因為它並未提供對中亞地區的任何專業分析、或是歐盟的策略轉變。 主旨在於: 1)安全與穩定 辯論之點: 在中亞,什麼叫安全與穩定?是指投入警力與軍力、或是設立強大的社會安全機構? 在社會制度貧弱、在位者卻具有強大性格的國家內,出現任何政權轉移,這就叫不穩定、不安全。 2)人權、法律制度、管理良好以及民主化 辯論之點: 該看政府還是市民社會?中亞的政府很強勢,市民社會相當弱勢 推展民主或是只與民主國家合作?有些人認為,民主與法律制度是歐洲進入該地的前提要件,所以如果沒有法律制度,歐盟很少進入,所以值得問 歐盟何時會介入中亞嗎?中亞常以美國為良好範例,美國花費了兩百年,才有今天的位置,這代表歐盟必須要等到兩百年後,才開始和中亞的民主政權打交道嗎? 3)青年與教育 夠清楚了,孩子就是未來,如果我們不喜歡當前的菁英,我們會等待下一代來到,如果有機會在大學體系中教育他們,如此一來他們就能知道我們是誰、並在稍晚幾年支持歐盟的政策。 Erasmus Mundus(譯按:中文版可見此)和Tempus對你們來說可能會有用 4)經濟貿易發展與投資 這的確是神奇的字眼 歐盟的承諾:支持中亞加入WTO,支持各種財經改革,也會提供貿易相關的技術協助,以及針對特定物品提供一頁長的貸款 5)能源與運輸 歐盟-多樣化的能源供給與能源安全 中亞-主要販賣能源 發展地區基礎建設-運輸 中亞地區如何從這整個交易中獲利?只有哈薩克和土庫曼擁有足以自誇的天然資源,烏茲別克可能少一點,吉爾吉斯與塔吉克則幾乎沒有天然資源,歐盟所提出的這項能源安全計畫會不會反而增加中亞國家與歐盟之間的歧異? 6)環境永續與水資源的管理 水資源的管理 促進地區合作 升級預防自然災害相關設備 7)共同威脅(恐怖主義、毒品以及邊界管理等) 歐盟中亞邊界管理專案(BOMCA)的焦點:履行整合邊界管理(IBM, Integrated Border Management) 與歐盟安全合作組織(OSCE)合作打擊毒品等 以上目標都必須以7億5000萬歐元達成,聽起來是不小數目,但這是六年的總預算,也就是從2007年到2013年,若將7億5000萬歐元分成六 等分、再除以五(中亞國家數目),這個簡單的算式顯現出中亞每年將分到1億2500萬歐元,也就是中亞國家每年分到2500萬歐元,這樣還多嗎?這只顯現 出中亞仍不在歐盟優先名單之列,2007年上半年可能是,但下半年歐盟輪值國主席換人後,中亞再也不是焦點。 原文作者:Adil Nurmakov 校對:nairobi

全球之聲一週間1209-1215

15 十二月 2007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自由與平等,總是存在於人類的理想之中,但現實總不那麼美麗,這些權力不會是天下掉下來的禮物,永遠都需要社會、非政府組織與許多人士的爭取與努力,才有機會品嘗自由與平等的成果,其中政府更常是阻礙這條理想道路上最大的石頭,若如不動員眾志之力將它搬開,自由與平等將是遙不可企及的夢想。 尤其是網路世界的自由,全球之聲向來對相關議題多所著墨,先前曾報導全球web2.0網站遭封鎖的情況,本週持續關注,包括敘利亞政府封鎖熱門網站與論壇,後有Youtube網站取消埃及社運份子的使用權與用戶資格,無論這是政府主動出擊,或是網路業者迫於政治壓力(或揣摩政意)移除反刑求運動者上傳的畫面,一方面顯示各國政府對箝制民意言論毫不手軟,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執政者對於網路的恐懼,深怕人民因此獲得資訊、加強聯繫與互通有無,發展至勢不可擋的地步,當然,人民也不是只能被動接受,在這些報導裡,我們都看見人們尋找另一條路,希望突破封鎖。 馬來西亞各族裔之間的平等問題,在該國存在已久,早自1971年起,馬國政府便推行所謂的「新經濟政策」(NEP),希望快速提升馬來人的經濟地位,在各項規定獨厚馬來人,無論在公部門任職、經濟、教育等方面,馬來人都有特別權利,這項政策就某方面而言確實成功,讓馬來人的社經地位水漲船高,但也長久讓國內其他族裔心生不滿。之後這項政策不斷延長效期,至今已實行逾三十年,社會不滿也逼近臨界點,2007年適逢馬來西亞脫離英國獨立滿50年,社會檢討聲浪不斷,衝突與抗爭也時有所聞,本週所刊載的印度裔民眾抗議事件即為一例,希望擁有更平等的社會地位與權力。 提及此事,身處台灣的外籍移工們,12月9日也號召走上街頭,爭取他們的休假權,希望擁有更平等的工作環境,這場「我要放假」移工大遊行,證明台灣在平等方面,還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

我們媒體論壇:一個把你的意見告訴別人的良機

  14 十二月 2007

你想對全球三百位頂尖的數位產業參與者說些什麼呢? 下一屆的我們媒體論壇WeMedia Conference即將在2008年2月26日至28日在邁阿密舉行。非常感謝來自新聞倫理與傑出新聞基金會The Ethics and Excellence in Journalism Foundation的協助,大會的主辦單位網絡社會研究院(iFocos)將提供經費補助大會註冊費用以及交通的支出。這些經費將給予來自全球各地致力於運用科技使世界變得更美好的的幸運部落客們、學術界或是社運界人士。 全球之聲的部落客們也會出席,並對新媒體提出全球視野的觀察與建議,一如GVO團隊在2006年論壇上的表現。 申請辦法很簡單。只需要回答三個問題:你為什麼想參與這次大會、要如何把世界變得更美好,以及你認為最重要的線上傳播工具是什麼?申請截止期限是2007年12月21日。快去參加吧!任何人都可以申請。那些幸運的獎助金受領人還是要自行負責美國簽證的申請,或許住宿的相關事宜也得自理。 校對:nairobi

馬來西亞:印度裔群眾要求平權

  14 十二月 2007

馬來西亞印度裔人士數週前穿越車陣、封鎖的道路與關閉的火車站,在首都吉隆坡舉行示威抗議,要求獲得平等人權。 警方封鎖英國高級專員公署附近的道路與兩座火車站,對「印度人權行動組織」的遊行隊伍嚴陣以待,使用催淚瓦斯與摻有化學物質的水柱驅離群眾,成功將抗議民眾分散區隔在吉隆坡各處,有些人被趕到安邦路區(Jalang Ampang),靠近印度教聖地黑風洞(Batu Caves)著名的雙子星大樓也在不遠處,抗議群眾自早上七點三十分便在雙子星大樓附近集結,據報導指出,直至晚間十一點,警方都還在黑風洞入口處驅散群 眾。 照片由lastham 提供。 Jelas.info的部落客記錄自己在安邦路區遭遇催淚瓦斯攻擊的親身經驗: 我很靠近最前端,從來沒遇過催淚瓦斯,讓我措手不及,我的天啊,感覺有夠痛,我以為自己要窒息了,我只能慢慢隨逃竄的群眾步行離開,我不確定後頭當時有沒有警員在追打我們。 由於群眾分布的區域太廣,各方對於遊行人數估計差異頗大,英國廣播公司在高級專員公署外採訪,認為超過5000人參加;美聯社報導人數破萬,《亞洲時報》估計超過兩萬人,網路新聞網站Malaysiakini認為有三萬人。 《新海峽時報》報導,共有136名抗議群眾面臨起訴,三名「印度人權行動組織」人士在抗議前三天,便已因煽動叛亂罪名被捕,等抗議隔天便無罪釋放。 「印度人權行動組織」並未獲得政府發出遊行許可,但仍提交一份備忘錄,要求英國政府拿出四兆美元,補償1967年馬來西亞獨立之前被英國送至馬來西亞工作的印度民眾,抗議群眾抨擊馬國法律歧視國內龐大坦米爾族群,馬來西亞今日印度裔族群超過二百萬,由於政府採行的配額制度獨厚馬來人,使印度裔人民難以取得營商執照、物產與高等教育機會。許多抗爭群眾高舉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與印度聖雄甘地的照片。 (圖說)駐守英國高級專員公署附近的警員 抗議者也認為,他們希望獲得馬來西亞印度國大黨的注意,S. Samy Vellu自1979年便領導該黨至今,對於該黨長期無力提升馬國印度裔族群的地位,許多群眾感到十分失望。 Color Blind的部落客Ronnie Liu指出,抗議者高喊要Samy Vellu下台: 馬來西亞國大黨黨魁S Samy Vellu必須立即下台,這似乎是今日三萬抗議民眾的共同心聲,我遇到每位印度同胞都意見相同,Samy Vellu先生,你聽見人民的心聲了嗎? Disquiet部落客兼全國人權學會主席Malik Imtiaz Sarwar看到警方對印度裔抗議群眾的反應後,再對比執政黨巫統青年軍於六月抗議時,警方的態度不同: 我不一定認同「印度人權行動組織」表達立場的方式,雖然我明白他們的訴求,但我認為我們該為所有弱勢邊緣的馬來西亞人爭取權益,不過政府與警方對不同抗議態度顯然前後不一致,或許證明「印度人權行動組織」所言不假。 許多英語系部落客,以及半島電視台、英國廣播公司等國際媒體,報導重點都放在警方驅離群眾的方式,馬來西亞報紙《星報》與《新海峽時報》則關注警員受傷與抗議者的暴力行徑。 原文作者:angshah 校對:nairobi

埃及:社運份子遭 Youtube停權

  14 十二月 2007

Youtube 網站最近移除了幾支警察刑求受虐者的影片,激起埃及部落圈內一陣風暴。 這是目前為止,埃及反酷刑運動最大的騷動。一位得獎的部落客Wael Abbas 寫道。他的影片拍攝到警察刑求的情形,卻遭Youtube 移除。 埃及的刑求,由fikrat上傳 警告:此影片可能包含不適合所有人觀看的影像內容。 Abbas 進一步解釋: Youtube 暫停了我的帳戶,一切我所上傳的影片,包含示威行動與其它事件的報導,尤其是關於警察局內的刑求畫面。Youtube 聲稱他們是處理客戶投訴影片內容不宜。我實在是很震驚,也試著去了解原因。我曾去信youtube請他們進一步的釐清,似乎是有著各種可能性。例如可能來 自埃及政府的抱怨,在法院判處動用私刑的警員Islam Nabih後埃及政府的出擊,可能是Youtube和埃及政府達成協議, 特別是Google買下Youtube 之後。這是不是一個可改正的錯誤?還是說 Youtube 支持刑求者,替他們掩飾,徹底和獨裁者攜手合作?最後,我必須說這是全體部落客、讀者、社運人士的災難,請大家站在我這邊支持我。 部落客Hossam El Hamalawy 附和,認為移除影片是一件「匪夷所思」的舉動。他補充: Youtube才剛取消了埃及部落圈內最重要的一個頻道。Wael的影片對於反抗警方暴力有著重要價值,Youtube應該為他們能在當前反對酷刑的鬥爭中貢獻一份力量而引以為傲。但是,Youtube管理者卻和這些反刑求運動份子玩起貓抓老鼠的遊戲。 他還建議,在這場反刑求運動中,作者應繼續把影片放到其它網站: 此刻有必要多元使用影片上傳的工具。Youtube在這件事上的處理,會讓我們慢慢出走,轉移到其它服務。 部落客Mostafa Hussein在這篇文章後留言,他認為Youtube 的確有權利去移除這些影片 Youtube說使用者waelabbas 違反了使用規定。如果仔細看看條款,其所言的確屬實。所有的內容必須遵守使用規範,其中一項規範為「不允許暴力畫面,如果影片中有受傷、攻擊、欺傉的畫 面,不要公開上傳」。它表示任何有關國家暴力、警方刑求老百姓的影片最終都會被移除。 簡單來說,它顯示Youtube 並「不」適合作為控訴國家暴力影片的分享空間,Waelabbas 和其它上傳相似內容的使用者,應該另外找一處沒有這種規定的網站,一個對於社運者友善的空間,例如Indymedia之類。 其它人卻不同意上述看法,The Big Pharaoh正號召支持者來聲援Abbas,他籲請讀者: 我打斷部落格的休息來寫這篇文章,請求讀者們寫信給Youtube,他們因令人無法理解的原因取消了Wael Abbas的帳號。 Wael Abbas是一名反對刑求的社運人士,他的影片揭露了埃及警方的殘酷行徑,這是唯一可以讓警局內刑求情況曝光的方式,否則受虐者的呼喊永遠也沒有人會注 意。我真的不明白Youtube 為何作出這種決定。現在,只有靠大家來努力了。 部落客保護委員會對於此事件也有相關報導。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校對:dreamf

敍利亞:抗議網路言控的行動

  14 十二月 2007

上星期敍利亞政府封鎖了熱門的社群網站 Facebook以及受年輕人歡迎的Shababkek 論壇 ,此舉無疑是為過去二個月裏雷厲風行的網路審查再予「錦上添花」。看來許多人已受夠了這些網路封鎖,開始號召網友行動。部落圈裏響起許多回應,一場行動計畫似乎正在成型。許多部落客本身也是組織工作者,他們在blogspot上表達了對網路審查的厭倦。 反網路言控運動的關鍵推手Razan,在她的部落格發表了此次抗議的第一份成果-一份請願書,上面整理了敍利亞境內所有已知被封鎖的網站,此份請願書命名為「人民有知的權力」。 敍利亞當局不要再封鎖網站!人類和其它生物最大的不同,是她/他可以應用自己的能力,生產與重現具有各自觀點的各類知識,並以適當方式將知識應用在日常生 活當中。過去有許多保存與傳播知識的方法,而新聞媒體、以及最近迅速崛起的網路,皆為偉大多樣的知識保存與傳播方式之一。網路高度的互動性,讓它成為其中 最流行與廣泛應用的工具。 在Facebook活動串連區裏,許多抗議行動的想法正在其中流傳開 在國會前面進行半小時的行動劇演出 用膠帶封住口 向路人發送花朵 散發遭封鎖網站的說明文宣 高舉要求停止網路言論控制的標語 邀請新聞媒體來報導這次抗議 積極推動紙本以及線上連署 準備進行法律維權訴訟 聯繫文化界人士來響應支持 這個活動日漸受到矚目與支持,一個籌辦者今天宣佈,行動劇的腳本會在明天備妥。它正在發出自己的聲音、並在敍利亞新聞網站搶下版頁。這的確是敍利亞 公民社會的一大進展,反抗當局的社運很少能走到這樣的地步。活動籌備者雖然忙得精疲力倦,但仍努力讓更多人知道這個抗議活動,還要避免其被政治化,減緩政 府對於抗議份子的威脅。 作者會隨時送上本次抗議行動的最新情況。 原文作者:Yazan Badran 校對:dreamf

何來符合伊斯蘭教義的豬肉?

  12 十二月 2007

伊斯蘭教和猶太教一樣,都禁止信徒食用豬肉,但當傳言指出,市面上出現了符合伊斯蘭教的豬肉產品時,到底是怎麼回事?以下是人們在巴林一個網路論壇上對此事的看法。 圖片提供:SubZero Blue 居住於科威特的黎巴嫩部落客Mark對此事只有一句評論: 是嗎?我可不相信。 他的評論引來20篇回應,Mark所經營的這個網路論壇還有其他回應,其中一位讀者表示: 還真是矛盾呀。 從Mark的部落格上得知此事後,突尼西亞部落客SubZero Blue不禁想知道,還有什麼符合伊斯蘭教義的食品: 真是特別,澳洲人居然能製造出符合伊斯蘭教義的豬肉,豬肉本應是全世界最不可能符合伊斯蘭教義的食品,這還真是神奇,讓人忍不住想知道還有什麼符合伊斯蘭教義的特殊食品。 巴林另一個阿拉伯文的網路論壇Bahrain Online中,也提及此事: 上圖的圖說寫著:這是市面上出現符合伊斯蘭教義宰殺與處理的豬肉。 有些人相信真的有這種產品,不過也有些人很快提出另一種「合理」解釋。 部落客Free Writer便屬於後者,他認為: 照片中「符合伊斯蘭教義」字樣顯然是張貼紙,一定是有人刻意拿了貼在豬肉上照相,或可能是偽造,因為這張貼紙貼在其他英文標示上,總之公布這張照片的人一定是太閒沒事做。 Araby也認為: 我相信那只是一張人們亂貼的貼紙,不必太在意這件事,任何伊斯蘭委員會都不可能許可豬肉符合教義,因為食用豬肉是不可接受的重罪。 不過也有另一名讀者感嘆: 這種產品出口至巴林等部分波斯灣國家,政府未盡監督之責,酒類和和禁售肉品都公開在巴林販售。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校對:nairobi

韓國: 大學入學考試

  11 十二月 2007

大學入學考試於11月結束。每年的考試總會伴隨數條新聞事件。絕不會被漏掉的是考生因考試結果而放棄生命的新聞。這樣的新聞總是產生對當前教育體系的意見與怨言。 在大邱,有一位女學生自殺。這個女孩子在去年考上一所當地的學院,但是她多讀一年以求能上漢城的學校。據悉她是對考試結果不夠好而感到失望。 學閥社群又殺了一個人…大學評比越來越受重視,學閥們與漢城的學院的價值就越來越重要。這意味著對鄉間學院的貶抑。因此,大家都不想選擇位於鄉間的高等教育。 有篇報導說,畢業自鄉間學院的畢業生中,六成以上曾有受歧視的經驗。他們計畫要轉到比較好的學校、準備考研究所、或出國,也就決定多留一年。而放棄這些選擇的學生則全心準備政府機關考試。 這世界上,有多少人因為不能去他們想去的地方讀書而死呢?參加入學考試代表跨進階級區分的階段,也因此每年接連發生死亡事件…人們因為考試而放棄他們的生命。 2006年大考前不久發生幾起自殺事件。當然也有死於考試之後的學生。還有2005年那件自殺案。這些案件跟學生的個性有關嗎?…根據某拯救孩子的組織於2006年的研究,有38.5%的學生由於入學考試的壓力而損害了健康。經歷過憂鬱與心理問題的有32%。將近 45.6%的學生曾想休學。感到絕望與失去意志力的有64.9%。曾有過自殺衝動的學生有20.2%,而嘗試過的有5%。 一個因為期中考結果而自我了斷的學生留下了遺言,「我很難過期中考搞砸了。媽媽、爸爸,對不起。」 我們不能為了在中等與高等教育中建立競爭力,而將痛苦賦予孩子身上。大多數不在一流大學中的大學生帶著心理情結。這些整體性的狀況產生私人學費的痛楚與無效率的社會。 有位網民以日本恐怖電影《死亡筆記》來與之相比。 每年入學考試之後沒多久就會有一連串的考生自殺。我一貼上《大考的終止、幸福的開始?一起來征服野蠻學閥吧!》,就聽到讓人傷心的新聞。那位自殺的學生想進一流大學想了三年,他擔心自己的分數不夠好。 每年的考生自殺。 就算我們改變教育政策、換了教育部長,問題一點也不能解決。似乎不再有人關心少數一兩個死亡個案。入學考試與其中的悲慘狀況、學閥、大學評比…怪獸般的一流大學,叫年輕的生命們去崇拜他們,而沒有人膽敢除掉他們…只能不停嘆息… 來自SKY的死亡筆記今年再度上演!這次你們將殺掉多少人呢? 譯按:三所南韓的著名大學,首爾國立大學(SNU)、高麗大學(KU)、延世大學(YU)。這個廣為南韓社會所使用的縮寫,隱含著雙關的意味。 一名經歷大學入學考試的學生寫下她的感受。 入學考試已成為事實。今天我可以查成績。今天不會跟昨天有太大差別的。我了解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也對我的分數感到失望。但我才是要度過最痛苦時光的人啊。老實說,我不相信我的分數,而且每天都想跳樓。當我聽到我最好去讀鄉間大學拿獎學金時,就想吐。從考試隔天到昨天,我都在忍著要大叫的欲望。 絕望時期結束了。 …我們就別再追悔了,別再。考完試之後的惡夢。又拿到考卷、然後聽到「剩下十分鐘」的提醒,我不想再作這種讓我的心冰冷的夢了…。 什麼是學校、老師、學生、與教育的意義? 「學校鈴聲響著,響著,響著。讓我們一起來。老師正在等著我們…」 這是熟悉的兒歌,但我的耳朵卻未對它感到熟悉。悲哀的入學考試競爭,我們怎麼解決呢? 今年開始有一場對競爭性入學考試的抗議活動,網民們也鼓勵大家參與這個運動,以同時改變韓國主要城市中的教育。 打垮入學考試。大學平等運動總部在11月24日組織的抗議活動,將會加入越來越多城市。 請大家都來! 在我們討論可能或不可能之前,先讓我們面對它,接著才能做些改變。 原文作者:Hyejin Kim 校對:nairobi

全球之聲一週間 1202-1208

8 十二月 2007

以下為各位整理世界過去一週在全球之聲的動態: 本週在全球之聲,有多則關於外交動向與變化的消息。澳洲不久前舉行國會大選,工黨終於擊敗自由黨,為執政超過十年以上的總理霍華德(John Howard)劃下句點,再次為澳洲帶來政黨輪替,部分中國民眾提出他們的觀點,多數人認為有助於中澳兩國的關係,不過也有人不以為然,但新任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在外交政策方面,確實與霍華德大異其趣,包括支持京都議定書、要求撤兵伊拉克等等,而這些態度,也與美國共和黨政府相左。隨著西班牙總理阿茲納(Jose Maria Aznar)於2004年敗選,英國總理布萊爾(Tony Blair)今年交棒布朗(Gordon Brown),霍華德也於年終退場,過往國際社會最支持美國反恐政策的領袖,都已離開職務,讓這項政策也顯得更無以為繼,陸克文的勝選,開啟了澳洲政治新時代,或許也為美式反恐結束了一個時代。 委內瑞拉與伊朗總統因為反美立場一致,讓兩國關係日益密切,兩人也先後走進聯合國大會批評美國政策,但仍有許多人批評他們只是利益共同體,相近的理念只有迫害民主、壓迫自由與侵犯基本人權;外交是否該為經濟利益服務,或應該以特定信念為準則,就好像理念與現實孰輕孰重般難有定論,不過就哥斯大黎加與中國建交而言,經濟顯然是項重要考量,至少在國是訪問行程中,總是離不開經濟、投資、稅賦優惠等關鍵字。 除了外交,各國內部社會問題也同樣引起部落客關心,韓國三星公司發生政商賄賂醜聞,無論事件內容、企業態度與案情發展都在韓國國內廣受討論;日本校園霸凌現象就官方數據而言,似乎有每況愈下的趨勢,這項敏感問題其實普遍發生於世界各地學校之中,媒體也不時出現校園暴力相關報導,但政府政策大多缺乏具體效果;埃及一位部落客記錄童年幾個不同的人物與經歷,最後懷疑這類的簡單小人物故事怎麼能改變我們整個世界,但其實無論能否改善世界,這些故事均已具體而微地,反映出某些社會文化現象。 更多訊息請至全球之聲中文版網站,如欲收到每週訊息整理,請寄發電子郵件給中文小組負責人,主旨註明「我要收到全球之聲一週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