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於泰國東北部孔敬的南亞人

圖為Narinthorn Sachdev在店裡幫顧客量布。圖片及圖說來自The Isaan Record,經授權使用。

本文選自泰國獨立網站The Isaan Record,經Priya Vaikuntapathi重新編輯,因內容共享協議,重刊於全球之聲。

室內流洩著輕柔的流行音樂,風吹過室外庭院,帶來印度香料以及滾燙咖哩的濃厚氣味。一名高大、穿著西式服裝的膚色黝黑男子手拿著一盤奶油饢餅以及蒸茉莉香米走出廚房。

當被稱為Quinn的Queentrus Dominic在2010年般到泰國東北的孔敬時,他以為自己可能是孔敬市,甚至是整個地區唯一一個南亞人。因為非常想念家鄉斯里蘭卡的料理,加上他有做生意的天性,他在2018年於孔敬開了印度餐廳Quinn’s One and Only。

很快地,他發現他根本不是唯一一個南亞人。

來自不同背景的南亞人,無論是居住在孔敬好幾世代,或才住了10個月,都在為孔敬市的文化地景造成特殊影響,透過日常互動改變了當地人的想法。

從南亞到泰國依善地區

根據聯合國2017年國際移民報告,有2千9百50萬人從南亞移民到全世界。他們當中包括來自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馬爾地夫、尼泊爾、不丹和阿富汗。在這數百萬名遷往海外進行神奇旅程的人,光是在孔敬就有40-50個南亞人居住。

雖然許多人是因為工作機會近來才移民到這裡來的,事實上從1930年代起就有南亞人住在孔敬。

綁著頭巾、留著鬍子、臉上掛著誠心笑容的54歲錫克教男子Narinthorn Sachdev回憶起他的家族90年來的移民故事。這個擁有泰國、印度以及錫克血統的驕傲商人,其家族在1930年代就開始來到泰國。1947年,當巴基斯坦分裂出新近獨立的印度之後,他的家族離開了位在現為巴基斯坦國土的古傑蘭瓦拉區,許多人搬到了泰國依善地區。孔敬就是依善地區4個主要城市之一。

錫克人從19世紀末就開始定居在泰國。當中有些人是以紡織品貿易商以及裁縫的身份搬到依善地區的。在越戰期間,第二波錫克移民從曼谷搬到有大批美軍駐紮的城市,像是烏隆他尼和那空帕農,為美軍訂製軍服。

由於已在孔敬居住了好幾世代,當地錫克社群很強大,在市中心還有一座活動頻繁的寺廟。在泰國的錫克教徒也得到了皇家庇護,也就是擁有皇室家族的支持。除了佛教外,泰國有5個宗教亦受皇家庇護,錫克教就是其中之一。

不同的成長經歷

Narinthorny在1960年代晚期的孔敬長大,他表示,與其他孩子不同並不太輕鬆。他記得自己小時候常因自己的外表以及信仰而被霸凌。

但他父親到來時,所有霸凌者都嚇跑了,因為他們從沒看過一個和他父親一樣的大男人綁著頭巾還留著大鬍子。現在當他回想到這段經驗時還是忍俊不止。

許多線上論壇聲稱,泰國對於有印度血統的人很無情。除了其他刻板印象之外,泰國社會上還存在著許多對於南亞裔的種族汙辱,聲稱印度人身上有奇怪的味道,他們的食物又油又不健康,還有他們常剝削和欺騙他人等等。

一名Reddit用戶在發文中提到:

對印度人來說,因為我們的偏見認為印度人「身上有怪味也很嚴格」,這些真的很負面。我不認為我需要去為所謂的味道有太多解釋。至於「嚴格」,我們覺得印度人是無時無刻不喜歡問問題並提出要求。

但Narinthorn確信,他在孔敬並沒有面對太多歧視。因為他家族長時間在當地做生意,早已在社群中得到了尊敬。然而,於此同時,他早已厭煩於總是要讓他人相信他的國籍是泰國。

溫暖的歡迎

其他新近搬到孔敬的南亞人也表示他們的經驗非常正面。

在湄公河研究所擔任計畫專員的印度人Sanchita Chatterjee表示,對她以及她女兒來說,孔敬是個很棒的居住地。她承認在一個新國家養育孩子有其困難,但是這與她們的印度背景無關。

週末時,我去逛大賣場Tesco Lotus Extra。我去逛商場Central Plaza。我沒有看到任何長得跟我很像的人,但這不會讓我覺得麻煩。我已經習慣了。這裡沒有人盯著你之類的。這裡的文化不是這樣…泰國人非常有接納精神。

在湄公河研究所工作的巴基斯坦穆斯林Nazir Ul Haq在2年前搬到孔敬,他並不覺得他的認同在他的工作上扮演很大的角色。雖然他在緬甸之類的國家曾因為國家認同而遭遇一下麻煩,但他覺得在泰國這不是影響他的事。

當我們與他人互動時,往往會測試自己的刻板印象,而這打破了人們對南亞人抱持的刻板印象。

Sanchita已經和她女兒在孔敬住了10個月。她並不認為她的國家認同在她所工作的湄公河研究所並沒有任何影響,因為讓她來工作的是她的經驗及專業,而非她的國家認同。照片及圖說來自The Isaan Record,經授權使用。

餐廳老闆Quinn曾因為他長得像南亞人卻穿著西式服裝的外表而經驗過許多好奇的眼光。

在搬來孔敬之前,Quinn在9歲時因為父親於斯里蘭卡內戰中過世,從斯里蘭卡搬到了英國。他很快就學會了如何適應一種新文化。

某種程度上來說,我不是被強迫的(適應泰國文化),因為我知道如果我想要住在這裡,我就必須要(適應),既然我之前就做過了…這容易的多。我知道我需要做些什麼。

回想起他在英國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種族歧視,他表示自己在孔敬從未遭遇過這種事。

他們不會讓你感到頭疼,或找任何麻煩,像是現在我們在歐洲或美國會遇到的事。他們的態度比較像是「你們在泰國,在孔敬過得還開心嗎?」這很酷!

「人們一直對我說:『這是不可能的…你在這裡不可能賣印度菜的。你做不到的。』不是這樣的。如果你下決心去做,你可以做到。」Quinn表示。照片及圖說來自The Isaan Record,經授權使用。

一開始,Quinn相信大家所傳言的泰國人不喜歡印度菜,所以主要針對外國人來行銷他的餐廳。但他很驚喜地發現自己錯了。Quinn餐廳的顧客中,有60-70%是泰國人。他的餐廳並非開在市中心,而是在城市邊陲的鄉鎮裡。

人們會有各種猜想,你知道的,我也曾這樣認為;但現在回頭看,這是錯的,如果沒有(泰國客人),我可能就要倒店了。

「我想要透過食物改變對於印度人的敘事。」Quinn表示。

透過日常生活及互動,這一小群南亞人慢慢地改變了人們對於該族群的刻板印象以及最初認知。他們穩定地一步步融入孔敬越來越多元的社群,也改變人們對他們的想法。

「我想我改變了這個村莊對印度人的敘事。」Quinn邊說邊起身快步幫忙送餐。

陽光落在餐廳美麗的室外露台上,客人們來來去去。Quinn又坐了下來,看了一眼忙碌的餐廳。他的臉上掛著笑容。「看到了嗎?泰國人喜歡印度菜。」

* Priya Vaikuntapathi是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學生,主修全球研究。她在2019年春季學年於孔敬研究發展與人權相關議題。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