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發表於wikimedia's blog,篇名為〈透過社群媒體參與維基百科的讀者與編輯〉, 由Addis Wang 於2013年12月4日透過CC授權撰寫。
維基百科的編輯Addis Wang用一種新的方式吸引了中國人對維基百科的關注,他和其他中文維基人通過微博向中國讀者推廣維基百科的內容,宣傳維基國際社群。微博是一個類似Twitter的社交平台網站,在中國的流量排行第七。
在佔全世界人口的20%中國,維基百科的發展遠遠落後於後來居上的百度百科,讓這個計劃從一開始就是一個挑戰。百度百科是一個營利性中文百科全書,有670萬個詞條,雖然和維基百科一樣由網友合作補充內容,不過百度百科的版權政策、審核和考查機制並不像維基百科那樣開放。一些維基人也指出,百度百科的許多詞條抄襲了英文維基百科,並且沒有註明來源。
百度百科在中國佔主導地位,部分原因是维基百科在中國地區受到限制。2005~2008年間,中文维基百科在中國无法正常使用,因此目前维基百科的流量在中國僅排到150名左右。根據comScore的數據,维基媒体在全球的造訪量排行第五,而根據Alexa網站的統計,百度是中國流量最大的網站。許多中國人甚至不知道維基百科有中文版,因此讓他們使用和編輯維基百科也就更加困難。
Addis的計劃是用社交媒體接觸中國巨大的網際網路用戶群,並以此推廣維基百科,解決上述問題。此計劃得到了維基媒體基金會「個人項目資助」的支持。「微博是一個理想的平台,能夠讓讀者體驗維基百科的提供的知識」,Addis說:「同樣是140個字元,用中文能表達的內容比用英文要多。」而且,和Twitter一樣,微博也允許用戶上傳圖片。從2013年4月開始,Addis的團隊每天都通過微博的帳號發表維基條目摘要。
他們通常挑選內容獨特的條目發布到微博,Addis解釋道:「我們希望用有趣的條目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他們的一些微博甚至實現了病毒式傳播,例如一條介紹指甲刮擦黑板的聲音的英文條目的微博,在發布一個星期後就獲得了52個轉發和21000次瀏覽。
Addis還利用微博帳號引導用戶參與互動,建立社群。受到一位讀者在深夜發了一條關於自己患有「維基百科綜合症」微博的啟發,Addis發起一項邀請大家分享自己「維基百科綜合症」經驗的活動,引發了熱烈的討論。另一次活動則鼓勵用戶加入維基百科社群。2013年7月,Addis發布一條公告,宣傳即將舉行的香港維基媒體年會,並承諾在轉發這條微博的用戶中進行抽獎,獎品是年會期間於香港寄出的明信片。239位微博用戶參與了轉發抽獎,這次活動也為微博帳號吸引了三百多個新粉絲。
不到6個月,維基百科的微博帳號就吸引了近萬個關注者。它已經成為傳播維基新聞事件的強大工具,例如維基百科的線下聚會。近期在大連理工大學舉辦的一次聚會有60人參加。Addis還通過微博推廣了維基愛古績活動。
這些社交媒體推廣活動也為中文維基吸引了新的編輯。一位關注者受到維基媒體宣傳活動的感染,表示願意參與編輯,Addis便協助他把當地鐵路隧道的圖片上傳到維基共享。那段隧道是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地,Addis相信,為維基百科貢獻內容對用戶也有積極的影響。他說:「在編輯維基百科的時候,你也學到了東西,因為你實際上整理了腦子裡的知識。」
像Addis Wang這樣的資深編輯通常致力於幫助新用戶解決編輯上的技術問題,但他們還要面對一些社會和法律上需要解釋的誤解。Addis說,因為中國的版權侵權問題非常嚴重,因此他們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新用戶在編輯的時候符合維基百科的規範,避免抄襲。他還補充說:「在中國,很多人會將維基百科和維基解密混為一談。」
Addis對維基百科在中國的發展潛力很樂觀。他相信,作為一本自由、開放的百科全書,維基百科一定能對中國人造成影響。他認為社交媒體是他增強維基百科影響力的一種方式。「在中國,社交媒體是直接接觸用戶的最好的方式之一。作為一個個體,我知道我的貢獻能力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啟動了這個項目。」他說,「如果我每天更新一個條目,我一年最多貢獻365個條目,但如果我每個星期能吸引一個人加入維基百科,我對內容的影響力就大大增加了。新用戶的加入也能帶來不一樣的觀點和視角。」
Interview and profile by Jonathan Morgan, Research Strategist, Wikimedia Foundation
Writing and editing contributions from Siko Bouterse, Head of Individual Engagement Grants, Wikimedia Foundation
Content contributions from Addis Wang, Wikipedian and Individual Engagement Grantee.
Copyright notes: “Addis’ postcard project” by Le Zheng, under CC-BY-SA 3.0 Unported, from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