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引自記者無國界組織
本篇報導大部分由Weiping Li、Mera Szendro Bok、James Losey、Sarah Myers研究、撰寫與編輯。
近日,巴基斯坦反審查活動人士證明全球與地區協作可以讓世界變得不同。
上個月,巴基斯坦政府公開向全球徵集提案,用以自動過濾含有“令人反感”內容的域名地址。這一請求引發了一系列的抗議活動,其源頭始於當地組織Bolo Bhi,進而迅速擴散到“現在獲取”(Access Now)等國際組織。參與者向技術公司CEO發函,敦促他們放棄競標;他們還啓動了網上請願活動,並已收集了上萬個簽名。全球網絡倡議組織(GNI, Global Network Initiative)、電子前沿基金會(EFF, Electronic Frontier Foundation)、普羅字節(Bytes for All)、記者無國界(RSF, Reporter Without Borders)以及商業與人權資源中心(Business & Human Rights Resource Centre),都發佈聲明,敦促技術公司考慮這項提案對巴基斯坦公民人權的影響。
幾家公司接受並採納了這些組織的提議。在被倡議的家公司中,有五家承諾不會參與巴基斯坦政府的審查招標,它們是Websence、 Cisco(思科)、Verizon(威瑞森)、Sandvine和McAfee。但是在3月16日招標截止前,華為、Blue Coat、Netsweeper和中興(ZTE)並沒有回復倡議團體的請求。目前,據快捷論壇(Express Tribune)報導,巴基斯坦政府有可能收回這一審查計劃。
針對更廣泛的議題,巴基斯坦人權委員會表達了更多的憂慮,比如言論自由面臨的挑戰以及巴基斯坦政府審查媒體與互聯網的計劃:“在任何法條修改之前,政府必須咨詢媒體、民間組織和普通民眾。媒體應該更積極地對抗激進和不寬容的行為。但是我們遺憾地看到,濫用褻瀆罪名以及官方對極端分子的漠然處之和息事寧人的態度,依舊毫無改觀。”
網絡審查
3月12日被定為世界反網絡審查日,當天,記者無國界組織發佈了《互聯網的敵人》年度報告,指出若干國家在網絡審查方面的做法臭名昭著。巴林、白俄羅斯、緬甸、中國、古巴、伊朗、北朝鮮、沙特阿拉伯、敘利亞、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越南榜上有名。包括澳大利亞和法國在內的14個國家則被列為“實施監控的國家”,意為這些國家的公民正在面臨日益嚴重的審查。
雖然記者無國界沒有對“互聯網的敵人”進行排序,但來自這一組織德國分支的馬地亞斯·斯皮爾卡普(Mattias Spielkamp)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談到,中國和敘利亞可以“躋身前三名”。
在紀念日當天,一些組織和公司也發佈了反審查聲明,比如巴林人權中心和Google(谷歌)。
伊朗政府正在搭建國家互聯網,旨在保護伊朗人民免受“有害”信息的侵襲。大赦國際最近發表了一篇簡明報告,概述了伊朗政府如何收緊網絡監管。
塔吉克政府要求本國的網絡服務提供商屏蔽Facebook和四家新聞網站。據媒體報導,此次屏蔽源於這些網站刊登的批評該國政府的文章。
針對Facebook(臉書)和Google(谷歌)上異議內容的案件已經在印度開庭審理。
根據卡耐基梅隴大學(CMU)的一項研究,中國針對微博的審查機制相當靈活而機動。這項研究首次揭示了在新媒體平台上,審查機制是如何運作的。
微博母公司新浪估計,在3月16日官方截止日之前,60%的微博用戶將完成實名註冊。
PayPal(貝寶)之前宣佈了一項新條款,對色情電子書的交易不予處理。但是這一決定引起了言論自由倡議團體的反對。面對實施審查的指責,PayPal最終讓步,決定支持買賣含有色情內容的合法出版物。
迫害
阿聯酋伊斯蘭活動人士因通過Twitter呼吁政治改革而被政府指控,其罪名為煽動犯罪。他也在Twitter發佈自己被捕的消息。
沙特阿拉伯記者哈馬扎·卡什噶裡(Hamza Kashgari)因在Twitter上發佈有關先知莫哈默德的言論而被定罪,一度面臨死刑,但有消息稱他即將被釋放。同樣在沙特阿拉伯,三名新聞網站的經理被監禁,原因是報導呼吁改革的抗議活動, 。
網絡監控
根據路透社報導,通過第三方的協助,伊朗政府依然可以獲取監控公民的技術,即使這些產品在美國被限制出口。來自中國的中興通訊已向伊朗最大的通訊公司出售了監控系統。這套系統的軟件和硬件產品部分來自美國公司,比如Microsoft(微軟)、HP(惠普)、Oracle(甲骨文)、Cisco(思科)、Dell(戴爾)、Juniper Networks(瞻博網絡)和Symantec(賽門鐵克)。伊朗領導人繼續推進監控政策,要求成立新的監控部門,用以提高監控該國人民網絡活動的能力。
緊跟阿爾巴尼亞、葡萄牙和西班牙,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法律,計劃換發新的身份證,並在其中存儲生物計量信息。一些法國議會成員強烈反對這一新政,並將意見提交到法國憲法委員會,等待其做出最終決定,判斷新政是否違憲。
據來自電子前沿基金會的伊娃·蓋普林(Eva Galprin)報導,最近發現的惡意軟件會監視用戶的電腦活動,並將信息傳送到位於敘利亞的IP地址。同時她也教給用戶如何診斷自己的電腦是否感染,以及如何應對感染。
據報導,法國技術公司Amesys曾經為卡扎菲政府研發監控系統,最近已將網絡攔截項目出售,但未公佈買家。
網民活動
敘利亞公民記者被記者無國界組織授予2012年度大奬,贊賞他們報導敘利亞人民的鬥爭。
半島電視台啓動了名為“烏乾達有話說”(Uganda Speaks)的網絡平台,以幫助烏乾達人民直接表達自己的看法,並參與有關“科尼2012”的討論。《紐約時報》發現,觀看“科尼2012”視頻的次數日益增加,在四周內衝破了一億人次,與此相關的Twitter討論也持續發酵。
艾力克‧霍德(Alex Howard)以“凶殺警戒”(Homicide watch)網站為例,探討新聞與資料之間的關係。“凶殺警戒”是個“資料新聞學”的計劃,從原始表格起家,最後變成社區成員分享正在調查中的凶殺案件資訊平台。
美國康涅狄格州國會議員提議,對收費網絡下載徵收6.35%的消費稅。
國家政策
電子前沿基金會警告,美國眾議員邁克·羅傑斯(Mike Rogers)和眾議員達奇·盧博斯伯格(Dutch Ruppersberger)提出的《2011網絡信息共享與保護法案》(H.R. 3523),有可能讓公司及政府以“網絡安全”的名義,繞過現有法律去監視用戶通訊、過濾內容、甚至切斷在線服務連接。
與此同時,美國白宮宣佈修改出口控制,以改善伊朗的網絡自由狀況。為了“推進信息自由流向伊朗公民”,並考慮到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依然有效,美國財政部擬定了新的規定,闡明哪些軟件和服務可以提供給伊朗,前提是必須免費。這一列表涵蓋了在線聊天軟件等通訊軟件、Dropbox等網絡雲存儲服務、火狐和谷歌Chrome等網絡瀏覽器、文檔閱讀軟件和接收新聞聚合RSS的軟件。
泰國政府屏蔽了5000個網頁,因為它們包含褻瀆皇室的內容。
上周,德國漢堡法院判定熱門的文件存儲網站RapidShare必須過濾用戶上載的文件。
隱私
Google要求移動設備用戶必須打開cookies設置才能登錄。
隱私倡議團體催促美國聯邦交易委員會調查Google繞過Safari瀏覽器隱私設置的問題,因為Google發現了如何在用戶關閉cookies之後,依然向他們發佈廣告。
英國一項網路安全缺失導致八千多個學生的郵件地址外洩。此事件的主因是“英國學生財務”機構職員犯錯而寄出大量郵件。
一份簡述Facebook最新隱私條款的報告指出,為了保證用戶數據及時更新,Facebook禁止用戶使用假名或者申請多個帳戶,同時允許用戶賦予應用提供者權限,以獲取其好友的數據。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維維安·雷登(Viviane Reding)指出,因為美國奧巴馬政府監督網絡服務提供商和內容提供商如何處置用戶的私人數據,從而以更強硬的治理手段更好地保護了消費者。
求職者彙報,在他們求職的過程中,有意雇用他們的公司會向其索取Facebook私人帳號的密碼。
奧巴馬政府一邊推動隱私政策改革以保護網絡用戶,一邊為選舉活動花費數百萬美元,利用搜集來的私人數據挖掘潛在支持者。隱私倡議團體認為這不啻於一種信息窺探(digital snooping),同時對奧巴馬為了爭取連任而要求Google和Facebook修改隱私政策感到失望。
網絡治理
國際電信聯盟(ITU,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從前並未針對網絡治理擬定過任何條約,但是最近計劃召開成員會議,討論是否應該涉及此類條款。美國民主與技術中心警告說,自上而下的監管方式會讓全球民間團體在討論網絡治理時無法發聲。該組織研究員辛西婭·黃(Cynthia Wong)發佈分析報告,指出ITU需要實施更好的機制,以保證民間團體更多地參與即將展開的討論,從而有機會針對互聯網治理事宜發表自己的見解。
歐洲理事會通過《互聯網治理戰略》,為人權事宜制定討論框架。《戰略》的既定目標包括:保護互聯網通用及公開,保護互聯網用戶的自由,促進數據保護。《戰略》也選擇了若干合作夥伴:國際治理論壇(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Forum),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以及全球網絡倡議(GNI, Global Network Initiative)。
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ICANN)發佈公告,說明域名查封及撤銷方針。這篇文章仔細闡明瞭域名註冊的過程,也概述了如何請求域名信息和放棄域名。
版權
在美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 Record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America)的要求下,從7月12日開始,美國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開始監控網絡數據傳輸, 並對警告六次仍違反者,予以不同程度的懲罰,小至警告和教育,大至關閉服務。電子前沿基金會EFF對此協議有所顧慮,因為其中並未制定處理相關問題的程序和時間表,也沒有對誤判的用戶提供任何保護。
新西蘭高等法院宣佈,對Kim Dotcom和MegaUplods的財產沒收行為無效,從而讓這兩家網站的擁有者看到了退還財產的希望。但是,還不清楚美國主管部門會如何應對,此案例對於文件存儲服務商的前景仍值得關注。另外,德國法院要求RapidShare對用戶上傳的各類文件加強監管。
印度法院強制國內的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屏蔽104家網站,因為它們提供盜版音樂。Torrent Freak報導,屏蔽措施包括過濾域名和IP地址,最終也有可能探查網絡包(Packet)內部的數據。
Pinterest允許用戶強調其感興趣的媒體內容,例如產品照片,因此引來一些人的版權顧慮。但該網站辯稱,版權擁有者看得到這些轉載能夠推動其網絡流量,所以Pinterest應該受到《數字前年版權法案》中“安全港灣”(Safe Harbors)條款的保護,因此Pinterest沒有違反任何版權規定。
在巴西,某表演權益組織曾試圖從博客那裡收取費用,但遭到強烈反對,因此最終承認這是個“錯誤”。在德國,互聯網界正在抗議一份類似的法律草案,其目的是要求網站向媒體公司支付內容費用。
《反偽造貿易協定》(ACTA, Anti-Counterfeiting Trade Agreement)因為過於寬泛地管制了知識產權,已經在全球各地引發了大規模的反對活動,如今正面臨歐盟委員會的堅決抵制。據Techdirt報導,這一協定可能再也湊不齊足夠的贊成票。
在波蘭成功抵制ACTA的現代波蘭基金會(Modern Poland Foundation)宣佈,通過舉辦“未來版權”大賽來激發適用於數字版權的想法和意見。
網絡安全
黑客薩布(Sabu),原名Hector Xavier Monsegur,曾經是黑客組織Lulzsec的成員,後晉身為FBI情報員。最近有消息稱,他曾參與1990年代的多起計算機攻擊事件。路透社報導,官方已經開始關注黑客活動人士這一群體。
基於Ubuntu開發的最新Linux操作系統“匿名”(Anonymous-OS)已經發佈。這一版本集成的“研究工具”可以用來攻擊網站,因此有人猜測這套系統也可能包含惡意軟件。
公司
摩斯拉(Mozilla)公司CEO加裡·科瓦奇(Gary Kovacs)在一次會議中建議,懂得使用互聯網是每個政府職員的基本技能。
中國最大的兩家視頻網站優酷和土豆 ,已經簽署合併協議,標誌著中國網絡並購的趨勢仍在繼續。
在SXSW(西南偏南)大會上,《連線》雜誌發現,由營銷公司“BBH實驗室”贊助的的“流浪者無線熱點網絡”(Homeless Hotspot)存在若干問題,並對其進行了說明。
雅虎指控Facebook濫用其專利,它們是雅虎賴以生存的“商業基石”,包括廣告、隱私、社交網絡、即時通訊和個性化網頁。
Google在為新技術申請專利,這項技術可以根據手機用戶周圍的背景噪音,來選擇顯示的廣告,
最近上線的阿拉伯Twitter受到了阿拉伯民眾的歡迎,因為這個平台讓當地人用阿拉伯語更方便地交流。
酷玩意兒
WordPress針對iOS研發的新應用Camera+,可以讓用戶把圖片從手機直接上載到博客。
據《電腦世界》雜誌(PC World)報導,美國城市聖何塞計劃在市中心鋪滿免費wifi無線網。為了湊齊鋪設網絡的費用,聖何塞將協助當地政府在市中心的工作,並鼓勵小型企業在此地發展。
在海盜灣(Pirate Bay)負責人被最終定罪,以及MegaUpload負責人被逮捕之後,文件共享服務的境況正發生巨大的轉變,以致用戶不得不尋求更分散更匿名的方式來存儲文件——Torrent Freak認為,RetroShare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客戶端軟件。跟darknets一樣,海盜灣也在探索發射具有GPS導航系統的低軌道遙控飛船,並在其上搭載分布式服務器系統。位於倫敦的某智囊團已經測試了這項技術。
創作公用許可證(Creative Commons Licenses)正在與具有資質的大學和技工學校尋求合作,希望它們向全世界的學生提供有正式學分的免費課程。
來自弗吉尼亞共和黨的眾議院多數黨領導人埃裡·克康托(Eric Cantor)正在Facebook上推廣一個新平台,“公民共保”(Citizen Cosponsor)。通過這個平台,用戶可以公開支持某項法案,並且定期收到關於此法案的最新消息。
出版與研究
• Petros Losifidis: Mapping Digital media: Digital Television, the Public Interest, and European Regulation
• Lee Rainie and Aaron Smith: Social Networking Sites and Politics
• Scott J. Shackelford: In Search of Cyber Peace: A Response to the Cybersecurity Act of 2012
• James Curran: Why Has Internet Changed So Little?
• A new study about mobile penetration in China found that the country’s rural population drove an annual 8 percent increase in mobile-only Web usage, which accounted for 38 percent of China’s Internet users in 2011.
• A report from the Body of European Regulators for Electronic Communications (BEREC) revealed that blocking VoIP and Peer to Peer traffic were two of the most common methods for the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in Europe to manage Internet traff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