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反原住民色彩太重?

導演詹姆士柯麥隆(James Cameron)近期推出新作《阿凡達》(Avatar),視覺相當令人震撼,這部科幻片講述地球人企圖殖民另一個星球,結果最終失敗,許多人認為電影充滿反帝國主義氛圍,但也有很多人指稱,在這部影史上最快突破十億美元票房的電影中,潛藏著歧視原住民的種族主義。

英國《電訊報》部落客Will Heaven通常談論英國政治、網路與宗教,他指控該片滿是種族主義及西方左派自大心態:

我不會洩露劇情,故事基本架構是一群人類傭兵殖民遙遠星球潘朵拉(Pandora),打算開採當地價值極高的礦物,而潘朵拉原住民納美人(Na'vi)是身材瘦高、藍皮膚的外星人,居住在礦場預定地上,因為拒絕搬遷,於是人類發動攻擊。[…]

電影裡最卑劣的主題在於劇中英雄,是由山姆沃辛頓(Sam Worthington)飾演的美國殘障青年傑克蘇利(Jake Sully),人類向納美人宣戰前,蘇利偽裝成納美人混入其中,希望試圖以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但蘇利後來卻同情納美人的遭遇,決定轉而領導納美人對抗人 類。

在左派自大心理作崇之下,這個人肯定優於其他人,電影裡認為納美人得由白人來領導,因為納美人開發程度較低,缺乏智慧及決心,無法獨力戰勝對手,換言之,這些可憐又無助的原住民,得仰賴這個正直的白人帶領他們脫離危險。

美國佛羅里達州部落客Thinking for You亦表示:

我相當意外這麼多觀眾能接受將美軍視為敵人的諷刺手法,也很意外他們為部隊敗亡而喝采,或許只有我覺得好笑,因為最終軍事落敗只 是種假設,在畫面的視覺震撼下,背後訊息依然強調,自然與文化的命運並非取決於權利、正義或內在力量,而是爭端及美國白人男性海軍陸戰隊員介入,無論你是 侵略性的企業,或是英勇的藍色原住民,只要沒有白人男性海軍陸戰隊員就贏不了,其他只是附帶產品,抵抗也毫無意義。

Eric RibellarsiThe Fire Collective: Fight Imperialism, Rethink and Experiment有異見:

我認為電影既細緻又華麗,述說帝國主義下的菁英白人士兵原本要剝削及欺壓外星人原住民,後來卻受到原住民感化,願意與原住民為伍對抗帝國主義。

原住民部落客Mindanaoan's Narratives認為該片是「社運份子的美夢」,並對比家鄉菲律賓國內情況:

電影也讓我想到民答那峨(Mindanao)地區原住民與鄉村居民的奮鬥歷程,礦業及其他「發展計畫」都涉及窮兵黷武與人權侵害,煽動原住民彼此對立。

美國喬治亞州部落客Jordan Poss Blog採取另一觀點:

將納美人比擬為美國原住民真是既無恥又噁心,並不是我覺得美國原住民經驗有何神聖之處,而是整部電影充滿令人反胃之處,納美人在其中猶如聖人,而來自地球的迫害者顯然如此邪惡,這種安排讓我想吐,這根本不是說故事,而是傳教,還是很糟的傳教方式。

以色列部落格Asking the Wrong Questions的 Abigail Nussbaum並不認為本片刻意將原住民拍得很浪漫:

電影設計者表示,製作這些藍皮膚的外星人時,讓導演能夠自由地說故事,不必擔心以人類為角色會被冠上種族主義之名,雖然他表示,這些外星人與美國原住民的差異只有藍皮膚,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身為部落客的我還有什麼好說呢?

校對:Portnoy

1 則留言

參與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