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西撒哈拉:詩歌與西班牙文的永恆關係

類別: Western Sahara 西撒哈拉, Indigenous 原住民, 公民媒體, 文學, 藝術與文化, 語言

舉凡食物、音樂、建築,都能成為表現文化特質的素材,而西撒哈拉文化以口語傳統為特色,詩歌對當地民眾別具意義 [1][西班牙文],詩歌已為生活重要元素,Atrapadordesueños表示:

如果向西撒哈拉提及詩歌,他們或許無法說出特定書名或詩名,但很可能會說幾位知名詩人的姓名,或甚背誦幾句詩詞,因為西撒哈拉地區的方言Hassaniya [2]詩歌仍以口傳為主,最近也開始有人提筆記錄,以免詩歌隨作者離開人世,無法流傳。西班牙殖民時期,這項語言受到排擠,人們毫不在意西撒哈拉的詩歌或文化,詩歌因未受外來影響,依舊保持傳統,由詩人、吟唱者、詩詞愛好者口耳相傳。

知名歌手兼部落客Aziza Brahim指出,某些家族傳統上會將詩詞與音樂結合,她的祖母Ljadra Mint Mabruk [3][西班牙文]也是知名詩人,現居於難民營中:

我絕不會忘記在祖母家喝茶的時光,小時候,我們總是生活在一起,一同聊天、為她梳髮、分享秘密,她是我的知己與啟蒙老師,我的音樂充滿著祖母的詩歌,非常自然,常常我開口歌唱,她也開口朗誦詩句。

Ariadna提到幾位西撒哈拉詩人 [4]融合西班牙語與方言,畢竟西語在當地重要性居次,但Haz Lo Que Debas指出,研究與教授西語的機構塞萬提斯學院 [5]始終不願支持 [6][西班牙文]:

相較於在北京、聖彼得堡、紐約第五大道開設分校,幫助西撒哈拉孩童學習西班牙語難道不是更重要嗎?

這位部落客還提到,也有以西班牙文書寫的西撒哈拉文學:

以西班牙文書寫的西撒哈拉文學尚在萌芽,以穩定速度發展,然而常受媒體忽視,廣大市場也毫無所知,塞萬提斯學院或Casa Arabe等機構也將它遺忘,非洲地區曾受西班牙殖民的阿拉伯人用西語發展文化,但他們似乎沒什麼興趣,西撒哈拉人在作家、大學與團體的協助下,才得以克 服這些阻礙,以和平方式爭取自由,「用文字要求和平」,取回遭他人惡意占領的土地。

三年前,一群西撒哈拉詩人與作家合作,成立「西撒哈拉之友世代 [7]」[西班牙文]:

7月9日那天很熱,一群來自不同地區的西撒哈拉詩人共聚西班牙馬德里中區,在許多西班牙知識份子與作家的支持下,努力終於有初步成果,現在已出版數十本書,在這個「謙卑的夢想」誕生時,還有其他支持者在西撒哈拉難民營裡努力,三年後,這個計畫規模雖不大,但夢想已經成真。

詩歌亦為語言,西撒哈拉藉著西班牙文搭起橋樑,不僅抒發感受,也同時保存歷史與文化。

校對:nairobi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