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印度:如何看待《貧民百萬富翁》

類別: India 印度, Film 電影, 藝術與文化

[1]各位若還沒聽過《貧民百萬富翁 [2]》這部電影,肯定是錯過先前幾週眾人討論與口耳相傳的話題,這部作品原本幾乎找不到電影院線上映,目前已獲得美國4座金球獎,亦獲得10項美國奧斯卡獎提名。英國導演丹尼波爾 [3](Danny Boyle)以僅1500萬美元預算拍攝電影,原著則來自印度外交官Vikas Swarup [4]的小說《Q and A [5]》;電影中除了Anil Kapoor [6]Irfan Khan [7]幾位印度知名影星外,大量起用未曾在鏡頭前表演的新人。劇情大綱講述Jamal是位來自印度孟買貧民窟的年輕貧窮男子,幸運地參加知名電視遊戲節目「誰想做百萬富翁」,結果發生什麼事?他是贏或輸?

Danny Boyle

導演丹尼波爾,照片來自stits [8],依據創用CC授權使用。

電影幕後團隊來自英國與印度,全片在印度孟買拍攝完成,去年底在美國及歐洲上映,上週也在印度推出,相較於美國佳評如潮,在印度卻是毀譽參半。一如預期,由AR Rahman [9]製作的配樂在印度獲得一致好評,至於對電影本身的看法則意見分歧,尤其是印度知名巨星Amitabh Bachchan [10]的一篇部落格文章引發眾多討論,他先前對這部電影的看法是 [11]

在部落格裡,某些人對於「貧民百萬富翁」電影內容的評論與憤怒,促使我說以下的話。假如「貧」片影射印度是第三世界內在污穢的發展中國家,造成了國家主義者與愛國人士的痛苦與厭惡,大家該知道即便在最發達的國家,陰暗的內在亦是存在且猖獗的。只是「貧」片構想是由一位印度人所撰寫,一個西方人構思與統籌拍攝成電影,獲得具創意的金球獎肯定。但其他影片未必有如此機運。

他的言論自然受到媒體與部落客諸多檢視,Just Jo在文章「Bachchan你根本不明白 [12]」中,認為《貧民百萬富翁》裡的貧民窟並未反映孟買現實情況:

Bachchan,若你沒注意到的話,好萊塢總是有電影呈現印度社會糟糕與不好的面貌,照你的論點,全世界的人看完好萊塢電影後,都該相信美國國內只有罪犯、種族主義者、強暴犯、懷孕的青少女、毒販、戀童癖者等,但實情如此嗎?他們用電影這項媒介反抗這些罪惡,若同樣的情況在印度發生,你也會生氣,噢對了,你還會對傳奇導演沙提阿耶特雷 [13](Satyajit Ray)憤怒吧!

後來Bachchan又寫了另一篇文章 [14]澄清見解,並向導演丹尼波爾及演員Anil Kapoor對話。

印度最大資訊科技服務公司Infosys共同創辦人Nandan Nilekani [15]提出有趣觀點,認為電影在印度已成為這個世代的「時代精神」,他對比七零年代的印度電影與《貧民百萬富翁》,指出兩個世代的世界觀差異:

這部電影的主題在於抱負,在於美夢成真,主角Jamal是個小市民,他不像七零年代的印度人那樣憤怒,他懷抱希望、努力不懈、勇於挑戰,縱然身邊的人稱他是「貧民犬」,他仍對自己的出身感到驕傲,他明白重點不在於來自何方,而在於前往何處。

印度年輕人又怎麼看待這部電影?他們也認為這是關於抱負與美夢成真的電影嗎?似乎並非所有人都相信電影裡的希望元素,Desicritics [16]部落格的PH表示,他無法將自身投射於電影之中,他指出:

相較於美國南方年輕人,Jamal並未成為印度同輩人們的代言人,我們沒聽過他以「局外人」觀點,告訴我們其他人的有趣故事,…讓這部電影成了半調子,既想成為童話故事,又想捕捉都會貧民面貌,最後兩邊都不討好。

他的結論是:

這部電影就像想用苦澀醬汁煮出一道甜點。

年輕的印度裔美國人Meera Sinha [17]曾待在印度一年,她也看過這部片,她提到孟買貧民窟居民抗議外人以「貧民犬」形容他們,她也提到電影引發的論辯:

這種對大眾文化的健康論辯,能幫助我們了解與媒體的關係,以及媒體如何呈現我們。

無論人們是否喜愛《貧民百萬富翁》,這部片確實讓印度社會開始討論貧困、企業與印度電影,希望這場對話能有所結果。

縮圖來自Richliu [18]dq [19],依據創用CC授權使用

校對:nairobi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