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秘魯:管制垃圾食物等於限制自由?

類別: 拉丁美洲, Peru 秘魯, Food 飲食, Health 衛生, 公民媒體, 青年

秘魯獨特的烹飪法 [1]一直是國內外非常熱門的話題,但近來引起大眾熱烈討論的飲食議題,既不是料理品質的高低,也不是傳統食材的新應用,而是秘魯統總烏馬拉(Ollanta Humala)所頒布 [2]的法令,兒童及青少年推廣健康飲食法(the Law of the Promotion of Healthy Eating by Boys, Girls, and Adolescents)。

法令 [3]頒布於2013年5月17日,此規定的目的為「透過教育,加強及促進體育性活動並在中小學設立提供健康食物的午餐商家,藉此有效促進及確保人民的公共衛生健康及兒童的正常成長及發育,也同時監督所有針對兒童及青少年設計的行銷廣告內容及活動。」

國會在5月2日通過這項法案,議員路易士(Luis Galarreta)宣稱 [4]這是一項「干涉商業行為的法條,將嚴重影響媒體及其財務狀況」,同時前外貿旅遊部長阿爾弗雷德.費雷羅(Minister of Foreign Trade and Tourism, Alfredo Ferrero)甚至說這樣意義不明的法案 [5]將「影響2014年巴西世界盃的宣傳(the Brazil World Cup in 2014)」。

 

Foto de Lokendra Nath Roychoudhury, lokenrc en Flickr. (CC BY-NC-SA 2.0)  [6]

照片從洛肯德拉納特.羅伊.喬杜里在Flickr帳號lokenrc所取得。(CC BY-NC-SA 2.0)

秘魯全國工業協會(西班牙文的縮寫為SNI)已向議會嚴正請求 [7]撤銷此法案,因為禁止在學校販售包裝食品,會導致未被管制且對兒童健康有害的產品銷量上升,而且多數學校並未負起兒童飲食安全的責任。

但是泛美衛生組織(the Pan-American Health Organization, 西班牙文縮寫為OPS)的代表費爾南多.禮安斯(Fernando Leanes)以及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都支持 [8]這項法案,並且聲明 [9]:「(我們一直在嘗試使大眾免於)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高血壓,若我們不注重兒童成長時的健康問題,那當他們四十、五十歲時將無法避免這類疾病。」

在社群網站中,支持與反對的勢力可說是平分秋色,這些爭論常附上多汁可口的三明治及其他常被視為垃圾食物的圖片,許多人相當贊同米居歐.馬拉多(Miguel Mellado,@miguelm1504 [10])在推特(Twitter)上發表的意見:

@miguelm1504 [11]:沒有任何做廣告的行家或多媒體公司會支持這項規範垃圾食物的法案。

看了此法案的採訪報導後,索莉亞.露姿.卡利亞(Sonia Luz Carrillo)在臉書上分享 [12]她的感受:

根據營養師等專家所言,那些不健康、甚至多數有害健康的產品,其行銷廣告是許多媒體公司的收入大宗,尤其是有線電視業者,這解釋了為何會有這麼多反對該法案的活動,但這也使大眾有機會選擇更健康的食物。

 

利馬的樞機主教璜.路易士.西玻阿尼 [13](Cardinal and Archbishop of Lima Juan Luis Cipriani)表示 [14]他吃了好一陣子的垃圾食物,並深信這類食物有害健康,但他同時有些自相矛盾地表示,他反對強行立法規定人民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

社群網站中,有篇受熱烈討論的文章 [15],它的作者是廣告行家羅比.羅斯坦(Robby Ralston),他不認為這是項值得信任的法案,因為它「為犯法行為留下很多灰色地帶」,而且「勢必導致廣告審查制度的腐敗」,最後,羅比在文中提到「最令我困擾的是,這項法案限制了我製作廣告的自由,也限制了秘魯人民享受廣告的自由!」

有名記者伊莎貝爾.格拉(Isabel Guerra)在臉書上評論 [16]並響應羅比的另一項爭議點:

憲法法院(the Constitutional Court)已經將與14至17歲未成年青少年發生自願性性關係除罪化了,但我們現在卻明文禁止販售「垃圾食物」給這些青少年,那換句話說,成年男子可以和14歲的女孩上床,卻不能賣熱狗麵包給她…

一名記者在推特 [17]上傳了一張烏馬拉總統女兒們的照片,並指出其中一個女孩似乎體重過重時,整個討論降至冰點,而這則推文也飽受批評 [18]

即使國民健康及衛生部(Ministry of Health)還有60天可以頒布有關推廣健康飲食法的細項規定 [19],來自各方利益團體的爭論及壓力仍然會繼續存在。

Original post [20] published in Juan Arellano's blog Globalizado.

譯者:Kyle Huang

校對:F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