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lobal Voices 繁體中文 - https://zht.globalvoices.org -

從飲食到文化挪用:中國對埃塞俄比亞的文化威脅

類別: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 China 中國, Ethiopia 衣索比亞, Ethnicity & Race, Food 飲食,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國際關係, Labor 勞工, Migration & Immigration, 公民媒體, Civic Media Observatory
"Donkey Power, Ethiopia" by Rod Waddington is licensed under CC BY-SA 2.0

在埃塞俄比亞,驢子只用於運輸,與狗和貓等家畜相似,不用於食用。圖片來源:Rod Waddington,經 CC BY-SA 2.0 [1]授權。

中國和埃塞俄比亞在官方層面建立了穩固的夥伴關係。埃塞俄比亞已經吸引了近七百家 [2]中國企業,是中國在非洲的第二大貸款 [3]接收國。埃塞俄比亞經濟增長飛速,採用由中國建造並仿效中國自建的製造業和工業園區,以致一些新聞機構將埃塞俄比亞稱作 [4]「非洲的中國」。埃塞俄比亞的主要政黨繁榮黨以及之前的埃塞俄比亞人民國防軍,均與中國共產黨保持着密切的關係。埃塞俄比亞也是中國在非洲主要的「一帶一路 [5]」夥伴。

然而,在埃塞俄比亞的流行文化中,中國往往被視為一個多重的文化威脅。在社交媒體上,很多人表達對華人社區作為異國文化習俗存在的關注,尤其是在飲食習慣層面。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對中國挪用埃塞俄比亞的傳統文化,感到焦慮。舉例說,當他們看到當地商店和市場上出現中國造的廉價埃塞俄比亞工藝品和服飾時,會感到不安。

與其他簽署了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一樣,中國移民和商業群體進駐埃塞俄比亞造成了一些摩擦。要確切計算在埃塞俄比亞的華裔居民人數很困難,但一些估算指 [6]數字至少有6萬。

敏感的飲食問題

埃塞俄比亞人往往透過評論華裔居民飲食習慣去表達這種緊張關係。具體說,他們會指責華裔居民違反了埃塞俄比亞的飲食習慣。埃塞俄比亞的飲食主要包括煮熟的蔬菜和扁豆,以及辛辣的肉食和燉菜,然後放在一種以畫眉草籽製成的酸麵餅(稱因傑拉)上食用。食用的肉類只限於羊肉、牛肉和雞肉,而很少有海鮮(除了常見的魚類)。而華裔居民往往被描繪成貪婪的消費者,食用被禁止的動物,如驢肉,和奇珍異獸,甚至是違反習俗和非法的物種,如蛇、昆蟲和老鼠。

埃塞俄比亞的社交媒體批評中國人願意吃驢肉。一些評論指控,中國人正在大量地食用驢肉。一篇文章 [7],多達100萬頭驢被非法從埃塞俄比亞農民手中奪走,賣給中國的驢屠宰場,用來生產傳統藥物阿膠。這種由驢皮製成的藥,在中國被用於改善血液循環。該社交媒體帖子表示,如果不停止這大規模的銷售和屠宰,恐怕在10-15年內,驢子將在埃塞俄比亞消失。一些埃塞俄比亞媒體,如私營報紙《埃塞俄比亞記者》,也報道了對驢子消失的擔憂。一篇文章引用了「埃塞俄比亞布魯克」的一項研究 [8],「中國的阿膠產業正在嚴重危及數百萬貧窮的埃塞俄比亞人的生活和生計」。

在埃塞俄比亞,與狗和貓等家畜類似,驢子只用於運輸而不用於食用。在農村地區,驢子特別受人尊敬,它們用於運輸貨物,亦乘載婦女和年輕女孩的運輸工具。

根據英國非營利組織「驢子避難所」的說法,埃塞俄比亞近80% [9]的人口依賴驢生活。埃塞俄比亞的評論員指出,屠宰和出口驢子,不單對埃塞俄比亞的農村發展構成威脅,也挑戰當地道德。例如,有一個帖子說 [10],開放驢屠宰場是違反埃塞俄比亞的神聖和宗教傳統的。諷刺地,這位評論員認為,只要中國人開設自己的養驢場,不搶走埃塞俄比亞人的驢子,也許是可以接受的。

其他與飲食有關的評論也經常恥笑並誇大中國人的飲食習俗。一個臉書帖子講述 [11]了以下笑話:「如果亞當和夏娃是中國人……我們可能還在天堂。因為中國的亞當和夏娃會吃蛇而不是禁果。」另一個搞笑帖子,呼籲 [12]埃塞俄比亞政府尋求華人社區來解決蝗蟲危機,但不是通過提供技術,而是請他們把蝗蟲都吃了。

必須承認,這些與飲食有關的評論,把妖魔化和種族化的言論變得模糊。通過飲食話題,埃塞俄比亞的社交媒體評論似乎也在質疑華裔的人文特性,將他們描繪成令人厭惡和遙遠的「他者」。在一個視頻裡,這信息被更直接地表達出來。視頻中 [13],一群著名的埃塞俄比亞演員在一家中餐館嘲笑中國食品。當華裔女服務員為一道火鍋提供不同的食材,包括海鮮時,兩位演員開始嘲笑這些食材,尤其是海鮮。然而這些飲食評論很快就放大成對於華裔的討論。一個演員走進衛生間,發現他朋友仍然坐在桌子旁,他說:「如果你和她結婚,啥事都解決了。把她放到院子里,她找到什麼都能吃下去。」這笑話與關於華裔房客吃老鼠的傳言類似,它把華裔女服務員描繪成邪惡,甚至危險的人。

冠狀病毒疫情下,這些將中國人與異國飲食習慣聯繫起來的做法更帶有新的地緣政治意義。一些在線評論員 [14]武漢最初爆發疫情,就是食用違禁的食物,並暗示上帝很生氣,因此懲罰中國人。另一些人則更直接地將全球面對的疫情衝擊,與中國人的飲食選擇聯繫起來 [15]:「中國人吃了這些食物……而全世界的人都在洗手。」

紀念品生產和文化挪用

在埃塞俄比亞,涉及中國的流行話語,除了華人社區的文化習俗差異外,文化挪用的話題也開始出現。其中一個例子是關於中國生產埃塞俄比亞傳統咖啡壺的討論。埃塞俄比亞對於自己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產國之一,並被稱咖啡發源地,倍感自豪。傳統的咖啡沖泡技術,會使用優雅的細長黑土壺,稱為傑貝納(jebena),一直由埃塞俄比亞工匠手制。但最近中國造傑貝納,卻出現在埃塞俄比亞的市場和陶瓷商店。

公眾對此的反應不一 [16],有的對中國效率表示欽佩,甚至希望埃塞俄比亞的傑貝納生產現代化,有的則擔心一些中國人把傑貝納說成是自己的發明,也有批評中國產品不正宗,如使用白色而不是傳統的黑色。一些網民聲稱 [17],購買中國制傑貝納是對傳統的不尊重,並損害了埃塞俄比亞手工藝人的收入。

中國制埃塞俄比亞傳統服飾是另一個激辯的話題。傳統服裝由精緻的薄棉布製成,通常用於宗教儀式,一般手工製作 [18],價格昂貴。這種情況隨着中國製造的出現而改變,中國造的服裝通常由合成物料製成,價格便宜得多。雖然這些廉價的商品在埃塞俄比亞市場上暢銷,但中國製造卻受到廣泛譴責,一些批評者甚至把矛頭指向消費者本身。臉書上有一個帖子說:「我們不希望那些穿着中國造的傳統服裝的人有節日快樂!!!」

其他批評則羞辱當地官員 [19],這事件發生在阿姆哈拉地區,當地官員因接受了中國製造的埃塞俄比亞傳統服裝,並在阿申達慶典上穿出這些服裝而受譴責。一些評論則呼籲公眾關注 [20]埃塞俄比亞無法把自己的手工編織業發展成出口商品的問題,結果埃塞俄比亞的傳統服裝設計,都被中國人挪用作謀利商品。

公眾對中國飲食習慣和對埃塞俄比亞傳統文化被挪用的關注,說明了中埃交往中更深層的裂痕。在官方層面,中埃關係似乎在繼續朝向夥伴關係。最近,30萬劑中國製疫苗被運送到 [21]埃塞俄比亞。儘管中國做出了慷慨的姿態,但在埃塞俄比亞,人們普遍擔心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並被描繪成異域和危險。此外,當中國經濟力量把埃塞俄比亞文化「現代化」時,它會被視為具有侵略性並不受歡迎。

埃塞俄比亞官員將繼續慶祝中國的貸款、投資和疫苗,但資本的流動可能不會轉化為更深入的文化交流。看來,兩國的經濟交往將繼續與埃塞俄比亞社會中的文化恐懼和微細抵抗共存。


本文是「公民媒體觀察 [22]」項目就中國「一帶一路」計劃的論述調查的成果。是項調查主要探討各社會和社區對中國主導發展的潛在利益和害處的不同觀點。若希望了解更多關於此項目及其方法,請點擊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