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部落客相當留意高加索地區的局勢,許多人比較與分析科索沃及南奧塞梯問題的異同,有些人對表達自身看法較為保留,主要引述政治人物言論,以下這段文章來自塞爾維亞部落客Aleksandar T,他引述俄羅斯官員近期發言,這名官員將俄國在喬治亞的軍事行動與歷史事件相連結:
這是什麼?宣傳戰?來自西方?…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洛夫(Sergey Lavrov)在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中表示:「俄國在南奧塞梯的行動,迥異於美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於1999年在塞爾維亞的行動」,他指出,北約的行動原本只應攻擊軍事目標,後來轟炸地點卻包括橋樑、電視塔、載客火車、民間設施,以及炸毀中國駐貝爾格勒(Belgrade)大使館。
拉夫洛夫說,俄國「依據國際法、自衛權,以及與南奧塞梯相關協議運用軍力,俄國不能容許自己的維和部隊按兵不動,眼睜睜看著1995年波士尼亞瑟雷布尼卡種族屠殺事件重演」。
俄國駐北約代表洛格辛(Dmitry Rogozin)表示:喬治亞總統薩卡施維利(Mikhael Saakashvili)別做導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
格洛辛將喬治亞境內情況對比一次大戰前強國的處境,強調俄羅斯與西方國家關係僵化難免。
格洛辛認為:「如今氛圍讓我想起歐洲自1914年後的局勢,強國因一名恐怖份子而爆發衝突,我希望薩卡施維利別成為另一個普林西普。」
以下是該篇文章之後的部分回應。
Doctor Wu說:
情況很明顯,在與西方國家爭論時,俄羅斯使用自己最熟悉的例子反擊,提到瑟雷布尼卡事件等於打了荷蘭一耳光;提到普林西普,就會 想到英國如何看待這個人,英國認為這個笨蛋讓他們捲入一場所費不貲又沒必要的戰爭,讀著英文的回應時,想起這件事就會很有趣。塞爾維亞可從此事學到很多。
blackbox92說:
我想這證明當自身利益受影響時,俄羅斯和西方也沒什麼兩樣,[…]俄國在這種情況下,其實間接支持西方對科索沃的態度。
原文作者Aleksandar T後來也參與討論,他在一項回應中提到英國《泰晤士報》的社論,可惜並未指明該篇社論確切發表時間:
《泰晤士報》一篇社論指出,西方國家已改變外交優先處理事項,他們將對抗恐怖主義,轉變為壓制俄國與中國等新強權的民族主義與民主想像。
通篇社論基本上在分析西方外交政策,亦即「新世界體制」,尤其是全球財富與權力從西方流向東方,其中指出,相較於北京奧運會裡的國家競爭,這種政治與經濟板塊挪移更令人憂心。
社論撰稿者認為,中國、俄羅斯與阿拉伯國家因石油生產成本低而市價高致富,這是西方國家社會效率低落、經濟局勢動盪、外交自信過盛所致。
社論末了指出,美國身為世界唯一強權,無論下任總統是歐巴馬(Barack Obama)還是麥肯(John McCain),西方世界都得面對新世界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