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舉國慶祝11月

巴拿馬國旗,照片來自Flickr用戶photine,依據創用CC授權使用

巴拿馬民眾在11月會慶祝許多國史重要時刻,包括3日、4日、5日、10日、28日等,全國在這幾天會充滿著紅、白、藍,街頭迴盪著鼓聲,學校及消防局的樂隊也會依循傳統,在清晨演奏Dianas這首曲子;巴拿馬部落客也趁著此時,分享自己對國家的感受及熱情、對身分認同的願景,以及建設國家的意涵。

Contrapunto部落格發表文章非常頻繁,作者群在11月的許多文章皆與各項慶典有關,自11月3日脫離哥倫比亞紀念日起,全球之聲作者Ariel Moreno便提到,這段時期在巴拿馬歷史上有些模糊,也一如其他歷史事件,分為巴拿馬及哥倫比亞兩種說法,他提到在107年後,巴拿馬民眾高聲慶祝:

我們慶祝國家獨立,這個年輕國家仍緩步建構未來,希望在下一個107年,未來已不再是政治口號,而能成為事實,讓我們能驕傲地回顧歷史,找到做為國家的理由、找到身為巴拿馬的理由。

Milciades Pinzón Rodríguez在Sociología de Azuero部落格寫道,早年是兩國被迫組成一個巴拿馬:

一方是「暫時巴拿馬」,不斷回應外國利益,由Nombre de Dios-Portobelo-Panama殖民中心領導,另一方是「內部巴拿馬」,行政區主要位於巴拿馬市以西,Darien歷史城區則在東部。

若要解釋這種情況,得先分析國內存在的兩種心態,一種是變化極快,與世界經濟直接相繫;另一種都會色彩較淡、鄉村色彩較重,也形塑巴拿馬的文化本質,他們承載了國家有形與無形文化,最終融合成巴拿馬認同。

他以史實為例,說明這兩方的差異,以及混合文化及利益後產生的結果,對於今日巴拿馬形成什麼挑戰。

去年Yohel Amat在Así es mi País部落格寫下對慶典的感想,以及「祖國」的概念在這些年來有何變化:

隨著時間流逝與年歲增長,我才懂得祖國不僅是在每週一在學校唱國歌。

「祖國」是種歸屬感、是種根源,是種知道自己在世上並不孤獨的滿足感,不同於許多人得離開出生地的感受。

他之後列出自己心中「祖國」的象徵,除了歸屬感,還包括孩童、對環境的責任、人類克服阻礙的能力,還有母親給予的愛,以及考量他人之心。

有些部落客引述文學作品,展現巴拿馬特殊之處,Nelva Arauz Reyes在Escritores de la Libertad提到傳說中,建構世界的天神賦予巴拿馬獨特之處:

這位建築之神的創造力無窮無盡,不僅打造必要的一切,讓這個地方得天獨厚,還施了一點魔法,讓每位踏上這塊土地的人的受到迷惑,有太多理由令人魂牽夢縈,令生於此地者從不想離開。

許多巴拿馬民眾最近都會想到國家,每個人以不同方式記錄這個國家的優缺點,不過共通之處在於,他們都在乎巴拿馬的過去、現在及未來。

Ariel Moreno在Contrapunto寫道:

我認為真正的愛國精神,在於理解國內各方平衡,讓我國成為我國,這個國家並不完美,也並非有好無壞,還有許多事物令我們困擾及尷尬。

Yohel Amat在Así es mi País反映出許多人對這塊土地驕傲的原因:

所謂「祖國」,是讓我們永遠別忘記,自已來到這個世界有其目的,是要填補缺口、要達成使命,但也絕不能遺忘,要感謝能生長於巴拿馬這個世界上最美好的地方。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