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星期,馬拉威北部Karonga共發生30起地震,連地質學家也直呼罕見,地牛翻身至少造成五人死亡、逾二百人受傷、逾三千人無家可歸,新消息指12月27日當地再次發生地震,預料還會有餘震接連而來。
總統Bingu wa Mutharika宣布Karonga為國家災區後,援助紛沓而至,希望能幫助這個鈾礦區的居民。
部落客亦迅速反應,許多民眾心中不免對地震起因存有疑問,Muza Gondwe在The missing Pieces of the Karonga Earthquake Puzzle部落格詳細撰文,試圖解答這個問題:
第一起地震於12月6日晚間發生,政府與紅十字會均對災民伸出援手,但政府也該提供解答,人民應該要知道地震成因,究竟是上帝作為、祖靈憤怒,或末日之兆?
馬拉威北部Karonga地區之後陸陸續續又出現多起地震,因為達芮氏規模5.9,連150公里外的Mzuzu地區亦感受到晃動,我父母所住的 Rumphi地區位於Karonga與Mzuzu之間,他們每次地震便奪門而出,不知是否末日已至。三天內便出現12次有感地震,許多住家及建築物受損, 牆壁倒塌也造成一名孩童夭折。
Muza試圖從地質觀點解釋地震,Ndagha則不滿各政黨毫無動靜,他說若現在是競選時期,各黨早已蜂湧而至。
究竟是政黨沒錢幫助災民?抑或是因為最近無選舉?我記得在今年競選期間,政治人物都爭相捐獻幫助Blantyre地區Ndirande市場大火受害者。
在市場大火事件中,完全沒有人傷亡,但總共卻獲得500萬元,相較於,Karonga地區只獲得總統撥款250萬元!
各個政黨,你們也該言行一致吧,現在才是選民真正需要你們的時候。
政府天然資源、能源與環境部則忙著澄清謠言,外界傳言指稱,Kayerekera地區的礦場距Karonga約35公里,相關採礦工作造成地震,政府則強調鈾礦區為露天礦場,並無地下活動,故與震災無關。
在北部地震發生前,馬拉威共面臨四大經濟挑戰,包括燃料、外匯市場、電力與飲用水,讓部落客Austin Madinga質疑馬拉威領導人是否有學到任何教訓:
Blantyre地區飲用水不足,全國都欠缺電力和燃料,外匯市場也一片乾涸,若未經處理,將會對經濟成長造成衝擊,許多人都承諾要解決或紓緩現有壓力,但要等到何時?我不斷自問,馬拉威歷經這些事件後,會不會變聰明?
記者Richard Chirombo從歷史角度看待燃料危機,指出因為Beira港口使用量下滑,導致馬拉威的貨運都困在莫三比克:
依據莫三比克Beira港務局的資料,馬拉威過去十年在該港的使用量大減,Cornelder de Mozambique在1998年獲得莫三比克政府的25年港口經營合約,該公司發布的報告指出,馬拉威進出口商使用該港口的總量大減,例如該國進出口量 在1998年共達5.7億立方公噸,並在2002年攀升至13億立方公噸的高峰,馬拉威卻無法再打破2006年的最高運量記錄。
對於馬拉威在11月及12月發生連續四個星期以上的燃料危機,包括進口商、馬拉威政府與莫三比克政府都互相推卸責任。
校對:So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