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地區:糧食風暴迫在眉睫

2007 年,千里達及托巴哥待售的農地──地價飆漲可能也讓有意投入農業的人望而卻步(照片來自 Flickr 用戶 Georgia Popplewell/CC BY-NC-ND 2.0

在過去的七年之中,隨著大西洋颶風季節的影響不斷加劇,加勒比地區的居民對於颶風可能──也確實常常──帶來的破壞已經太過習以為常。但如今,有另一場風暴── 一場世界銀行COVID-19 疫情初期就開始密切關注的風暴──正在醞釀。在一份名為「未來食事:拉丁美洲暨加勒比地區農業之重構」的報告中,世界銀行便曾明白指出,加勒比地區的農業亟需改革,方能對當地的疫後重建──特別是經濟復甦──起到支持的作用。

不只是在加勒比地區,各地糧食供應的風險都正日益升高。雖然疫情確實帶起了新一波的失業潮,也讓日常供應鏈穩定不再;但早在疫情之前,「苦於生計」對於許多當地居民來說,便已是常態公認隨著氣候變遷、影響逐年加劇的颶風季節,無疑是令事態雪上加霜;而俄羅斯在對烏軍事行動中,意圖以切斷供應鏈來取得優勢的作為,更大大危及了全球的糧食安全。

六月 15 日,針對世界銀行就區域糧食安全所提出的報告,加勒比開發銀行發了一則推文;這則推文提醒了當地的人們,關注糧食安全,實是刻不容緩:

根據世界銀行的估計,加勒比地區的糧食有八到九成都是依賴進口,只有三個國家(蓋亞那、貝里斯及海地)的糧食生產足以應付國內一半以上的需求。 ─ Dr Gene Leon #CDBBOG52

有兩名當地記者──Wesley Gibbings 和 Soyini Grey──注意到了這則推文:

對於身處 #Caribbean(加勒比地區)的我們來說,一場名符其實的風暴正迫在眉睫

令人深感不安。

六月上半,在加勒比開發銀行於(英屬)土克凱可群島所舉辦的第 52 屆年度會議上,非洲開發銀行總裁 Akinwumi Adesina 也曾指出,糧食安全對於加勒比地區的發展至關重要:「糧食救助餵不飽非洲;糧食救助也餵不飽加勒比。非洲和加勒比需要的,是可以種到地裡的種子,是能大量採收本地農穫的收割機具。」

「農業之重,不在消除貧窮,而在創造財富。農業是糧食、是商機。」

非洲開發銀行總裁 @akin_adesina(Akinwumi Adesina)就協力發展之可能向私人企業代表發表講話。#CDBBOG52

迄今為止,鼓勵人們投入農業研討會區域性的倡議都已有許多,但加勒比地區對於外來糧食的依賴,卻未曾稍減──即便是糧食自給率相當不錯的國家,也不例外。比方說海地,由於政局不穩、社會動盪而引致經濟困難,因此保障糧食安全,一直都是他們的當務之急;而在蓋亞那,更有人因為糧食價格難以負擔,而選擇少吃幾餐

同時,通貨膨脹也為加勒比地區的糧食安全,帶來了負面影響──自去年三月起,有些地方的糧食價格每月上漲,漲幅甚至超過百分之五。但事實上,為了供應民眾所需、也為供應許多人賴以維生的觀光產業,當地許多島嶼的糧食都得仰賴進口。這意謂著,只要國際糧食價格上揚,他們就會連帶地受到衝擊;因此,健康飲食變得難以負擔,從而使得人們更易落入貧窮、缺糧、健康不良的惡性循環之中。

(自 2020 年起)加勒比共同體世界糧食計劃署便開始攜手合作,持續就疫情對區域糧食安全和生計的影響進行調查;他們的第三輪報告顯示,71% 的受訪者對糧食價格高於往常頗有怨言。此外據估計,在加勒比地區的英語系國家之中,當前有缺糧之憂的人口高達 270 至 280 萬──也就是將近四成;他們多數來自低收入家庭。

進行這項調查的目的,最初是為了了解疫情在糧食安全方面,對於區域內英語系及荷語系國家所造成的影響;這樣的調查〔一共有三次〕,分別是在 2020 年四月及六月、2021 年二月、以及 2022 年二月。而調查的結果,令人頗為憂心──較疫情之前,嚴重缺糧的狀況變得更為常見,升幅約達 72% 之多;且僅在 2021 至今的一年之內,升幅便達 44%。

這樣的狀況不但令人憂慮,也和聯合國消除貧困、終結飢餓、促進健康等永續發展目標大大相悖;不過,加勒比各國已經意識到正視糧食安全問題之必要。五月中旬,包括千里達及托巴哥總理 Keith Rowley 在內,幾位區域領袖都出席了加勒比共同體所協辦的農業投資論壇暨博覽會,共同討論區域內一些相關的重要議題──比方說高達六十億美元的糧食進口總額,以及穩定糧食供應之迫切。會後,千里達總理坦言,「是時候正視」加勒比的糧食自給率問題了。

與此同時,蓋亞那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也開始合作收集相關資料,以便透過數據分析及資訊彙整,進一步掌握國內糧食供應不足的情況。

但要透過農業來保障糧食安全,還有賴其他客觀條件的配合──除了留心農業耕作可能為氣候帶來的影響,從水、種子和肥料的取得;農業技術、水土保持;到透過加工來提升農特產品的附加價值(而非僅將它們作為原物料直接出口),不一而足。

千里達專欄作家 Jonathan Bhagan 曾經強調,缺糧可能引致內亂,並建議「政府應該要有一套健全的農業政策;健全的農業政策不但能提供就業機會,還能〔讓我們〕透過出口可可、辣椒等經濟作物來賺取外匯。」他也認為,如果能有適當的配套措施,在外資的挹注之下、通過公私部門的合作來振興農業,也不失為可行之道:「這將能創造數以千計的工作機會,也能促進國內經濟的多元發展。」

他的蓋亞那同行──專欄作家 Earl Bousquet──的看法則是:雖然說理論上,單靠二十萬平方公里有餘的蓋亞那便能餵飽整個加勒比共同體,但「在積極為本地農產品爭取內外銷機會之餘,投入更多的時間與資源推動農業創新、餵飽自己的人民,各國政府都是責無旁貸。」曾在五月中報導過農業投資論壇暨博覽會的 Earl Bousquet 同時認為,當地農業的未來,取決於加勒比的年輕一代;他進一步解釋道:「農業⋯⋯能夠為我們帶來數不盡的機會,可以幫助我們從根本上改變當前這片土地上人們不得溫飽、以致人才不斷流失的現況。」

誠如 2020 年疫情伊始,世界銀行拉美暨加勒比區副總裁 Carlos Felipe Jaramillo 所言:「加勒比的農業要能跟得上當地不斷增長的糧食需求⋯⋯同時也要避免危害到我們的環境。有了政策與科技的支持,這片土地的農糧體系不但將有助於區域發展,也能幫助我們擺脫貧困、同時滿足糧食安全以及營養方面的需求。」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