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布杜拉‧涅昂比(Abdalah Nyambi,圖左)和他隸屬的環保團體成員們一起收集塑膠瓶,準備用來當作鋪路的原料。 照片由Goodhope Amani拍攝並經授權使用。
原文刊登於2019年7月9日。
在2019年7月1日這天,坦尚尼亞政府「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的禁令正式生效,加入非洲其他33個頒布禁令的國家,共同努力終結一次性、無法被分解的塑膠製品。即便如此,坦尚尼亞境內仍存在著大量的塑膠垃圾;青年環保運動人士希望,有一天,坦尚尼亞能完全清除這些一次性的塑膠製品。
24歲的利柏瑞塔‧卡瓦瑪拉(Liberatha Kawamala)是一位活躍於坦尚尼亞最大城三蘭港(Dar es Salaam,為該國舊都,亦為當今該國的文化首都)環保運動前線的環保運動人士。在大學時期主修運輸與物流管理的卡瓦瑪拉,現在是國內近300多個環保團體的領導人物,並正教導未來的一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其關注焦點尤其是在使用一次性塑膠製品對於坦尚尼亞海陸豐富生態系的嚴重危害上:
We need more efforts in making changes.. children of this century should start learning more things as entrepreneur from school practical things,and how the system changes https://t.co/n831CzhcBO
— Liberatha Kawamala (@LiberathaKawam1) July 6, 2019
我們需要更努力地創造改變……這個年代的小孩應該要像企業家一樣,從學校學習更多實用的技巧,以及這個系統如何改變。
三蘭港這個沿岸城市,是坦尚尼亞最大也是成長最為迅速的城市,在2012年的人口普查中,估計三蘭港約有430萬的人口。「垃圾處理」是三蘭港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在缺少基礎設施與垃圾集中處理服務、而且約有70至80%都市人口居住的棚戶區中,這項問題更是棘手。
2017年出版的坦尚尼亞國家環境統計報告(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tistics Report)指出,當年度三蘭港每天製造了超過4,600噸的垃圾,而根據預測,這個數字會在2025年上升到每天製造超過12,000噸的垃圾。

三蘭港的姆辛巴戟河(Msimbazi River)被塑膠垃圾堆滿的一角。 照片由Goodhope Amani拍攝並經授權使用。
2018年11月,卡瓦瑪拉出席了一場由聯合國坦尚尼亞分部在三蘭港所舉辦的《永續發展的藝術、創意和創新》(Art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展覽,希望結交其他具有相同信念的人們。在那裡她結識了26歲正在讀大學三年級的阿布杜拉‧涅昂比(Abdalah Nyambi),他在展覽中使用回收的材料來製作塑膠花朵。
他們倆人決定一同來改變年輕人對於塑膠垃圾的看法。
他們共同成立了青年塑膠回收組織( Plastic Recycle and Youth Organization,簡稱PREYO ),現在致力於從他們回收的塑膠產品獲得營收,並用來透過青年環境社團來教育青年一代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卡瓦瑪拉說:
I studied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management, but my passion led me to take [on the] environment. Many people ask me why [I took] logistics [because] it does not connect to [the] environment. I said if you have a passion for something, you better do it.
我主修的是運輸與物流管理,但是我對環境的熱情讓我走上了這條道路。許多人問我為何讀的是與環境沒有關係的科系但卻做了環境相關的工作,我的回答是:如果你對某件事物有熱忱,那麼你當然要去做。

利柏瑞塔‧卡瓦瑪拉(Liberatha Kawamala,圖右)和她的團隊展示了用塑膠垃圾製作的鋪路磚。照片攝於坦尚尼亞三蘭港,2019年6月,由Goodhope Amani拍攝並經授權使用。
卡瓦瑪拉現在將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倡導環境保護。她與其他像是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the Jane Goodall Institute)等組織合作,在三蘭市各地小學創立了300多個環境社團,教導環境保育的重要性、園藝活動、樹木彩繪、與塑膠垃圾的抗爭、和如何適當地處理塑膠垃圾。

馬庫布首(Makumbusho,斯瓦希里語指博物館)小學的環境保育社團, 是坦尚尼亞三蘭港300多個社團的其中之一。照片攝於坦尚尼亞三蘭港,2019年6月,由Goodhope Amani拍攝並經授權使用。
We need collective actions against plastic waste. As rural-urban migration is increasing, let's nurture our kids to see the need for conserving the environment. @LiberathaKawam1 @OlumideIDOWU @JMakamba @UNEnvironment @IGEReport @Alvaro_UNTZ @ElkanaCK pic.twitter.com/zs29Hz07Oc
— goodhope (@goodhopepraygod) July 4, 2019
我們需要共同的行動來對抗塑膠垃圾。城鄉間的遷徙正在增加,讓我們培育我們的孩子來看見環境保育的需要。
坦尚尼亞帶頭禁用塑膠製品
2019年5月初,跟隨肯亞與盧安達的腳步,坦尚尼亞總理卡西姆‧馬賈利瓦(Kassim Majaliwa)便宣布禁用一次性塑膠製品的政策將在同年6月1日開始施行。依據聯合國環境屬(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al Programne)的資料顯示,坦尚尼亞是非洲第34個實施塑膠禁用政策的國家,而非洲在這些相應措施上,領先全球。
總理馬賈利瓦宣布,自2019年6月1日起,根據《2019年塑膠手提袋法》(Plastic Carrier Bags Regulation 2019 )的規定,購買、販賣和進口任何種類的塑膠袋,皆屬違法。《市民報》(The Citizen)的報導指出,製造或進口塑膠袋及塑膠包裝者,最高可處兩年有期徒刑,易科或併科罰金最高10億坦尚尼亞先令(折合美金約435,285元)。若是民眾個人所有或使用塑膠袋,最高將處數日監禁,易科或併科罰金最高200,000坦尚尼亞先令(折合美金約100元)。
坦尚尼亞環境部長雅努‧馬卡巴(January Makamba) 在推特上證實了這項歷史性的立法:
Official government notice to travelers planning to visit Tanzania in the wake of plastic bags ban. pic.twitter.com/uyOcJ3b7W4
— January Makamba (@JMakamba) May 15, 2019
敬告各位旅客:坦尚尼亞政府正式公告塑膠袋相關禁令。
許多坦尚尼亞網友為這個行動鼓掌叫好:
Proud of my home country Tanzania which has announced that a ban on single-use plastic bags will come into effect shortly. @JMakamba looking forward to more updates on this exciting development! #CleanSeashttps://t.co/Dibk3aQNNr
— Joyce Msuya (@JoyceMsuya) April 9, 2019
為我的國家坦尚尼亞感到驕傲,政府公布即將禁止一次性使用塑膠袋。 @馬卡巴部長:期待這項令人興奮的發展有更多的更新資訊!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莫妮卡‧亞當‧姆伽塔(Monica Adam Mgata)是她們學校環境社團「根與芽」(Roots and Shoots)的成員,她相信學生能對環境保育有很大的貢獻,而塑膠袋禁令就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姆伽塔表示:
Plastic bags take a long time to decompose and also affects soil fertility. I advise fellow students not to use single plastics bags and bottles.
塑膠袋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分解,並且也會影響土壤的富饒。我建議同學們都不要使用一次性塑膠袋與塑膠瓶。
聯合國環境署2018年的報告指出,專家們預測到了2025年時,除非[各國普遍]執行垃圾管理與產量限制的措施,否則人們產出的塑膠垃圾量將高達120億噸。
大部分的一次性使用塑膠製品都不會分解,會持續的污染與破壞海陸生態系統。
Student from Canosa high school they have lernt on the history, advantage, disadvantage, types of plastic we use in our daily life, practical of upcyling waste plastic bottles into different shapes and appreciation to Tanzania @JMakamba @JoyceMsuya #BeatPlasticPollution pic.twitter.com/3gnuAErjQz
— Liberatha Kawamala (@LiberathaKawam1) June 14, 2019
卡諾薩(Canosa)高中的學生們學習到了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塑膠製品的歷史、好壞處、其各式的類型,以及將塑膠垃圾升級改造成不同形狀與對坦尚尼亞更有價值的東西的實際例子。
阿布杜拉‧涅昂比認為,人們其實都對環境抱持熱情,但是他們還是需要環境教育,特別是關於環境保育能帶來的利益的部分。他強調:
People lack knowledge. If we start educating them, I think they’ll become familiar with environmental issues and start becoming sustainable.
民眾缺少相關知識,如果我們開始教育他們,我認為他們會變得更熟悉環境議題並且開始變得更重視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