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臺灣公投大選以來,假新聞、不實訊息和網路謠言充斥在臺灣社會,不僅嚴重擾亂民眾對議題的認知而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傷害臺灣民主政治和人權發展,甚至危害個人的生命安全。近年來,尤其民眾越來越依靠Facebook、Line等網路平臺接收資訊,許多尚未經過證實的不實訊息就被民眾轉發而散播出去。為了避免不實訊流竄在民眾的周圍,臺灣開始掀起一股「事實查核」的風潮。因此,臺灣第一個受國際事實查核聯盟(The 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簡稱IFCN)認證的查核組織「臺灣事實查核中心」也在2018年7月順勢成立。
在公投期間,因反同團體經常利用愛滋病、性教育來恐嚇民眾,以及網路意見領袖藉由捏造的歷史,污名化長期反核的蘭嶼居民,還有發生颱風侵襲日本關西機場事件,臺灣民眾和媒體因頻繁引用未經查證的資訊,譴責臺灣駐日單位沒有及時救援臺灣旅客,造成前臺灣駐大阪領事館處長蘇啟誠自縊身亡。臺灣事實查核中心利用資料搜集、實際採訪和與其他國家事實查核組織共同合作等方式,來一一破解這些謠言。
今年剛好是2020年總統大選,適逢香港反送中抗爭,同時爆發王立強共諜案事件,中國網軍利用不實資訊,來滲透臺灣媒體與臺灣社會的傳言也甚囂塵上。鑑於此,全球之聲訪問臺灣事實查核中心陳慧敏總編審,來了解在這次總統大選期間,臺灣出現哪些不實訊息。
Huang Hung Yu(以下簡稱H):在這次選戰期間,在不同的選舉時間點,你們發現在網路流傳的不實資訊有不一樣的特徵嗎?
陳慧敏:
在去年8月之前,我們收到民眾申訴和發現的假訊息,仍然是以健康醫療為大宗,9月至11月期間,我們查核的議題開始跟政策有關,例如同志議題。其中,我們做更多的是關於香港反送中的議題。因為臺灣當時無論在傳統媒體、網路上面,出現很多訊息是用香港反送中的議題來攻擊民進黨,而且中國與香港之間的問題也會影響臺灣。當時我們在9月到11月,總共產出66個查核報告,香港反送中和兩岸關係有關的謠言則占了15則。11至1月大部分出現的是選務作業的謠言,約有14題。我們在投票日之前已經有想過,傳散假訊息的人會利用選務作業的問題,來營造選舉不公的氛圍。選後,我們確實發現,網路開始傳出選務人員從事黑箱作業的事情出來。
H:您認為這些謠言會影響投票結果嗎?
陳惠敏:
我們在投票日前幾天在Facebook看到一則關於武漢肺炎的謠言(內容詳見查核報告: 【錯誤】網傳「大家投票當天記得一定要戴口罩哦…武漢那邊的不明肺炎…臺灣也有確診病例」?)是一個陰謀論,指出臺灣已經有一筆確診病例,好心地勸告民眾投票當天要戴口罩來防止感染,最後這謠言最後被證實是不實訊息,但我們認為這謠言目的是造成臺灣人民恐慌。由於投票期間會有大量在中國經商的臺商回國來投票,這個謠言間接營造武漢肺炎已經嚴重侵入臺灣的氛圍,讓擔心感染的人不敢出門投票,明顯嚴重影響投票行為。同時,我們也發現Facebook上面也有人針對這則謠言來提出類似的質疑。後來,一方面,這則查核報告完成後,我們跟另一個查核團隊MyGoPen共同發布,並呼籲勿造成恐慌,另一方面,Facebook也降低相關訊息的觸及率,避免訊息再大量傳播出去。
H:你認為這些謠言背後,可能是中國網軍在背後操作的嗎?
陳慧敏:
在選戰期間,我們臺灣事實查核中心無法確認是哪裡的網軍操作,但有些題目感覺有中國因素存在,例如訊息中出現簡體字的用法、文章傳達的意識形態與臺灣意識形態不相符,或關於反送中的謠言是在香港發動,卻延伸到臺灣,只是我們沒有很強烈的證據來證明,但無論是選前或選後的這些謠言,我們不想要這些謠言來壓制臺灣人民的投票行為。然而,我個人認為那些謠言都是要撕裂臺灣的社會,他們刻意挑弄選民的情緒,造成支持韓國瑜和反對韓國瑜兩邊的陣營互罵,這可能來自中國網軍的目的,讓部分人民取笑傳遞不實消息的人。我們應該回頭思考這些謠言背後目的,為何有人願意傳遞一些我們根本不會相信的事物?尤其是與韓國瑜相關的查核報告發布後,下面留言就會開始罵韓國瑜支持者,或是拿這份查核報告來嘲笑他們,這些人目的就是撕裂臺灣。
H:為何您認為是中國網軍在撕裂臺灣社會呢?是否有相關案例參考。
陳慧敏:
選後出現選務不公的謠言(參考查核報告:【錯誤】網傳影片「票是這樣唱2號喊蔡英文得票」?),我個人認為是來自中國網軍傳播的謠言,目的也是撕裂臺灣社會。因為我發現臺灣大部分的縣市都是由國民黨執政,少部分縣市是民進黨執政,那些地方選務工作也是由地方政府來規劃與執行,理論上來說,由國民黨來作票才可能影響投票結果。另外,臺灣投票過程在過去都沒出現嚴重的瑕疵,我們的投票機制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與民主機制。在選後,臺灣社會不僅沒有任何因素來影響選戰,而且國民黨也沒有在選後要求驗票,但這些謠言仍照樣出現,我認為還是中國在主導這一切。
H:您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發動事實查核?
陳慧敏:
因為查核組織相對新聞媒體而言,是處在第二線的位置,任何資訊都要精準到位。我們必須在事情發生時,開始緊盯這些媒體和直接相關的單位發出的訊息,才能知道事情的樣貌。例如,我們在查證王立強的案子時,我們就必須一直跟蹤這件事情的發展,而當臺灣社會開始討論到化名事件後(參考查核報告: 【錯誤】網傳「中共間諜『王立強』只是他受訪的化名」?),我們就會開始發動查核,也讓大眾了解我們做事實查核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