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飛行中的無人機。由Ryan Beirne上傳至Pexels,可免費使用。
本文由Hans Tse撰寫,並於2024年12月12日刊登於《香港自由新聞》(Hong Kong Free Press,簡稱HKFP)。全球之聲根據夥伴協議重新刊登於此。
配合香港政府放寬飛行器限制的政策,香港保安局長鄧炳強(Chris Tang)表示,警方正在評估是否用無人機執行例行巡邏,並結合AI技術以分析無人機捕捉的影像。
鄧炳強於12月11日表示,政府正研議開放無人機按照指定路線巡邏,並準備放寬《小型無人機令》中禁止「超視距飛行」活動的相關規定(譯註:有關beyond-line-of-sight的翻譯,此處採香港官方用語;臺灣官方用語一般稱 「視距外飛行」)。
根據現行法律,操作人員必須在無人機飛行時全程保持對無人機的目視監控。鄧炳強在立法會會議上針對議員的提問做出以下答覆:
To further enhance the regul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drones, the Transport and Logistics Bureau and the [Civil Aviation Department] have commenced reviewing the existing civil aviation… legislation.
「為進一步完善規管無人機的應用,運輸及物流局和民航處已開展檢視現行民航及其他相關法例和規管制度。」
他也表示,無人機已用於犯罪偵查、例行巡邏、搜救行動及消防任務中。
搭載高解析度攝影機的無人機會出動到所謂的「犯罪死角」,例如偏遠地區或地形複雜的地帶,用以蒐集證據及偵測可疑活動。
鄧炳強補充道,這些無人機可以在空中偵測溫度變化,從而協助消防任務,也可以在地形險峻的區域協尋失蹤人口。
他指出,截至11月止,各紀律部隊已有共約800名獲民航處(Civil Aviation Department,簡稱CAD)認證的「進階等級」的無人機操控員,而警務處於今年10月成立了「警察無人機隊」,消防局更是早在2017年就成立「無人飛行器系統小隊」。
根據香港現行規範,「進階等級」無人機操控員可操作之飛行器重量限制為7至25公斤。
鄧炳強表示,當局將研究其他地區(如中國、澳洲及加拿大)的相關規範和標準,同時民航處也將逐漸放寬現有限制。
政府將修訂《小型無人機令》,將重量大於25公斤、小於150公斤的飛行器納入規範,同時考慮針對重量為150公斤以上的飛行器制定新規範。
「低空經濟」
今年10月時,香港發生無人機秀因機件故障致展示無法順利進行之情事,該活動由於強大的電離層(一種會影響無人機訊號精確度的氣候現象)干擾而取消。有鑑於此,在12月11日(週三)的立法會會議中,鄧飛議員請鄧炳強說明,主管機關可如何防範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鄧炳強表示,通常紀律部隊部署的無人機數量不多,且皆由人工操作—與仰賴精準協作設計的大規模無人機展演不同。
鄧炳強說,當局會確保無人機作業往後將完全符合在地隱私權規範。
香港正推廣一項當局稱作「低空經濟」的無人機使用模式—也就是在海拔一千公尺以下之空域進行的經濟活動。
特區首長李家超已宣布政府會成立專門發展低空經濟的工作小組,預計將對無人機的法規進行更多研究和修正,以建立與中國的低空經濟聯合航道。
在中國,無人機已廣泛應用於娛樂及物流配送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