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去酒吧學點東西吧!

香港大學講師 Jason Ng 在著名的 Kee Club 談香港的飲食文化。圖片由 Raising the Bar 提供。

香港大學講師 Jason Ng 在著名的 Kee Club 談香港的飲食文化。圖片由 Raising the Bar 提供。

2015年3月31日,星期二晚上,10位各有建樹的學者離開他們的象牙塔,在香港市中心的10家酒吧與他們微醉的「學生們」談古論今。

這項活動叫做 Raising the Bar(提高水準),目標是將教育演變成為流行都市生活的一部份。根據這項活動網站所言,主辦者希望提高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吸收知識的水準。

將 Raising the Bar 中文名「酒堂吧」由活動的主辦者之一 Ellie Ng 發想,由於粵語中「酒堂」與「走堂」發音相同,而「走堂」在粵語裡就是逃學的意思。

酒堂吧活動去年於美國紐約舉辦,50位大學教授在咖啡廳及酒吧演講,其中包括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Joseph Stiglitz,講述社會不平等的成本和代價。這項活動開始風靡全球,而香港則是亞洲第一個響應並舉辦此活動的城市,邀請10名學者在10間酒吧暢所欲言:

我們希望把教育加入這座城市的流行文化,每天日落後,為這座城市的運行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的變化。我們也希望提高日常生活中人們所吸收知識的水準,來改變人們對香港夜生活的誤解和偏見。

既然香港的活動主辦者談及 Raising the Bar 的「革命性」,當晚的一場以「革命」為主題的演講也就顯得理所當然。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Kristof v.d. Troost 講述了他從中國電影「讓子彈飛」中得到對革命的反思。

當然,「革命」只是活動當晚眾多學者討論的其中一項主題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徐洛文講解日益封閉的互聯網將爲我們的文化、經濟和政治權益帶來影響;香港大學教授 Puja Kapai 探討家庭暴力受害者走向平等的道路;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De Kai 講述如何用電腦程式解讀人們對音樂及語言的感知;而在著名的Kee Club,香港大學的講師 Jason Ng 和參與者討論高檔化對香港飲食文化帶來的陰影。

香港10間位於市中心的酒吧於週二晚上變成了學校。圖片由 Raising the Bar 提供。

香港10間位於市中心的酒吧於週二晚上變成了學校。圖片由 Raising the Bar 提供。

全球之聲採訪了活動的主辦者之一 Elson Tong,他解釋此活動對香港的意義:

香港近年政治局勢嚴峻,使得民間公共教育活動蓬勃發展。我們舉辦「酒堂吧」時,也不能忽略社會背景。每一項教育活動都有各自的宗旨和重點,但這些活動的存在,反映市民大眾越來越認同香港有能力發展成文化、教育及創意之都。

我們舉辦「酒堂吧」完全由零做起。起初沒有活動藍本、也沒有資金,不過在幾個月的籌劃中,有許多人慷慨給予幫助。最後,我們選擇建立一個「可持續消費」的運作模式,將部分收入回饋本土社群,特別是本土藝術家和設計師。

事實上,酒堂吧與香港的一些慈善組織與市民團體都合作,包括 EnrichHK,一個協助來到香港的女移民改善生活的組織。另一個合作夥伴 Project Little Dream 是一家在柬埔寨設計、建造並管理落後地區學校的慈善組織。

香港中文大學的的徐洛文教授表示,他決定參與活動的原因是他認為教育應該是公共財產,而不應該侷限於大學的教室裡。

我相信在一個健康的社會,思想應該可以自由流通,人們可以討論、爭執並互相學習。我也相信教育不一定要正式或死板,而應該是一個令人享受的過程。所以當酒堂吧團隊聯繫我的時候,接受邀請是一個很簡單的決定。

長期來講,我們應該把教育看作一個對話,而不是一個課堂演講。這是一個文化的大變革。酒堂吧讓我們意識到了這個變革,也讓我們向前跨出了一步。

參加了其中一場演講的 Louie 說,他很欣賞這種「老地方」的新用途:

我本身對香港酒吧的概念只是喝酒、把妹、或喝醉酒就會打架的地方,我從來沒想像過酒吧可以是交流和討論學術的地方。

正是「酒堂吧」這樣的活動,賦予一座城市更多活力及創造力。在經歷了近期不斷充斥大眾螢幕、不太正面的新聞之後,香港,尤其是香港的年輕人,還是用激勵人心的靈感照亮夜空。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