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及利亞:部落客討論國家形象問題

photo from Oluniyi Ajao: http://www.flickr.com/photos/niyyie/2212651560/
眾人皆知奈及利亞有形象問題,無論是419件網路詐騙案、貪腐、三角洲地區的石油海盜問題,只要提到這個非洲人口最高的國家,都會直接連想到這些事件,但奈及利亞過去一年在國際上的形象格外惡劣,過去幾個月以來,許多事件描述奈及利亞的方式令人質疑,也引起部落客討論。

九月時,新力公司推出一部Playstation 3的廣告,其中說道:「你不能盡信網路言論,否則我早就是奈及利亞百萬富翁了」,這則廣告令許多奈及利亞民眾感到震驚,奈國政府亦要求新力公司道歉,新力公司事後致歉並撤下廣告。

與此同時,賣座科幻電影《第九禁區》(District 9)推出,但令許多奈及利亞人厭惡,奈國政府不滿電影中將當地民眾描述為罪犯及食人魔,禁止該片在國內上映,並要求審查委員會沒收電影院所有膠卷;該片在網路也引來不同反應,有些人認為電影以種族主義觀點看待奈及利亞人,也有些人強調這只是虛構,與現實毫無關聯。

Adamu Waziri在EVCL部落格指出,奈及利亞人對本國民眾也常帶有負面眼光:

奈及利亞本地影業的作品在國內外觀眾面前,時常更加嚴厲批判奈國民眾,有段時間裡,奈及利亞電影裡總會有舞弊、巫術、武裝搶劫、亂倫、通姦、食人或貪腐情節,多年來,本地數千部電影都充斥這種主題,卻未曾遭大眾或政府反對。

禁止電影上映會創下不良先例,更可能造成危險,應該讓大眾能討論這種狀況,我們的心智已夠成熟,政府已意外為這部電影帶來大量曝光機會與知名度。

Nicole Stamps評論《第九禁區》內的種族問題:

我最不滿的是,多數電影觀眾不會質疑或注意到影片中的種族主義言論…為何奈及利亞人不能只是懷有金錢或武器等一般動機?為何他們總要成為使用巫術的野蠻人?…我們不可能忽視這種關於奈及利亞的刻板形象,在故事脈絡之下,這種說法不僅有害或誹謗,更是非常危險。

Nigerianstalk.org網站上還有更有相關論辯,或直接搜尋「district 9 race」即可。

最近《時代》雜誌發表由南非攝影師Pieter Hugo拍攝的相片集,其中以奈及利亞本地電影業為主題,雖然其中爭議不若前面兩者,但同樣引起部落格圈論辯,焦點在於如此呈現奈及利亞究竟是藝術自由,抑或是文化偏見?

Solomon Sydelle在Nigerian Curiosity部落格寫道

我絕對明白人要不斷挑戰極限,畢竟這種慾望過去帶來許多經典及歷史大作,但看著這些照片,我實在很難欣賞它們的意義,我認為這些照片過度倚賴偏見,只會讓多數西方讀者證實自己的刻板印象。

這些事件的時間點特別不巧,因為今年奈及利亞政府才希望重建國家形象,這項計畫由資通訊部長Dora Akunyili博士推動,目前褒貶兩極(全球之聲先前報導請見此)。

Bunmi Oloruntoba在A Bombastic Element部落格提到重建形象運動,以及最近英國廣播公司BBC的報導

部長說得確實沒錯,奈及利亞忽視許多正面力量,也沒有好好訴說自己的故事,讓世界誤以惡名來定義這個國家,部長也的確提出不少正 面範例,不過BBC找來幾位公關及品牌形象專家指出,若一國希望重建形象,必須讓公關團隊有更多素材可以發揮,受訪者表示,只要能穩定供電,終結仰賴柴油 發電機的經濟模式,奈及利亞要重建形象「不費吹灰之力」,為證明他們的論點,在節目進行到13分40秒的時候…非奈國民眾也能明白髮生了什麼事。

在有關奈及利亞形象的話題之中,有段影片廣為流傳,奈國作家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影片提及「單一故事的危險」,她談到當人們想像非洲時,總覺得只是龐大的災難集散地,但這種想法有其缺點;她提醒若只限定相信「單一故事」,只會讓經驗變得扁平,而且造成刻板印象。許多部落客皆與這位作家有同感,對於外界對奈及利亞普遍的印象感到失望。

Shade NonConformist說明這場演說與奈及利亞形象的關聯

我相信以下是Chimamanda Ngozi Adichie在TED演講時的用意:人們描繪非洲樣貌時,若只能想到動物死屍、貧困、災難、死亡、貪腐、名人領養小孩等你我常聽見的事,這就會成為問題。我知道這些事確實在非洲出現,沒有人對此有異議,但我認為這些問題不僅限於非洲國家。

…我們永遠都會批評外界對非洲的描述充滿偏見或不公平,提供關於非洲的平衡論點很重要,身為非洲人,我們必須積極投入,願意努力改變,我們才會看得到這塊大陸開始改變。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