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倡議計劃 保護城市語言的多樣性

Storytelling, by Flickr user Daniele Rossi, under licence CC BY-NC-ND 2.0.

說書。圖片來源:Flickr用戶Daniele Rossi,依CC BY-NC-ND 2.0授權使用。

(原文發表於2017年6月7日)

有沒有一種方法,能讓人們即使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也能在此時此地和他人產生連結呢?對於珍貴語言說書倡議計畫( Treasure Language Storytelling Initiative,簡稱TLS)創始人史蒂文·伯德(Steven Bird)以及羅賓·佩里(Robyn Perry)來說,用最原始的語言來說故事,似乎是一個解決辦法。

全球之聲2017年5月26日報導了以史蒂文·伯德引領的另一項計畫--不譯部落格(Untranslatable blog)。不過在TLS的計畫中,倡議重點是放在口語方面而非書面,致力於維護並慶祝那些大城市語言的多樣性。事實上,自2015年以來,TLS就一直在在墨爾本、達爾文、澳大利亞或美國奧克蘭等城市地區舉辦活動,那些小眾或者沒有那麼大眾化的語言,往往可能被出生在這些城市的孩子們所遺忘。這項計畫的創始人便表示:

The mass extinction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can be avoided if we create cities that embrace diversity – safe spaces where inhabitants do not need to forget who they are in order to belong.

如果我們創造出可以擁抱多樣化的城市--創造出居民無須為了獲得歸屬感而必須遺忘其真實模樣的自由空間--就能避免世上語言的大規模滅絕了。

這些活動的目的,是讓人「透過傾聽去鑑賞、感受、與聯結」,而不只是通常地「透過傾聽去理解」。在這種形式下,說書人首先都會使用自己的母語去講這些故事,這些故事隨後會被翻譯成英文,或是用英文來講述這個故事。儘管參與者都不是專業說書人,但他們的投入與表演卻吸引了觀眾,帶給他們笑聲和情感上的共鳴,彷彿語言再也不是大家溝通的障礙物一般。

舉例來說,下方的影片就是以布吉納法索馬卡語(Marka,又稱「馬卡達芬語」〈Marka Dafing〉,簡稱「達芬語」〈Dafing〉)講述的一個傳統故事。在提問環節中,說書人拉希妲托·康納特(Rassidatou Konate)也藉機說明了布吉納法索的說書習俗。

在另一個影片中,約翰‧尼穆薩拉(John Nyamusara)以辛巴威修納語(Shona)講述了兔子和狒狒的故事:

約翰‧尼穆薩拉解釋完這個故事的寓意後,被問到「替聽不懂你語言的人說故事是什麼感覺」,他笑了笑,用包容的態度回答了他對於這件事的感受:

“They were listening! They were attentive… They were with me!”

他們有在聽在我說!他們聽得很專注……在我講故事的時候他們與我之間產生了連結!

你可以在Aikuma計畫的主頁中聯結至他們的VimeoYouTube頻道,觀看以他加祿語(Wikang Tagalog,南島語系的馬來-波里尼西亞語族,主要使用於菲律賓呂宋島)、印地安Chochenyo語(Chochenyo,北加州奧隆民族的語言)、埃維語(Ewe,一種通行於迦納、多哥和貝南的尼日-剛果語系格貝語支的語言)和其他語言說書的影片。

到目前為止,TLS已經在三個城市舉辦了「珍貴語言說書」活動,不過主辦單位還是希望能夠擴大規模,任何受此項目啟發的人都可以與TLS聯繫,幫助你完成自己的說書表演。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