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耶魯大學前進新加坡

新加坡國立大學與美國耶魯大學宣布,將共同設立星國第一所人文學院,預定於2013年起運作,初期招收150名學生。

耶魯大學校長Richard Levin說明在亞洲設立課程的構想:

耶魯大學若要參與世界脈動,進而形塑全球未來,就必須體認到各國傳統與習俗各異,儘管公共論述有其明顯限制,研究發現,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之內,確實有機會促進知識探索與討論。我們若要長期影響這個重要地區的教育課程與教學方法,也必須接受新加坡傳統與法規造成的侷限。

不過耶魯大學部分教職員指出,該校校風向來開放,與星國「獨裁政權」並不相容,就連學生報紙《耶魯日報》亦不支持學校進軍新加坡:

新學校將有耶魯的面貌,但不會由耶魯頒發學位;耶魯將指派人員進入學院,但一如新加坡國立大學其他學院,內部也很可能會出現星國政府人士;雖然是由耶魯教授授課,但學生仍無法閱讀種種禁書,例如死刑、監獄虐囚、禁止同性戀、言論審查等新加坡國內議題。

縱然新加坡法律並非明確限制學術研究精神,師生也會畫地自限,在這個國家,許多小罪都會以鞭刑侍侯,學者與作家會因與政府作對而入獄,誰會發表立場激進的博士論文?

該報亦提到,英國瓦維克大學(Warwick University)於2005年決定,不在新加坡設立分校,就是因為該國缺乏學術自由;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 University)也因為與星國政府出現衝突,選擇關閉研究機構。

新加坡一份由學生主導的報紙《The Kent Ridge Common》則澄清,校園內可自由談論政治:

新加坡國立大學校園內談論政治話題時,其實完全不受約束。

許多演講絲毫未受嚴格控制,也並非只能報喜不報憂,反倒時常取笑教室對於「敏感話題」的盲點及偏見。

新加坡年輕學生出自完全不同的世代,甚至更積極與認真參與課堂討論,常出現強烈支持或反對星國體制的意見,證明年輕人確實在乎國家未來,不會受國家制度片面及短視的評估所限。

星國人民能自由發言,教授能自由教學。

Koh Choon Hwee認為,若有長春藤聯盟大學在新加坡設校,將再度強化社會崇拜西方國家教育「較優越」的態度:

雖然我樂見這個新學院成立,身為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及國民,我覺得這種「好感」源於「西方優越論」,我的心情也很快轉化成冷漠。

此外,長春藤大學的新鮮感消退之後,人們就會發現,實質上並無重大改變。

這個學院會冠上「耶魯」名號,也將有耶魯教員參與,有些人可能覺得大不相同,其他人則認為並無不同,最關鍵的差異或許是打造新加坡國立大學品牌。

my sketchbook部落格有篇無名留言反對這項合作案:

這些合作案是為了什麼?本地大學是想企圖「立即」獲得公信力嗎?我相信本地教育機構有能力自行躍居卓越單位,但需要時間,故必須保持耐心,不過終會達到目標,借用這種合作關係,只是有短期效應,合作計畫一結束,便一無所有…

Joel Chow主張新加坡國立大學要發展自有品牌,不應透過耶魯大學結盟獲得聲望:

與耶魯大學結盟,對新加坡國立大學固然是一大改變,但協議條件相當不平等,為了耶魯的品牌名稱,似乎付出太高代價。

而且與耶魯合作,忽略了本地自行發展人文學院的工作,顯示校方只想著追求知名品牌的合作案,沒想要從國內找到可行方案。

與耶魯這樣的長春藤聯盟大學合作,雖然值得慶祝,我們也應認真思考建立自身品牌,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成為亞洲的全球級大學中心。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