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對於歐盟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爭論

類別: 中東歐, 西歐, Economics & Business, Governance 政府治理,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Protest 抗爭, War & Conflict 戰爭與衝突, 公民媒體, 政治

歐盟得到諾貝爾和平獎這件事,在歐洲和世界各地的傳播媒體和社群網絡引起了熱烈的爭論。

在10月12日,諾貝爾委員會宣布歐盟為今年的和平獎得主。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因為歐盟不是事先被看好的獲獎者。根據諾貝爾委員會表示 [1],歐盟受之無愧:

獲獎原因:「超過六十年來,致力於促進在歐洲的和平與和解、民主政治與人權。」

歐盟的發展始於歐洲煤鋼共同體(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簡稱ECSC)的創立,這個組織是根據羅伯特.舒曼(Robert Schuman) [2]讓.莫內(Jean Monnet) [3]領導的專案而來,這二個人曾合作寫了舒曼計畫。以下為一段來自舒曼計畫的摘錄:

Países miembros de la UE en azul, candidatos a la adhesión en naranja. Imagen de Wikipedia con licencia CC BY-SA 3.0

藍色的是歐盟成員國,橘色的是想加入歐盟的候選國家。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CC BY-SA 3.0)。

歐洲聯盟無法馬上就成形,也無法依照單一計畫就成功。它將會建立在具體的成績上,第一步就是建立實質團結(de facto solidarity)。為了歐洲各國之後的結合,需要消弭法國和德國之間的長久對立。

在1957年3月25日,ECSC決定更進一步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簡稱EEC),以將共同市場的勢力和競爭擴大至其他商品。接下來的幾年,EEC設立了共同政策,成員國的數量也逐漸增加,直到歐盟成 為它現在的樣子:擁有27個會員國、歐盟自己的議會、以及一個行政執法組織,這個組織的運作就如同所有國家的立法機構一樣。在這些國家(申根區 [4])之間的地理上和貿易上的邊境都被消除。

歐盟因為多年來的政治穩定已經實現社會權,然而獲頒諾貝爾獎的這個時候,正巧是社會權遭受挫折之時,這是因為經濟危機反映了成員國之間的裂痕。北歐最繁盛的國家們責怪南歐國家的經濟危機 [5][西語],指稱它們揮霍且貪腐;而貧窮的南歐國家則抱怨北歐國家強行實施緊縮法令,指責它們阻礙了成長,且使南歐國家持續處在困境中。

Los alemanes los llaman ‘los impostores de la euro-familia’. Los griegos los acusan de hipócritas y de participar en su inmensa deuda desde 1945. Foto del blog cafebabel.es [6]

德國人稱希臘人「歐洲家庭裡的騙子」。希臘人則指責德國人是偽君子,且自從1945年就滲入了它們的巨大債務。圖片來自cafebabel.es部落格。

在諾貝爾獎發佈的幾個小時之內,網路上湧現了支持或反對的新聞、實況報導和討論文章。在Twitter上,主題標籤「#nobel」已經在西班牙、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等國家成為熱門話題,這些訊息多數都在懷疑和全力反對兩種觀點之間搖擺不定。

@alobatof1 [7]:歐盟得到諾貝爾獎…至少不是得到經濟獎…

@pedrolanteri [8]:歐盟得到諾貝爾獎,那明年給愛好和平的太平洋好了 (譯按:太平洋的英譯為和平的海洋)

@montxoarmendari [9]:歐盟得到諾貝爾獎:因為他們刪減預算,而且販賣武器給其他國家?

@AlberZeal [10]:歐盟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真是令人公憤。那誰會是下一個得獎者?美國總統?噢,等一下,美國總統已經得過了。

支持歐盟得獎的人爭論說,其實諾貝爾獎就像是頒給了一個長期的專案,這個專案最重要的成功是維持了這些成員國之間有史以來最長久的和平。事實上,歐盟成員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就不曾經歷戰爭了。Dylan Matthews [11]在他的文章「歐盟值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五個理由 [12]」中提出了他的觀點:

Ruinas de Colonia (Alemania) en 1945. Foto de alfonsopozacienciassociales.wikispaces.com con licencia CC BY-SA 3.0 [13]

1945年德國科隆遭受嚴重破壞。圖片來自alfonsopozacienciassociales.wikispaces.com (CC BY-SA 3.0)。

1.說正經地,德國在七十年之內不曾侵犯法國。

2.歐盟使得歐洲大陸——尤其是那些貧窮的國家——變得富有。而這個情況平息戰爭。

3.歐盟傳播了民主政體,而民主國家不會互相開戰。

4.歐盟開始了一個朝向結合目標的快速發展過程。

5.歐盟使人們將他們自己視為歐洲人。

相反地,David Swanson在Dissident Voice [14]網站上爭論,歐盟不應該獲頒和平獎:

在過去一年(這是獲獎的必備條件),甚至在過去幾十年之內,[歐盟]並沒有做好在國家之間建立友好關係的工作。看看利必亞。看看敘利亞。看看阿富汗。問問伊拉克的看法。[…]

西方世界只關心它們自己,所以才有許多人認為歐盟是成功的。歐盟當然不會向它自己開戰,而這比它可能會向世界其他地方開戰來得重要!

諾貝爾和平獎論壇的執行董事,美國人Maureen K. Reed [15]告訴我們:

Emigrantes europeos llegan a la isla de Ellis en 1902. Foto de Wikipedia con licencia CC BY-SA 3.0 [16]

1902年歐洲移民抵達艾利斯島。圖片來自維基百科 (CC BY-SA 3.0)。

這個2012年的和平獎會有什麼影響,或是能夠從中學到什麼教訓嗎?歐洲是一個例子,告訴我們在將充滿地區紛爭的區域視為「沒有希望」而不予理會之前,應 該要有遲疑。數百年前我們的歐洲人祖先可能把歐洲視為沒有希望的。實際上,這就是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離開的原因。在1912年對於歐洲的悲觀主義,就像是現 在發生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索馬利亞?中東?緬甸?歐盟獲頒諾貝爾獎提醒了我們,悲觀主義是草率的,而且任何地區或是人們都不應該只是因為長期存在的紛 爭而被忽視。

英國獨立黨的主席Nigel Farage [17],在Express [18][英語]發表:

另一個見解,也許他們是因為無法等待,所以才將和平獎頒給了歐洲。因為諾貝爾獎不能死後追贈。

以一個正面的想法來結尾,這裡引述Carlos Salas在La información.com [19][西語]的話:

[歐盟]是人類歷史上,在沒有嚴重外在威脅的情況下,最大的公民自願結合組織。

校對者:Portn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