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咖哩團結陣線

一個住在新加坡的印度家庭,因為新搬來的中國鄰居向政府抗議咖哩香味太濃,而協議當鄰居在家時,不煮咖哩。不過咖哩畢竟是一道國民餐點,為了讓所有喜愛咖哩的新加坡人團結起來,籌劃了8月21日的「咖哩日」(Cook A Pot of Curry Day)活動。從臉書的活動邀請頁面看來,有超過60000人確認參加。以下摘錄網路上的部分反應。

Jamie Huang對週日的「咖哩」陣線感到驕傲:

無論如何,當現任政府為了外國人在本地的融合問題而擔憂時,這次的咖哩事件為原本存在的斷層縮短了距離。我想這值得我們花點時間感到欣慰與驕傲。

新加坡人終於團結了起來!這哪有什麼不好的?

「咖哩日」活動

SpeakSpokeWriteWrote認為咖哩日活動的成功證明了新加坡人能夠「用文明且有創意的方式,為了理想團結一致地奮鬥」:

這個活動的意義並不只在於一頓飯而已,它讓新加坡人感受到自己是新加坡人的一員。大家能夠一起煮一頓簡單又色香味美的佳餚,同時 聲明自己的主張。這樣的活動讓我充滿了希望。其實我們比想像中更相近,只要提供正確的刺激,我們可以用文明且有創意的方式,為了理想團結一致地奮鬥。

Dee Kay Dot As Gee Mobile則希望這個活動能提醒所有人對異國文化更寬容:

今天是咖哩日,你煮咖哩了嗎?

我不知道這是否會成為每年一度的活動,例如種族和諧日(Racial Harmony Day)或全面防衛日(Total Defence Day)那樣。「咖哩日」可以提醒大家對其他文化、宗教與種族更寬容。生活在像新加坡這樣一個擁有多元種族與多元文化的小國家,我們要以更寬闊的心胸互相 對待。

所以無論你是真的煮了一鍋咖哩,或與我一樣在心裡響應這樣的活動,讓我們都記得今天煮咖哩是要提醒自己對他人更加寬容。

Eastcoastlife則與朋友辦了一個咖哩派對:

今天我家辦了個咖哩派對。我為外國客人們準備了蔬菜咖哩、雞肉咖哩與魚肉咖哩。我買了一些小法國麵包、做了印度煎餅、還煮了一大鍋的飯來配咖哩吃。

今天在臉書上,有超過60000人(有些來自世界各地)表示,他們將烹調並分享或食用咖哩。新加坡人希望新到來的市民能夠喜歡咖哩,並且接受在這片土地上不同族群的文化。

臉書粉絲專頁:新加坡人愛咖哩

Chee Wai's Random Musing以地球公民的身分參加了這個活動:

做著同樣的事情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原因。以我來說,我是想表現出自己身為一個地球公民的身分。我會讓咖哩的香味就這樣從後門的露 台飄散出去。如果我的鄰居感到困擾,他們會來找我,而我會與他們談談,就像成熟的大人該有的樣子。對我來說,這不會是一個問題,畢竟潘安咖哩 (Panang)並不是我每天非吃不可的東西,而就算是,我相信我們也能找到一個溫和的解決之道。

Ng E-Jay則是對新加坡政府推動種族和平的成果感到不滿:

新加坡本來就是一個以移民人口組成的國家。我人為來自不同種族與宗教背景的新加坡人,經過世世代代的融合,早就已經學會彼此的和平共處之道。

但那些新到達這片土地的人們,那些我們所歡迎的外來者,是否也有著同樣的理念?

政府有責任確保那些來到我們國家工作與生活的外來者,能夠尊重本地的傳統習俗,並且欣賞我們的生活方式。

寬容與理解不可能是單方面的。它一定是一個彼此共享的旅程,也是建立在所有新加坡人民、外來者與政府之間的共同道路。然而,目前政府還沒有讓我們看到它願意與新加坡人民一同走上這個旅程的決心。

seksi matashutyrmouf質疑當鄰居對咖哩香味提出抗議的時候,政府居中調節的過程:

政府為什麼不從整體社群的利益層面來看?為什麼他們不對中國來的新人提出建議,或是提醒他們阻止別人烹煮咖哩有可能遭到什麼樣的 抨擊?他們怎麼就看不出來,這很有可能被解釋成像一個莽撞的新人,強行地剝奪了少數人的權益?所謂的斡旋是只狹隘地指在兩方之中的調解嗎?或者其實有第三 方的存在,例如是社群/國家,只是它被便宜行事地忽略了?

Desiree Lim對社會中其他的種族主義形式提出警告:

在這個過度吹捧的團結時刻,我看到的是新加坡華人對於印度人明顯的種族歧視(例如咖哩有時也能成為一種誹謗),不管是不是發生在本地,都被輕易地遺忘了。

如果狀況對調,會是如何呢?如果是一個本地的新加坡家庭去抗議新來的印度鄰居家裡的咖哩味太濃,我們還能確信自己會同樣熱切地去維護這些印度人的權益,並且認為這種對外來人口的怨聲載道,只是單純針對他們的個人習慣嗎?

校對:Soup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