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如何才能鼓勵生育?

請問現金補助會讓各位女性願意生小孩嗎?新加坡政府最近推出「寶寶紅利」(Baby Bonus)計畫,希望挽救國內不斷下滑的生育率,但民調顯示多數女性不願為此懷孕產子。

新聞報導指出,星國政府為此計畫於2008年提撥共1.623億美元經費,但生育率並未因此提高。

新加坡官方網站寫道:

各位前兩個孩子可獲得每人4000美元的現金獎勵,第三、四個孩子則每位6000美元,孩童只要是在2008年8月17日後出生,也能獲得政府補助,只要 各位在兒童發展帳戶存入多少錢,政府便存入同額補助;若孩子在2008年8月17日之前出生,只要是家中第二至第四個孩子,同樣可享受兒童發展帳戶的補 助。

這是特別針對兒童的帳戶,可在任何OCBC銀行或渣打銀行分行設立,到孩子滿六歲當年年底之前,都可以持續不斷存款,家中第一、二個孩子帳戶補助限額每人 最高6000美元,第三、四個孩子補助額每人最高12000美元,第五個孩子之後每人最高18000美元,政府將在次月存入相同額度的金錢補助。

換言之,父母不只能獲得現金紅利,兒童發展帳戶裡同樣會有政府補助,並依照孩童在家中長幼次序決定補助上限。

近期星國全國人口秘書處數據指出,去年全國只有32,423名新生兒,僅比2003年增加129人,政府則是自2004年起,將補助範圍擴大至家中第一個與第四個孩子。

新加坡Mother of Six部落格向來以母親及社會議題為主題,她認為擁有大家庭的觀念在星國不受青睞:

我告訴別人自己有六個孩子時,人們通常一臉不可置信,許多人一定覺得我瘋了,因為大多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如今實施「寶寶紅利」之後,或許未來會以三、四個孩子為標準,但六個孩子?

新加坡社會反對擁有多個孩子主要是基於經濟理由,成本的確愈來愈高,若想到學費、補習班、校車、才藝班、托兒所、傭人等,人們肯定會對多生孩子打退堂鼓。

然而單身未婚媽媽卻無法享有相關福利,「新加坡單身母親協會」部落格認為

若讓單身母親有機會搬出來自己建立家庭,她們就能學著獨立與自助。

若提供同樣的優惠給單身母親,例如購買國宅、獲得「寶寶紅利」等,她們就不必擔心在家面對壓力,更能專心工作與求進步,若自己的心智與精神更好,她們更能夠規劃未來。

「寶寶紅利」讓單身母親能支付牛奶、尿布等幼兒基本需求,也有錢為孩子註冊公立托兒所,騰出時間接下更穩定與長期的工作,有了這些紅利,單身母親更能放輕鬆。

MollyTo Fix A Mocking Peasant部落格中,對於星國政府面對單身未婚媽媽的態度提出有趣分析:

一如往常,親愛的電視頻道Channel News Asia簡潔地用一句話,為我們整理政府代表的混亂邏輯(或許沒看出其他諷刺之處?):

「寶寶紅利」不會擴及單身未婚媽媽,因為婚姻與家長方案只適用於已婚配偶。

換言之,我們不會將單身未婚媽媽納入寶寶紅利計畫,因為就是不會,這項計畫只能由已婚配偶申請,就是不會擴大。

Molly進一步指出:

新加坡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部長符喜泉(Yu-Foo Yee Shoon)提到在寶寶紅利計畫中,不會納入單身未婚媽媽的其他理由,例如她們可申請其他已婚媽媽享受的福利…

單身未婚媽媽無權申請寶寶紅利,因為她們可申請別的福利,簡而言之確實如此。

但各位必須記住這位部長的名言:

「婚姻與家長方案並非針對兒童的財務協助,政府不能也不該成為養父」。

故「寶寶紅利」理應減輕生育孩子的財務負擔,但並非財務協助政策!政府不必擔任養父,也能提供寶寶紅利給貧困已婚伴侶,但若擴及單身未婚媽媽,政府就變成養父了!

她最後表示:

由於社會對單身未婚媽媽充滿污名,她們相較於已婚母親,更常得決定是否接受墮胎…

單親家長的兒子也要入伍。

Pretty Princess Maggie自稱是個「擁有家庭和帥氣男娃娃的母親」,她在部落格上對母親身分及寶寶紅利制度的看法很有意思:

星國政府最近修正寶寶紅利方案,但身為一個孩子的母親,我不想再犧牲工作和時間,不想再停下一切生另一個孩子,我想讓這個孩子擁 有最好的生活,我不希望他向其他兄弟姐妹分享父母的愛,因為我自己過往經驗不太愉快,我希望好好照顧與培養他,給他最好的一切,一個好孩子總勝過八個壞孩 子。[…]

嚴格說來,延長產假只會提高雇主負擔,也阻礙我們的升遷機會,我不認為這會讓女性願意生更多孩子,若女性新進公司,準備生好幾個孩子,肯定會壓力更大,但 若照顧新生兒期間公司不會停薪,的確會讓我考量再生一個;若孩子能獲得教育免費或高額補助…幾千美元的寶寶紅利用來支付住院費用,實在比不上孩子一歲 半之前的托嬰費用(950美元*15個月=14250美元),也比不上照顧孩子的心力。寶寶紅利只能吸引那些不明白養育孩子辛苦的人,簡而言之,只有沒計 算過開銷的人,才會覺得這是筆大錢,但其實這是筆鉅額投資,還不保證會有任何報酬。

Singapore Sojourn blog分析星國人口老化現況的背景原因:

…若回顧自六零年代以來的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史,人們之所以不願生育,起初在於政府刻意抑制人口成長。

當時家長若擁有超過兩個孩子會受罰,墮胎案例也很多,生育第三個孩子會蒙受社會污名,也提高許多成本。

Mui Teng Yap對此議題撰寫一篇有趣論文名為「繁殖力與人口政策:新加坡經驗」,其中指出:「星國長期以使用社會政策影響生育行為聞名,首見於六零年代末與七零年代初,此後持續至今,不過人口結構目標已從壓抑出生率變為選擇性鼓勵生育。」

政府過去擔心,高教育水準者生育率不足,而低教育水平者生育過多。

政府在1987年改變為「若經濟許可則歡迎擁有三個孩子」,但我覺得當時傷害已造成,人們對家庭的觀感及定義已經改變。

對於「寶寶紅利」計畫為何未發揮預期效果,(13) Expositions列出幾項原因,包括社會心態與難以維持工作及生活平衡:

首先,社會心態必須改變,隨著新加坡邁向現代化,民眾教育水準愈來愈高,女性也更加獨立,她們對工作很熱情,也因成功而感到滿足,星國職業婦女比例不斷提高,在1986年至2006年間,從45.6%增至54.3%…

其次,工作與生活之間難以求取平衡,讓許多夫婦猶豫是否該生孩子,職業婦女尤其抗拒生育,害怕職場要求與家庭責任的負擔太沉重,因為都需要付出很多…

總而言之,許多因素會影響生育決定,故「寶寶紅利」方案效果有限,對於如此複雜的抉擇,這種解決之道太過於簡化。

Temasek Review亦提到,住宅等生活成本過高是導致補助計畫失靈主因。

新聞報導社會學家Paulin Straughan認為,現金補助不足以鼓勵女性生育,她在報導中建議,母親與家長真正需要的是「職場彈性與自由」,報導引述她提到:「我們需要更多開明的雇主,他們若願給予更多時間,讓父母能處理照顧孩子的壓力,或許會擁有更快樂、更忠誠、更具效率的員工」。

Mother of Six的結論是:

我的經驗有何意義?首先,生育與否是夫妻兩人的決定,我們因喜愛孩子而生育,縱然無法享受寶寶紅利也無所謂,若有夫婦只為金錢獎勵而生孩子,實在會令人遺憾,因為孩子成長所需不只是金錢而已。

其次,女性應重新探索自己的身分,只有我們能孕育生命,自六零年代的性革命後,我覺得世人刻意壓抑這個重要角色,當然在平權時代裡,我們會主張丈夫也得參與養育孩子,但假若女性不願懷孕,男性又何來養育機會?

新加坡部落客Ian Tan部落格裡,提供解決國家嬰兒荒的幾項有趣方案。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