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俄國部落格圈概覽

本文原為2010年全球之聲公民媒體高峰會中,有關俄羅斯網路概況簡報部分內容

Alexey Sidorenko presenting at the Global Voices Summit in Santiago, photo by Gregory Asmolov

本文作者於全球之聲聖地牙亞高峰會報告情況,照片由Gregory Asmolov所攝

基本概況

俄國網路普及率於2009年達到38%([ 近4000萬用戶]),國內最受歡迎部落格平台為Livejournal.com,不過blogs.mail.ru及liveinternet.ru兩者也相當重要且具影響力;國內各地網路使用費差異頗大(相同服務要價10美元至50美元之間);部落格用戶高度集中,全國半數網路使用者位於莫斯科及聖彼得堡兩地,67%的知名部落格來自莫斯科;人口結構與全球相仿,多數部落客年齡介於15至3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

2009年至2010年主要趨勢

  • 區域化:各地區部落格及論壇快速成長
  • Twitter:Twitter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日增(過去六個月內,愈來愈多部落客開始使用Twitter,尤其在野陣營部落客特別喜愛)。
  • 政府參與部落格圈程度日深,負面(如過濾內容、審查)與正面(推出部落格及社群網站、邀請部落客出席重要活動)行為皆存在。
  • 部落格逐漸受人信任,成為重要資訊來源,對年輕世代而言,網路可信度高於電台
  • 網路活動愈來愈熱門。

俄國部落格圈優點

在極端情況下,部落客能最早傳遞消息、匯集資訊、維持資訊張力,在莫斯科爆炸案Nevsky Express火車事故、Perm地區夜店大火等災難中,部落格與新媒體均扮演重要角色;有些部落格行動亦能帶動實質改變,如警察濫權援救在印尼旅客Oleg Kozlovsky外國護照爭議等,不過情況仍不盡理想,失敗經驗仍遠多於成功。

俄國部落格圈與社會

  • 在多數案例中,網路行動不會帶來實質改變(尤其牽涉知名人物時),員警Aleksey Dymovskiy自白事件即為一例,雖然他的影片非常熱門,最後他卻遭到逮捕,所屬部門亦無任何改變;另一項例子則是Lukoil公司高層主管Alexander Barkov駕車在莫斯科撞上兩名女性,雖然一切證據都對他相當不利,最後他卻完全未遭起訴。
  • 政府藉部落格為管道,宣洩批判性或極端言論,但獨裁政府體制卻仍不動如山。
  • 部落格雖曾嘗試,但未能提供獨立調查管道,有些部落客更因此受到警方懲處,例如Hakassia地區部落客Mikhail Afanasiev便試圖提出化解Sayana-Shushenskaya水壩崩潰的其他辦法。
  • 階層制度反映出俄國社會結構,Livejournal內部的友誼關係便高度階層化,分類為最高級部落客及其他人,若要在制度內發聲,必須仰賴知名部落客推薦某一個連結或用戶。
  • 受雇部落客:全球網路的種種問題亦蔓延至俄國部落格圈,導致在某些案例中,知名部落客的言論極具偏見。
  • 筆戰(有時據稱還有政府在背後支持)。

政府在部落格圈的影響力

政府影響網路圈的形式愈來愈多,其中包括:

負面形式:

  • 極端資訊名單為標準,進行內容過濾與檢察官稽查,網路服務供應商若拒絕封鎖某些網站,就會遭到起訴,這種形式介入的唯一優點,在於封鎖內容的法律基礎尚稱透明,不過定義何謂極端資訊的過程則毫不透明,以Dmitri Soloviev的案件為例,社會語言審查結果依據地區不同而差異甚鉅。
  • 直接封鎖(來電網站封鎖),是指政府直接威脅後,網站便遭封鎖,幾項案件記錄在這裡這裡torrents.ruifolder.ru等檔案分享網站的經驗即屬此類,不過這兩項案件的動機在於商業,而非政治。
  • DDOS攻擊報紙網站,去年遭此類攻擊的網站包括Vedomosti、Kommersant、Novaya Gazeta等。
  • 針對部落客的刑事案件或其他形式的騷擾(如Irek MurtazinSergey Peregorodiev等人)。
  • 匿名發表反對在野陣營領袖的內容(例如Mumugate事件)。

正面形式:

  • 政治人物成立部落格,政府高層人員的部落格名單見此
  • 推出政黨社群網站(SoratnikiBerloga等)。
  • 政府徵詢部落客意見,目前只有一個地區實行,不過可推行至其他區域。

總而言之,俄國網路政治色彩與管制愈來愈重,部落客因為獲得的信任與讀者與日俱增,故受到政治注意;另一方面,部落格圈結構似乎也反映實體世界的社會結構、偏見及階層關係。

校對:Portnoy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