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日本:用生物研究尋找社會問題根源?

類別: Japan 日本,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Health 衛生

自明年起,日本文部科學省召集一群研究人員,將探索腦部結構與社交能力之間的關係,希望分析腦部控制睡眠習慣、抗壓性等機制的區塊,找出根治社會關係不良症狀的方法。

根據《每日新聞》於8月19日的報導 [1][日文],政府預計花費17億日圓投入研究,以處理國內「隱蔽青年 [2]」(引きこもり,指長年待在房間,自絕於家人與社會之外的人)和「憤怒青年」(キレる若者)日增的現象。

對於記者西川拓的報導,許多部落客對政府的決定感到失望(如Kyō mo aruku [3][日文]部落格的黑川滋),認為政府態度自相矛盾,黑川滋指出,政府既希望研究腦部科學來解決社會與文化問題,期盼發現化學方程式能改善隱蔽青年與憤怒青年現象,卻交由文部科學省統籌執行,而非厚生勞働省。

Kaze no hōsen [4][日文]則表示:

報導中所提及的研究可能有其必要,雖然不是交由厚生勞働省處理,但文部科學省至少應能從教育或社會學角度進行研究,我希望政府能從社會內人際關係與教育現況中,找到「隱蔽青年」與「憤怒青年」的成因,先從學校教育開始。

[…]

在我看來,文部科學省做為教育主管機構,面對學生在校內所產生的憤怒,卻希望從學生腦部構造裡找出原因,根本是推卸責任,難道文部科學省打算用服藥治療的方式,解決校內霸凌與暴力問題嗎?

文部科學省在《每日新聞》的報導裡強調,這項研究是為了分析腦部機制與憤怒之間的關係,其他日本部落客覺得偏見色彩太重,一位未署名的回應者在2ch網站上提到 [5][日文]:

我是位腦部科學研究生,對於「腦部構造面對社會環境的適應性」這項研究,如果我們將這句話獨立出來,似乎文部科學省很希望將研究內容與「憤怒」連上關係,但《每日新聞》特別挑出文部科學省報告的這句話,似乎卻扭曲了原意。無論研究最終有何成果,我覺得研究本身並沒有錯,撥款進行這項研究也沒有錯,問題在於這家報社的筆調姿態太高,而且《每日新聞》也有記者是是腦部研究委員會成員。

校對:nairobi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