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網路與南奧塞梯的危機

類別: Georgia 喬治亞, Russia 俄羅斯, Freedom of Speech 言論自由,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Media & Journalism, Technology 科技, War & Conflict 戰爭與衝突, 政治, 數位行動, GV Advocacy

南奧塞梯危機發生之後,許多人從最熱門的格魯吉亞網頁上蒐集目前狀況的各種資訊,令人驚訝的是,人氣鼎盛的forum.ge [1]liberty.ge [2] 兩個網站都無法進入,許多官方網站也被封鎖或入侵。 當媒體發現總統的網站president.gov.ge [3] 跟其他政府官方網站都被封鎖之後,媒體迅速做出結論,認為俄羅斯正從地面與網路兩方同時攻擊格魯吉亞,媒體認定這是由一政府對另一政府的發動的第一次網際戰爭,或許是俄羅斯政府聘請了「駭客」替他們效力。但是戰爭爆發幾天後,專家Gadi Evron在【對格魯吉亞的網路攻擊 [4]】一文中表示:

1. 的確發現疆屍電腦對.ge(格魯吉亞網域名)的網站發動攻擊。 2. 這些攻擊影響了.ge的網路基礎建設,但是仍可連線上網。 3. 網路基礎建設似乎並未遭到直接攻擊。 4. 過去十年來,從先知穆罕莫德的漫畫到伊拉克戰爭的每場緊張局勢,都有雙方支持者相互攻擊對方的有關網站的情事發生。

部落格 模糊了疆界( [5]Blurring borders blog [5]) 對此有他的看法: [5]

新的敘事方式掌握了對於俄羅斯與格魯吉亞軍事衝突的報導。許多網站都提到俄羅斯支持勢力為了抵抗格魯吉亞政府而進行一場網路戰爭。如同去年的愛沙尼 亞一般,似乎只要觸怒俄羅斯必定會被迫遭到四處襲來的殭屍電腦DDoS分散式阻斷攻擊。我認為沒人會懷疑這件事情逐漸真實世界發生的可能,但是人們急於把 這種事情塑造成戰事,只會引起軍事反應-而這是我所害怕的。

主流媒體描繪出一種需要去戰鬥的新的無名敵人。戰爭跟駭客攻擊常常成為熱門標題,主要因為這種說法絕對會引起反應。而如果再把俄羅斯的武力攻擊扯進來,更會得到額外關注。但這需要我們再次檢視。

1跟0的軍隊 [6]」是Eugeny Morozov所寫的一篇文章標題,他在文章裡提供了攻擊的細節以及任何一位對於下載某軟體然後開始攻擊格魯吉亞網站這件事有興趣的網路使用者所有需要的資訊。他自己試驗過,並且分享了他的經驗談:

我不知道該怎樣註冊參加一場網際戰爭,所以我先從深入研究俄羅斯部落格圈開始。從這篇部落格中得知,我的第一位無名的導師對於這次事件中使用的各類 其他網戰繁複技巧很無力,所以就開發了一套比較簡單的,輕量級的,讓「蠢蛋」也能上手的替代方法。我要做的只是把某個網頁另存在我的硬碟,然後用瀏覽器打 開。他說這個網頁在IE裡運作不正常,但是在Firefox與Opera兩個瀏覽器中沒有問題。(相容一下吧,微軟! ) 只要打開網頁,網頁就會在單一視窗中顯示好幾十個格魯吉亞重要網站的縮圖。我需要做的只是設定該網頁每三到五秒自動更新即可,Voilà。我的瀏覽器現在正在發送成千上萬個queries到最重要的格魯吉亞網站,讓他們過載,這全部只花我兩到三分鐘的時間設定。

Ethan Zuckrman 針對「被誤解的網際戰爭 [7]」提供了一份完整的分析。

「網際戰事」這種修辭方式強化了某種意涵:我們了解怎麼打仗,所以我們當然可以贏得網際戰爭。不幸的是,事實往往更複雜。沒有什麼神奇的「網際司令部」的解決之道可以讓美國空軍用來打敗疆屍電腦。那些試著將格魯吉亞的網路伺服器重新上線的管理員所做的事情跟系統管理員面對DDoS分散式阻斷攻擊的作法如出一 轍-他們封鎖正在發出攻擊的電腦IP位置,並且將這些被封鎖的IP列表跟其他同樣面臨這個問題的網管分享。只要他們封鎖IP位置的速度能快過攻擊者招募同 志的速度,那他們就會贏得勝利。這樣的策略便是大家都知道的「Whack-a-Mole」,這個技術術語剛好跟某個戶外遊戲同名,也同樣讓人無力。

有時候駭客的世界對許多網路使用者來說是很陌生的,更不用說對於那些沒上過網的人了(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類)。舉例來說,格魯吉亞只有百分之七的人口 能使用網路。但是幾乎所有人都能看電視跟聽廣播播送的新聞,而其內容只是不斷重複同一個訊息:格魯吉亞的網路正遭受攻擊,這和正在發生的戰事有關。

部落格Digital Natives 透過「網際戰爭與非國家角色 [8]」一文分析了這場攻擊,並且討論了「數位公民」的重要性:

數位公民身分有點難搞,在網路上,無法清楚他該如何自置、對誰忠誠。要是國際人權行動者被自己的國家政府所監視,他 該對誰忠誠?或是所開發的軟體被高壓政府採用的軟體創業家?簡單來說事實是因為在世界流通的想法跟觀念已經幾乎零成本,我們必須習慣我們自己的點子或想法 被我們不認同甚至憎惡的人更進一步使用與採納。那責任歸屬呢?我認為我們在網路上的最終責任跟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責任一致-要意識到我們的行動會如何影響 其他人,並且永遠以公正態度對待其他人。

第一波頭條新聞出現之後,有些專家表示這可能是草根的全球反擊,一場抗議,一次電子暴亂。但是這些頭條新聞在全世界都引發了對安全部門的關注,網際戰爭是一個很強烈的字眼,有著很大的政治效力,極有可能形塑未來的安全措施跟網路管控方式。

現在在觀察情況的專家,例如資訊戰爭觀察 [9](Info War Monitor)所討論的話題是:

網路空間裡的攻擊是精心策劃的戰略中一部分嗎,還是只是被事件激發而自行發生?

對駭客行動主義者來說,程式碼是言論的一種形式,而他們的草根行為屬於公民不服從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一種能有效讓人聽見的發聲手段,所以他們要傳 達的訊息不會消失不見,這是他們參與政治的方式,也是表達政治言論的方式,這些在媒體的頭條新聞中並沒有任何分析。他們的駭客行為具有政治意涵,因為這些 行為不傷害人,只破壞系統。行動者跟駭客行動主義者關心的是當發生人道危機時,資訊、錯誤資訊或資訊缺乏造成的衝擊。

人們對這些頭條報導可能反應不一,(欠缺科技知識的)公眾意見可能被不細心的媒體報導,例如媒體把這些網際攻擊描繪成是全球安全的重大威 脅,因而支持政府未來採取更嚴格的措施來管控網際網路。這也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使得人們認為駭客的行為是「激進行徑」或是「破壞和平的罪行」。

在最後,就如同「戰爭的虛擬次元 [10]」(The War's Virtual Dimension)一文所說:

當政治與資訊戰爭開打,在那彼方-在南奧塞梯,在格魯吉亞-還有人們死去並承受極大痛苦 ..[…].

或許現在正是一個好時機,去思考作為一個好的網路公民,如何利用網路工具來幫助身陷其中的人們,並且讓媒體與輿論瞧瞧透過網路也能做大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