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前蘇聯,一群沒有國家的人

本文原由 Alina Mikhalkina 撰寫,並於 2024 年 9 月 28 日首次刊載於 NewsMaker;現經全球之聲依內容共享協議,編譯、轉載於此。

當前,許多前蘇聯國家的處境正倍受考驗;而眼前他們所經歷的種種危機,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合法身分〔成了沒有國家的人〕。表面上看來,一個人住在某國境內,就應該都有國籍,但事實並非如此。截至 2023 年底,全世界就有 440 萬人是「沒有國家的人」──有的人是「沒有國籍」,有的人則是「國籍不明」。這樣的狀況,讓他們在生活的各個層面上都充滿了挑戰:要結婚,很難;要在銀行開戶或者進行財產登記,也很難。事實上,在官方的眼中,他們根本不存在;他們在失去身分的同時,也連帶失去了許多基本的權利。

沒有護照摩爾多瓦生活

聯合國的資料顯示,一直到 2014 年、蘇聯解體超過二十年後,在前蘇聯國家之中仍有超過 60 萬人是「沒有國家的人」──住在(摩爾多瓦首都)基希納烏的 Elena Dergunov 就是其中之一。

她回憶道:「我在外聶斯特這邊拿到了摩爾多瓦的護照。我能到以色列去工作,就是靠的這本護照。但過了幾年,在我回到摩爾多瓦的時候,海關卻把我的護照給收走了──他們說我的護照不是有效文件。」

聯合國在 1954 年便已通過了《無國籍人地位公約》,其中將「無國籍者」定義為「不被任何國家承認為合法公民的人」。截至 2024 年,已有包括摩爾多瓦在內等 98 個國家簽署加入此一公約。

Dergunov 說:

I lived without documents for 12 years. All I had was a copy of that invalid Moldovan passport. I registered my middle son at the hospital using that copy. I was only able to obtain a birth certificate for my youngest son when he was five and a half years old.

「我在沒有證件的情況下生活了 12 年,身邊就只剩那本舊護照的影本。我二兒子〔出生的時候〕就是用那份影本在醫院辦的登記;我們家小兒子是一直到五歲半才拿到他的出生證明。」

當保護不復存在

沒有國籍,通常也意味著你沒有辦法在銀行開戶、無法進行財產登記,也不能找工作、結婚、讓孩子上學,更無法就醫。Elena 說,她的前夫經常威脅「要去報案讓〔當局〕把小孩帶走」;多年來,她不但無法正式就業,也不能領取任何社會福利。

根據聯合國專家的說法,會讓一個人變成「無國籍者」的原因很多──比方因為種族、宗教、身為弱勢而遭受歧視;此外,因為性別歧視而淪為「無國籍者」也很常見。

這樣的狀況還可能發生在國家解體、新國家成形這種政權交替〔一切混沌未明〕的時候。

Elena 說:「我從 2005 年開始就一直嘗試給自己申請〔身分〕但卻四處碰壁。我既不是烏克蘭的公民,也不是摩爾多瓦的公民。後來,我拿到了「無國籍」的身分。有了身分證明和外國護照,我才終於能夠好好給自己找份工作。」

根據摩爾多瓦法律中心負責人 Oleg Paliy 律師的說法,有沒有「無國籍」身分證明的差別在於,沒有這類身分證明的人在政府眼中幾乎是隱形的:「沒有身分證明的人在社會上就沒有權利,因為他們基本上並不存在──在政府部門眼中,他們就是隱形的。」

沒有權利的白羅斯人

2023 年 1 月 5 日,(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簽署了一項法案:允許政府以「白羅斯的法律對其已無約束之力」為由,對因政治因素而外逃的白羅斯人祭出「撤銷國籍」的手段。此前一年,盧卡申科政府也啟用了一項「特殊訴訟程序」,好讓〔政府〕能夠對異議分子進行缺席審判;此一程序不但為「撤銷國籍」的做法提供了法律依據,甚至允許當局任意沒收這些人所留下的財產。

由白羅斯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所組建的聯合過渡內閣已經承諾,將史無前例地著手發行「新白羅斯」護照。但在那之前,被迫滯留海外、卻在一夕之間發現自己失去了國籍的白羅斯人,只會越來越多。

展開對話

作者請 登入 »

須知

  • 留言請互相尊重. 內含仇恨、猥褻與人身攻擊之言論恕無法留言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