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帝汶:蘇艾媒體空間力搏數位落差

[本文英文版原載於2009年2月15日]

在東帝汶連上網際網路的九年後,這個國家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數位落差。實體取用科技、資源與工具依舊困難;上網一個小時的費用相當於每日基本工資,且數位公民參與或電子商務實際上並不存在。在最小的行政區,譬如東帝汶南部的蘇艾,連上網路仍是夢想。 Jen Hughes

在力圖縮小數位落差的一些行動當中,澳洲記錄片工作者珍‧休斯創建了蘇艾媒體空間(Suai Media Space),這是一個社會媒體計畫,要將蘇艾人民和世界社群連結起來。該計畫的主要目的是「讓蘇艾青年的聲音能被全世界聽到」,要把文化與創造性放置在友誼關係的中心。

問:你是怎麼投入東帝汶事務的?

答:我一開始是追蹤菲利普港市(我的社區)與蘇艾在1999年12月締結的友誼市新聞。這個友誼市關係的建立,是要協助蘇艾復元。當東帝汶人民從傷痛與荒廢中復元時,這種跨越國界、跨越文化的友誼能扮演何種角色,以及東帝汶人民會怎麼做來讓自己復元,對此我感到興趣。

後來產生了蘇艾媒體空間網站,這網站內容是由來自蘇艾的青年、其他人與我自己所撰寫的,還有一個紀錄片以系列影片「給蘇艾與菲利普港的信件」的形式擺上去(我將會在今年陸續上傳)。我拍攝這些素材已經有9年,是我跟隨並參與來自這兩處極為不同地區的友誼活動時所拍攝。在這些「信件」裡所呈現的是豐富美麗的東帝汶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讓東帝汶人民安然度過其復元過程。

他們同時呈現了往現代化轉型中的文化,確切的說是後現代性與數位時代,而年輕人積極擁抱數位工具以及網際網路,要展示他們的音樂與故事。

Friend Rock

照片來源:Friends of Suai Rock

問:你與哪些社群合作?

答:我與兩個行政區合作,墨爾本的菲利普港與東帝汶東南部的農業小鎮蘇艾。要他們實際加入這網站的計畫其實有困難,而且這還是個新興的計畫。從1999年到現在,我的「計畫」內容涵蓋範圍,從蘇艾之友(Friends of Suai)所從事的行動、菲利普港與蘇艾發生的事情,特別是蘇艾、一直到我擁有的資源以及科技的轉變。我一開始在菲利普港與蘇艾,乃至帝力(Dili)與 達爾文港兩個對口的城市,蒐集新聞報導,並建立兩造的友誼關係。在那些地方,與我計畫相關的人大多是澳洲人、東帝汶人與東帝汶裔的澳洲人,分別住在東帝汶 與澳洲。 (譯註:帝力是東帝汶的首都與最大的城市)

問:社群是如何參與到這個計畫中?

答:社群可以透過許多途徑來參與,真的多於他們所想像。但最棒的起步,即是藉由觀看與閱讀這些報導來成為蘇艾之友、加入你自己的部落格或網站的連結,或透過各種管道來成為朋友。當然,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成果是翻譯。更多語言加入,我們的社群就能變得更加多元。

可能今年內,社群對這個網站的參與度會有所增長,也可能在我承諾投入此計畫的10年內不會有任何參與。目前來自兩個社群的人可要求成為作 者,這種情況下,由於這網站是以部落格軟體建構,因此他們得以自己在上面發表任何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加入Facebook群組,上傳到我們的 Youtube網頁或者連結到該頁面,或是透過電子郵件、CD、DVD傳送報導與照片或短片,然後由我替他們上傳。

我也建立一個Ning社交網路,但還沒開始推廣。等到蘇艾有了寬頻之後,會給他們更多的專題討論。然後他們可以彼此介紹這個網站,並且互相教導。若是有人擁有特別的技能而想要提供出來,希望能幫助我,或者只是想找我談談,他們可以g艮我連絡,並且進行交談。

已經有許多人在蘇艾的社群中舉辦各種活動,這也帶領著網站內容的發展。今年有位叫做Chamot的年輕人來自蘇艾的Kamenassa,他透過一個彼此共同的朋友聽說了蘇艾媒體空間,便用電子郵件寄給我他的詩,請我上傳到蘇艾媒體空間。我還邀請了到訪網站的人翻譯這些詩。我們正在找尋一位英語、一位葡語的譯者來翻譯這些,假如有人志願的話?

問:在東帝汶的民眾如何接上網路,特別是從蘇艾?

答:直到2004年,網路才接到蘇艾來。在1999年的菲利普港我們的家裡、辦公室與圖書館是用撥接來上網。印尼所支持的民兵將東帝汶的所 有通訊基礎設施破壞殆盡,他們在公投之後便離開東帝汶。我在2000年7月到達蘇艾之時,澳洲泰爾斯瑞電信(Telstra Australia)提供了昂貴的電話通訊,但在這個地區以及帝力的陸上傳輸線路都不可靠。我想,那個連線是從東帝汶經過達爾文,再回到東帝汶。我聽說電 話帳單是以國際電話費率計算。

在非常時期,聯合國擺了一台衛星電話在蘇艾,某些非營利組織得以使用,但我們主要依靠手機。偶爾有來自聯合國的朋友協助,我們可以使用他 們的電子郵件網路。聯合國撤離時,一併把衛星電話帶走了!這個時期,東帝汶的通訊取得極其的困難。聯合國人員與聯合國警方時常搞不清楚誰是民兵而誰不是, 因此常常是外國人得以有通訊的特權,像是網路連線、乘坐直升機到帝力,但當地人則不能。

東帝汶電信的網路連線在蘇艾是撥接連線。電信公司提供一台電腦數據機作為整個柯瓦利馬(Covalima)地區之用,另外可以同時外接一台筆記型電腦。所以少數擁有筆記型電腦的人,他們通常可以很快的連上網路,而同時其他人還得用東帝汶電信的電腦。對大多數人的收費相當高,每小時是每金2元。我所知道要使用網路的東帝汶人是從事非政府組織工作的。

我為網路工作坊寫的報導需加上照片,照片檔案必須用Photoshop縮小到30KB以下。當我們使用東帝汶電信終端機或蘋果的麥金塔筆電 時,我們可以上傳文字,但不能夠上傳照片或用電子郵件寄到澳洲去。好幾次我們試圖尋求當地服務處的協助,或連絡帝力的東帝汶電信來協助解決這問題,但最後 還是因為太麻煩而放棄了。我是個非常有經驗的網路使用者,我有一位同樣是澳洲人的同事,她在東帝汶與印尼工作並居住了幾年,她使用電子郵件與東帝汶電信極 富經驗。她說的是德頓語、而不說葡語。而我們兩個都無法獲得協助。當地的終端機頻繁出現病毒警告,但當我們詢問當地服務處工作人員要如何處理時,給我們的 建議卻是忽略它。

一旦蘇艾可以獲得暢通的寬頻網路時,連結到網站的社群軟體應該會讓這兩個地區與世界其他地方,在廣泛的領域上更實際的彼此連繫。到時後還 剩下的路障將就會是語言障礙了!要克服這問題,我們將需要一些翻譯志工,以及發展出一些優秀的社群文化內涵,來加速交流的巨輪。若是兩個地區可真正具有友 誼,我們就將看到蘇艾人民的重建。

問:青年媒體中心YoMaTre又是怎麼開始的?這個計劃是如何成長的?

答:我2006年開始直接與科瓦利馬青年中心的協調人合作,協調人是Ergilio Vicente,當時我與蘇艾之友有所合作。在此之前,我與Ergilio相遇於2000年並第一次討論這個計畫,當時還認識了Josh Trinidade,他在2000年創辦了青年中心。這故事的其他部份都擺在網站上。

我第一次「參與社群」的形式,是試著去和蘇艾的藝術家Sergio da Costa交朋友。我們開始接觸時他大概是18歲,現在他已經27歲了。Sergio與我以交換資訊作為開頭,像是藝文資料、錄音機、錄音帶、CD的說明 頁與繪畫,我們都拜託別人幫我們帶過來。這就是最初8、9年我們交換電影、信件與照片的方式。Sergio與其他蘇艾藝術家的作品可以在這邊看到

我第一次「社群參與」的形式,是一次試著去和蘇艾的藝術家Sergio da Costa交朋友。

Sergio da Costa's self portrait

照片來源:Sergio da Costa之自畫像,鉛筆畫,2000年。

最初Sergio給我並寄給我一大堆他的繪畫。其中一些是情緒強烈悲傷的自畫像。所以在2003年我帶著這些繪畫回到蘇艾,和Sergio 共同製作了一部關於他作品的影片,由他自己為影片加上旁白。2006年回到蘇艾的時候,我著手剪輯並與他一起做校對。這部影片到今年仍待上傳。他有一份 DVD拷貝,我也有更多的資料要補充上去。我製作的所有影片都寄到蘇艾,或是我直接帶過去,在許多場合放映─包括公眾或私人場合。石之圓圈(The Circle of Stones)是最受歡迎的。

2006年我們分送出一些媒體工具,這是由菲利普港的蘇艾之友所資助,然後我辦理了首屆影片製作工作坊。從那時起,YoMaTre這個青年訓練組織便成型,活動涵蓋網路與影片製作。

去年六月時我們舉辦幾場工作坊教導YoMaTre成員如何在網路寫作、數位攝影及如何進行影像處理與壓縮大小以供網站使用,我們也製作了網 路影片。同時我們也告訴他們如何上傳故事到蘇艾媒體空間。他們的故事以德頓語(當地語言)及英語都可閱讀。在這邊您也可看到YoMaTre成員寫的故事與照片,是關於他們去年下半年的和平行動。

我與東帝汶市場的人暫住一起,睡在蘇艾的地板上。我在當地市場採買,並且一直這樣做已經有9年了。當我在2008年6月份開車經過市場時,我聽到一個聲音喚著「珍‧休斯」─這對我是個光輝的時刻。

圖片來源:Ergilio Grassi、Lin 和其他人拆開錄影設備的包裝,2006年2月

問:除了難連上網路,菲利普港與蘇艾社區似乎喜愛彼此交流互動。能告訴我們「交換石頭訊息」計畫嗎?

答:2001年我製作了一部呼籲公理正義的影片,是以蘇艾大屠殺的首週年場合的片斷剪輯而成。片名叫做「石之圓圈」。

在一週年之際,蘇艾人民放置石頭或簡單地題寫過的石塊,在發生大屠殺的教堂外圍成一圈

圖片來源:石之圓圈,蘇艾,一周年紀念,蘇艾教堂大屠殺,2000年9月6日

接下那年我在菲利普港的聖基爾達鎮市政廳辦了一場紀念活動並放映「石之圓圈」。既然高科技的聯絡與參與方式尚不可得,我想利用蘇艾人民使用 的通訊媒體讓他們緬懷摯愛的人,這會很棒。所以我們邀請菲利普港的居民帶來一塊石頭,繪有給蘇艾人民的訊息,並在2001年9月9日置入紀念蘇艾教堂大屠殺第二週年的石之圓圈。

約有200個人參加放映活動觀賞影片,聆聽音樂與故事,把石頭與鮮花放在市政廳外頭圍成一圈。現在,這些石頭與石之圓圈連結起兩 個社區,在9月的十週年前,蘇艾媒體空間將為所有這些石頭放在一個特別的地方。同樣在今年9月,我們希望這個故事的影片能在大屠殺10周年時,能在蘇艾放映。

石之圓圈,2001年版

問:交換自畫像這個計畫又是怎樣呢?

答:有一位菲利普港的年輕工人辦了一場給菲利普港年輕人的自畫像展覽,並請蘇艾之友邀請幾位蘇艾的藝術家寄些畫作,加入展覽中。多產畫家Sergio的肖像繪圖經歷,表示他知道蘇艾其他的藝術家,因而Sergio就被請託,幫蘇艾之友做個介紹。

這是一位極具天份的年輕男子,他來自蘇艾的洛羅(Loro),坐輪椅,名叫Atoy…

…還有其他的年輕人,到處都可以在蘇艾的牆壁上看到他們的作品。

Almeida's wall

上圖:男孩的畫像,Atoy繪;下圖:蘇艾的牆壁藝術,Almeida繪(2008年6月)

製作菲利普港畫展自畫像的藝術家收到費用並獲得畫作的材料。這活動接著擴大為學校之間的自畫像交換活動。這些學校還沒允諾我們將作品上傳,但預期之後幾個月就可以進行。

問:您覺得什麼是最近這十年裡主要的挑戰?

答:計畫最主要的挑戰之一,即是要讓人能夠了解它。這對包括我在內的所有人來說是個學習曲線,因為技術不斷在改變(現在也是如此)。實際的 人常會說,有飯吃比較重要。我的回答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在同一個領域工作,而年輕人現在失業且無所事事。這無法說服所有人。我只是很幸運,菲利普港任職 最久的兩位蘇艾之友協調員都認知到媒體的力量與重要,且對於媒體藝術與其在蘇艾年輕人未來的角色上,他們能了解我的觀點。有一個挑戰是,我必須要學習社區 發展進程。重要的是,當一些特別的計畫可提供協助時,需求須由蘇艾提出。他們的優先順序自然跟我不同,而Ergilio直到樂詩會到他社區中辦了一個 HIV計畫的媒體工作坊,他透過教學錄影帶中看到媒體工具這麼有用,才提出需求。也就是這個需求,致使我擬出媒體計畫並獲得資金。

我一直到去年(2008年)才知道,原來Ergilio沒有真的了解我們在2000年一開始所討論的這個計劃。(我想,當時我也不是真的 知道那是什麼!)在2000年我一再被警示,切勿許下我無法做到的承諾,於是我認真地依據他的指示「啟程並著手開始」。諷刺的是,2000年與 Ergilio的討論,讓我接下來的十年投入到我的承諾中!澳洲歌手Paul Kelly的歌有句歌詞說:「要當心你夢到什麼,你可能就會達成!」而我真的達成了。在過去的9年裡,我發現這個計畫已經藉由各種不同途徑達成目標,這些 途徑多於我原先所設想的,而且是在我預期不到的時候。是Ergilio在2005年的請求,最終促成在蘇艾設立媒體群組,而因他們的需求配合蘇艾之友與其 他人的行動,真正的形塑了媒體群組。現在國際記者聯盟也參與其中,因而為他們的技能訓練添加另一個範疇。我們現有的這個網站與媒體計畫在某些成程度上合乎 我原始的構想,但並不全然。兩者本身與其正面的影響,在在都令人滿意。

挑戰一直很巨大,在個人與專業上皆然。其中有些的經歷與社群的參與很有關係。就個人而言,我一向需要極大的耐性與膽量,以決心讓我有所防 衛來持續前進、持續學習社區發展進程以及科技技能,因為科技日新月異,並持續下去,就因為這個計畫永遠沒辦法預期。我時常回想起,當澳洲行動人士Lee Kirk在蘇艾工作時告訴我的箴言「neineik neineik」,或是「慢慢來,一步接一步」。我學習到仔細聆聽Ergilio,並學到保有彈性,順其發展,毋須迎合其他人的期望。

直到前不久,我們甚至還沒有穩定的撥接網路連線。很多時候,短訊服務(sms)變成最好的通訊方式。就在今天,Ergilio才詢問過我 的Skype帳號!若在蘇艾的Ergilio Vicente與Simao Barretto個人沒有耐性與包容,整個狀況就會變得不可能。更不用說兩地蘇艾之友的工作。

問:蘇艾媒體空間的夢想是要讓他們的聲音被全世界聽到。大家能夠如何參與並且幫忙實現這個夢想?

答:我知道假如大家真的利用意見欄或電子郵件回應他們,蘇艾的年輕人會非常高興。這聽起來或許太簡單,但有人聆聽他們便是給了他們最棒的禮物。這是第一件事。第二是請這些閱聽者說明他們是誰,以及他們對什麼有興趣。

需要的還有印尼語或德頓語訓練計畫講師。像這類的需求,需要進一步好好的規劃。任何的訓練計畫都需要符合蘇艾青年的需求,他們時常會確認他 們所要的是什麼。蘇艾之友目前正在諮詢階段,掌握住更具架構並均質的訓練計畫,當這些就緒後,就可以號召訓練員。然而,團隊也有他們在財政資源上的其他需 求,就這點而言,他們尚未承諾在未來兩年期間,能有資金投入訓練。柯瓦利馬青年中心管理的非常好,有能力規劃實行他們的媒體訓練,能有財務支持就太好了。

另外社群也可翻譯手冊與折頁,或購買印尼手工書籍。或者,我總是想,若是線上有德頓語或印尼語的「如何做」指南提供給他們,那就太棒了。也許已經有類似的印尼語網站吧。

***
請同時點閱蘇艾媒體空間的YouTube頻道,以及YoMaTre之友的facebook群組

這則訪問屬於慶祝東帝汶連上網路9週年紀念的系列文章的一部份。首篇文章解釋這個國家的巨大數位鴻溝。在下篇文章,您將會發現到,東帝汶部落客要上傳內容到網路上所要面對的困難,以及政府決定將採行的「遠距學校」作為對策,來提供地方教育而毋須接上網路。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