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南投的泰雅族語工作者 Tapas Katu(照片提供:Tapas Katu;經同意使用)
不知道各位是否已經報名參加我們這次「臺灣原住民語言的數位推動」分享活動了呢?這是我們首次在臺灣舉辦類似的活動,目的在促進臺灣族語數位工作者之間的交流與連結。我們希望能夠藉著這樣的活動,讓大家有機會從彼此的經驗得到新的觸發,進而看見族語工作的更多可能。
作為活動的暖身,全球之聲的發聲計畫特別邀請到本次活動的幾位講者來為我們回答幾個簡單的問題,希望讓大家透過他們的回覆,能夠對他們的語言工作稍有認識、也了解到這些工作的重要之處。在本篇訪談中,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來自南投的泰雅族講者楊宬律/Tapas Katu──這位講者積極學習族語,也善於利用數位工具,我們非常期待他的分享。
泰雅族是臺灣原住民族中分布最廣的族群,主要的分布範圍在中北部山區一帶的不同鄉鎮、遍及七個縣市;目前的人口總數約在 100,904 人左右。
發聲計畫(RV):是否可以簡單地介紹一下自己,以及你在語言方面的相關工作呢?
Tapas Katu(TK):我是來自南投縣仁愛鄉發祥村的泰雅族族人,過去曾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的標準本位評量計畫下擔任泰雅語研究員,也是台灣泰雅族語言文化研究發展學會的會員,時不時會參與友善族語研究的各項活動──譬如之前 Common Voice 臺灣原住民族語錄音補助計畫。
RV:你在應用數位工具的經驗中,看見了哪些原住民語言的契機?
TK:因為個人能力有限,比較能注意到的是泰雅語的部分,偶爾也會參照美國一些原住民族語言社團的新聞。 以下是自己一些日常學習族語的經驗和總結:
- 親友互動因媒介技術提升而更頻繁:泰雅語的部分,因著新生代帶領新 3C 設備進來,族語互動的機會變多。譬如說我跟我媽媽一個在臺北工作、一個在南投工作,我們每天在 Line 上每日一句泰雅語,時不時再把一些比較難的句子拿去跟遠在日本的廖英助老師,或遠在新竹部落、臺中都會區的長輩們請教。
- 官方教學網頁機能提升而增加人機學習的動機:以前的族語教材數位化,其功能在教育現場稍微偏向「複習」的作用;如果要自己唸數位教材,還是有些吃力。但後來族語 E 樂園(按:一個由原住民族委員會所建置的族語學習入口網站)的功能在細分之下,有遠距非同步的族語結構課程等由難到易的安排,也有 AI 技術的導入,讓使用者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步調。
- 我自己的研究方向涉及族語教材的發展──
文本的部分:因為我常常要接觸與族語拼音相關的文獻(例如:日語拼音、英語拼音以及現在書寫系統的拼音),在判讀文獻資料時,為加強準確性,會試著用數位筆記給每個查到的拼音做語詞判斷和雙鏈結說明;
語音的部分:我自身也有在學程式語言,也會試著以最小的單位來做一些發音校對軟體,目前還在為這個研究項目尋找指導教授及團隊。

族語 E 樂園是一個原住民語言學習網站,匯集了許多不同的數位教材和影音資源(網站截圖/合理使用)
RV:那麼對於族語在現實生活之中的應用,你又有何觀察呢?
TK:年齡在 35─55 左右的青壯一輩,很少在生活中使用完整的族語句子;有在用族語的話,幾乎也都是以單詞的使用居多。不過,族語教師及原鄉孩子在課室裡,基本上是能流暢地使用教過的族語句式來對話的;當然,不是在原鄉長大的孩子族語能力就不一定,要看他們族語實踐的環境。
相形之下,之前在婚喪喜慶或部落會議等親族聚會的時候,68 歲以上的長輩們還是可以流利地使用族語──包含完整句子的使用,有時還會有古語歌謠的吟唱。
我的看法是,青壯一輩可能是因為國語政策的關係,以至於在語言學習的關鍵期/敏感期喪失了在生活中進行族語會話的能力,而影響下一代的族語能力。但如果今天青壯一代能在家中保留族語環境(例如家中還有能夠流利使用族語的長輩),而他們的下一代又能在學校不受歧視或限制地使用族語,那麼小朋友是很有機會再回復族語生活會話的能力的。
RV:你之所以選擇投入這些語言的數位復振,初衷為何呢?
TK:學習語言,最初的動機是想跟家中長輩們好好聊天。接著就如同學習工具愈來愈科技化,我也從紙筆、錄音帶、錄音筆,慢慢過渡到試著去學音波比對等技術;另一方面,我也從個人學習、去族語學習中心較有系統地學習語言,到後來和同儕團體一起努力推動語言的保存。
RV:可以和我們分享一下,你在這些數位工作中所遇過的挑戰和寶貴的心得嗎?
TK:在現今科技飛速發展的情況下,儀器或者軟體反而比較好處理;處理不了向外求援時,也較容易找到很厲害的高手。但最大的挑戰之一,大概是自己的時間有限,很難安排出一個長期的部落採集研究時程;最大挑戰之二就是經費,不論是請專業人士幫忙或自己去學技術,都一定得要考量到成本。
RV:你認為還有哪些具體的方式,可以鼓勵年輕人在數位世界中多多使用族語呢?
TK:我認為現在老中青三代都非常樂於接觸 Line、抖音或 FB 直播,有些長輩們已經有在定期或不定期地分享自身的部落經驗、語言文化等知識,真的很感激他們。
我自己有空時也會製作一些每日一句練習的短影片上傳到社群,再請族語老師們點評,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時間比較充裕的時候,我會放上開源素材,讓老師們可以直接下載使用。
與此同時,數位世界裡的族語教材、遊戲、音樂或影片,也能提高數位世代的年輕人接觸族語的機會,自然地感受到:說族語/聽族語是很正常的事──這對過往被剝奪聲音的原住民族來說,將會是很大的一個內在轉變。
我們會對本次的活動進行錄影;有興趣對這個主題進行了解卻錯過報名的朋友們,都可以到這裡自由觀看。(影片連結請待後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