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來自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敘利亞藝術家藉由藝術創作探索身份認同與人道關懷

類別: 中東與北非, Israel 以色列, Syria 敘利亞, Photography 攝影, 公民媒體, 思維, 藝術與文化

藝術家 Akram Al-Halabi 在他維也納的公寓。2017 年 5 月 5 日。攝影:AJ Naddaff/SyriaUntold。

這個故事最初是由 AJ Naddaf [1]撰寫於 Syria Untold [2]。AJ Naddaf 是一位阿拉伯研究和政治學學者、法文老師,同時也是戴維森學院(Davidson College)阿拉伯學教授的研究助理。本文透過內容共享協議轉載至全球之聲。

Akram al Halabi 是一位藝術家,來自敘利亞 Majdal Shams [3]的山區高原,該地是被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上,僅存的四個德魯兹社區中最大的城鎮。儘管該地區備受爭議,Al-Halabi 的作品仍能超脫於政治紛爭之外,運用藝術作為媒介,尋求自然與人性之間的和諧。

出生於藝術世家,家中有多位藝術家,Al-Halabi 的藝術生涯從小就開始了,由村裡的一位美術老師指導他畫畫。自 1997 年至 2000 年間,他在 Bayt Al-Fann 習畫。接著在大馬士革大學美術學院繼續學習(2000-2005)。2003 年,他參加了 Darat al Funun 的暑期課程,由約旦首都安曼的教授 Marwan Kassab Bashi [4]指導。

他的眼界不只局限於學校,更於各處展示和拓展他的藝術作品。以色列不斷給他們政治壓力,促使他長期致力於鑽研透視畫法、明亮光影、外觀形狀等精細的繪畫技巧,深入藉由藝術探索身分認同。他的目標很簡單:未來能在一個不需要通過一個又一個檢查站的地方創作。

完成美術學院的學業之後,他成為戈蘭高地上第一個獲得獎學金,能繼續去德國柏林深造的學生。但因為他的身分是無法管束的無國籍狀態,而被敘利亞政府限制出境。以色列於1981年宣佈吞併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5],同一年 Al-Halabi 出生,從那時起,戈蘭高地的敘利亞人被視為「以色列的居民」,而不是以色列的國民,很多人拒絕加入以色列國籍。即使他居住在以色列佔領的戈蘭高地,但因為聯合國通過敘利亞和以色列之間的協議,Al-Halabi 還是能在大馬士革大學念書。

Snowflakes 裝置藝術,文件,784 張發票紙。照片由 Akram Al-Halabi 提供,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儘管去柏林深造之路受阻,Al Halabi 仍堅持不懈,畢業兩年後,2007 年他透過「亞非研究院的全球獎學金(總部設在維也納) [6]」獲得了另一個藝術獎學金,該獎學金每年支持非洲、亞洲、拉丁美洲 10 至 15 名學生繼續專注於他們的研究發展。Al Halabi 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維也納藝術學院,並在 Erwin Bohatsch 教授的指導下於 2012 年完成學業。

除了藝術的學術研究之外,Al-Halabi 還參加了歐洲各地各式各樣的展覽,也有許多歐洲和中東的私人收藏家、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以及維也納的 Kupferstichkabinett 系列收藏他的藝術作品。

於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學院就讀期間,他仍在尋找身分認同,他的創作靈感來自於 2009 年至 2012 年間,遊遍歐洲、巴勒斯坦、以色列,最後回到了他的村莊。旅途中,Al-Halabi 隨機問人,請他們給自己下定義,並分別寫在用於製作發票的碳紙上。他稱這個計畫為「雪花(Snowflakes)」,收集完之後,他用鉗子壓上小的幾何形狀,創造出指紋和雪花形狀的線條。

2009 年至 2012 年間,800 多位參與 Akram al-Halabi「Snowflakes」計畫中的其中幾人。照片由 Akram Al-Halabi 提供,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這些碳紙的染料在壓力之下轉變成藍色,每一位參與者都收到了該作品的複製品。他告訴 Syria Untold [2]:「很多人真的想要對你說些什麼,也需要有人聽他們說話,尤其是公園裡的老人。我充滿創作的動力,因為我一出生就沒有國籍,至今也還無法定義我的身份,但我能透過了解別人來認識自己。若你上街和陌生人交談,你會驚訝於某些人居然能成為你的朋友,甚至能夠理解你。」

他更進一步討論某些人不願跳脫既有框架,譬如說,很多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不願參與,因為 Al-Halabi 的宗教觀念與他們不同。

這個計畫思想開明、富有好奇心又友善的精神最能呈現出 Al-Halabi 的性格。Al-Halabi 每年夏天都會回到家鄉的村莊看看家人,2010 年的夏天,他創作了「愛為先(Love Comes First)」行為藝術計畫,200 位戈蘭高地的居民用身體排成阿拉伯文「愛為先(Al-Mahabbah Awwalan)」的字樣。

Akram al-Halabi 的「愛為先」行為藝術,地點為戈蘭高地上 Majdal Shams 村莊的足球場。2010 年由 Nihad Awaidat 和 Diala Madah 拍攝,照片由 Akram Al-Halabi 提供,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隔年,2011 年敘利亞內戰爆發,Al-Halabi 懸著心看著電視上的畫面,他跟 SyriaUntold 說道:「因為我住過大馬士革,那裡某些地區受革命戰亂的影響極大,令人心痛。我無法停止戰爭,只能藉由藝術,以另一種角度觀看並展示這裡的真實樣貌。」

Al-Halabi 還構思了「臉頰(Cheek)」計畫,從電腦上印下令人毛骨悚然的影像,加上英文和阿拉伯文字母,有時則繪製圖像最基本的輪廓。Al-Halabi 解釋說:「我想做出第三層次的感知,使觀者能將文字和圖像連結起來。他的作品列出了名字出現在圖像中的特質,只為了提醒觀眾他們的存在:「耳朵、眼睛、眉毛、窗戶、血液、鼻子、孩子、頸部、喉嚨、下巴、肩膀、心臟、母親、手指、臉頰……等等。」

「永不忘懷(Never Forget)」描繪胡拉大屠殺中被敘利亞政府軍殺害的 34 名女人與 49 名兒童。此作品為「臉頰(Cheek)」計畫中的一部分。照片由 Akram Al-Halabi 提供,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這個計畫描繪了外太空的詩歌故事,也消除了病毒血污圖片的恐怖氛圍。於 2011 年至 2013 年敘利亞內戰的頭幾年間完成,在這當中有好多個夜晚他都無法安眠,唯有完成了「臉頰(Cheek)」計畫,他才能放下心,繼續進行其他創作。

Akrab 大屠殺/臉頰(Cheek) 1,視覺書寫,2013 年數位作品。照片由 Akram Al-Halabi 提供,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Al-Halabi 的作品中,廣泛的媒介和主題與他的身份認同概念相似,隨著時間推移,能夠如雪花般逐步展延、變化。Al-Halabi 認為地理建構的身份認同毫無意義,不應該以此定義別人和自己。對他來說,最重要的是好好體驗生活,不只是無趣表淺的部分,而是要接受它的複雜性,在生活中達到理想的和諧狀態。藝術是他表達這些想法的一種方式。

除了藝術之外,進行深度談話、閱讀文學作品、游泳、體察自然之美(如他對蜻蜓的迷戀)、參與戲劇表演等活動也都能讓他體會到生命的意義,找到自我定位。Al-Halabi 對 SyriaUntold 說:「別忘了享受每一天,那比這篇文章更重要。」

蜻蜓,B4,油彩。2017 年照片由 Akram Al-Halabi 提供,作者保留所有權利。

Al-Halabi 將於 11 月出席日本岐阜県美術館「當今.離散(Diaspora Now [7])」聯展的開幕式,他也是參展的藝術家之一,展覽自 2017 年 11 月 11 日至 2018 年 8 月 1 日。更多他的藝術作品,請見他的作品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