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導 來自 二月 2011
報導 來自 二月, 2011
阿拉伯世界:關於社群媒體的辯論
這幾個月來,社群媒體於示威行動中所擔任的角色被廣泛討論。尤其在近期突尼西亞和埃及的例子中,臉書和推特等網站在組織抗爭行動上占了極關鍵的角色。
摩洛哥:國王指示設置經社委員會
旅法行程結束後,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回到他位於加薩布蘭卡的皇宮,於2011年2月21日宣布將創立「經濟與社會委員會」。
摩洛哥:解釋抗爭原因
2月20日是摩洛哥的「尊嚴之日」,抗議民眾要求憲政改革與終結貪腐,而非主張推翻王室,政府反應也相對溫和,警方則盡力約束抗爭。抗議活動在全國各地舉行,
阿爾及利亞:跟進他國抗爭?
儘管突尼西亞總統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在群眾抗爭聲中逃往國外,埃及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因社會抗暴被迫請辭,阿爾及利亞民眾的街頭運動至今尚未成功。
利比亞:「我們回不去了」
利比亞人民反抗領導人格達費(Muammar al-Gaddafi)的行動歷經一星期後,仍持續進行,政府以各種手段打擊抗議群眾。
摩洛哥:示威行動蔓延全國
在廣義的阿拉伯世界中,多數國家都以「雙城」聞名,如敘利亞的阿勒頗與大馬士革、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與奧蘭、和埃及的開羅與亞歷山卓。而摩洛哥獨特的是,它有四個活耀且宏大的城市:
委內瑞拉:政府打算配給汽油
2月15日,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ávez)宣布,汽油可能改採配給制,此事在國內非常敏感,因為委內瑞拉油價幾乎是世界最低,而據政府表示,九成汽油成本皆由政府補助,故消息一出,部落客與Twitter用戶便出現各種反應。
赤道幾內亞:侵害人權總統當選非洲聯盟主席
「非洲聯盟」於2002年在南非成立,以取代「非洲團結組織」,各國領袖與代表於2011年1月30日經投票後,決定由赤道幾內亞總統姆巴索戈(Teodoro Obiang Nguema Mbasogo)出任非洲聯盟新主席,原主席馬拉威總統穆塔里卡(Bingu wa Mutharika)卸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