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海地電話線路逐漸修復,海外親人的匯款陸續抵達,幫助甚至國際援助都尚未前進的區域,在1月12日強震發生之前,海外匯款便至少占海地國民生產毛額(GNP)的三成。
世界兩大海外海地族群位於多明尼加及美國,人口估計共40萬至60萬,另外還有8萬至10萬人居住在其他加勒比海國家或法國,「泛美發展銀行」依據2006年調查的圖表顯示,居住於美國的海地民眾每年匯款近19億美元回國。
由於電話線路、銀行及匯款辦公室建築物癱瘓,讓金流暫時中斷,不過本週匯款辦公室外已出現長長人龍,例如以下由全球之聲成員Georgia Popplewell拍攝的照片中,首都太子港(Port-au-Prince)東南方Carrefour地區的這張CAM辦事處。
雖然首都獲得大量媒體關注,但並不一定是海外親人匯款湧向之處,「國際匯款網絡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Money Transfer Networks)為一產業團體,代表負責電匯業務的企業,該協會表示寄往海地的匯款中,來源以美國為最大宗,其中約半數匯往鄉村地區,此事非常重要,因為在震災之後,人們會返回家鄉與親友同住,或是移居受創較少的地區,使當地人口增加。
「世界銀行」經濟學家Dilip Ratha在該組織部落格指出,僑匯再加上緊急延長的「暫時保護」移民資格(TPS)都很重要,最多能幫助20萬在美國的海地民眾。
若TPS造成移民人均僑匯提高兩成,就等於海地在2010年將多收到3.6億美元匯款!除此之外,依據目前狀況看來,TPS效期幾乎肯定會再延長,超過現今設定的18個月,再以過往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索馬利亞及蘇丹的TPS延長經驗為鑑,海地未來三年收到的匯款將突破10億美元,那將是滿載善意與建議的10億美元,完全符合收款人的需求;在苦痛時刻,來自海外親人的僑匯總是最先抵達當地,一如過往發生的歷次危機或天災,今年海地收到的僑匯將會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