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馬遜雨林的鳥瞰景色。2019年,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否認亞馬遜雨林正面臨存亡危機並即將釀成氣候災難的明顯事實,直接掐斷了國際欲投入巴西氣候政策來阻止浩劫的金援。影像來源:Neil Palmer/CIAT。授權條款:需標示原作者姓名,禁止應用於商業用途,不可修改著作內容。(CC BY-NC-ND 2.0)
(原文刊登於2023年1月12日)
煤氣燈效應,指的是一種長期的心理操縱。這種心智操縱的受害者會質疑自身思想、所感知現實,以及記憶的價值,並常導致受害者感覺到困惑、失去自信、自卑等情緒。2022年,「煤氣燈效應(gaslighting)」成為了美國權威字典《韋伯字典》(Merriam-Webster)的年度代表字。
字典的發行者解釋,近年的選字多是來自單一事件,這個字則不然:它是在2022年全球政治圈的一種普遍現象。為什麼「煤氣燈效應」這個字比去年整年多了1,740%的搜尋率?答案是:政治酸民、陰謀論和假新聞。
因此,2022年的政局和「政治煤氣燈效應」密不可分。為了推動特定的政治理念,政治圈利用煤氣燈效應削弱公眾自主認知和自信心的操作,可說屢見不鮮。
操作煤氣燈效應的政治家常運用的手法包含:說謊、對批評者人身攻擊、誇大自身成就、否認對自身不利的事實和指控、將失敗歸咎於他人等。尤其是在討論政策時,目標應該要是通過並立定對人民最好、最可行的法案,而如果有心人士操作煤氣燈效應並影響政策,是非常危險的事情。南非、美國和巴西就有許多例子,展示在政治家的語言中如何操作煤氣燈效應。

ANC總部。影像來源: Babak Fakhamzadeh. 授權條款:需標示原作者姓名,禁止應用於商業用途,不可修改著作內容。(CC BY-NC-ND 2.0)
南非
在南非,可以發現在執政黨非洲民族議會(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簡稱ANC)的演說和該黨提案之國民健保法案(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Bill,簡稱NHI法案)政策辯論會中,他們都操作了政治煤氣燈效應。此法案的目標是確保全民皆可享有優質的醫療服務,和英國的國民醫療服務系統(NHS)相似,但遭到除一個黨之外所有在野黨的反對,理由是立法程序過於匆促,並且可能讓已經不堪重負的醫療系統完全崩潰。在過去的一年中,甚至到最近幾個月,相關的新聞完全佔據了南非的新聞頭版。
儘管有來自在野黨的反對聲浪,公民社會依然持附議態度,目前正在國民議會審議中的法案也已經被執政黨視為既定事實。雖然法案在正式立法前還有三階段的流程,衛生部門已經在2022年11月爲NHI試驗分部開了44個專員職缺。4天後,南非最大的在野黨民主聯盟(Democratic Alliance,簡稱DA)發出了聲明,有意採取法律手段,控訴通過NHI法案的流程並不合法。
共有四個反對黨(從宗教傾向到激進社會主義傾向黨派)批評指出,該法案涉及違反權利法案、侵犯省級自治權,並且在財政上不可行。然而,ANC回應這些建設性批評的方式是聲明這些評論者「不關心人民」,讓辯論的焦點轉為共通的衛福政策,而非單一法案。這就是在操弄事實。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一種赤裸的人身攻擊,針對的是反對黨本身,而非就事論事的談論反對黨的論述。ANC的其他修辭,則把法案視為ANC在南非種族隔離政策中扮演角色的一種延伸,誇大了ANC的成就。此外,ANC的其他聲明則僅僅表達「沒有法案100%完美」,意圖逃避其維護法案品質的責任。
美國
這個現象並不只在南非發生。實際上,美國的政壇也和政治煤氣燈效應密不可分,尤其是在2016到2020期間,甚至還出現「川普式煤氣燈效應」這種詞彙。
若聚焦討論川普式煤氣燈效應對新冠肺炎政策的影響,前總統川普就經常利用錯誤陳述——操弄煤氣燈效應的人慣於使用的伎倆,使受害者質疑實際情況。具體例子如:2020年2月宣稱疫情是民主黨主導的騙局、斷言三個月可以讓全民得到快篩、宣布新冠肺炎在2020年10月就會消失無蹤、2021年1月主張死亡人數被誇大並暗指大量死亡並非事實。川普否認疫情,拖慢了美國針對新冠肺炎的立法。
同樣的,川普也經常被指控誇大不實,尤其是誇大他的疫情政策有多成功。例如,他稱川普政府的政策拯救兩百萬名美國人免於疫情之苦。後來發現此言為假,這個數字的計算相當隨興(laissez-faire),並沒有通用的減緩模型在背後支持。川普再次讓眾人質疑自己對現實的認知,鞏固自己的權勢,而代價則是疫情的快速升溫。事實上,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研究發現,透過更好的公衛政策,美國可以減少40%新冠的死亡人數。
巴西
另一個政治煤氣燈效應妨礙政策制定的例子,可以在南美看到:巴西前總統雅伊爾˙波索納洛(Jair Bolsonaro)就是一例。波索納洛有「巴西川普」之稱,因為他也使用和美國總統川普相似的煤氣燈效應手段來操縱政治,具體案例如他對2019年亞馬遜雨林大火的回應。這場大火和有「地球之肺」名號的雨林被嚴重濫伐相關,許多外國領導人都承諾會提供支持和參與護林行動。然而,作為一名堅定的民族主義者,波索納洛批評並拒絕了外國提供的援助,如鄰國智利總統塞巴斯蒂安•皮涅拉(Sebastián Piñera)和法國總理艾曼紐•馬克宏(Emmanuel Macron)。
他甚至主張森林被砍伐的數據是假的,最終拒絕了G7提供的2000萬美元援助。在此例子中,巴西前總統波索納洛否認亞馬遜雨林正面臨存亡危機並即將釀成氣候災難的明顯事實,直接掐斷了國際欲投入巴西氣候政策來阻止浩劫的金援。話雖如此,波索納洛之後確實接受了1200萬美元來自英國的幫助——一個明顯更少的數字。
即使巴西亞馬遜雨林的濫墾面積在2022年創下新高,在六個月內有4000平方公里的林地被連根拔起,波索納洛的論述依然沒有改變。儘管政府鼓勵伐木商、牧場主和炒地皮,環境部仍堅稱他們有在「強烈打擊」環境犯罪,此舉是顯而易見的誇大自身成就——煤氣燈效應的特徵。另一個可以在此案例中看到的煤氣燈效應特徵,則是政府散播扭曲資訊的策略。
根據Meta公司報告,2022年4月他們移除了62個發布伐林假訊息的Facebook和Instagram頁面及帳號,其中有些帳號和巴西軍方有關。這些訊息瞄準本國閱聽人,使假訊息導致的煤氣燈效應影響巴西民眾,讓人民認為波索納洛政府難以信賴,進一步成為制定氣候政策來預防亞馬遜雨林被徹底破壞的阻礙。
煤氣燈效應不只在政治圈中廣為使用,從南非、美國到巴西可見其蹤,也很可能妨礙重要的公共政策制定。政治人物透過扭曲輿論和不參與政策辯論等手段,一般大眾並沒辦法真正讓他們負責。人身攻擊、誤導資訊、錯誤資訊、操縱數據、誇大成就及自我吹捧都會破壞民眾為質疑掌權者決策所做的努力。正因如此,重要的公共政策經常不是被忽視,就是在國會中沒有經過嚴謹立法就倉促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