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導演運用數位技術

《紐約時報》指出[英],新一代導演正在古巴立足,文中描述導演Sebastián Miló「幾乎沒有錢幫拍攝團隊的交通車加油,更遑論是支付薪水給演員」。

但現年33歲的導演擁有一部Canon 5D數位攝影機,還有一段故事想說。因此他在2011年5月忙碌的一星期內,完成了情節緊湊的電影「卡車司機」,片長25分鐘,以鄉村寄宿學校霸凌事件為主題,無數古巴民眾都曾就讀這種學校。

部落客兼影評Juan Antonio García Borrego在2011年8月提到[西]:

重點不只是教導民眾如何使用電腦,更要秉持創意及自由精神,至於該怎麼做?一如大哲學家Cantinflas所言,這才是問題所在。

無論是知名或新進導演,似乎均已開始運用新科技,以降低製作及影音成本,並且訴說原本不見天日的故事。

導演Jorge Luis Sánchez在2010年作品《El Benny》首映時表示[西]:

數位技術開發之後,使用攝影機拍攝及電腦編輯的機會增加,我們也因此得以做夢,並釋放內在的導演魂。

《紐約時報》的文章亦提及29歲導演Carlos Lechuga,影評人Dean Luis Reyes指出,他的獨立作品《Melaza》說出「典型國內求生電影的新風貌」。

Melaza, directed by Carlos Lechuga.

Carlos Lechuga執導的作品《Melaza》

Aldo與Mónica因為重視兩人關係,而克服所有困境。這一對戀人不顧一切匱乏,堅持守護愛情,他們的社交生活也與此有關,她在電廠管理庫存,並確保運作無礙;每天她「上班」期間,他在一所破舊學校裡教導幾名學生,並在空無一物的泳池裡教人游泳。

導演表示[西],這部作品獲得數獎,包括Hubert Bals劇本寫作獎、Cinergia首部電影製作獎、Ibermedia計畫等,才讓他「大致能處理財務問題」。

《紐約時報》在文末寫道,「古巴民眾正在拍攝劇情片、短片、紀錄片與動畫,通常只靠幾位朋友與經費有限的製作團隊,再加上政府及古巴電影研究院少數協助」。

校對者:Ameli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