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f · 十二月, 2007

最新文章 dreamf 來自 十二月, 2007

巴基斯坦:為什麼是布托?巴基斯坦現在怎麼辦?

  29 十二月 2007

自從一個非常強悍、有能力的領導人不再存在後,巴基斯坦與各地的部落圈都湧出大量回應,有些部落客關注法律與秩序問題,提供了個人所見、發生在街道上的暴 力事件,也有許多人注意陷入僵局的選舉、以及隨之而來的延期問題。我們先談談這個議題,有些部落格正在討論布托留給大家思考的問題、巴基斯坦的未來、以及 策劃這起暗殺的嫌犯,雖然蓋達組織已經坦承犯案(譯按:連結失效,但最新消息為蓋達否認刺殺布托)。 Red Diary談到布托成為暗殺目標的原因、以及隨後的暴動。 在一些對伊斯蘭基本教義派心存同情者的眼中,因為世俗主義者碧娜芝(譯按:即是布托)崛起、並很有可能獲取權力,碧娜芝也隨之成為一個致命的威脅,特別是這些基本教義派在冷戰和阿富汗戰爭以來,便與惡名昭彰的情報局緊密相連,如巴基斯坦內部情報局(ISI, Inter-Services Intelligence),布托變成一個反抗基本教義派的象徵-不論是國內或國外,她代表世俗主義與現代,對抗軍事的退化者與保守趨勢。 有些部落客表示,雖然他們不認同布托的政治理念、或她的政黨-巴基斯坦人民黨(Pakistan Peoples Party),發生這種炸彈攻擊事件是很令人心痛的,也反映出巴基斯坦將遭遇苦難,Muslim Matters稱這起攻擊事件是恐怖主義的表現,他也譴責將暴力作為革命的手段。 不論從宗教上、或其他觀點來看,這是所有人都必須譴責的純粹恐怖主義,如果任何人不認同她的政治理念,可採用適當的途徑,諸如勞 心動筆和她辯論意識形態議題,而非利用這種群眾的悲劇,來讓你不認同的人永遠閉嘴。如果人們不清醒起來,認清以暴力手段復仇是邪惡的(從伊斯蘭或世俗社會 的觀點都是),冤冤相報將讓巴基斯坦陷入萬劫不復。 Ali Eteraz也回應類似的觀點,他在Huffington Post上寫道: 先不談個人對布托的看法(我對她的看法大多是負面的),她是巴基斯坦一個非常世俗觀點的民主領導人,她曾經發表過關於追獵賓拉登的看法,包括應該將邪惡的伊斯蘭教育(madrassa)系統連根拔除,並為自己在1990年代初期任由塔利班組織拿下政權道歉,她的死對巴基斯坦反極端運動來說,是一大衝擊,坦白說,這起事件代表巴基斯坦再也沒有任何反極端主義的民主領導人。 Metroblogging Karachi寫出關於街道上群眾陷入恐慌的細節,Tabish Bhimani則把焦點放在這起悲劇的後果,同時建議人們冒險離開家門時,最好小心一點。 我的重點不在於這些個人或組織犯下一起謀殺案這種凶惡的罪行,或是他們決定了不只巴基斯坦的命運、也決定了人類的命運這些論點,我想說的是,現在什麼都有可能發生,我們不能斷下定論,因為像巴基斯坦這種在國際媒體頗有名聲的國家,不論發生什麼事都會有其全球效應。 Teeth Maestro持續提供這起事件的最新訊息,並寫下一篇讓人們弔唁布托的哀悼文章。 為了讓線上社群或其他人能表達失去家人的悲傷、並哀悼上千名巴基斯坦人民黨的支持者,我願意起頭弔唁布托,我也會向巴基斯坦人民黨辦公室附上這封哀悼書上的所有人名單。 * 原文作者:Neha Viswanathan * 校對:abstract

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和平共處

  21 十二月 2007

以色列部落客David Bogner討論為什麼「現在」要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平共處,是不可能的。 以色列總統Shimon Peres在12日說了一段有趣的話:「我相信,我們現在能和巴勒斯坦和平共處。」 如果不加入「現在」這個有點麻煩的字,這會是一篇值得讚賞的致詞。 姑且不論Peres並沒有和巴勒斯坦和平共處的經驗,不過,也沒人有過這類經驗!雖然過去一直有人在嘗試,卻沒人曾與巴勒斯坦成功達成「類似」和平的景象…約旦失敗了…黎巴嫩也失敗了…當然多樣的巴勒斯坦派系自身也不可能彼此和平共處。 但起碼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的總統以Mr. Rogers*一樣的方式延伸了兩者和平共處的理論架構分枝,並留下這個概念實現的可能性,或許有一天我們以色列會以某種方式成為解開這個詭計的第一個國家。 編按:Mr. Rogers(Fred Rogers)是美國知名兒童節目主持人,以溫和、慈愛的形象影響了世界各地的青少年。 然而Peres為什麼要用「現在」這個字眼?是不是我們漏掉了什麼東西? 難道是今天(譯按:11月12日)在加薩走廊所發生巴勒斯坦自相殘殺的戰事(造成5死30多人受傷),提供了穩定和平的一線生機,甚而加快了和平時程表? 還是今天火箭攻擊(譯按:到目前為止有6起)的砲彈模式--就像茶葉沈澱在杯底一般--提供了一些徵兆?這些徵兆包括了巴勒斯坦願意尊重以色列領土主權、以及一般以色列人民能安心居住在家而免於危險的權力。 現在有沒有任何跡象,能夠顯示出巴勒斯坦派系領導者願意在言語上有所節制,將「毀滅以色列」這類語言移出他們的呼籲?甚至承認以色列能以猶太國家存在於安全的邊界之內? 我曾經和一位朋友聊天,這位朋友當時正在尋找能雇用的技工(諸如水管工人、木匠、水電工、以及建築工人等),他對於任何有過提到自己有相關經驗的人感到擔憂。 有些人或許會有5到10年經驗,擁有相關專業而能夠擔負重任,但也有些人吹噓自己有「20年經驗」,但實際上他們只有一年經驗,卻自己將它乘了20倍。 擁有5到10年經驗的人能夠從過去的錯誤中學習,不過自己將年資乘以20倍的人、並未獲得任何實際經驗獲工作知識的人仍然是個臨時工,且可能尚未從他過去的錯誤經驗學到任何東西。 對於這種臨時工,現在有個非常好的範例,也就是歐麥特總理釋放400名囚犯的計劃,這個計劃是為了回報巴勒斯坦人的…嗯…沒什麼恩惠。這是 一種「善意的姿態」,但當我們採取善意姿態的同時,是否代表著另一方也以類似姿態回應?畢竟我們所感受到的姿態並未帶有上述意義,我們可能感受到的巴勒斯 坦「姿態」,可能就是對我們比中指。 讓我們姑且不論這些具體的姿態,只要聽聽我們的「和平夥伴」說了些什麼。 今天(譯按:11月12日)巴勒斯坦首席談判代表Saeb Erakat拒絕了以色列的要求,以色列希望巴勒斯坦承認以國是個猶太國家,「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宗教和國族認同糾結在一起的國家。」 難以與他爭論?噢,等等,除了以下這些國家: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埃及阿拉伯共和國 神聖羅馬教廷(梵蒂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茅利塔尼亞伊斯蘭共和國 再加上有些國家幾乎全穆斯林組成,同時也以伊斯蘭法條為其合法與文化的評斷標準*: 阿爾及利亞(99%) 亞塞拜然(93.4%) 吉布地(東非,94%) 甘比亞(90%) 伊拉克(97%) 約旦(95%) 利比亞(97%) 馬爾地夫(99.41%) 沙烏地阿拉伯(89%,但100%市民都是回教徒,因為這是國家規定) 索馬利亞(99.9%) 敘利亞(90%) 塔吉克(90%) 突尼西亞(98%) 土耳其(99%) 土庫曼(89%) 撒哈拉沙漠以西(99.8%) 葉門(99%) 所以我不確定Erakat先生的陳述是否完全正確。...

中亞:重新思考歐盟策略

  16 十二月 2007

Bordersca分析了「歐盟對中亞的策略」,歐盟自今年夏天採用這項策略,Bordersca認為,歐盟似乎並未將中亞視為優先處理地區。 這是一份名為「歐盟中亞策略」的文件,歐盟自今年夏天開始採用,你能在這裡(pdf)看到全文。有些專家認為,這並不是一套策略,因為它並未提供對中亞地區的任何專業分析、或是歐盟的策略轉變。 主旨在於: 1)安全與穩定 辯論之點: 在中亞,什麼叫安全與穩定?是指投入警力與軍力、或是設立強大的社會安全機構? 在社會制度貧弱、在位者卻具有強大性格的國家內,出現任何政權轉移,這就叫不穩定、不安全。 2)人權、法律制度、管理良好以及民主化 辯論之點: 該看政府還是市民社會?中亞的政府很強勢,市民社會相當弱勢 推展民主或是只與民主國家合作?有些人認為,民主與法律制度是歐洲進入該地的前提要件,所以如果沒有法律制度,歐盟很少進入,所以值得問 歐盟何時會介入中亞嗎?中亞常以美國為良好範例,美國花費了兩百年,才有今天的位置,這代表歐盟必須要等到兩百年後,才開始和中亞的民主政權打交道嗎? 3)青年與教育 夠清楚了,孩子就是未來,如果我們不喜歡當前的菁英,我們會等待下一代來到,如果有機會在大學體系中教育他們,如此一來他們就能知道我們是誰、並在稍晚幾年支持歐盟的政策。 Erasmus Mundus(譯按:中文版可見此)和Tempus對你們來說可能會有用 4)經濟貿易發展與投資 這的確是神奇的字眼 歐盟的承諾:支持中亞加入WTO,支持各種財經改革,也會提供貿易相關的技術協助,以及針對特定物品提供一頁長的貸款 5)能源與運輸 歐盟-多樣化的能源供給與能源安全 中亞-主要販賣能源 發展地區基礎建設-運輸 中亞地區如何從這整個交易中獲利?只有哈薩克和土庫曼擁有足以自誇的天然資源,烏茲別克可能少一點,吉爾吉斯與塔吉克則幾乎沒有天然資源,歐盟所提出的這項能源安全計畫會不會反而增加中亞國家與歐盟之間的歧異? 6)環境永續與水資源的管理 水資源的管理 促進地區合作 升級預防自然災害相關設備 7)共同威脅(恐怖主義、毒品以及邊界管理等) 歐盟中亞邊界管理專案(BOMCA)的焦點:履行整合邊界管理(IBM, Integrated Border Management) 與歐盟安全合作組織(OSCE)合作打擊毒品等 以上目標都必須以7億5000萬歐元達成,聽起來是不小數目,但這是六年的總預算,也就是從2007年到2013年,若將7億5000萬歐元分成六 等分、再除以五(中亞國家數目),這個簡單的算式顯現出中亞每年將分到1億2500萬歐元,也就是中亞國家每年分到2500萬歐元,這樣還多嗎?這只顯現 出中亞仍不在歐盟優先名單之列,2007年上半年可能是,但下半年歐盟輪值國主席換人後,中亞再也不是焦點。 原文作者:Adil Nurmakov 校對:nairobi

黎巴嫩:是否進入緊急狀態

  2 十二月 2007

黎巴嫩在國會未能選出拉胡德總統的繼任者後陷入了政治中空期,在拉胡德總統(Emile Lahoud)任期結束的前幾個小時,他命令軍隊接管全國治安,讓幾個敵對派系提名新總統,並引發國際社會呼籲黎巴嫩內部保持平靜。黎巴嫩部落客迅速回應,M Bashir以下描述了目前黎巴嫩處境: …所以基本上目前情況可以摘要如下:在今晚午夜過後,黎巴嫩沒有總統、政府內閣(假定毫無合法性爭議)將總辭、國會的總統大選投票也延期到11月30日,軍隊接管全國。 Mustapha更進一步釐清黎巴嫩的情況,他寫道: 對於過份渲染拉胡德總統談話的國外觀察家,我有個很重要的釐清,這位即將卸任的總統「並未」宣佈進入緊急狀態或頒布戒嚴法,拉胡德的談話中,引發困惑的段落如下:「黎巴嫩所面臨的威脅使黎巴嫩需要進入緊急狀態」,此處拉胡德先生所指的是,他要求軍隊接管全國治安,然而這只是無謂的重複之舉,因為總理Seniora的執政團隊早就下令了。如果還有什麼好說的話,那就是這位馬上要成為前任總統的仁兄沒有能力做出任何一點正經事,而黎巴嫩與巴基斯坦、約旦、埃及等軍隊強烈壓迫人民的國家之間的差異,很快就不需要了。 Liliane同時也質疑,現在於黎巴嫩國內發生的事情,是否符合憲法原則,她也補充,世人在這一天見證了「最矛盾的」黎巴嫩,因為以下原因: 1. 包括反對黨在內的109位國會議員在中午抵達國會 2. 為了選出一個各方同意的總統,選舉日期被延後到11月30日 3. 在會後,各方代表各自透過媒體反擊 4. 參與國會的內閣閣員自晚間6點30分起討論最新情況 5. 拉胡德總統(任期到2007年11月23日晚間11點59分)宣佈,2007年11月24日起黎巴嫩進入緊急狀態。 6. 內閣基於憲法原則,否決這項宣布,並解釋,只有內閣通過、送到國會表決、獲得國會多數議員的簽名後,才能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這是今天8:30的情形) Blacksmith Jade也在這裡關注局勢。 因為還有其他部落客會持續更新,請繼續注意黎巴嫩情勢。 原文作者:Amira Al Hussaini 校對:User:Portnoy